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名将之威 上

  “回来!”猛地一个饿虎扑食,鱼寒狠狠地再次将凌文佑扑倒在地上,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起经历过胜利大逃亡,又一起南下投宋的同伴去做出无谓的牺牲。

  “滚开!”急红了眼的凌文佑挣扎着试图重新站起,仅存的那点理智已经在满腔怒火中燃烧殆尽,此时任何试图阻止他前行的都是敌人,不需要有丝毫犹豫,完全是凭着本能反应就将手中紧握住的竹竿朝鱼寒身上扎去。

  “啪!”迅速躲开了很难真正构成威胁的突袭,鱼寒顺势给了凌文佑一记非常响亮的耳光,这已经是他在急切间能够想到让对方冷静下来的最直接办法。

  “你……”效果似乎还不错,被扇得两眼直冒金星的凌文佑一时间茫然不知所措,就那么傻愣愣地瞪着鱼寒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你什么你?就你这样冲出去,那还不是送死?”努力地观察着战场形势,搜肠刮肚地试图从自己所知的那些经典战例中找出应对之策,鱼寒紧拽住凌文佑恶狠狠地威胁道:“给俺在这里站好了,再敢乱动一下,信不信俺现在就把你敲晕了扔金军大营里去?”

  “汝……”顾不得脸上那火辣辣的疼痛,浑身颤抖的凌文佑愤怒地望着鱼寒,他实在无法相信这家伙居然有了投靠金兵的念头,准备拿住自己前去阵前请功。

  “汝你个大头!”如果没有亲眼见证到义军的顽强,鱼寒就是连着做个十次八次临阵脱逃战场投敌这种小事也不会感觉羞愧,但现在他绝不会再有这种无耻的想法。狠狠地再踹了凌文佑一脚道:“赶紧闭嘴,给俺半盏茶的功夫好好琢磨对策!”

  作为一个职业的造假者,鱼寒以前只是忙着在史书中寻觅历朝历代关于科学发展水品和手工艺技巧方面的记载,从不去关注帝王将相们的丰功伟绩,也没功夫去探究文人墨客的生平轶事,以至于现在还能被他回忆起来的那些以少胜多取得过辉煌胜利的经典战役几近于无。

  后悔已经无济于事,要怪也只能怪老天爷做事也确实不那么靠谱。都打算让人穿越了,怎么就不能打个电话通知一声呢?发个短信也行啊!干嘛非得象眼下这样让人一点准备都没有,还有没有点职业道德了?

  穿越?当这个词闪现在脑海中时,鱼寒突然把握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穿越者并非无所不能,至少在这种实力对比悬殊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中所能起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但穿越者相比古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多了那么千儿八百年的见识!

  既然无法凭借一己之力逆转乾坤,那为何不向属于这个时代的名人借势呢?趁着现在战场形势混乱,人数上占据优势的义军还未彻底陷入绝境的时候,想出一个唬人的名头来既给义军带去胜利的希望,还给金军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似乎已经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新的烦恼又不期而至。历史无法掩盖两宋文明的辉煌,不管后人是褒是贬,这个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取得迅猛发展,科技方面取得无数重大突破的事实都不容诋毁。即便是历经了千年沧桑,两宋时期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依然耀眼,这个人文荟萃的时代曾经涌现出了无数的良臣猛将文坛巨星令后人敬仰,偏偏这么多名人中能给鱼寒留下深刻印象的却不多。

  以岳飞为首的“中兴四将”鱼寒倒是记得,毕竟这些人已经被捧上了神坛成为了千古忠义的代表,无论是正史还是野记中都充满了关于他们的传说,想不知道都难。但就眼下这情形想要找这四位大神借势,那还真就不太可能。

  揍得金兵闻风丧胆直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岳飞名头挺大,也肯定能起到作用,而且想必岳爷爷在九泉之下也不会介意。但岳家军的作战风格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复制的?没个几十上百号帮着冲锋陷阵撑场面,就鱼寒跟凌文佑这俩人,即便是咋咋呼呼地把嗓子给吼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啊!

  大名鼎鼎的“中兴四将”管用,却没法假冒。这个时候真正能够让鱼寒借势成功的是另一个人,后人常用“北宋缺将南宋缺相”来为两宋的衰亡做辩解突显赵家皇帝的无奈,可即便是忽略掉北宋的狄青、种师道,也无视南宋的虞允文、韩侂胄,却也无人能够掩盖那个人的光芒。

  李纲,一个后人听起来似乎有点耳熟的名字,但此纲非彼刚。两宋交替之时的李纲是一个能让大宋朱熹称之为“伟人”的神话,是一个能令蒙元脱脱帖木儿都为之扼腕叹息的传说!若非他运气不好的话,他完全能够凭借一己之力逆转大宋国运甚至改写世界战争史。

  但同时李纲也是一个混蛋,至少在宋金两国君臣眼里是这样的。

  徽宗无比痛恨李纲,因为就是这个小小的起居郎撺掇着侍读吴敏把赵桓给捧上了帝王宝座,让年轻力壮的赵佶不得不放下手中权利,以太上皇的身份跑回自家后院潜心研究起了书法。

  而即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钦宗,也很难对有着从龙之功的李纲产生多大的好感。想当初金军都打到了开封城下,钦宗不过是出于趋吉避凶的本能想去陕西地界溜达一下散散心,都已经钦命这家伙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了,他干嘛还要厚皮实脸地扯住皇帝不肯松手?

  稍后战事紧急之时,钦宗打算临幸襄、邓,又是这个李纲跳了出来,还高呼应效法真宗御驾亲征与敌一决雌雄。世上还能有这样不开眼的臣子吗?圣人都还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呢,当皇帝的咋能还没享福就替老爹背黑锅做挡箭牌?

  大宋重臣们厌恶李纲,不但因为他升迁速度太快,还在于这家伙一点也不顾忌官场规则。童贯、蔡京等人是什么?放在徽宗朝那可就是代表着整个大宋啊!结果这家伙一上任,就借着陈东带领太学学生闹事的机会把这几位大宋栋梁之材给收拾得一干二净。

  太监李彦怎么没的?还不是让李纲这家伙撺掇这新皇给来了个砍头抄家?王黼王相冤啊,都被贬到了永州,还在半道上被一群来历不明的强盗给剁了!强盗?骗谁呢?还有那大名鼎鼎的隐相梁师成……

  这一桩桩一件件不就是在吃果果地搞灰色恐怖么?今后还让不让人好好地挖大宋墙角去讨好大金国的主子们,为自己谋个前程了?

  至于那金人,更是对李纲恨得咬牙切齿。你说人家大金国勇士千里迢迢地跑到开封城下容易么?提出上尊号、归还叛逃的金人、增加岁币、犒军、割让土地,这么几条要求过分么?这混蛋为啥除了归还叛逃人员之外都不答应?

  宋主只能循先例称大金国皇帝为“兄”?亏那李纲想得出来,早就被赶到了大漠深处的辽国能与咱兵强马壮的大金国相提并论么?前次和谈已经将岁币加倍,所以这次就不多给了?燕云之地是咱大金国勇士自己打下来的好不好,怎么也能成为拒绝赔款的理由?还有,犒军就给那么点钱,当打发叫花子呢?也不怕丢了你宋国的颜面!

  最让金人感到愤慨的是,如今咱大金国勇士都兵临城下了,宋室满朝文武包括那赵桓小儿都在琢磨着如何平息大金国怒气顺便开溜,他李纲居然还敢喊出“土地尺寸不予外人”的混账话来!

  这……这……这真实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小子不是横么?那就先把他给揍服帖了再说!现在不好好教训教训他,将来还不得翻了天?

  拿定了主意的金人当然不会再跟李纲磨嘴皮子,毕竟大宋能够有时间调来那么多不堪一击的勤王之师就是这混蛋借口和谈给拖出来的。一声令下,数万金军嚎叫着,发了疯似的对大宋都城开封展开强攻。

  然而,这一次金人失望了,因为他们的对手是李纲,那个深得民心、永不屈服的李纲。连续两次强攻,除了损失惨重之外金人未获寸功。更让他们憋屈的是,好不容易开了次窍想出偷袭那招,结果还被李纲料敌在先给结结实实地坑了一把。

  若不是大宋还有满朝文武深谙睦领友好之道,若不是大宋还有个李邦彦在,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大举进犯兵围开封的结果就算不被打残也肯定会闹个灰头土脸,至少不会是大车小车地装着千万两白银、百万两黄金回家,更不可能占得北方三镇还顺便拧个大宋亲王做人质。

  无比惊艳的出场,让鱼寒记住的却不是李纲所取得的辉煌战绩,也不是他褒贬时事有针对性地向钦宗皇帝提出了割除大宋弊政的建议。真正让鱼寒无法忘怀的是李纲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所使用的一件武器。

  黑火药,无数穿越者用以彰显优势称霸天下的宝贝,在宋代还真就算不上什么稀奇玩意。北宋都城开封城内便建有“火药窑子作”专事生产黑火药,而建康、江陵二府更有制作火药箭的武器作坊。

  除了会制造火药,宋人还善于使用火器。开宝八年宋军灭南唐,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使用了能够远程投掷燃烧弹的投石机。遗憾的是或许感觉到有伤天合的原因,这等利器也就亮相了这么一次,在随后的众多战役中很少能够见到其身影。

  相比起使用燃烧弹的前辈们,李纲显然更加阴险,他居然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大规模使用了另一种更为歹毒的东西。粗制滥造的生铁壳子,里面被塞进了重量不清的黑火药,插上引线,既可以通过投石机远程发射,闲得没事做还能点燃后沿着城墙根扔进金军大队人马当中闹出点响动给守城官兵提提神。

  听起来是不是有那么点熟悉?没错,李纲所大规模使用的就是原始的手榴弹,当然了这宝贝在大宋的个名头更唬人,被叫做了“震天雷”!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