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十四工区(3)

  最让人期待的第一个礼拜天到了。

  当农民,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出工,即使哪个一天或半天没出队里的集体工,那也是在做家里的活,反正一年到头没有么子休息的日子。当了国家的工人,上五天班,还可以休息一天,么子事都不要做,可以随着自己的的喜好睡懒觉,看书,逛街。

  对了,去逛街。现在有了工资,可以买些自己一直想买而又没买的东西。刘晓楠正想着,木工三班的雷安朝来喊他赶集玩去。

  雷安朝是刘晓楠咯两天新认识的来江老乡。他比刘晓楠大四五岁,是早两年进公司的退伍军人。他告诉刘晓楠,离工区几里路远有个鱼江镇,是个工矿区,每逢礼拜天就会有个集市,很热闹的。

  于是,刘晓楠邀齐了梁大祥、谢小香,向个老乡一起去鱼江镇。

  “雷师傅,”一路上刘晓楠总是问一些问题,他想尽快多知道一些有关新的单位、新的工作与生活的事:“我们咯个公司上班都像咯些天一样,不怎么忙,不怎么辛苦?”

  “那不嘞。”雷安朝想都没想就否定了刘晓楠的看法:“咯现在是冬天,有些操作,比如混凝土啊,不太好搞,又是年末岁初,新的生产计划还没下来。要到了开春以后,计划来了,天气好了,有你累的。”

  “哈哈,没想到当工人不和农民一样,做事也要讲究季节啊。哈哈,咯才有味啊。”要讲起干活与季节的关系,刘晓楠对农事二十四节气是背得滚瓜烂熟的:“那以后还得记住咯么子一月小寒大寒,二月立春雨水,三月惊蛰春分,四”

  “啊呀,你还真拿出当农民那一套来,哈哈。”梁大祥笑起来了。

  “小刘,这里上班是不要像农民那样太讲季节的。对了,到了单位上,以前农村的好多东西都要改了。比如,你们现在一口的来江口音,要改。要不,一开口就太土了,别人笑话。”雷师傅进一步讲具体的:“特别是有些特土的字词,比如,我们那边总是讲‘咯个’,‘咯边’咯咯咯的,要讲‘这’,这个,这边。”

  “哦?”几个小老乡都好像才注意到,自己一直讲的话,还会不行。

  “特别是那些从省城里来的青工,他们最瞧不起小地方的人了。现在他们又是你们的师傅,那要一天到晚听到你们一口土话,不是骂人就会是讽刺嘲笑。”

  “那我们一下哪改得过来啊?”刘晓楠对口音是最难改的。以前在学校里,语文老师要求讲普通话,他就是个最难改杰江口音的学生。

  “先改掉一些平日用得,又与普通话关得太多的口语。”雷师傅看来是有些经验的:“刚才的‘咯’改‘这’。哦,不说‘才刚’,要说‘刚才’,不说‘么子’,要说‘什么’。这些是特难让别人接受的土话。”

  “那是的。”刘晓楠他们也觉得咯——这几个词是最与别人不同的。

  “还有些来江**,要看具体情况。”看来雷师傅还研究得蛮细:“比如‘讲话’,在开会时,领导讲话,发言讲话是可以的,但平常大家之间就是‘说话’,‘我说’,‘他说’,不要随什么场合都是一个讲讲讲的,土。还有,‘吃’,我们来江随什么东西都是‘吃’,吃饭,吃水,吃烟。在外面不行,要分开说吃饭、喝水、抽烟。”

  “麻烦,嘿嘿。”梁大祥觉得好笑:“我们来江好省事啊,一个‘吃’字吃通,何必来那么多区别,记不到,麻烦。”

  “要慢慢记,最好还要慢慢学着人家省城里人的腔调说话,学成他们一口省城的话,那他们就听起来舒服,觉得你和他们是一样的,大家相处就好了。”雷师傅说。

  “干嘛要那些顺着别人,他不舒服?我还听着他们的腔调不舒服呢?”梁大祥不服气。

  “哎,这个气赌不得。我们咯个公司自前年来了省城这班青工,人数上就他们最多。他们这些人又特别傲气,流气,人称水老倌,就是我们那边讲的二流子,逗惹不得的。要不,搞不好就会挨打。”雷师傅不希望自己的小老乡让人打。

  “我才不怕他们嘞。”梁大祥不服气。

  “咯,这也不是怕不怕,何必呢。再讲,哦,再说,本来人家省城的话音好听。”谢小香倒是改口改得快。

  几个人一路讲着说着,就到了鱼江镇里。

  谢小香要到百货商店去,大家就陪着她进了镇上唯一一家国营百货商店。女孩子要在这里买的东西多,小镜子,花发夹,小手帕,还有针头线老的,她挑得可高兴了。几个男孩子没什么好买的,只是跟着她在小商店里转。转到文具店子的另一边,却碰到也在这里逛的几个南山老乡,彭大冯、李贡献、李财、张少武,四个新同事一个不少,还有他们新结识的老乡周师傅。周师傅是食堂炊事员,今天特地请了个假陪小老乡们逛镇子,反正是礼拜天,大伙都出来了,在工地上食堂吃中饭的人不会很多。

  “刘晓楠,”李贡献喊住刘晓楠:“你正好买个枕头啥。”他还记着刘晓楠没有睡觉的枕头。

  “我,呵呵,我不会买咯,这些东西。”刘晓楠说的是实话,他几乎从来还没有为自己置办过穿用或铺盖的东西,对那些花里胡哨的布料、棉料一窍不通,真不知如何挑选:“要不,你帮我挑一个?”他想着,是应该买个枕头,要不,老用衣服垫在头了,也会垫坏了衣服,划不来。

  李贡献从自己包里拿出一个新枕头套:“看,这是我才买的新枕套。好看吗?”

  “你不是有枕头吗?”刘晓楠奇怪了。

  “那个枕套烂了,也不好看,我换个新。”李贡献说起来理所当然:“要不,你也买个这样的?好看嘞。”

  就按李贡献的建议,刘晓楠也买了个枕套,又配了个枕芯,抱在怀里,继续跟着大家逛。

  忽然,刘晓楠眼前一亮,这个小镇上居然有个书店!而且,店子不算太小。肯定是因为这里是工矿区,爱读书的人多,就有了一个与一般农村小镇不同的书店。

  刘晓楠也忘了招呼同伴,一个就几个快步,进到了书店里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