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生财有道

  没有发动治下民众从事渔业生产,那是因为就算把黄海里的鱼都给抓完也解决不了资金来源问题。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www。XiangcunXiaoshuo.com提供有传说宋人不吃海鲜,鱼寒原本并不相信,可在临安呆了这么久闹出几次笑话后他又不得不信。好在大海里资源丰富,除了鱼虾之外,能弄出来卖钱的宝贝也不少。没时间去进行珍珠养殖,更没技术去提炼核聚变材料,但这个混蛋可以去做一件简单的事,晒盐!

  “晒出来的?韶老头,你又想蒙俺是吧?”有关华夏先民从海水中获得食盐的记载有很多,但无一例外的都表明在宋代依旧是延续着淋沙制卤和煮卤成盐的生产方式。再加上当年离开临洮的时候就是被韶南天绕晕了头才会傻乎乎地空手离开,凌文佑现在更不可能相信这老家伙给出的解释。

  “爱信不信,就你这种蠢东西,老夫犯得着蒙你?”很高傲很不屑,韶南天当年就已经摸透了凌文佑的脾性,如今再应付起来当然是得心应手。

  “贤弟,这么多的盐真都是晒出来的?”琢磨着当年正是沾了韶南天的光才得以从金兵铁蹄之下捡回一条小命,碰了一鼻子灰的凌文佑决定不跟这老家伙斤斤计较,反正有自家兄弟在还怕问不出过所以然来?

  “那还能有假?”海盐晒制法要在蒙古铁骑践踏中原之后才会渐渐在福建地区出现,而所有工序的改进完善则要等到明正德年间才会在河北沧州的长芦盐场完成,这也就意味着鱼寒现在可以提前数百年通过更简单更廉价的方法获得这一重要资源。

  “韶老头,这俩池子里的水是按俺说的法子给特别备下的?”没功夫去给那个见了几十吨海盐就变得神神叨叨的财迷兄弟继续解释什么,鱼寒径直走到了两个相对较小的盐池边,伸手搅了搅已经开始有结晶体出现的海水。

  “放心好了,咱们可是依足你说的规矩足足给折腾了五遍!”有好几个茅草棚的成品堆着,韶南天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这个时代最高效的制盐工艺,却还是对鱼寒提出来的那个特殊要求感到困惑。“不过你小子是不是过了几年舒坦日子,就不懂得啥叫节俭了?非得要咱用那上好的蜀锦来过滤这海水,就不怕暴殄天物挨雷劈?”

  “啥?用蜀锦过滤海水?贤弟,你这败家子……”鱼寒还没来得及对韶南天的诅咒做出驳斥,却又猛地听得身后那个对钱财极其敏感的凌文佑已经开始了破口大骂!

  要说凌文佑这财迷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那还真就不是在无的放矢。毕竟盐虽是生活必需品但价格却是积极低廉,想要通过卖盐这种方式去赚钱就只能是以量取胜,而在这个过程中成本的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原本还以为自家兄弟采用的这种制盐工艺也就是挖几个坑挑几担海水,在如今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需要支出多少的成本,却没想到在这个过程中居然还使用了上好的蜀锦做生产原料。

  蜀锦啊!别说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千里迢迢地运到临安府,就算是在其原产地成都府,一匹上好的蜀锦也能值不少的钱,至少用一百斤最好的食盐是换不回来的!所以鱼寒的这种做法在凌文佑看来,哪是什么暴殄天物?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且愚蠢得无可救药!

  “嚎啥嚎?不就用了几匹蜀锦么,你们也不想想俺啥时候干过亏本的买卖?”恨不得能把那个大呼小叫的财迷给一脚踹进盐池里去,却又担心好不容易提纯过的海水遭到污染进而影响到了品质,鱼寒也只能是强忍着怒火指着旁边的几个大木架用更大的声音回应道:“自个好好瞅瞅,那些个蜀锦不还在那边晾着么?洗净晒干了不还能用?”

  “可……”凌文佑也似乎觉得自己刚才的举动是有点太过鲁莽,却并没有打算立即认错道歉,因为这水洗过的蜀锦想要再次卖出去价格最少也得降低六成,如此巨大的差距难不成还是几斤海盐就能弥补回来的?

  “可啥?赶紧派人去把元晦先生和幼安先生,还有俺家倩妤都给请过来!”已经采用这种简单易行的制盐工艺试生产了一个多月都没出现什么大问题,鱼寒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把这些堆在茅草棚里的成品变成现钱。“趁这点空闲时间俺变点小把戏给你们瞧,省得在这里瞎嚷嚷!”

  “小把戏?”就算以前的配合再默契,凌文佑现在也猜不到鱼寒到底还有什么手段没使出来,只能是把所有的疑虑埋藏在心底,然后傻乎乎地跟在一边仔细观察。

  “那是当然,俺不但能用最省钱的法子制盐,还能制出最好的精盐!”在宋代食盐是被分成了好几个等级的,而其中最贵的当然是专供皇室和富绅们用的精盐。毕竟煮卤法生产食盐本身就得需要好几十斤的海水才能煮出一斤的粗盐,而从上百斤的粗盐中去精挑细选出品相最好的来,这能便宜得了么?

  “这……这是盐?”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特别制备的卤水经过一个奇形怪状的瓦罐被倒入锅中,随着水份的蒸发锅底里开始出现了韶南天以前从未见过的白色状物质,瞧那成色简直是比临洮冬天里降下的雪花还要洁白纯净。

  “尝尝不就知道了?当然了,您老要把这东西当成银子也可以!”鱼寒没有制盐的经验,但作为一个合格的赝品制作者,他曾经接触过无数的古代滤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来严格按照明代标准建造盐池,又亲自带人捣鼓出了一大堆的破烂,因为他实在没时间去等南风,只能用人工手段去除会使海盐变得“味苦色恶”的芒硝等物。

  “呸!呸!”不信邪地用手指头拈了一点锅底的晶体放入嘴中却又飞快地吐了出来,韶南天难以置信地嚷道:“我老头子活了这么大把年纪,可还是第一尝到如此纯正的盐味,想来那宫中的贡品也不过就这味道!”

  “孽障,汝竟敢私造食盐!”不用回头看,只听这声音就能知道是那个正在城里忙着糊弄人的喻口县丞朱熹朱大人到了。

  “行了啊!元晦先生,这里没外人,那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您就先别说了!”鱼寒当然知道食盐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属于朝廷的专营物资,任何私造贩运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若是动静闹得太大掉脑袋都是极其正常的结果。但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喻口需要发展,在其他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他只能用这种手段去获得足够的资金。

  “小友好手段,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囤积了如此多的食盐……”受到相同问题的困扰,朱熹为了维护自己的正义形象而选择喊两句场面话,但辛弃疾可没那么多的顾虑,在大致参观了一下之后就立即表示出了对鱼寒的赞许,因为他很清楚现阶段除了这种被逼无奈的手段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却解决那个麻烦。

  “幼安先生您也别夸俺了,这东西俺是捣鼓了出来,但这销路么怕还得烦劳诸位给一起谋划谋划!”出钱出力还得担风险的事,鱼寒肯定不会一个人去做,因为那实在是不符合他混蛋的性子。心里其实早就有了想法,把朱熹和辛弃疾请过来就是为了拖他们下水,借他们的嘴去说出那个违法的决定。

  “这还用想么?咱手里有了盐,当然得找人给偷偷运出去,然后……”自从秦汉时期有了盐铁专营制度以来,这贩运私盐的买卖就没停止过。而这一次凌文佑也真不是有意要破坏自家兄弟的谋划充当这个出头鸟,实在是因为在场的人里面就没谁比他更爱钱更急于发财的。

  “孽徒!为师乃朝廷命官,岂能容得汝在我大宋境内行此违法乱纪之事!”朱熹早就看穿了鱼寒的计谋,却没想到他这个欺师灭祖的混蛋门生竟然第一个跳了出来,若不是看在和其父有深厚感情的份上他还真想立即发表申明跟这个笨蛋断绝一切关系。

  “那咋办?师尊您总不能让咱喻口的百姓只吃盐而不管其它吧?”脑门上狠狠挨了一巴掌,凌文佑也觉得自己特别委屈,造出了私盐不赶紧运出去换成其它急需物资,还忙活这干嘛?

  “说你蠢还不信!”又一个自作聪明的人跳了出来,韶南天主动帮朱熹背起了黑锅,乐呵呵地解释道:“你没听出元晦先生这话的意思?他是大宋的朝廷命官,当然不能允许有人在他眼皮底下朝大宋境内贩卖私盐,可咱这北边不还有个大金国么?”

  “往金国运盐?可这不是……”没好意思把那俩字给说出来,凌文佑虽然爱财却也不愿跟朝中那些个位高权重的败类一样为敌国提供物资。

  “汝此言差矣,吾等惜售难道就能阻止金人获得此物?”反正这事一旦做下就谁也跑不掉,辛弃疾才懒得去计较鱼寒那点小心眼,心甘情愿地上了钩,却并不仅仅是在感叹朝局的艰难而是因为他看穿了某个小混蛋的另一个打算。“既然无法阻止,吾等何不干脆参与进去?也顺便借着贩运私盐的幌子,探出几条北上的隐秘通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