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十四工区(11)

  满打满算,还没上得一个月的班,就到了要过春节的时候了。正好又逢了天气骤冷,听说天气预报会有好几天的雨雪,于是,公司里下了通知,今年春节工地上多停工几天,职工们可以连续休息七天,从大年二十九到正月初五。

  公司的惯例,春节放假,家在附近几个县的职工公司里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安排汽车送回家,远地方的,如家在省城里的职工,要么请探亲假回去,由公家报销车票,要么自己花车票钱回家过年。

  刘晓楠他们家的来江县和彭大冯他们家的南山县与三十四工区所在地的县界都是相邻的,只有一两百里的路,而且来江和南山走的是同一条公路,工程处就专门安排了一辆卡车,那天送家在这两个县的职工回家。

  腊月二十八这天,工地上早早地就收了工,食堂里也早早就让大家吃过了晚饭。这时候,四队的大库房里灯火通明,几乎全队的人都在忙着整理自己的行装。就是几个安排在工地值班,不回家过年的人,也凑在老乡面前,托回家个东西,或者是捎回家个信。大家都在上前天那个礼拜天去赶了鱼江镇的集,买了要带回家去的礼物东西。

  刘晓楠也想给家里买些什么带回去,可他竟不知买什么东西好。他长这么大以来,还从来没划算过礼物之类的事,心目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他又想给奶奶买点什么东西去,比如讲,买点甜甜的软软的吃的东西,但他又担心母亲讲他偏心眼,可要跟母亲买点东西吗,她那样挑的心思,真不知买什么好。最后,他只是买了两双半尼龙底的棉纱袜子,一双自己穿,一双送给哥哥。这种袜子比较厚,而且底部混织了耐磨的尼龙,会比较经得穿。他还买了几包香烟,想在去上林湾那边时,给那些叔伯哥哥们吃。

  更有王师傅他们那些有家庭负担的人,还早十几天前那几个晴好的日子,就从鱼江镇上买回来海带,洗净了,晒干了,扎缚好了,准备带回家去作年夜饭的菜。师傅们讲,你们年轻小孩不管事,不知道海带这些东西,在城市里比较紧俏,不好买,反倒在鱼江这样的偏远小镇上还能买得到。

  反正,全队这个晚上再没人打扑克、看书,更没人早早地睡觉,全都在一遍遍地收拾自己那本来没什么太多东西的行包。一直忙活到下半夜,实在没什么好收拾的了,但大伙儿还是不想睡。是啊,在外施工的工程队,一年到头,远离家人,老职工一年最多也就探亲假那几天回去,年青的学徒工们甚至连探亲假都没有。现在快过年,可以回去和家人团聚了,谁能不兴奋呢?

  刘晓楠他们这批新工人,虽然还只来了一个多月,但这次回家过年,是他们第一次从单位回去,而且,还会有单位的车子送回去,不要自己花路费车票,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这一回去,家里人肯定高兴了。而且,自己还可以带上单位上提前发的二月份前半个月的工资回去,加上一月份省下来的工资,就有几十块钱了,那回去以后与过去的同学朋友们相聚,也就不担心手头上紧张了。

  反正,不管是新工人,还是老工人,这天晚上全都不睡觉了。王师傅他们几个家属住在北岭市里公司基地的老师傅,围着一堆柴火,喝着各自酒瓶里还剩有的酒,商议着过年那几天怎么相邀着好好喝次酒。雷安朝他们那些退伍兵凑在一起聊起了当兵那会儿想家的事。而来自省城里的青年和下乡知青们,则三五成堆地凑在一起,有打打闹闹的,有唱歌的,有摆弄乐器的。泥工二班的邹强国在低声哼了一阵歌以后,干脆放开喉咙,大声地唱了起来:

  “锦绣河山美如画啊

  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建筑工人多荣耀

  头带铝盔走天涯

  ......”

  他这是改着词套唱了《石油工人之歌》。随着他的歌声,满库房里的年青人都和着唱了起来,巨大的和声把个门少窗小的大仓库震动了起来,发出“嗡嗡”的回声。

  一曲唱罢,女工房间里传出一阵鼓掌声:“好,唱得好,再来一个。”叫得最响的是一个叫陆娟的女孩子,听说,她本就特别喜欢邹强国的。

  终于天亮了,食堂炊事班周师傅一大早就在大门口叫开了:“都吃了饭走,吃了饭再走啊,要不做了那么饭,会浪费的。不吃完饭不会开车的啊。”

  大家就一窝蜂似的涌到食堂里吃了饭,就急急忙忙地各自找了自己回家方向的车,爬了上去,大声叫着找司机,找着了司机的就大声叫着要人家快开车。

  送人过年的车一律是公司自己的大卡车,车棚布蒙得严严实实的,一点也不会透风。只是,大家挤坐在里面的车底板上,外面什么都看不见了。反正,也没有谁去欣赏一路的风景。山路上有什么好看啊,自己不就整天的山沟里呆着吗。

  大家挤在一起,说说笑笑的,任由了汽车往前开,往回家的路上开。谁也没觉得时间长,谁也没觉得闷,也不知车子跑了多远。

  突然,汽车慢下来了,而且,车棚布外闹哄哄的,好像很热闹。彭大冯掀开车棚布的一角,往外瞧了一眼:“啊呀,这是哪里赶集啊,好多人啊。”

  赶集?到什么墟场了?坐在车底板上的刘晓楠腾地一下站了起来,脑袋还碰到车棚杆上:“啊哟。看看,我看看。”他也凑过脑袋去往那个掀起角的洞子里往外一看,啊呀,咯不是灶头街墟场吗?

  “啊呀,我过了,我过了,我下车的地方过了。”刘晓楠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过了应该下车的花石岭马路边十来里路了。

  “停车,停车,有人下,有人下!”李贡献已经敲吃了车头盖板。

  车停了,刘晓楠蹦了下去,脚上穿着那双大长筒雨靴与地面相碰,发出“咕咕咙咙”的响声。他回头向车上招了招了手,喊了声“再见”,就消失在了灶头街墟场上那人山人海之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