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成(11)

  是玩笑也好,是打闹也好,从乡亲们的笑谈中,晓楠分明感觉到了,上林湾的人是尊崇文化的。他们并不象城里那里造反的人那样,把一切有文化的东西都叫做封资修,都一顿砸啊打的,搞得稀巴烂。他们也不象革命道理里讲的那样,觉得没文化的农民有么子可高兴的可自豪的,而没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有么子可恶的。难怪,功书哥可以在破四旧的红卫兵的焚书火堆旁挑回来一大担老书,而并没有人怎么为难他。

  是啊,是应该多读些书。要不,不要讲长么子本事,就是应付上林湾乡亲们听故事、论诗句都不行。没有文化知识,在上林湾不但不会受尊重,还会让人觉得你不行,读书不行,人不聪明。知识青年没文化,那会乡亲们小看的,笑话的。

  现在,队里出工松泛些,正好抽空多看些书,晚上少睡点也无所谓。于是,晓枰晓楠就常常到功书的放书的阁楼上去,借过来几本书,天天晚上读一读。

  晓枰还把自己写毛笔字的家伙整出来,放在了小饭桌靠墙的的里角边,每日抽空练上几个字。晓楠就着方便顺便也练几笔。写着,练着,晓楠对写毛笔字也来了兴趣。哥哥晓枰大多是写那种适合用来写宣传标语的楷书和仿宋字。晓楠不想和他写一样的,就喜欢上了隶书。

  隶书虽然是由篆书转化而来的,将小篆的笔划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但隶书相对于眼下写革命标语的其他流行书体来讲,其行笔刚柔相济,笔速相对较为徐缓。晓楠觉得咯与自己的性格比较相合。隶书写出来的字,字体庄重,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咯更符合晓楠对厚实、浑圆、整齐的爱好。

  晓楠练字,最糟糕的是没有字帖。晓楠也没想到去买一本。他总觉得咯只不过是自己的劳动之余的一种休息和消遣,不能再为咯种事去花钱。再有,哥哥讲了,眼下城里的书店里,楷书、仿宋字帖都好买,还有**的手书临摹本子,但隶书字帖却不好买。那就算了吧,不用字帖,照着书上、报纸上的隶书字的样子写。

  文英姐帮晓楠想了个好办法。她翻出一大迭旧报纸,把报纸上的隶书标题字都剪下来,粘贴在一个学生作业本上,就成了一本自制的隶书字帖。

  两兄弟的字咯一练,就练到了腊月末,年关边。家家户户又准备着过年了。时间过得真快,晓枰晓楠两兄弟下放到上林湾,就足足有一年了。一年来苦了累了,也没少给上林湾的乡亲们添麻烦,也没少受了上林湾乡亲们的关照和帮助。又要过年了,是应该对叔伯们、哥哥们、嫂嫂们,对乡亲们有所表示。

  对了,给每家每户写一幅对联,挂在门口,既增加了过年的喜庆,也表示两兄弟的一番心意。去年刚来时,他们就发觉上林湾过年,竟然没有如周围几个刘氏湾村那样,家家户户贴上大红的春联。后来,晓枰还问过功书哥。功书讲,自己湾村里没有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的人,要到外面去求人写,一是要花钱,再讲,也显得自己湾村里人没文化,不好意思去求人。

  那,现在好了,两个知青兄弟就是上林湾的人,又写得一笔好字。写啊,给每家每户都写上一幅吉庆的好春联。

  功书哥听到讲晓枰晓楠要为大伙儿写春联,就来提要求了:“写春联写春联,就要自己写,不要抄外面的。现在外面那些抄来抄去的联子,一个意思,一个腔调,没意思。”

  “自己出对联写对联?那好,我们就自己来动脑筋呗。”晓枰赞同功书哥的主意。

  可是,怎么写呢,从那些方面去动脑筋呢?咯倒让晓枰晓楠两个人犯愁了。现在写东西,尤其是春联咯种贴在门口的宣传品,那是要讲政治性的。万一要写错了字,写错了意思,或者是写出的东西里面有可能出现的误解意思,那可是关乎政治问题的啊。上两年,城里不就有人因写错了字,误了笔,就遭了牢狱之灾嘛。

  “不怕嘞。我们自己湾村里的事,谁也管不着。哪个要在咯件事上找麻烦,那他是与我们上林湾过不去。”隔壁的队长功英哥听到讲要写春联的事,也过来了。

  “好,那,写么子,你们讲。”晓枰下决心要写了。

  “我们讲?我们讲么啊,斗大的字都不认得一箩筐。还是你们想写么子就写么子吧。”功英把权力交给知青两兄弟。

  “晓枰晓楠啊,听到讲,咯写诗写联,是有么子藏头藏尾吗?”功书哥问。

  “是的,是有藏头诗、藏头联。”晓枰讲。

  “那你们能不能把我的名字藏在春联里写出来?那要写出来,挂在家门口,人家一看,就知道咯是我家了,多好啊。”功书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唔,是可以试试。功书哥,功书,功书。”晓枰讲着就想起来了,叨念着,“嗨,有了。立革命新功,读主席宝书。藏尾的。功书哥,可不可以啊?”

  “立革命新功,读主席宝书。”功书哥跟着念叨了一遍,“好啊,还蛮革命的,谁都不能讲空话找麻烦了。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