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巧合

  巧合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安池的出摆在那里,任凭她心里有千百个主意,也不能拿出来。

  安池不能替安淇拿两家的主意,魏氏又实在不成材,说着说着,已然要叫她那两个女儿来先谢过魏氏接下来的照看了……

  安池心里暗暗发急。

  这要是真领了两个人回去,安淇或许嘴上不会怪她,心里却难免觉得她不会办事。

  可是安池再如何,她做不得魏氏的主,只好对刘妈妈使个眼色,刘妈妈在背后死命的拉着魏氏的袖子,才让魏氏没一口应了。

  安池缓了缓,含笑又开口,已经换了说辞,“说起来,安家大房我做不得主,两个表姐来,也没我说话的地方……”

  “只是我姐姐已经领了圣旨,破五就有宫里嬷嬷来教规矩了,届时看见这两个表姐,可要怎么说呢?”

  便是亲戚分,也没有一住半年都不肯走的。

  谁知道宋氏听了,更加眼前一亮,“这可不正好了,也叫你两个表姐跟着一起学学规矩……”

  安池现在深刻的明白了一句话——门当户对。

  以前的大舅母虽说家道中落,可也是名门出,现在的这个可好,简直……安池看在安淇的份上,不愿意把那个词在心口上过一遭。

  真是什么话都好意思出口!记得前两年也不曾这样,难道是子艰难磨得?怪道人穷志短。

  既如此,安池索把话说的更明白些,“舅母,这个主意您就打错了,宫里嬷嬷请一个也是不容易的,更何况这是太后娘娘那里拨来的?”

  “便是只教一个,家里都要客气礼让三分,哪还能大咧咧的送去两个亲戚家的姑娘?”

  “这话,都不用送到嬷嬷那里说,大姐姐便是不肯的。”

  安池的话可以不听,可她扯出了安淇。

  安淇在宋氏面前尚有余威,最后一句话还是入了耳朵的,想了想,也觉得安淇那么厉害的人,未必肯。

  可是不肯也无妨。

  宋氏自然知道女儿能跟着学规矩最好,没学也寻常。

  只要把人送去了,和宫里嬷嬷一个屋檐下住着,到时候怎么说不还是由得她?

  谁还能真抓着嬷嬷去问不成?

  宋氏抬着下巴笑道,“这不怕,我这两个女儿,能见见太后的边人就是福气了,不求别的。”

  “五外甥女儿,你也别太厉害了,不过是走个亲戚罢了,你何苦这么拦着头里?”

  “大房还不是你当家呢,我不过是让两个女儿去孝敬孝敬她们姑姑,哪里说不过去?”

  “就是大姑娘在,也未必不同意的,倒是你,先拿三捏四的了,莫不是大姑娘如今让你当家了?”

  安池到底也不过和安淑年龄相仿,虽则平周到妥帖,到底没历练过,一番话被宋氏挤兑的,眼圈也都红了。

  心里也知道,若是安淇在这里,宋氏根本不敢开这个口。

  不过是欺负她到底和魏氏隔着一层,拿辈分和份压着她罢了,吃定她没有和她翻脸直接打擂台的底气。

  可安池又绝对不能让她把两个女儿塞来的……

  正局促着,琢磨大姐姐昨天都说了打发人马上来接她们走,怎么现在还没有信……外面就匆匆忙忙的进来人了,慌里慌张的。

  “姑太太,表姑娘,快些回去吧,安府打发人来说,四表少爷不好了!”

  魏氏一下子就站起来了,“什么?!”

  一语未落,就眼前发黑,要晕过去。

  安池抓着空子,也不许宋氏说话,直接使唤刘妈妈,“快扶着太太上车!咱们赶紧回去看看!”

  “也不必等跟来的人了,叫她们慢慢走,咱们坐马车先赶回去!”

  一时又问,“传话的人在哪?快让人好好问问话!”

  虽然还是轻声细语的,可一连串的吩咐下来,也是干净利落。

  安池一边说一边往外走,根本不给宋氏留余地。

  一直把昏了的魏氏送上了马车,安池才松了这口气,“真是……”

  话说到一半又咽回去——到底是大姐姐外祖家,没有让她评说的道理。

  跟车的刘妈妈也是心有余悸,“可算大姑娘叫人来得及时,不然还真不好推脱。”

  又看着安池,“姑娘,您今儿是受委屈了,老奴心里清楚,必要好好告诉大姑娘的。”

  安池笑了笑,只摆摆手,“这种小事,何苦去说,让姐姐心,再说,我也实在没什么用的……”

  “要不是大姐姐派人来得及时……”

  安池的话说到一半,心里打个圈儿。

  刘妈妈看安池神色一变,不由问道,“姑娘,怎么了?”

  安池越想越觉得不对,“大姐姐素来疼四哥,便是要叫人回去,也没有红口白牙咒他的道理……”

  “拿什么做筏子不行呢?大正月的,偏生挑了个子最差的。”

  “尤其……”

  安淇素要面子,不肯叫人多议论四哥的子,只恨不得所有人都说他体好呢,哪里会嚷嚷到亲戚家来?

  这不是安淇素作风。

  刘妈妈听着安池的话,脸色也不好看了,“五姑娘这意思……”

  安池不敢多说,若是她想多了,岂不是大正月的咒自己家兄长?只吩咐丫鬟,“去叫马夫再快些!咱们赶紧回去看看,也好心安。”

  可惜初二,正是各家各户开始走亲戚的时候,路上车马多,要快也快不起来。

  安池心里惴惴不安,手里的帕子都要拧出水了。

  刘妈妈勉强打起精神来,劝慰安池也是劝着自己,“哪里就这么巧了?许是咱们想多了吧?”

  此时的安府一点喜气皆无,正厅里是刚刚回门还没来得及坐安稳的姑太太安桂,心里暗自叹气——这叫个什么事儿!

  她本就是庶出,生母以前是安家老夫人的贴丫鬟,不知怎么被老太爷看上收了。

  打小老夫人对她就淡淡的,及笄之年正值安家最落魄的时候,嫁的并不很好,和家里就更不络了。

  一年到头也就今天上门,谁知道茶还没喝上一口,就碰上了这样的事儿,现在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尤其她心里还暗暗担心,这正月里碰上这样的晦气事儿,回去可得用柚子叶好好洗洗,可别沾染到自己家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