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考前准备

  一股突然出现的隐藏势力用一种残忍且独特的方式为李家人解除了束缚,让恭王一党又重新成为了庆王夺嫡的最大竞争对手,还顺带着让某个混蛋也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当中,好在这事所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显现出来。本章节由芗`忖`暁`説`網www。XiangcunXiaoshuo.com提供再加上事先就已经接到了官家的旨意,鱼寒此时就算是有天大的麻烦事也得先等参加完武举考试再去处理。

  从来就没指望过能因为参加一场经过特批的跨专业考试就获得功名,进而位列朝堂得到官家重任。原本只是打算好好利用这三天时间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静心琢磨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来化解即将遭遇的麻烦,鱼寒却只能在最后时刻揣着满肚子的怒火走向考场。

  或许在旁人看来蹲在角落等待进入考场的鱼寒就算不是因为那一堆的麻烦事而产生了这种情绪也很正常,毕竟他现在就有足够多的理由去幽怨与愤怒。

  太祖当年定下了重文轻武的规矩,大宋朝堂之上武将待遇不如文臣,民间武人地位更是远低于文弱书生,这本就是无可反驳的事实。如今官家非得让一个拥有成州童生名头,跟当世大儒朱熹朝夕相处且又与文武双全的燕赵奇侠辛弃疾私交甚厚,本可以获得更光明前途的儒生前来参加不被重视的武举考试,这换了谁来也会多少产生一点怀才不遇的感叹啊!

  当然了,作为受到当今官家亲自指派前来的考生,若是能表现得好将来也未必不能平步青云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可既然是入朝为官,那就不可能不与同僚们打交道,当年在罗殿那是别人都不愿去那穷乡僻壤再加上朱熹那位子玉兄的照顾鱼寒才能够混得个风生水起,但要是换到了别的地方还能指望碰上这种好事么?太过鹤立独行的人别说是在官场就是平常过日子也会有麻烦啊,不获得同僚的认可就算有官家再多的赏识和支持又能有什么用?

  有那个成天赖着不走还时不时想点办法来打探自己虚实的辛弃疾作为反面教材,鱼寒当然不愿意重蹈覆辙。但这小混蛋运气更差的是,他这都还没获得任命呢,甚至只是刚到了考场边上就已经能够明显感觉到身边人的排斥。那不是一种即将同场较技武人之间的敌对情绪,而是一种刻意的疏远与蔑视。很奇特的现象却很容易理解,毕竟鱼寒到现在还顶着个归正人的名头。就这种受到朝廷猜忌,将来基本不可能获得重任的倒霉蛋,谁还愿意跟他有过多的接触?

  而除了那个会伴随终生不怎么招人喜欢的名头,鱼寒现在那副寒酸样也确实很难让人兴起结交的念头。

  可千万别以为宋代武人的地位低下,那什么穷文富武的老话就不再适用。事实上甭管心中有没有真要驱除鞑虏中兴大宋的理想,也不管将来还有没有机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现在能够出现在武举考试场外的这些考生们没一个不是有点殷实家底的。

  虽说文武殊途的话并不准确,但这两者之间却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至少在很多方面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尽相同。

  大宋并不像其后的那些朝代一样用呆板的八股文来束缚天下学子的思维,但这年头的考试科目里既没有化学物理也没有生物地理,顶多也就是点基础的数学天文外加借古喻今的政治主张。所读的书都大同小异,考试的内容也基本相同,能够获得名师的指导固然是好,最少在关键时刻还能利用其庞大的人脉关系为将来省下不少麻烦事。但没有,那也不必太过纠结唏嘘感慨。落魄秀才也可以调教出个状元之才,就算条件再差一点只要不是太傻只要肯努力,凿壁借光勤学苦读未必就不能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习武之人能这样玩吗?别说是凿壁借光了,大部资质平庸之辈就算手里捏着传说中能让人飞天遁地的武学秘籍,缺少了名师的指点一无所成事小,若是练了个走火入魔那才是把乐子给闹大了!偷拳?那不也还得先找到个武林高手再说?况且就算真有那么几个天赋异禀,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开宗立派的天才存在,这闭门造车完了不也还得找人试手?难不成还真能仅靠臆想就把王八拳给变成了蛤蟆功?

  在这样一笔明显可以计算的开支以外,武人与文士为了维持体力消耗所必须的饮食支出也同样可能存在天壤之别。做学问,用的是笔墨纸砚靠的是脑袋,若是手头太过拮据捡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也未尝不可,偶尔少吃一两顿粗茶淡饭也不至于出现太大问题。可习武之人能行么?即便只是练的拳脚功夫,不使什么刀枪剑戟,这体力上的巨大消耗也注定他们需要从食物中吸收更多热量,饿上几顿别说是练功了就算是跑上几圈都得被抬到牛大夫那种庸医那里去!

  不同的物质需求,已经决定了双方家境的差异。民间不是没有高手,但无论是能够百步穿杨的猎户,还是那敲锣打鼓身怀绝技的艺人,他们首先要考虑的并非是去获取功名,而是如何顽强地生存下去,谁还会有这闲工夫来参加武举考试?

  所以同样是朝廷举行的科考,武举的规模和重要程度虽远不及文举,但考场外的热闹程度却完全相反。没办法啊,文士们要注意形象不能给人留下个诸如飞扬跋扈之类的坏映像,所以不管他们家中多么有钱,参加考试的时候也顶多是换上身新衣服带上一两个书童,真正的寒门子弟孤身前来的更是不再少数。

  可要是换做武生应考,即便没事没有要刻意显摆家境的想法,那不也还得备下一些必要的东西么?独自牵着小毛驴拧着趁手的弓箭,再背上一把九环鬼头大刀?这多丢面子啊,他们又不是走江湖卖艺的!所以带上两三个家丁,这已经算是最低调了,身边被十来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给围着,也算不得什么稀奇。

  但再瞧瞧鱼寒呢?身边翟崇俭的卖相还不错长得个五大三粗,可就是显得有些疲惫不堪,以至于都没人注意到他身上隐隐散发出的那一股足以让人退避三舍的杀气。至于那凌文佑么……哎,带他出门还真有点丢人,就这财迷若不是为了送自家兄弟赴考怕是都不舍得换上一身崭新的粗布短衫。而更让众考生觉得鱼寒就属于那类走投无路前来碰运气的穷酸的是,他身后还站着个穿了一身并不合体的宽大布衣,头上戴着大斗笠厚纱遮面的上官倩妤。

  “凌兄!”旁人的疏远倒让鱼寒有了更多的空间和自己人说话,这个因为把手下青壮都借给了辛弃疾而显得有些落魄的混蛋其实也并不在意考生们对自己的看法。“记住,此消息务必查实!三天之后,俺不希望再听到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

  “贤弟放心,这事不用你吩咐,霍勖那小屁孩已经去办了!午时之前临安到建德方向所有归他管辖的大理国细作都会动起来!”少了一丝贪婪却多了几分慎重,因为凌文佑很清楚眼下急需证实的这个消息关系着他们几兄弟的未来。“只是两位先生那边……”

  “及时告知!”如果最终确认此次突然出现的捣乱势力真来自那个方向,鱼寒会心疼会愤怒,却也会把握住这个拉拢辛弃疾,并彻底改变朱熹的机会。因为他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没有义务对谁效忠。“但切莫添油加醋,一定要照实而言。”

  “明白,愚兄担保误不了事!”凌文佑喜欢胡言乱语是不假,但他并非那种不识时务的人,深知这个安排的重要性,他更不会做出那种画蛇添足的蠢事。

  “翟大哥!”鱼寒相信凌文佑,就如同那财迷愿意跟他一条道走到黑一样。不需要再做出过多的嘱托,他足以放心地把头转向翟崇俭。

  “鱼兄弟有啥吩咐就说,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俺绝不皱一下眉头!”昨天夜里接到了那个没有获得最终确认的情报,鱼寒却已经说出了他们可能面临的危险,但翟崇俭没有感到害怕反而有几许期待。因为他曾经是临洮义军,因为他对这个朝廷早已失去了信心。

  “通知当初随二牛一同抵达的弟兄,立即在城外做好接应准备!”辛弃疾自认为通过朱熹掌握到了鱼寒的全部底细,可他怎么就没想想这样一个混蛋会把所有的本钱都交给一个并不受完全信任的朋友么?

  “行!”当初在罗殿的时候朱熹因为要负责书院的日常教学,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知道鱼寒身边的孤儿数量根本不止那三十几个而是恰好半百之数。十五名身体素质最好且最为忠心的青壮,正是出于进行高原特训的需要才加入了佟二牛的那支走私马队。这次要不是带着他们,就佟二牛那憨货还真能一个人就唬住了金国使团,踩爆李家二公子的那啥不成?“那他们的身份呢?”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了避免被人察觉而未能入城的青壮们来了都快一个月,继续使用当初的那个临时身份肯定会有麻烦,可保和坊商号既然已经被辛弃疾重视就不再适合用做他们的藏身地点。没有给出回答,鱼寒却最终转向了上官倩妤。“娘子?”

  “妾闻大慈山有一佛门净地甚是灵验,正欲前往焚香祈祷为夫君求个金榜题名!”朱熹或许忘记了鱼寒那三个罗殿新收的狗腿子在回京途中莫名其妙就消失的小事,但上官倩妤怎能不知道那是她这混蛋夫婿提前布下的保命暗棋?鱼寒身边的法海虽不是盛唐的那位大师,可再怎么说也是个获得过大宋官方承认有正规度堞的出家之人,云游至此找个破败的寺庙挂单修行难道不正常么?至于他怎么把人给藏起来,那不还有窦勒跟黑大夫在帮村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