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招工(8)

  第二天一大早,婶婶就过来了,还喊来村里几个刀头好的妇女,一起帮晓楠家切粉皮丝。自二嫂一家下放以来,婶婶就与兄嫂一家不怎么亲热来往了,除了逢年节一些礼节性的来往,平日里一般是若即若离,不亲不疏的样子。是啊,突然来了个有政治历史问题的嫂子、大伯母,不但孩子他爸在队里做人都得格外小心了,就连孩子们的前途都受影响,么子入团啊,参军啊,都没有了资格。

  可咯两天,婶婶的态度大变样了。侄儿要出息了,当婶婶的能不高兴吗。再讲,做婶婶的也知道,侄儿从小就在乡下老家长大,一直是跟着奶奶和叔叔婶婶过的。要讲起感情来,侄儿们对乡下的感情还好过与他们自己父母的感情。所以,咯几年,虽然她对二嫂不满意,但对两个侄儿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一直注意维护着以往的感情。现在,晓楠有了大好事,她能不尽力帮着吗。晓楠咯个孩子,她是知道的,特别知恩图报。他对从小带养他的奶奶,就是咯样的。

  当晓楠来到大门口禾坪上时,婶婶她们已经干开了。只见妇女们从晾竿上取下凉透了的大张粉皮,每两张迭在一起,抓紧着卷成一个卷筒,左手将粉皮卷筒按在案板上,右手就拿了磨得锋利的菜刀,紧挤着一刀刀地切下去,粉皮卷筒就变成了一溜整整齐齐地躺在案板上的粉皮丝。

  然后,她们拿一根小晒竿从那卷筒中间穿过去,轻轻地往上一抬手,原本卷成圆圈状的粉丝圈,就都伸直了,挂在晒竿上。

  到半上午,粉皮切得差不多了。太阳也长高了,晒在晒竿上粉皮丝,晶莹剔透,就象是一挂挂的玉带一样,好看极了。从现在的色象看,咯一缸红薯粉出的粉皮,都该是上好的货,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刘晓楠看着粉皮切得差不多了,就让婶婶她们搞去,他自己拿了一把镰刀,要去后背山去刹些软滕条来。滕条是准备晚上用来扎缚粉丝的。红薯粉丝很有韧劲,弹力很强,一般的稻草绳很难把它缚得紧。上林湾那边都是用山里的滕条扎粉皮,扎得又紧又好看,在墟场上卖的时候,还不怕让人翻散了。泉水湾咯边的人以前都是用稻草绳扎粉皮,效果就很不行了。咯几年,晓枰晓楠两兄弟才把上林湾那边的好方法带到咯边来了。

  下午没事,刘晓楠请叔叔鸿侔帮自己一起送口粮谷到大水铺粮站去。国家规定的城镇与乡村口粮关系转换的时间是每年八月份,刘晓楠现在去转粮食关系,就得按规定上缴明年一月到七月份的口粮,每个月至少要缴三十五斤谷子,一共得上缴两百四十五斤稻谷。

  刘晓楠从楼上的谷仓里撮出两大担谷子,用吊索放了下来,停在屋子当中。然后,喊来叔叔,一起吃过母亲备下的泉水泡甜酒糟,就挑着担子上路了。

  现在的刘晓楠,挑着一担一百二三十斤重的谷子,起着快步子,走起来轻松得很,一路走在叔叔的前面,让已近四十岁的叔叔都觉得有点跟不上了。“兰崽,你现在,完全是个,好正,正劳力了。”

  “呵呵,不、还不行,在上林湾还只拿得七分工。”晓楠知道,上林湾的正劳力个个都是田土里的好把式,他们是不会就凭了年青人的力气给他评上满底分的。

  “那你,现在,比那时,帮我,去煤矿上,挑煤炭,强,强多了。”

  晓楠还记得两年前那次帮叔叔挑煤炭,虽然那时他也能把蛮挑上百斤的担子,但步子就远不如现在咯样迈得轻快。那时,叔叔看着他艰难的样子,还一路上总关照着他。是啊,咯几年来,自己在不少场合总好像是不愿让人看扁了,拼着命干着超负荷的重活。也就是凭着咯股拼劲,才赢得人们的认可和赞扬,才有了自己在乡下人们中的好评。当然,也让自己的身体受了不少非常的苦和累。

  现在,咯一切都过去了,而四年来的磨砺,倒成了自己能毫无顾虑地走向社会上任何其他辛苦岗位的信心和底气。是啊,吃过咯四年的苦和累,咯个世界上还有么子事可怕,还怕么子吃不了的苦,受不了的累?

  人的心情好,干部起活来越发觉得轻松。刘晓楠挑着百斤的担子,不觉得很快就到了公社粮站。叔侄找到收谷的人,刚过了磅,粮站就有已先接到通知的人,过来把转移粮食关系的证明开好了。

  刘晓楠又打听了转户口的事,那人讲,办户口要到公社的吴秘书那里去,还讲是可能吴秘书已经办好在等他们去拿了。那人讲,因为咯次是三线建设紧急招工,上面要求一定不能耽误了。

  呵呵,**“要准备打仗”的指示真正是有威力,简直是通行无阻啊。没想到我咯个不起眼的小知青还沾光不少啊。刘晓楠心里暗自乐着,就赶快接过粮食证明,和叔叔赶往公社办公楼。

  一出粮站大门,刘晓楠竟看到老同学梁大祥从公社那边走过来。

  “梁大祥!”刘晓楠对着他就大喊一声。

  梁大祥咯才看清正从粮站走出来的两个人之中,有一个是自己的老同学:“刘晓楠啊,你?”

  “我来交口粮谷了。”

  “那,你也招工了?好啊,好啊。”

  “是的,才招到省里的建筑公司,咯两天就得走,急得很。”刘晓楠恨不得一口气把事情都告诉老同学。

  “啊呀,那我们又在一起工作了!”梁大祥一把抓住了刘晓楠的手臂,高兴得使劲摇晃起来。

  原来,在大水大队蹲点的区委许书记咯次又给队里的知青要了一个招工指标,但又没有女生的指标,只是招男生,梁小云还是不能走,只能让梁大祥走。为咯事,梁大祥的母亲都赶来了一趟,又找了许书记。许书记讲实在没办法,招工单位是省里的,由不得他作主,人家没女生指标,他也没办法。后来,梁大祥的母亲觉得,儿子已经二十一岁,年纪不小了,再不参加工作,以后就怕耽误了。她就劝儿子还是先走,妹妹等以后有机会了再走。

  那个许书记也讲,以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一定会为小云争取的,要大祥放心走,还讲有他当领导的在咯里蹲点,谁也不敢欺负知识青年梁小云。

  梁大祥想,自从自己和妹妹下乡满两年那年起,许书记已经多次给了自己招工或招生的指标,自己都因为不忍心丢下妹妹小云一个人,把指标废了。他只想等妹妹走了,自己再走。没想到咯一等再等,就过去两年了,真的是把人的年纪都等大了。

  最后,他就听了母亲的话,办了咯次招工手续。才刚他就是从公社那边办了户口转移手续,咯正要回队里去准备行李东西。

  两个同学约好,三十号上午,两个人一起从大水铺车站搭火车,去北岭市报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