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北方有狼

  “原本两位先生都说了此法或可一试,小女子也不该再有所怀疑,只是……”朱熹和辛弃疾已经开始认为鱼寒的损招有可行之处,都在准备去呈报给庆王以召集人手制定好详细计划后偷偷递送给孝宗皇帝。偏偏上官倩妤在这个时候依旧眉头紧蹙,打算用她所特有的慵懒且略显冰冷的语气给众人当头浇下一盆凉水,只见得她虽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心中顾虑却还是对着鱼寒道:“你是否还遗忘了一个最大的麻烦?”

  “哦?不知娘子还有何赐教?”虽说只是为那个阴谋画下了个大致的轮廓,但鱼寒自认为已经想办法避开了所有的重大难题,剩下的无非也就是找群高智商的人才来进行具体谋划和执行而已。此时突然听得上官倩妤这么说,也着实有些感到好奇。

  “你在想这馊主意的时候就没考虑过金人的天性吗?”庆王的安危和上官倩妤没什么关系,大宋的未来也不用她一个小女子去担心,但再怎么说都已经定下了名分,她自觉完全有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那个看上去比自己还小成天就想着占自己便宜的未来夫婿考虑。若是不把这个问题解决,鱼寒一旦献上这个计策给庆王再经过朝中大臣们一番讨论,不管是否获得最终执行他都会倒霉。

  “对啊,贤弟!若是金人被逼急了可是会提兵南下侵我大宋的,到时候你可就真有麻烦了!”很多情况下凌文佑不说话并不代表他没自己的独到见解,那只不过是出于对自家兄弟的信任和给鱼寒留面子而已。但现在上官倩妤已经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他也就没必要继续藏着掖着。

  要说这种担忧还真不是杞人忧天,金人的天性就是蛮不讲理好逸恶劳。当年他们为了不再钻山沟与野兽为伍,做出了同大宋联手收拾辽国的决定;而同样是为了能在不事耕种的情况下就过上好日子,他们揍完契丹人就立即把目光盯在了昔日的盟友身上。

  如今鱼寒给出了这么个馊主意,想要切断金国的粮食运输通道,借助义军之力哄抬真定府以北地区的物价,让完颜雍那些留在老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吃不饱饭睡不好觉。一旦计划开始顺利实施若所有的常规手段都不能解决这个人为制造的麻烦,就算完颜雍没那心思,他那些亲戚们还能不玩了命的逼他出兵南下从大宋这里抢回足够多的物资去平抑物价?

  而只要战端一开,甭管大宋朝廷会采取何种应对之策,先把出这个馊主意的罪魁祸首鱼寒给拧出来祭旗或扔给金人出气,那是可以预料的!毕竟孝宗皇帝还是庆王的亲爹,都说这虎毒还不食子呢,人家会让庆王去背这黑锅?所以献计容易,但鱼寒想从中获得好处的难度极大,反倒是无论朝堂之上有人走漏消息还是真把完颜雍给逼得狗急跳了墙,首先倒霉的都得是这个自作聪明的小混蛋。

  “莫不如让某窃小友之功,呈上此计?”辛弃疾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王师北定中原,只要能让金国出现内乱让大宋占据优势,他愿意付出一切。不就是到时候被人惦记么?反正他都已经够不招人待见了,就干脆破罐子破摔扛上这口黑锅又如何?

  “此事怕还轮不到幼安贤弟,既是朱某昔日有眼无珠让这孽障位列门下,如今若有过错亦自当朱某一力承担。”都知道这事一旦做下就不会有好结果,可朱熹还是决定与辛弃疾争上一争。毕竟他再怎么说也是当世大儒,就算真出点问题至少不用担心会掉脑袋,顶多也就是被扣上个妄议朝政的帽子永世不得再被录用而已。可只要保住了庆王和鱼寒这个小混蛋,他将来还会担心没有翻身的机会?实在不行,那不还能跟在罗殿时想的一样调教出一串榆木脑袋弟子来霸占朝堂么?

  “二位先生,你们好歹也是有点身份的人,做事能不能稍微讲点道理?就算要越俎代庖,是不是也该先问问俺这当事人同不同意?”不管朱熹和辛弃疾是出于什么目的选择了这种做法,都足以让鱼寒心存感激,只不过这小混蛋实在不愿让原本还属于渐入佳境的坑人谋划突然就变成了无比悲壮的告别仪式。“再说了,不就是这么点小事么,咱能不能别这么悲观?”

  “小事?悲观?汝这孽障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一片好心被人当作了驴肝肺,朱熹却很意外地没有再次发火,只是冷冷地问道:“莫非适才淑玹所言只是凭空妄断,认为金国蛮子不会行此恶事,甚或觉得我大宋朝堂之上皆正人君子?”

  “瞧元晦先生您这话给说的!”就知道朱熹这榆木脑袋特别记仇,会时刻不忘给自己挖坑,鱼寒当然也不会傻不拉唧地就中了他的圈套,闻言赶紧先做出了讨好自家老婆的回答。“俺娘子说的话那还能有差了?不过俺虽不知道朝中大臣都是些什么性子,也不知道完颜雍急了眼会干出什么事情而且也无力阻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到时候抽不出空拿大宋开刀。”

  “哦?这又是为何?莫非小友认为北方义军能在金国全力围剿之下撑够我大宋发起反击的时间?”辛弃疾这话其实已经超过了眼下正在商讨的范围却并非是无的放矢,毕竟北方义军除了缺少物资补给之外还存在这各种各样的毛病,而一旦完颜雍真铁了心要做出某种决定,缺少统一指挥的义军是很难对金国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并对大宋这边的战场提供有效支援。

  “幼安先生咋老喜欢把眼睛只盯在了我大宋和金国境内,而不再往北瞅瞅呢?”无意间有些驳了辛弃疾的面子,鱼寒却自顾自地沾着盘子里的残汤剩羹开始了在酒桌上写写画画,嘴里还不停地解释着:“小子不擅丹青之术,好在这玩意也不用给旁人看,只需弄那么几大坨意思意思也就成!”

  “此乃金国大致的北方边界!”随便用沾满油污的手指画了一条杠,戳着那条所谓金国北方边界旁的几个大圆圈,鱼寒此时的笑容显得特别灿烂。“二位先生博学多才,此地是何处就不用俺再多言了吧?只叹小子不学无术,着实不知道此地民众是个什么性子,也不知道他们的日子是否过得宽裕,更不清楚他们日常所需的盐铁粮食等物来自何处。要不就麻烦二位先生给琢磨琢磨?”

  “小友好算计!某确实未曾想过此地还有一股我大宋的无形臂助存在!”先贤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耿直的辛大侠会当面承认自己的失误完全没有任何值得惊讶的地方。

  在金国的北方边界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曾经诞生过无数强大而英勇唯独眼神和运气都不怎么好的的民族,往往蹦跶不了多久就会被曾经饱受他们侵扰却依旧巍然屹立着更为英勇更为睿智掌握了更先进文明的华夏民族在收拾完自家破事后给揍得个灰头土脸,然后消失在那遥远的远方。

  曾经爆发过无数惨烈而悲壮的战事,曾经流传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传说,但不知道为什么所有曾经强大的中原王朝似乎都看不上这块地,每次都只是在揍完蛮族赶跑野人后立即班师回朝,任由新的游牧民族重新在这里生长繁衍直到下一个轮回的出现。

  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国祚四百余年的汉帝国揍得匈奴跑到了西方去瞎胡闹,为后人无限敬仰的盛唐把猖狂一时的突厥给赶到了地中海之北,前些年大宋更是与金人联手几乎就把契丹给收拾得亡族灭种。但历史的轮回正在重现,没了契丹的大草原上如今正为弘吉剌、汪古以及再北边一点的八剌忽部所占据,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萌古诸部!

  没错,就是很萌的萌古,但千万别以为他们的名字听起来比以前的那些蛮子更显得亲切就好欺负!正如当年能够横扫漠北所向披靡的鲜卑拓跋部在参合陂之战消灭燕主力入主中原之后会被原本比他们更弱的柔然、敕勒等部欺负一样,窃占中原没多长时间的金人现在拿萌古诸部也很头疼。

  比家财,别看草原上的萌古人多多少少都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牛羊,可实际上他们比当年在白山黑水间乱蹿的金人还穷。比战斗力,别说金人已经开始迅速地腐化堕落,就算他们真能做到“满万不可敌”照样要在野战中被从小就长在了马背上的萌古人给揍得哭爹喊娘。

  英明神武的完颜雍显然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才会在腾出手来之后立即在北方施行了减丁之策。但他能够这样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萌古诸部之间互不统属且纷争不止,没办法形成统一的认识共抗外辱。

  “如此说来,这北方之地岂不就正如当初之罗殿?”经过对北方事务更为熟悉的辛弃疾这么一解释,朱熹也迅速把握到的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当年鱼寒之所以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对罗殿各部族势力的整合,完全是得益于高寿嘉没能控制好自己的手下让罗殿各族民众感到了共同的威胁这才会放下分歧团结在一起。

  要说这种局面会在北方出现吗?朱熹可以非常肯定地回答,会!而且根本就用不着完颜雍继续折腾,人家就会主动结合在一起跑金国去闹事。原因很简单,北方游牧民族并没有耕种的习惯,在加上受到这年头科技水平和特殊气候环境所制约,他们就算有那心也种不出什么东西来,所以除了肉食以外的很多生活必需品都要从金国境内采购而得。

  一旦金国物价开始飞涨,最先受到影响的必然是其北方的广大地区,而这里面受创最严重的当然还是那些情困潦倒的萌古人。原本这日子过得就不宽裕,如今更是连吃盐都需要按粒算,基本的生活都快无法保障了哪还顾得上内斗?那还不得联起手来,按照传统去大金国境内劫掠一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