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陷危局

  只因站在了最阴暗的角度去进行猜测,才会逐渐得出了那样一个最可怕的推论。百度搜索(飨)$(cun)$(小)$(说)$(網)XiangcunXiaoshuo.com但别说是拿出足够的证据去说服旁人接受,就连鱼寒自己也都不愿意去相信。然而随着第二封神秘信函的到来,这个混蛋才猛然发现事情的真相好像就是那么残酷,一直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他似乎正在掀开一张绝不能掀开的遮羞布。

  剁掉那个强抢民女讨好金国使节的废物,虽然会让李家人受到极大的打击,却也能够逼得以李凤娘和李道父女为首的那股强大势力彻底记恨上鱼寒等人,甚至有极大可能会增加他们对于庆王的仇恨。而在解除了谄媚讨好以换取金国帮助的嫌疑之后,李家更是能够肆无忌惮地在夺嫡之争中使出更加疯狂的手段。

  以前从没听说过胡安虎这个人,事实上若非辛弃疾在无意间说出了那个职位,鱼寒甚至都不知道大宋朝还有这么个部门的存在,也就更不可能明白那个所谓的诸班值侍卫都尉到底是干什么的。

  不学无术的鱼寒不知道,满腹经纶的朱熹此时也没有心情替人答疑解惑,就连性格豪迈且文武双全的辛弃疾都选择了沉默以待。然而在着内堂之中,还有一个人能够给出解释。视财如命的凌文佑现在虽没了入朝为官的念想,但当初曾怀揣大肆贪墨梦想的他却对大宋朝的所有部门及其职能了如指掌。

  宋太祖曾言“枢密院有十数万精兵,朕大内亦有数万兵马。”,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在那个号称成年雄性禁地,除了皇帝就只有割掉某个部位的阉宦之奴存在的皇宫大内,居然能腾出那么多的空地来驻扎着好几万的大军?

  要说起来,赵匡胤虽然在数量上进行了夸大,但若是仅从质量方面考虑他还真就没唬人。因为他的手里还攥着一支以保卫皇室安全为终极使命,能够在某种程度的对抗中以一敌十的特殊军队。要问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强大到了什么地步?以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军事实力在大宋数百年间绝对可以名列前茅的真宗朝为例,四十万禁军里面能够被挑选出来加入那支特殊军队的也不过是区区三千余人。

  百里挑一选出来的精锐,他们那个共同的称呼恰好叫做诸班值侍卫!虽说为了掩护在当年高粱河之战中不小心臀部中箭而狼狈逃窜的太宗皇帝,最早组建的诸班值侍卫早已全军覆灭,其后各朝东施效颦所拼凑起来的大都更应该是被称作皇家杂耍团,但他们的职能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他们所听命的对象更是从未有过任何变化。

  一支为了保护皇室安全的而存在特殊军队,即便早已没落也绝非普通朝廷重臣所能随意调动。作为其统领若是出于个人义愤出手剁了那李家二公子还好说,但让人不得不害怕的就在于他万一是……

  现如今的大宋,能够直接对诸班直侍卫下令的只有两个人。一个当然是大宋的孝宗皇帝,而另一个就是比官家还顶用的太上皇!而这两位又恰好是鱼寒刚才以阴谋论所要推断出来的怀疑对象。

  一句传说中帝王们喜欢挂在嘴边的那句口头禅突然萦绕在鱼寒的耳边,“天下虽然却没有朕不知道的事,只有朕的不想知道的事!”

  李家二公子被人一脚踩碎繁殖工具,这在大宋境内绝对不能算是件小事,连琴心都知道了是鱼寒身边那个憨货所为,再加上佟二牛北上之时又是搭乘的朝廷运送劣钱去祸害金国的船只,孝宗皇帝还能被人继续蒙在鼓里?

  历史已经证明无论庆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无论这老实孩子有多么任劳任怨地为大宋效力,他终究只是个不受官家所喜的皇子无法坐上储君之位。而如果现在有人想要利用鱼寒为切入点,逼迫本就野心勃勃的恭王一党对其展开更强有力的打击,这无疑会让很多人省下不少麻烦。

  知晓对金国发动货币战争的全部内幕,又能轻易获知鱼寒身边兄弟所闯下的大祸,还能随意调动值班值侍卫。孝宗皇帝或者是太上皇会在背后捅刀子,把喻口这几个倒霉蛋当作炮灰扔出去给金人出气的嫌疑似乎越来越大。

  “只是……”很是没有底气,更似乎已经开始心灰意冷,在与辛弃疾对望一眼后,朱熹还是抱着最后一丝幻想问出了一个让鱼寒也感到困惑的问题。“他们为何要如此行事?”

  对啊!他们为何要这样做呢?在那两位的眼中,鱼寒怕是连只小小的蝼蚁都算不上,人家干嘛要费这么大的劲来收拾掉一个无依无靠的小混蛋?况且他们想要立谁为储君,还用得着别人在旁边指手画脚?一句“庆王为人过于厚道,不可为君。”的奇葩理由,不就足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顺道名垂青史?

  更重要的是,如今正在进行中的弱金之策一旦成功,胸怀大志以中兴大宋收复中原为己任的孝宗皇帝就会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就连那个曾经被金人给吓得痿掉的太上皇也有了出上一口胸中恶气的机会。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在计划还没有取得成效,甚至都还没有完全展开的时候就主动进行破坏?这于情于理,即便是站在纯粹的利益角度去考虑,也是说不通的啊!

  唯一能沾点边的解释也就是在不知道金国北边有条饿狼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的情况下,那两位得出了和鱼寒等人当初相同推断,认为金人在遭受严重的经济打击出现局势动荡后会选择出兵南下转移国内矛盾。而这也恰好是让太上皇最害怕的事,因为他老人家肯定不会希望在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还得拖家带口地逃亡。

  “匝蛮!霍勖!”即便鱼寒的心理已经阴暗到了极点也无法得出一个合理的推论,但眼前的这件事实在太过严重,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他们所有人的生存,绝对不能继续听之任之采取后发制人的应对手段。

  “大人!”

  “叔父!”

  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应声而入,显然是受到了屋内这种沉闷的气氛所影响,他们并没有做出更多的额外举动只是在一旁静候鱼寒发出指令。

  “把咱那些个兄弟都招回来,从现在开始由匝蛮负责严加戒备,防止任何可能出现的偷袭!”当初奉旨前来喻口上任的时候鱼寒并没有把所有藏在保和坊内的兄弟都带在身边,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上再对辛弃疾隐瞒什么。和太上皇一样,对于这个混蛋来说保命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遵命!”还是没有过多的言语,匝蛮知道这是鱼大人把所有人的身家性命都交到了他们这些受过特训的部族青壮手中,不惜任何代价完成任务就是唯一的回答。

  “霍勖,让你家那些个鬼头鬼脑的家伙都动弹起来,把那个叫做胡安虎的诸班值侍卫都尉给俺盯紧!不管用什么方法,也不管花多少钱,俺要在三天之内知道他是不是干了那档子破事!”如今的情况虽然危机,却也还没有到要动用最后一张保命符的时候,但获取准确情报从而判断出太上皇甚至是官家有没有在背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无疑会为接下来所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提供至关重要的依据。而在没有更多人手可供调用的情况下,鱼寒也只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那些大理细作的身上。

  “小侄定不让叔父失望!”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小年纪就离乡背井,负责坐镇指挥数百大理国石城郡派往大宋境内细作的霍勖似乎并没有想过这个任务有多么艰巨,就已经冒然做出了承诺。

  “二位先生,依你们之见,还有何事需要做出安排的?”手下就这么两股能够调动的势力,鱼寒也不知道是否还存在疏漏之处,也只有希望朱熹和辛弃疾能够尽快冷静下来,与他一同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

  “吾等暂且无计可施,汝尽管看着办吧!”朱熹和辛弃疾所受到的打击似乎远比鱼寒想象中的更为严重,在数十年信仰很可能因此而瞬间崩塌的情况之下,他们感到的是心力交瘁。

  “凤娘,你说此计真会成功?”喻口县衙内,鱼寒在忙着调动手里的一切力量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危险,而临安恭王府内的李道也显得并不太轻松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事情的发生。

  “父亲尽管放心,凤娘敢保证即便他们没有能力前来求证也会在五天后收到最确切的消息,进而……”无比惬意地打理着芊芊十指,李凤娘这一次虽然并没有使用擅长的搬弄是非,却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的计谋一定会成功。因为她只是想要告诉鱼寒等人一个事实,一个在大宋朝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便是归正之人不管有多么大的能耐、付出了多少的忠诚也永远不可能获得朝廷的信任。

  很简单的一个谋划,但无论鱼寒等人反抗与否结局都将是一样凄凉。当然了,如果这个混蛋能够做出及时的应对那就更妙了,因为李凤娘届时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给他们扣上一顶犯上作乱的帽子进而让庆王受到牵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