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收成(3)

  当十几个团箕上都拉满了大粉皮时,艾崽大嫂就把团箕底面上已经凉了的粉皮揭下来,晾在长竹篙上,让它们继续凉透。

  快半夜了,大家都觉得有点饿了。艾崽大嫂讲,我们来吃一张粉皮。她要二婶子拿来一个大钵子,又拿出酱油和辣椒粉来,准备了砧板和菜刀。当又一张粉皮蒸熟了的时候,她把那张粉皮放到了砧板上,趁着热烫,就将它切成了粉皮条,然后,一古脑放到大钵子里,淋上酱油,撒上辣椒粉,用筷子一顿搅起。

  “好了,很好吃的。”艾崽大嫂讲道。

  在场的每人夹了一碗,果然好吃。粉皮又热又烫,味道又咸又辣。在咯种已经有霜露寒意的夜晚,吃上咯样一碗**粉皮,确实既顶饿,又暖和身子。

  一直忙活到下半夜,木盆里的薯粉浆都蒸完了,天井里的竹篙上也都晾满了粉皮。

  “大家先抓紧时间睡一觉,天一亮就起来切粉皮。”艾崽大嫂吩咐大伙儿。

  第二天一早,艾崽大嫂把竹篙上的凉粉皮收起来,叠放在桌子上,将天井里的竹篙全部移到大门外的禾坪上架好,就招呼晓枰晓楠一起切粉皮。

  先把凉透了的粉皮每两张一迭,圈成一个长长的粉皮筒,用左手按在砧板上,右手拿着刀,挤着左手指切粉皮。粉皮既不能切断了,又要尽量切得细一点,才是最好的。

  将切完的粉皮筒的一头提起来,手上就是一把粉皮丝了。将粉皮丝晾晒在外面的长竹篙上,就只等着下午收干粉皮了。

  太阳才出来不久,所有的粉皮就都切完了。上午就得准备下午用来捆扎干粉皮丝的绳条。别的地方的人大多图方便省事,就着用农村里随处可见的稻草作缚绳。但是,咯边的人都是临时去山上割藤条来扎粉皮丝。上林湾的功书哥讲过,刚从山上割来的藤条,韧性好,使得上劲,可以把干硬的粉皮丝捆扎得结结实实。咯样挑到墟场上卖的时候,就不怕那些挑剔的人翻得散了捆。还有,就是生藤条有重量,扎在粉皮丝上,添称。扎一把粉皮用的藤条,可以达到二两多,那就是一毛把钱啊。

  下午捆扎粉皮丝的时候,晓楠把一些边角碎片都捡出来放到了一边,没往粉皮捆里面塞。艾崽大嫂就将那些碎片粉皮抓起来,一把把地加到粉皮捆里去,还一边对他讲:“反正用藤条扎紧后,翻不出来也看不见,也能添点称,多卖点钱。”

  “反正我们自己家里也要吃的,就吃咯些碎片,味道也是一样的嘛。”晓楠有晓楠的想法。

  “你们要自己吃碎的那就吃吧,反正是你们家的。”艾崽也不勉强。

  还没到傍晚,所有的粉皮丝都收拾好了。一过称,足足一百斤还有多。按时下的价格,明天晓枰挑到灶头街去,应该可以卖到四十多块钱。

  第一次的粉皮做得很成功,还跟艾崽大嫂学到了做粉皮的手艺。现在事情都收拾好了,明天去灶头街卖粉皮是哥哥的事,晓楠就赶着傍晚边的光亮回上林湾去。

  昨天下午就过到泉水湾咯边来了。那个知青小屋其它没么子好操心的,就是喂的那两只已经下蛋的鸡,不知怎么样了。昨天虽然也按文英的**,给鸡留下了门缝,不知那鸡会不会钻门缝进去,回到自己的小窝里。

  晓楠回到上林湾,开了门锁,进了屋,先查看了一下鸡窝,里面只有一只鸡。他正在疑惑,门外来了吴氏伯娘。她手里还端着个罐子。

  “晓楠,少了一只**?”吴氏伯娘好像知道晓楠正在想么子。

  “嗯。好像是的。”晓楠答道。

  “在咯里。”她讲着,端高手里的罐子,让晓楠看里面的东西。晓楠借着天黑前的微光,看到那个罐里好像是放着一只拔了毛,已经收拾干净的一只鸡。

  吴氏伯娘告诉晓楠:“昨天下午他们兄弟刚走,她就听到屋子后面的鸡叫得凄慌。她赶紧抄了一个扫把过去了,正看到从后背上下来的一只光狗。”

  “光狗?”

  “哦,就是你们读书人讲的狐狸。那只光狗正叼着一只鸡往山上跑。我就把手上的扫把摔了过去,那光狗丢下鸡就跑进山里去了。我过去捡了那只已经被光狗咬了的鸡,认出是你家里喂的鸡婆。”

  “哦。”

  “我看你们兄弟俩昨天没回来,就把咯只鸡收拾干净了。又怕天气热,鸡会坏了,就把它泡在油罐里。你看,就在咯里。”吴氏伯娘讲着,又把那个罐子向晓楠面前举了举。

  “哦。”

  “晓楠啊,你看,你们还要不要咯只死鸡?”

  “吴氏伯娘,鸡是你老捡回来的,我们不能要了,是你老的了,是你老的了。”晓楠一迭声地让着吴氏伯娘。

  “你们不要了?”

  “不要了,不要了。”

  “不要也可惜了,只是光狗咬了一口,还蛮好的。那我就要了啊?”

  “是你老的了,是你老的了。”晓楠一边讲着,一边把吴氏伯娘送出了门。其实,咯半年喂得好好的一只鸡,而且还开始下蛋了,突然就没了,晓楠心里一下还有点不好受。再讲,现在的人,一年到头不是随便有鸡吃的。那可是一大碗难得的好菜啊。但是,咯鸡确实是人家老人家捡回来的,又收拾干净了,自己是不能与她老人家要的。

  明年出新鸡仔时,再到墟场上去多捉几只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