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哲学

  李艳走出锦都监狱,外面的天空已经暗了下来,点点繁星已经挂满整个银河。一眨一眨的,有牛郎星在翘首期盼七夕的来临,好和心爱的恋人跨上鹊桥来把手儿牵。看看心爱的织女是否又哭痛了双眼,辛勤的双手是否又起了新茧。还有每当看到那勺形的北斗,就会想到《射雕英雄传》里的北斗七星阵,这个阵法是"全真教"的第一任教主"王重阳"(王重阳据北斗七星阵创出北斗星踪)所开创的镇教武功。此阵法对敌形成包围,随着阵势变化,十一人即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阵法的编排结合道教一元、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的流变规律,通过武当传统功夫的演绎来诠释中国的“道”文化。看来美丽的星空不但给我们指引前方,还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创造新的事物。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他讲求“无为而治”。老子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思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与此同时西方哲学发源于希腊,古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老子大概比苏格拉底早出生150年。作为两位大师闪烁在东西方的哲学圣殿上。老子的哲学对大汉王朝影响深远,大汉初年迎来了“文景之治”,再加上汉武帝早期的祖母窦太后也实行:“黄老之术”来治国,这才为后来汉武帝大展拳脚,征服匈奴打下坚实的基础。想着想着李艳到了家里所在的小区—聚宝苑。突然看到小区门口围满了人,李艳走近一看,竟有一个女孩子血淋淋的躺在地上。这时从远处响起了救护车120的声音。由远及近,这时从车上走下了医护人员,医护人员赶紧把这个女孩子抬上担架,摸了摸鼻息和脉搏。医生摇了摇头,这个女孩子已经无半点体征了。多么可惜的女孩子。竟这样香消玉损,年华早逝。经打听,女孩子叫阿霞,是个大学生,今天过来看她的姐姐,她姐姐也住在聚宝苑。李艳看着这一幕,心情越加沉重,在监狱里,有那么多风华正茂的年青人,在人生的路上有那么多因为车祸,或者疾病,或者像阿霞一样死于非命的人。李艳到了家,提笔谢了一首短诗,来祭奠阿霞及像阿霞一样的年轻人吧。

  秋高气爽明月静,

  溢彩流光照万家。

  聚宝苑里不聚宝,

  多才娇霞竟飞花。

  第二天李艳起的很早,洗漱完毕,在外面的早餐店叫了本地的招牌饭:状元及第粥,外加一颗油条。这个状元及第粥也还有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在明朝,广州西关有一个叫伦文叙的小男孩,由于家里贫困,七岁便出来卖菜。他从小就喜欢赋诗作对,在菜市里还不时有人缠着他吟诗。有一天,他挑着一担菜路过丛桂路一间粥铺时,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又没钱买。店主认出他是诗童伦文叙,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在菜市场卖菜太可惜了。”伦文叙说:“我家穷,没有钱。”店主说:“这样吧,以后你每天都把菜挑来我这里,我买一部分,然后还每天给你一碗粥吃,等凑够了钱你就去念书吧!”自从以后,伦文叙天天都吃到不同的粥,有时有肉丸粥,有时是猪粉肠粥,有时又是猪肝粥,有时则三样都有。几年后,伦文叙高中状元,他不忘当年店主的恩情,回乡省亲第二天便去看老店主,并请老店主煮一碗粥。老店主命人煮了一碗肉丸、粉肠、猪肝齐下的粥,献给伦状元。伦文叙便给此粥取名“状元及第粥”。李艳吃了这碗粥,也想沾沾喜气,为这几天阴暗的心情画上一个句号。吃完饭她又来到锦都监狱,看到司马志远正在写字。李艳悄悄的走过去,没有打扰她。这时司马志远抬起头说,我听到你的脚步了。李艳嗯了一下说:“你在写什么?”

  司马志远:“我听了你的建议,开始尝试写书。”

  李艳:“很好啊。万事开头难,只要有决心,一定会写好的。对了,你这么喜欢看书,一定喜欢哲学吧。”

  司马志远:“为什么?“

  李艳:“像你这样喜欢思考的人,一定会探讨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本源和本质。哲学存在着几大问题,这也是困扰我们人类的共同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来?

  3.我要到哪去?

  4.为什么会有我?

  5."我"到底是什么?

  6.为什么“我”眼中看到的是别人?”

  司马志远:“哲学包括两大流派: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李艳:“你最推崇谁?”

  司马志远:“我平时接触的哲学书比较少,只有中国的老子,庄子,外国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及亚里斯多德等。要说推崇还是老子和苏格拉底吧。一个讲究’无为而治’,一个讲究’有为而治’。苏格拉底每一年每一天都对不同的人宣讲,启迪人们思考,帮助人们反省自己的行为。正所谓:“没有认真思考过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老子倡导‘无为而治‘,但不是指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汉朝初年正是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做法,才形成了’文景之治‘,百姓休养生息,为后来汉武帝平定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艳:“我们古代还出了一些伟大的哲学家,例如老子,孔子,庄子,曾子等,到后来就逐渐式微了。而西方在近现代却出了好多伟大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尔,康德,叔本华,黑格尔,尼采,休谟等。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司马志远:“这其实和中国人的性格和生产力水平有很大关系。首先:西方注重的是理性的分析,准确的表达。但是中国人所具备的是浓烈的感情,中国人的处事方式是体验感觉、投射感情,就算辩论说服别人都也是“动之以情”,这种氛围其实不利于产生思辨哲学。

  再者,中国语言博大精生,解释丰富,隐含意、暗语太多了,不利于表达,而且中国人喜欢的是搞神秘主义,不直接说,让你去感悟。这样就很难有哲学著作产生,产生了也不会写得很清楚明白、有条理。

  其次,哲学属于意识形态,意识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前提。换句话说,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决定了出现什么样的哲学。我国生产力水平一直落后于国外,自然哲学等意识形态水平也相应落后。

  但是决定性还在于中国人的性格。”

  李艳沉思了片刻,都市里大多数人每天起早贪黑,上班下班。到了周末,好好的睡上一觉,快到正午,下午找朋友玩一下,打打游戏。然后又是一周紧张的忙碌。有多少人会停下自己的脚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每个人在开始的时候总是信心满满,豪情壮志,在行走了一段路的时候,就忘记了自己来时的初衷,忘记了自己到底是谁?是为了什么而来?如果按照苏格拉底的说法,这些人的生活都是不值得活的,类似于行尸走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