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难探究竟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大宋朝的武举考生虽没有这份荣幸,但毕竟也还是参加了朝廷所组织的最高等级考试,若能侥幸中举其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至少对于鱼寒这种有着归正人身份的考生来说,能够通过这种最容易为世人所接受的方式获得晋升机会,将来真要步入朝堂就会少受到很多歧视。

  可让鱼寒想不通的是,他原本只是奉旨跑去应个景,怎么就真混了个金榜题名呢?要知道这可是大宋朝,人才济济随便扔块砖头出去就能砸中一大片文人墨客奇侠义士的大宋朝,什么时候轮到他这么个胸无半分韬略、不懂行军布阵且在最后一关擂台比武时还丢尽天下武人颜面的废物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就算抄袭的那份属于文天祥的答卷词沼华丽慷慨激昂,自己随后所阐述的观点也能恰好迎合孝宗皇帝的喜好,但那毕竟是与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就那位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对金国使节奴颜婢膝曲意逢迎的主考官汤大人,他会这么轻易就让一个不仅仅是在嘴上嚷嚷还敢派身边人教训大金国勇士更敢于对他明朝暗讽的考生蒙混过关?根本就用不着使什么卑劣的舞弊手段,仅凭“以策问定去留,以弓马定高下”的规矩,汤大人就有足够理由把表现欠佳的鱼寒在第一道审核中给刷下去,让他的答卷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官家面前。

  莫非是汤大人见自己受了大金国十九公主的邀请,所以产生了误会没敢在暗地里使绊子?这个可能几乎不存在,因为琴心已经数次表示出了招揽之意,她是绝对不会让手下的预备奴才把一个可堪一用的混蛋推荐给大宋朝廷的。鱼寒甚至用脚丫子都能想到,当日离开考场之后,金国使团内肯定已经有人对汤大人做出了这方面的指示。

  想来想去,所能找出来最靠谱的答案就是受到了那个最近三天两头跑来糊弄人的洪适照顾。因为暂时只有这个做事不怎么地道的大宋正三品观文殿学士有这方面意愿且具备这种能耐,可当鱼寒正准备表达一下感谢之意时才发现,那位洪大人似乎也正为这个结果所困惑。

  事情确实如鱼寒所猜的那样,为了能让这个混蛋的策问答卷出现在孝宗皇帝的御案上,洪适可没有少动用关系在私下里奔走。所以,鱼寒能够中举这完全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但让洪适以及知道答卷内容的朱熹和辛弃疾都感到不解的是,这个小混蛋最后捞到的排名怎么会是这样?

  乾道五年武举三甲第三十九名,这是榜单上鱼寒所处的位置。若是不考虑武举和文举之间的巨大差异,听上去可要比朱熹当年中的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厉害得多。可问题是,这武举本身就不怎么受重视,而今科武举更是只录取了七十人!一甲三名,这是规矩是传统是绝对不可能更改的。有资格位列二甲享赐“进士出身”的二十八人,这也是朝廷早就已经公之于众的数据。剩下的三甲名额那不就只有……

  没错,鱼寒是混了个金榜题名,但他的名字只排在最末尾处,运气也就仅仅比那些名落孙山的考生们稍微好了一点点!不具备穿红戴绿夸官游街的资格,那是属于头甲的状元、探花、榜眼才有的特殊待遇。也不可能获得入宫面圣谢恩参加朝廷赐宴的机会,因为那最少也得有个进士出身,像什么只获得个“同进士出身”的考生,赶紧自己回家呆着静候朝廷安排,别跑去拉低宴会档次,让大伙看着心烦。

  可即便是不考虑鱼寒所盗版的那份属于百年后名人大作能给人带去多大的震撼,仅是他在考场上提出了那种虽有些混乱却足以在这个时代堪称先进的敌后作战理论,以及对大宋现行隐忍策略的独特分析,那也应该有资格挤入二甲行列啊!

  鱼寒的武艺不行,能混个榜尾就不错了?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但问题是这个混蛋有他自己的特殊弥补方式!就他那颗不知道怎么长的脑袋,随便捣鼓出来个破烂就足以改变整个世界的战争形式。洪适是不知道未获官家批准建造的红夷大炮到底有多大威力,但根据送了给金国十九公主的那个劣质产品也能想象得出,这宝贝一旦被用于实战,对方就是有百万拧着大刀片子的状元之才也甭想就占到多大便宜。

  一个拥有一定军事理论常识且掌握划时代先进武器制造方式的奇才,就连金国的十九公主都在竭力招揽,大宋官家却连个进士的身份都舍不得赐予,这是个什么道理?若是为了掩人耳目,直接让他名落孙山岂不是更好?何必像现在这样画蛇添足让他吊个榜尾?

  朱熹想不明白,洪适也是越琢磨越糊涂。倒是辛弃疾这个时候似乎另有所悟,以他自己的遭遇进行猜测,认为正是鱼寒拥有的那个特殊身份才导致了官家既想用却又不敢重用。毕竟这混蛋不仅仅是从北方逃回来的,还是钦宗近侍后人!

  “要俺说,你们想这么多干嘛?反正鱼兄弟中举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还管咋中的?想不通缘由就别去费那神,早些派人去订两桌酒席,庆贺一番才是正事!”一般情况下翟崇俭都懒得动脑筋去揣摩别人的心意,所以在他看来不管孝宗皇帝做出这种决定到底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鱼寒中举这就是眼下最重要的事。而按照传统,请客吃饭那肯定是免不了的。

  “翟义士所言甚是,我等与其在此揣摩圣意,还不如顺其自然静观其变!”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坐在那里把脑袋都快想破的众人这时候竟都觉得翟崇俭的话听上去虽然混蛋,却正是眼下可供选择的最稳妥解决办法。特别是自符离兵败之后就再也没能猜对过孝宗皇帝心思的洪适,他就是宁愿继续糊涂下去,也实在不希望又一次得出错误结论。

  “那行!凌兄就麻烦你派人去准备一下,待会咱就一起进城吃饭去!”反正也想不出个由头,况且如今有了洪适密呈上去的那份红夷大炮制造方案跟这次伪造金国货币的功劳在手,鱼寒实在不用特别担心不能引起孝宗皇帝的注意。而自从这次回了临安,没有哪一天不是这个寄人篱下的小混蛋在自掏腰包负责饮食,考虑到叫外卖和去酒楼的花费实际上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最近确实捞了不少好处自然也是乐得充一次阔气。

  “叔父,您就别瞎忙活了!咱今天的晚饭有人管!”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就因为小院中人手短缺才被踹到外面去负责带人撒钱应付前来报喜官差的霍勖连蹦带跳地走了进来。

  “咋了?莫非你小子今天转了性子,打算好好孝敬孝敬你鱼大叔?”刚转身就差点和人撞了个满怀,凌文佑听到这话却是乐了,要知道他们一行人在临安府无亲无故就连熟人都是屈指可数。正在厅中饮茶的洪适是指望不上的,剩下唯一能请他们吃饭的庆王正在忙活着转运伪币派人北上指导义军花钱,根本不可能有闲工夫来关心这种小事。

  “小侄可没钱!”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在鱼寒这群混蛋身边,霍勖别的没学到但要论吝啬程度绝对是在他那老爹之上。紧捂着腰间那点好不容易才攒下的零花钱,忙不迭地解释道:“适才王大善人派人来传话了,那位大金国的公主殿下已经在醉釜楼定好了酒席说是要庆贺叔父金榜题名,若是没什么意外的话她派来送帖子的人半个时辰后就能到。”

  静养月余身体已无大碍,王大善人说什么也不肯在家里闲着。劝说数次无效,再加上鱼寒也觉得这么个优秀的情报人才浪费也是可惜,就干脆把藏在保和坊商号内的青壮抽调出十来个交给他带领,专职负责打探城内的消息,特别是盯住那个一直赖在临安不肯离去的大金国公主。而也正是因为有了王懿德的加入,鱼寒现在也终于不需要继续用那什么流言传说之类的掩护情报来源顺带糊弄辛大侠。

  “她这是不把俺坑个好歹不算完?”堂堂的大金国十九公主请客吃饭,赶在第一时间为鱼寒庆贺,那还能有什么好事?厅内随便一个人用脚趾头就能猜到,琴心此举肯定是想要让世人继续产生更深的误会,从而彻底断掉某个混蛋步入大宋朝堂的希望,最终逼得他只能北上给完颜雍当走狗。

  “美人恩重啊!”都说童言无忌,所以霍勖也从没打算过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依小侄之见,那什么大金国的十九公主说不定是瞧上了叔父您,准备招您做驸马呢!要不您就勉为其难把人留下,把钱给凌大叔,顺便再吹点枕头风让小侄去北边混个状元什么的?”

  “竖子妄言!”这次真用不着鱼寒发火,负责教导霍勖习文识字的朱熹就先一步抄起了墙边的笤帚,给那个成天就琢磨着随便混个功名省得将来被自家老爹念叨的未来石城郡太守来了个当头棒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