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夜路鬼火(14)

  走的人走了,没走的人照常活着,还要想着法子活得好一点。上林湾的人收了稻子,收了红薯,是该给自己和家里添点新东西了。缝纫师傅和打家具的木匠就先后进了湾村。

  缝纫师傅是一对父女。西洲龙家湾的龙师傅带着他的宝贝女儿龙成云,走湾串户地为乡亲们缝制新衣服。上林湾是他们的老主顾了,父女俩与上林湾的人都很熟。一进湾村,活计还没做,就老的找老的,少的找少的,各自与朋友们见面去了。十**岁的成云妹崽,当然与文英她们几个妹崽一起讲悄悄话去了。

  龙成云到底是做了手艺,没与文英她们那样日晒雨淋地下地干活,人长得白白胖胖的,是乡下妹崽中很少见得到的好肤色。她咯天一见到文英她们,没有如往常那样,急着把自己在外面见到听到的新鲜事赶先讲给朋友们听,倒是一股劲地向文英她们打听起知青的事来。

  “你们上林湾真好,全西洲大队只有你们队里有知青。”成云十分羡慕地讲道。

  “那有么子好啊?”华青不以为然。

  “人家是城里伢崽,还有文化嘞。”成云还是沉静在自己的羡慕里。

  “脾气也大,哼。”华青可能还记得以前遭遇晓楠发脾气的事。

  “男人,男子汉,是咯样的。呵呵。”成云有自己的看法。

  “好了,好了,莫讲他们伢崽了。成云,听到讲,以后要从农村里贫下中农的子女里推荐人上大学了?你在大队部那边,听到过吗?”文英不知从哪里听到咯种消息。

  “不晓得。反正我们咯样做手艺的人,也得不到咯种好处。”成云没有心思讲咯些事。她还是回到正厅屋去,父亲会在那里支开裁缝架子和缝纫机,而她已经知道,上林湾的知青就住在正厅屋的西边屋里。

  成云妹崽跟父亲从西洲龙家湾到上林湾做手艺,在同一个大队里,路也不太远。他们就不在上林湾住宿了,每日里都是早来晚回的。每天做完工,在主家吃了晚餐,父女俩就赶夜路回西洲湾去。

  可是,成云妹崽总想在上林湾里多玩一会儿,和文英她们,当然大多时候是文英她们与晓枰晓楠两兄弟在一起,聊天,唱歌。

  有时候玩得迟了,让晓枰不放心的是,成云妹崽还非得一个人赶回西洲去。咯也让他觉得奇怪:“你一个人走夜路,不怕啊?”

  “不怕。我有咯个东西。”成云讲着,还挥舞了一下自己手上拿着的一把镶银星的竹尺。那是她和父亲裁缝衣服时使用的尺子。

  一旁的丫妹大嫂听到成云的话,赶紧接了一句:“你们真是一对,都胆子大,不怕走夜路,呵呵。”她后面那一笑,有点诡秘,还故意斜着眼睛瞄了成云一眼。

  成云突然低了头,把脸扭到灯影里,不让人看出她脸上已经变成的大红,嗔怪了一句,“丫妹大嫂,你讲么子啊。”就一下蹦出门外,出湾村大门跑走了。湾村前面的青石板路上,传来她欢快的歌声:“解放区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

  裁缝师傅还没出湾,木匠师傅又进了湾。进湾的木匠谢师傅,是队长功英的儿子仁化的干爹。所以,他与功英之间就以亲家相称。谢师傅和上半年来过上林湾的铁匠关师傅是同乡,都是燕城人。照他的**,他们那地方穷山恶水,田土里产不出东西来,但凡有点本事的,都出来到你们咯样的好地方来讨生活。

  谢木匠人生在穷地方,倒是个快活人,一天到晚,一边挥着大斧头劈木料,做家什,还用他那富有浓重鼻声的大嗓门,不停口地大声唱着他们的燕城小调。他有时候到他亲家屋里去,从知青屋的窗外过,也是一路的高声小调哼着唱着,快活得很。咯让晓枰晓楠听到了,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感慨。是啊,人不管生于何处,处于何种境地,只要坦然面对,照样可以高高兴兴地生活。

  咯个谢木匠在来江南乡一带,有不少如功英咯样的干亲亲戚,还有不少朋友。他每天里做完活计后,就一个人走夜路到四处的亲戚朋友那里去喝酒、聊天、玩耍。他一个大男人,自然更不怕走夜路。但他每次夜晚上路时,总不忘提了他那根用来挑木工工具的四尺扁担。

  咯让晓楠觉得奇怪了:“功书哥,他们做手艺的,像做裁缝的,做木匠的,都不怕走夜路?”

  “那是的。”功书哥没觉得咯有么子奇怪。

  “那谢师傅出门总是要拿着他那条扁担搞么子罗?他不要挑么子东西。要讲防身打人,人家成云也只拿了把小尺子,其实那根本没么子作用。他一个大男人反倒提了根大扁担,碍手碍脚的,不方便啥。”

  “呵呵,晓楠,你就不晓得了吗?裁缝的镶银竹尺和木匠的四尺扁担,那都是他们镇邪防身的宝物嘞。”功书讲着连语气都变得有些神秘了。

  “不就是一根竹尺,一条扁担吗?”晓楠不以为然。

  “不嘞,他们那不是一般的物件啊。他们那尺子、扁担都是淋过鸡血,画过符咒的,有驱邪避妖,打鬼降魔的作用嘞。”

  “哦。”

  “所以,他们手上有那宝物,心中自然就是正气在胸,那还会怕走夜路,还会怕么子活人死人,怕么子鬼怪啊?”功书哥讲了一大套。

  是啊,人们怕鬼,那是因为他心里有鬼。心胸坦荡,有正气,有爱心,有亲情的人,还会怕么子鬼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