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三府主

  楚襄夏一改从前懵懂迟钝的模样,落落大方,温文有礼,两位先生大感意外。</p>

  “你……好了?”</p>

  薛文先生儒学修为深湛,察觉楚襄夏的变化由衷高兴。</p>

  这么多年恨铁不成钢,现在总算成了,而且看这样子,直接就是百炼钢,怕是能越过山门弟子,直升真传,那些比他早出去几年的学子,也没有他这功力啊。</p>

  “是。”</p>

  楚襄夏行了一礼,笑道:“还要感谢两位先生帮扶。”</p>

  “那你这《养吾经》是?”</p>

  李伍先生也挺高兴,可还是感觉很奇怪,这孩子是在他们眼皮底下长起来的,如今变化太大,有点懵:“还有你这功力……这几年你几乎每天都在苦读,也没见你打坐修炼?怎么会有这么深厚的功力?九重天?”</p>

  “十重。”</p>

  楚襄夏道:“正经十二脉已通,奇经八脉只差督脉,便可破境先天。”</p>

  “这怎么可能?”</p>

  两位先生对视一眼,目光中满是震惊,五年时间练到后天圆满……</p>

  棋剑乐府传承数百年,乃当世名门,底蕴可谓雄厚,但刨除一些服用天材地宝催生的年轻一代,从未有过凭一己之力达成的!</p>

  这根本就不可能!</p>

  除非……</p>

  李伍瞧着楚襄夏的面色,脑中灵光闪过,想起一件事。</p>

  他一把抓住楚襄夏的手,灌输内力,几乎瞬间,就有一股反震之力自发产生,将他的手弹开。</p>

  薛文一惊:“你这是干什么?”</p>

  楚襄夏并不意外,没有闪躲。</p>

  “一心多用啊……”</p>

  李伍深深赞叹,然后看向薛文:“你还没发现吗?他的功法正在自发运转!这小子已经习惯成自然,连行动坐卧都在练功了!难怪啊,只有日夜勤修不缀,才能练到这种程度!可他还在没日没夜的苦读,现在看来,书也不是白读的……”</p>

  “等会……”</p>

  薛先生也有点懵了,按着太阳穴,不解道:“你说他习惯成自然?他才练几年,哪来的习惯?内息运行那么复杂,要习惯成自然,哪个不是勤修苦练几十年才能做到?睡梦中潜行功法,说的容易,走岔一步就是走火入魔!”</p>

  李伍也不辩解:“所以我说他是一心多用。楚襄夏,你自己说,是不是。”</p>

  楚襄夏干脆点头:“李先生慧眼如炬。”</p>

  这就是悟性高的第一个用处:一心多用。</p>

  楚襄夏四年前就靠着读书将悟性提升至四十点,进入天才梯队,再加上刻意训练,终于让功法运转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直至今日,他不用干涉,《养吾经》也能自发沿经脉运转周天,日夜勤修不缀。</p>

  “了不起啊。”</p>

  薛文明白过来,满心赞叹道:“看来不但不是痴儿,还是个百年难遇的奇才!《养吾经》剩下两层功法,想必也不是别人教的。”</p>

  楚襄夏道:“水满则溢,顺其自然。”</p>

  “好一个‘水满则溢’!”</p>

  李伍一听大为兴奋:“老薛,你考校他的学问,看看那些书他记住了多少,我去请三府主过来。这小子已经不需要当山门弟子了,可以直接给他找个真传老师!”</p>

  李伍施展轻功消失无踪。</p>

  薛文来了兴致,拿过楚襄夏手中那本《考工记》,翻了翻,问道:“殿堂何以为良?”</p>

  楚襄夏答道:“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p>

  薛文点点头,又翻了翻:“匠人建国之要。”</p>

  楚襄夏答道:“水地以县,置槷以县,眡以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p>

  “呃……”</p>

  薛文仔细比对每個字,居然分毫不差,他不信邪地接着翻:“你等我再找找……”</p>

  就不信难不倒你!</p>

  ……</p>

  棋剑乐府坐落于杭州千岛湖,起于魏晋,兴于盛唐,传承久远,历朝历代都备受文人骚客关注,旗下长老客卿多是当世名士豪俊,诸如剑仙李白、诗佛王维、名相张九龄、词龙辛弃疾,当今朝廷也不例外,六部尚书有两位都曾是乐府门下。</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