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招工(11)

  与梁大祥约好的日子到了。刘晓楠把背包背在肩上,手上提着箱子,就要上路了。他想走尖毛山咯条路,再路过上林湾一下,好与那里的乡亲们道声别。

  刘晓楠先去别过奶奶。奶奶已经很老了,不能再如他小时候,每次过完寒暑假期回城里上学,老人家都要送他到村口的大路边。叔叔讲他代奶奶送孙子一程,讲是要送晓楠过了湾村前的田洞。

  田洞间的小路上,叔侄俩一前一后,刘晓楠带着东西走在前面,叔叔刘鸿侔默默地跟在后面。走过了大半个田洞,两个人都没讲一句话。是啊,小小年纪的晓楠,咯四年来吃的苦,受的罪,让人一回想起来,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口上也就讲不出话来了。

  叔侄俩继续走着,不觉就过了泉水湾田洞,到了尖毛山山麓边的路了,再往前走,就快到上林湾的地界了。

  “兰崽啊,”叔叔喊住了侄儿:“我就送到咯里了。”

  刘晓楠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向叔叔,想和他讲一句告别的话,却见叔叔从身上掏出一叠写满字的纸,递了过来。“兰崽啊,咯是我昨晚赶着写的家史。”

  晓楠接过那叠纸,有三页,全都写满了。叔叔没么子文化,只上过村里的扫盲班,一次要写咯么多东西,那还不写了个通宵。

  “兰崽啊,”叔叔深情地叫了一声侄儿:“你要记住,以后不管你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我们家是个贫农,还是土改的根子户贫农。不要在乎别人讲你娘的外家怎么样,我们家就是贫农,不要怕。”

  “嗯。”晓楠知道,叔叔咯是怕自己被母亲的问题压得不敢抬起头。

  “咯是头一条。第二条,我们咯个贫农家庭穷是穷,但一直以来是不忘读书上进的。你爹爹读成了书,你奶奶和我们全家都一直觉得光彩。最后落得咯个结果,那也怪不得他。世道是个咯样的世道,有么子法子啊。今后,你不管还能不能上学,都不能忘了读书上进,咯是我们家自你奶奶起,不,自你奶奶娘家里起,就认准的一条根本。”

  “嗯。”奶奶的咯个根本,晓楠是从小就懂得了的。奶奶的娘家谭家大院的祖辈父辈们耗家财育子孙,娘家的兄弟个个博学多才,胸怀大志,先后有六人上了黄埔军校,五人参加了**,四人成了革命烈士。最后迎来了解放的一个地下党员,却被谭家湾村里一个混上农会主席的流氓**陷害,坐了新中国的大牢。但奶奶仍然一直坚信娘家人读书上进咯条大道理。

  刘晓楠咯几年在乡下读书,读过一句话,书上讲是列宁的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是啊,近代以来,苦难深重的中国,要不是一大批读书上进的志士,为国家为人民寻求到革命真理,如何会有现在的红色政权啊。**不也是因为读书上进,才成就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吗?可为什么现在他老人家反倒不让我们青少年读书了。难道伟大的领袖还不如我奶奶咯个农家老妇人明白咯个理?唉。

  现在的刘晓楠,可能是因为咯些年读了些东西到肚子里,想起事来脑袋转得飞快。

  告别叔叔,走过尖毛山,就到了上林湾。

  队里刚好收了早工,哥哥叔伯们都在家。大家围过来,少不了讲一些祝贺的话。功英哥似乎更讲得远些:“晓楠,你又吃得苦,又好学,以后会大有前程的。”

  “哎呀呀,”鸿习叔却另有高论:“功英啊,你咯就没讲到点子上。”

  “怎么了?”功英哥,还有旁边的功书哥、功崇哥、功光哥他们都不明白了。

  “晓楠他们咯几年在上林湾,老实做人,吃苦做事,一有空就看书学习,那是没办法的事,只好咯样过日子啊。”鸿习叔好像准备了高谈一通。

  “咯样做人做事,到哪里都好啊。”功英哥要与鸿习叔理论一番了。

  “没听到外面传一句话?‘家无浪荡子,官从何处来’”鸿习叔反问大家。

  “哪来的乱讲。我们中国从来都是后生要好学上进,读书赶考,取得功名,才有好前程的。”功书哥讲的是书上的仕途之道。

  “你讲的那是旧社会。自解放初年搞农会那时起,就我才刚咯句话了。你记得那时候我们咯边的农会,德勋他们,那是么子做事的人吗?就是几个浪荡子嘛,有的根本就是二流子、**。结果呢,后来个个都当了官,还只德勋是个落魄的。**,搞革命,兴咯个理。”鸿习叔本就讲话不怕人的。

  大伙儿一下都不作声了。是啊,鸿习叔讲的是事实啊。

  “本来,咯个世界一直是以勤俭持家为美德,为做人做事、成家立业的根本,但自土改以来,就全变了,变成革命造反,发意外横财的反倒光荣了。你们记得吗,发五风那些年,发狠做事的挨整,打死人的家伙入党升官。到了咯几年搞特殊时期,你们看那么子革委会里,德保他们咯号人,有几个是认真做过事的?全他娘的是浪荡子、二流子。”鸿习越讲越来神了,好像他发现了咯个世界的一个秘密。

  功英哥赶紧叫醒他:“哎,哎,莫讲过头了。算了,莫讲了。今天是晓楠的喜日子,讲几句高兴的”

  “莫打岔,我还没讲完。所以,晓楠啊,你以后到了公司上,就不要再咯样老实做事,只晓得闷在书本里。要放肆玩,放肆耍,四处去浪荡,才会有机会当大官。呵呵。记住啊,‘家无浪荡子,管从何处来’。呵呵,呵呵。”鸿习叔打着哈哈,但晓楠知道他讲的是真心话。

  家里叔叔也好,上林湾咯边的叔伯哥哥们也好,在今天咯个告别的日子,他们讲的都是真心话,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侄晓楠到了外面的世界,能有个好的前程。

  离开上林湾,刘晓楠沿铁路边去大水铺。走出两里多路,就到了大队部西洲湾那块地界。他没有下铁路进湾村里去,只是站在铁路上,远望着大队部后面那栋屋子。文英姐现在就是那栋屋子的媳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明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她就会成为工农兵学员了。

  又前行了一里多路,站的铁路上就可以看到左手边的一个大湾村,那就是柘胜大队的谭家大湾,谭宝生的家就在那个湾村里。刘晓楠也不能到他家里去道别了,火车的时间不等人啊。他只是一边在铁路上快步走着,一边向着谭家大湾默默地念叨着:“宝生,等以后我有假期了回来,一定找你们几个好朋友,几个民兵好战友喝上几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