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初受关注

  随着一队甲胄鲜明威风凛凛的禁军抵达并迅速占据各个要害位置,锣声响起考场大门洞开,看这情形显然是准备放考生进场了。(飨)$(cun)$(小)$(说)$(網)免费提供阅读那边早就翘首以待的武生们纷纷涌向了大门处,奉皇命前来应景的鱼寒自然也不敢耽搁,匆匆交代完一些细节之后也拧着自己那个盛满考试用品的破竹篮赶去排队。

  “下一个!”既然是大宋朝廷组织的最高级别考试,甭管是文举还是武举,必要的身份审核程序肯定是少不了。入口处那俩黑着个脸不苟言笑看上去品秩不是太高的朝廷命官显然不敢把这事等闲视之,否则混进去几个心怀叵测的捣乱分子把考生们给伤了事小,把大宋朝廷的颜面给损了那才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了,这里是大宋朝的武举考场,有胆子跑这里来闹事的基本上也就只能是那种对生活丧失信心想要自讨苦吃的笨蛋。可即便是这样,在那俩跟门神一样杵着的朝廷官员严格审查下,还是有几个考生被当场拿下。没办法啊,别以为大宋朝没人发明相机就可以随便糊弄,官府文吏对这人物的描写可是维妙维肖。既然敢于前来替考还傻乎乎地露出了马脚,这不去大牢里呆着还能干嘛?

  “汝乃成州童生?”有些许惊讶,就这年头,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能够弃笔从戎的热血男儿都只是凤毛麟角,更别说顶着个前途更光明的士子名头跑来参加这种不受重视的武举考试了。反正那两位负责身份审核的官员就认为鱼寒此举要么是在另辟蹊径混个出身,要么就真是读书读得思维有点不正常。

  “大人明鉴,学生正是!”或许是因为跟朱熹那种当朝名士待的时间太久,也或许是害怕被人给拧了出去,鱼寒讲起礼节来还真就有点标准儒生的模样。

  “汝既读先贤之书,受圣人教诲,怎么能做出此等……”身份没有问题,负责审查的官员只是轻轻摇头叹息着,却因为还记得身后是武举考场面前的大都是些莽夫,这才没把接下来那些得罪人的话给说完。

  成州童生那名头是当年王大善人免费附赠的,前来赶考更是受了孝宗皇帝的亲自指派,可这些能拿出来当做解释么?苦笑着,鱼寒只能是继续装傻充愣再施一大礼,这才问道:“不知学生可否入场?”

  “去吧!”实在找不到任何阻止鱼寒赴考的借口,却轻声嘀咕了一句:“但愿汝能在笔试关显得出类拔萃,否则那可是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颜面!”

  丢脸?还是全天下读书人的?有必要说得这么夸张么?况且能否力压群雄那不还得是碰运气,看自己肚子里那点仅有的学识能应付得了朝廷此次出的题目不?正在心中暗自腹诽,可刚走了没几步,鱼寒又一次被人拦了下来。

  “把盒子打开!”没有故意刁难的意思,验明正身只是有了进入考场接受继续盘查的资格,到底能不能顺利坐到考试位置上,那还得看能不能过得了这一关。而为了防止有人夹带舞弊,这个时候的检查可不像门口那样只是问几句话就能放行,那得有不少的流程。

  长相看起来还算顺眼的,稍微意思意思搜下身检查一下装着考试用品的竹篮。可问题是负责检查的朝廷命官大都是文人,本就瞧不上武人的他们会觉得有几个顺眼?脱鞋去袍解发挖耳……这都还只是最正常的检查手段,若是碰上那么一两个不识时务或者运气不好的考生,命人拖到一旁在众目睽睽之下来个宽衣解带也不稀奇。

  “进去吧!”很是值得庆幸,鱼寒居然被列为了那少数能让人看得顺眼享受特殊优待的考生之列,随手在竹篮里翻弄几下再拍了拍他的衣衫,负责检查夹带物品的官员就已经挥手放行。

  是因为自己那个成州童生的名头让考官网开一面?还是因为孝宗皇帝私下里已经打过了招呼?满肚子烦恼事的鱼寒没功夫去考虑这个小问题,匆忙走向考位的他更没注意到就在刚才接受检查的地方不远处,正有三个身影躲在阴暗出注视着自己。

  “这就是那个鱼寒?”指了指即将消失的那个背影,一身华服看上去并非大宋朝廷命官的中年男子总算是开了口。

  “回大人的话,此子应该就是归正人鱼寒!”很是有些奇怪,负责考场巡查的大宋朝正六品国子司业居然对那中年汉子保持着非常恭敬的态度,以至于他在做出回答的时候身体都还保持着好几十度的前倾姿态。不过说实话,就那么一个刚辞官不做的前从九品和武州别驾没根没底的,谁能真认识?这也就是在根据他进入考场时提供的资料做出个大致准确的判断而已。

  “唔……”算是认可了这个答案,中年男子却转头对着身后那个长得有些魁梧的汉子道:“兀里颜,记住此人的长相!两日之后的擂台上,一定要让他知晓我大金国勇士的威猛!”

  “小人定不负大人所望!”报了抱拳,那个叫什么兀里颜的大金国勇士还真没把看上去羸弱瘦小的鱼寒放在心头,若不是已经有了特别叮嘱,只能让那家伙见识一下厉害而不能伤其性命的话,他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能一巴掌把鱼寒给拍扁。

  这不是大宋的武举考场吗?怎么还有所谓的大金国勇士混了进来?而且听那话里的意思,中年汉子似乎还是个来头不小的金国官员,而且他居然还把目标锁定在了那个根本就不受大宋朝廷重视的鱼寒身上。这……这是不是有点太匪夷所思了?

  浑然不知已经被两个有些居心不良的不速之客给惦记上了,在那位看上去正气凌然的主考官几声吆喝之后,鱼寒看着此次武举考试中的笔试题目实在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第一题的题目很长,啰啰嗦嗦地整了好几百字,还全都是那种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当然了,在大宋想找几个用白话出题的朝廷命官基本上也就只能是一种奢望。好在这年头即便只是前来参加武举的考生那也都是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想要读懂题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并不难。只不过这……

  “盖闻道之大、原出於天、超乎无极太极之妙……子大夫熟之复之、勿激勿泛、以副朕详延之意。”这题目怎么跟宝佑四年丙辰科殿试卷的内容差不多呢?难不成是大宋朝还存在另外一个穿越者,而且人家已经飞黄腾达成为了朝廷重臣?可他是不是把这卷子给放错了地方,或者仅仅是闲得无聊想坑人玩?毕竟这里面所涉及的可不仅仅是军事,武生们想要做出最完美的回答怕不是什么容易事。

  仔细想想似乎又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根据鱼寒自己的观察眼下的大宋朝应该还是历史上的那个大宋朝,至少除了眼前这道试题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应该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出现。

  是巧合?或者是老天开眼,不忍让自己丢尽了天下读书人的颜面,所以才会鬼使神差地让此次出题的官员选择了这个本应出现在文举殿试场上的题目?鱼寒无法做出回答,但作为一个混蛋,他可是一直信奉有便宜不占纯属傻瓜的观点。

  不就是一道有些熟悉的题目么?鱼寒能记得,那是因为他曾经伪造过文天祥的状元卷!管他是什么原因出现了,反正自己生搬硬套把那份后世流传甚广的最佳答案给略作修改直接誊抄到卷子上准没错!至于会不会因此而遭到另一个穿越者的迫害,那还不得等试卷交到了朝廷之上才需要考虑?能混一关是一关,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呗!

  “臣恭惟皇帝陛下处常之久、当泰之交、以二帝三皇之道会诸心……”别的考生在忙着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唯有鱼寒因为是默写的关系而在一旁奋笔疾书显得有如神助,其内容之精妙甚至让好几位在场中遛达的监考官都看得有些目瞪口呆!若不是顾忌到考场规则,说不定人家都会立即拍掌叫好。

  “好!”当然了,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有那种特权人物的存在,比如那位姓洪名适字景伯,虽卸下了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院使等等一大堆名头,却还能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的朝廷重臣,他就有资格在科考场上讶然出声!

  原本只是奉皇命过来逛逛,可没想到却能见到如此惊人的一幕,且不说那篇虽略有瑕疵显得太过理想化的文章本已算得上是字字珠玑的千古奇文,仅就这一手颇具王右军之风的书法,也足以证明眼前这个下笔如飞的考生绝非池中之物!

  奇才!当世奇才啊!他怎么就是个跨专业参加武举的成州童生呢?洪适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也不明白孝宗皇帝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安排。但他很快就恢复了镇静,也特别想知道眼前这个特殊的考生在答完他亲自草拟的这道题目后还会做出怎样惊人的举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