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招工(1)

  走了,文英姐走了,为了她的上学梦。其实,就刘晓楠晓得的,不只是文英姐走了,还有很多人走了。去年是功毅上大学去了,仁朋参军去了。今年,西洲大队部那边的几个湾村又出去了几个年轻人,真正是如文英讲的那样,除了像龙支书的伢崽自己不想出去的,但凡家里有点背景的,都在往外走,往城里走了。他们都是家里根正苗红的农村青年,他们走出咯个乡村,是有其深厚根底的。就刘晓楠两兄弟咯样的家庭状况,那是没办法与他们相比的。

  刘晓楠不去想咯种事,一个人静静地出工,静静地吃饭,静静地看书,好像是为着某个目标,又好像么子都不为,只是咯样过,日子才显得安静。

  但是,消息总是不让他安静。知识青年走了的消息越来越多了,好像一种大的政策变化正在施行,几乎天天有走人的消息传来。又好像没有么子变化,上林湾的两兄弟还是原归原的老样子。刘晓枰仍在水利工地上,一般不怎么回来,讲是工地上离不开。刘晓楠仍在队里出工,白天出工,晚上有时过他母亲泉水湾那边去一趟,没去的时候就一个人关了门,在那盏豆大的洋油灯火下,没完没了地看书。当然,现在没谁给他挑灯花,也没谁给他打扇子。

  一天,刘功崇从公社开完赤脚医生会回来,晚上在知青屋里记完工,就和刘晓楠又讲了知识青年的事:“晓楠,我听公社的吴秘书讲,六八年底六九年初最早下到大水的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

  “嗯,”刘晓楠咯会儿眼睛正盯在一本书上,一下没听进功崇哥的话。

  “不会吧?”一旁的队长功英不相信功崇讲的事。他知道知青招工招生,是要看表现的,要有贫下中农的推荐意见。要讲表现,要讲推荐,有哪个知青比得了我上林湾的咯一对知青兄弟啊。

  “是的嘞,向晓枰晓楠他们咯样已经下了三四年的知青,大多都被调上去了,当工人了,上大学了的都有,反正是回城里去了。”功崇提高了声音又讲了一通。

  “不会吧?”咯下晓楠听到了功崇哥讲的话,他也不相信,“我们是大水公社下来最早的一批知青,我两兄弟都还没走啊。”

  “嗨,你们两兄弟,只晓得天天闷在队里做事。还就是吴秘书讲,你们那批从县一中下来的,都快走完了。”功崇把事情讲得更具体了。

  “乱讲。我就晓得我们一起来的在大水大队有三个,如今也还只走了姓曹的一个,我同班的梁大祥两兄妹都还没走。”晓楠还是不信自己会是最后没走的,虽然他知道,同学们中间家庭出身好的,先走了一些。他也知道,有些家庭情况与自己差不多的,有人的家长在暗地里找关系想办法,但他总觉得,上面招工招生的领导总还得看人怎么样吧,再讲,公社领导推荐人,总还得要有贫下中农的意见吧。同学们中间就有人在乡下表现很不怎么样,甚至好吃懒做,搞偷鸡摸狗,打架闹事的,怎么着咯种人不可以在自己之前被推荐上去啊?

  “哦,你是讲大水大队那一对兄妹。听到讲,在他们那里蹲点的区委许书记早就指名过那个哥哥,要让他招工走了。不过,那个哥哥还蛮不错,许书记几次要他走,他都讲要先让妹妹走,要等妹妹招工了,他才离开大水。”看来,功崇还听到不少事情。

  “是啊,那怎么他妹妹还没走呢?我讲了,不可能大家都走得差不多了吧。”晓楠觉得事情不会是功崇讲的那样,同学们都走了。

  “哎呀,听到讲,许书记讲没有女生招工指标,要男的先走,等以后有指标招女的了,女生再走。”功崇讲得活灵活现。

  “咯就不对了,你又讲我们那一批走得差不多了,可我们那一批里就有一小半女生啊?那怎么就走光了呢?”晓楠找到功崇话里的差错了。

  “反正走得差不多了,信不信由你,公社吴秘书亲口讲的。”晓楠不信,功崇也没办法。

  “哎,哎,”倒是功英队长抓住了功崇话里的意思,“功崇,你才刚讲么子?许书记几回把招工指标给他们那里的知青?人家不走还几回要人家走?那我们咯里的知青怎么一回机会都没有,连个招工的影子都没见过?”

  “嗯,我是咯样听到讲,大水大队那个哥哥知青几回都不肯走,硬要等他妹妹先走。对了,他们湾村里的人都讲那个知青伢崽讲仁义,是个好兄长嘞。”功崇讲道。

  “不行,咯不公平。”功英有些气愤起来。

  “那是不公平。”鸿习叔也讲道。

  “不公平又如何,咯种事都是上面当领导的人讲了算,你们看哪年的推荐上大学、招工、招兵,不都是干部屋里的人。文英想读书,还只有做了支书家的媳妇才有可能。”功书一下讲了一大串。

  “哥哥哎,你讲么子啊,咯是哪里跟哪里啊?”功英不想让人讲他的妹妹,“人家晓枰晓楠是知识青年啊,既然都是知青,那就得公平对待才是。不先,我们要找领导讲去。”

  “领导?”功书转着脖子看了一下小小的知青屋,今晚德勋、德保两个党员干部都没来记工分,“他两个党员会帮晓枰晓楠他们讲话?平日里就鸡蛋里找骨头一样地给人找茬子。”

  “他们算么子领导,至少要到大队支书那里,看怎么样。”鸿习叔历来是没把生产队里咯两个不怎么为乡亲们着想的党员放在眼里。

  “是的,我去找龙支书,要他向公社推荐,”功英停了一下,想到了么子,“不,我干脆去找公社领导,向他们推荐我们咯里的好知青。对了,我就直接去找欧主任,欧阳凯主任,他是知道晓楠的,是了解他们两兄弟的。”

  “是的,是的。”

  “你就代表我们全队去吧。”

  “我们咯多贫下中农的推荐总行吧?”

  大伙七嘴八舌地讲着。

  见队里的叔叔哥哥们咯样认可自己两兄弟咯几年来的表现,咯样为自己两兄弟着想,刘晓楠心里升起一股强烈的暖意,心里有一股强烈的激动,连心都跳得快了。别看平日里大伙不怎么当面夸人,讲好的,甚至还不时为着分东西、划自留地的地界一些小事有过些不愉快,但大家心里对自己的评价,是有一杆公平的大称的。

  找欧主任,欧指导员?唉,算了吧。晓楠回想起在路桥民兵团的事,那时欧主任就是自己的直接领导,也极力地推荐自己,可是,他能抗得过上面的势力吗?现在知青招工招生回城,那更会是各方的关系啊势力啊都在明争暗斗,争着每一个机会,抢着每一个指标。办事公正,不会转名堂的欧主任,能有么子办法吗?唉,不要再让人家为难了。当年人家可没少对自己好,那自己就更应该知进退,不要顺着人家瞧得起的杆,去给人家添麻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