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标兵又怎样(3)

  路桥民兵团搞了快两年了,越往后,调换来的干部亲戚子弟还多起来了。就刘晓楠知道的,先有小高和梁大祥,后来又来了李连长的侄子,现在又是康师傅的儿子。刘晓楠偶尔会在头脑里有种奇怪的感觉,怎么咯个路桥工地还是个好地方啊?也好,有背景的人家的孩子都愿意往咯里来,至少说明咯里还不是个让人瞧不起的差地方。自己能在路桥民兵团做事,还当了个小干部,应该也是份光彩的事。

  是啊,自父母受了冲击以来,刘晓楠只图能有个一般工农群众的身份待遇,现在还能在咯个民兵团里,比人家干部亲戚子弟的级别还高,还求么子呢?

  还有一点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刘晓楠还是如以前一样的积极干活,但再也没能上工地的广播了。倒是那个一天到晚一身干干净净的李二林,三天两头地听到广播里表扬他,讲他带领木制品搬运小组,如何如何冒着寒风冷雨,保证了工地的需要。

  可是,工地上做事的谁不知道,一层墙体砌上来,就那么几个门窗,运一趟过来,足够现场用一两天了。他们搬运组的,最多也就一天花个一两小时,运咯一趟就行,其余的时间都躲在木工制作间烤火去了。那里可用来烧火取暖的废边木料多的是。

  不管是刘晓楠的念头也好,还是他有些奇怪也好,最近,咯些奇怪的念头好像都慢慢有了原由。有一次,在全连民兵大会上,欧主任当众向大家宣布,县革委会打算在氮肥厂建成后,从路桥民兵团里挑选一些优秀的民兵战士,招收到氮肥里去工作,当正式的国营工厂工人!

  随后,各种传闻在大伙儿中间传开了。当然,主要是年青人中间传开的。因为工厂里招工是有年龄限制的,只有年青人才有咯种可能。再有,就是家里出身纯粹地好,自己又有些文化的年青人,对咯些传闻最上心。

  刘晓楠和谭宝生他们凑到一起时,也议论过咯个事。钟术涌反正是大大咧咧地,不想咯种事:“我们咯样的文盲杆子,哪都不要想去,就老老实实地当一辈子农民,下一辈子苦力,呵呵。”

  “那我还是想当个工人,拿国家的工资,一年到头不用愁吃饭的事。再讲,还可以有业余时间看看书,练练字,多好啊。”陈大树讲起来,眼神里满是向往。

  他们之间最老成的谭宝生却讲道:“我们都不要想,没我们的份。你们也不想想,多珍贵的国营工人的招工指标,能落到我们头上?那除非有权有势的人家里没后人了,让你们得个便宜。可能吗?”

  “特殊时期搞了几年,不是已经打倒了那些以权谋私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吗?现在是三结合的新生的革命委员会掌权,不会吧?”刘晓楠用广播里天天宣传的革命道理和大好形势来理解咯个社会。

  “哦,我看,晓楠你可能会有例外。你是知识青年,如果上面招工对知青有格外的政策,那讲不定就是你的了。”谭宝生给了刘晓楠一点希望。

  “是吗?”刘晓楠还没想到咯一层。

  可是,还没让刘晓楠想过来,谭宝生又讲道:“那也不一定。知青多着嘞,不一定非得是你。只怕还没那么简单。呵呵。”

  “怎么不是他?”钟术涌不让了:“整个民兵团,哪个知青有晓楠咯样积极下力气。不管他有好多知青,没一个比得上晓楠的。就是他了。”

  “那也是,那也是。但愿,但愿。”谭宝生一下点头一下摇头的,搞不清他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钟术涌的话。

  有意无意地,刘晓楠也多注意起有关知识青年的招工政策来了。果然,现在国家已经在招工时考虑知识青年的事了。据说,知识青年在下乡以后满两年的,就可以参加当地在农村的统一招工了。而且,还有些招工任务中明确规定了知识青年要占总招工人数的比例。

  大水公社已经有知识青年被招工当了工人了。就是和梁大祥一起下到大水大队的曹汉峰,已经招工到西部一个水泥厂当工人了。虽然讲西部那地方太偏僻,到那里去当工人,象是充军一样,但毕竟是走出了农村,当了国营单位的工人,咯一辈子的生活有了保障了,讲不定还会有好的前程。在工厂里,总归是比农村的机会多嘛。

  还有,刘晓楠以前初中班上的一个同学,他父亲是个离职休养的老革命。那个同学最近也招到县里插秧机厂当了工人。那可是个好单位,全县最好的工厂。听到讲,那个厂子还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插秧机厂中最大的一个。一个年轻人到了那种单位,不但眼下的条件好,前程肯定也是好的。那样的单位也只有像人家那样出身硬的人才有份。不过,再怎么讲,说明国家在考虑知识青年的事了。再讲,出身硬的人走前面,我们其他的人跟着也能沾沾光嘛。

  见到梁大祥和小高,刘晓楠也和他们讲过咯种事。小高不作声,不讲好也不讲不好,也不讲民兵团里有没有咯种事,远不如以前那样,大家在一起时讲话还比较多。

  梁大祥现在讲得最多的就是后悔:“唉,不该来咯里。要是在队里,咯一次去水泥厂,讲不定就是我了。”

  “那也不一定啊,呵呵。人家曹汉峰表现比你强些呢?”刘晓楠是知道自己咯个同学的,讲明一点,就是好吃懒做。

  “强个屁,比我还爱睡懒觉。再讲,再讲,我是两兄妹在那里。有招工指标,按人头摊,也是我们兄妹里要占一个呀?”他咯理由还有点像,人家社队的干部推荐时可能也会考虑咯一点。

  “那应该也是你妹妹梁小云的啊,人家老实,表现比你好。”刘晓楠还要和老同学争。

  “噫,乱讲了吧,人家水泥厂是招男的哎。”

  “水泥厂就不要女的啊?”

  “他们不是招了曹汉峰吗?”

  两个老同学嘻嘻哈哈地吵成一团。小高站在一旁,不掺和,也不拉劝,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有一天,刘晓楠正在工地上干活,民兵连的李连长走过来,突然没头没尾地问了刘晓楠一句:“小刘,你下好久了?”

  “哦,两年多了,快三年了。”刘晓楠没细算,讲了个概数。是啊,不知不觉,下乡当农民就快三年了。

  李连长没再讲么子,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走了。

  刘晓楠莫明其妙,继续干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