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 皇帝的权威不容动摇

  “诸卿所述,朕已明了。”朱由检环顾诸臣,又道:“拟诏,巡城司禁止收钱,授督察祖制之权。”</p>

  “陛下……”</p>

  “朕意已决,勿复再言!”朱由检目光炯炯地盯着诸臣,看谁再敢哔哔。</p>

  事实证明,没有。</p>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说了声“退朝”后转身离开。</p>

  尚未回到御书房,袁可立与郭允厚求见。</p>

  召。</p>

  未待小太监搬椅子来,郭允厚说道:“中枢钱粮缺乏,陛下忧心,实属应该,然朝鲜购粮尚未办妥,又让巡城司收钱,失于急躁。”</p>

  “确实如此。”袁可立附和道:“当务之急乃是京营,五万大军训练半年后,可以镇压不平,彼时方为大动干戈之时。”</p>

  “二位阁老所言甚是,朕谨记。”朱由检认错后又道:“只是事已至此,如何能够半途而废?”</p>

  错就是错,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p>

  朱由检最初的打算也是把京营练出来,稍后徐徐图之。</p>

  但是这个年代缓慢的节奏确实消磨了皇帝的耐心。</p>

  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朝堂换了部分人,其它的什么都没干。</p>

  但是,错归错,皇帝的面子不能丢。</p>

  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巡城司是给皇帝办事的,巡城司退让就是皇帝退让。</p>

  事关皇帝威信,这可不是小事。</p>

  登基两个多月就认怂,以后大臣们有样学样,这皇帝还能干得下去?</p>

  “陛下,巡城司行事如故,却可以用更大的事情掩吸引内外注意力。”袁可立说道。</p>

  “袁阁老的意思?”</p>

  “阉党!”袁可立吐出两个字来。</p>

  “袁阁老所言甚是。”郭允厚说道:“掀起大案,令诸臣自顾不暇,只要关键岗位不乱,便可以确保中枢运作不断。</p>

  待到年关,总该尘埃落定,若是巡城司还不能把事情办完,则舍弃之!”</p>

  “社稷为重,陛下切莫顾念儿女之情。”袁可立说道。</p>

  “彼时,朕之颜面何在?”朱由检皱眉。</p>

  “彼时,五万大军就位,即便都是新军,然陛下以手足待之,岂不以死报之?诸军敢死战,足够镇压不平。”袁可立脸色一变,厉声道:“臣下不恭,当以强力推之,不服者,杀!”</p>

  “五万京营,蓟辽孙承宗忠心可靠,宣大、延绥皆为陛下钦点,不虞天下变乱。”郭允厚补充道。</p>

  “得二位阁老,朕之幸也,国之幸也!”朱由检起身转了两圈,道:“如今国朝形势,更坏于土木堡之变时。</p>

  朕意,追封于忠肃为忠靖王,改谥文正,授其后代伯爵位,赐世券。”</p>

  袁可立拜道:“陛下为臣百年后计,臣铭感五内,然此事提起此事,必有啰嗦,实无必要。”</p>

  郭允厚接道:“若为功名利禄,魏忠贤当道时,臣等依附之,定可位极人臣。陛下不必顾念臣等,只以国事为要。”</p>

  两人懂皇帝的意思。</p>

  追封于谦为王,打破“非武功不得封爵”的规则,同时起了例子,以后袁可立、郭允厚可以跟着封爵。</p>

  这是皇帝对两人的承诺,也是忠心的回报。</p>

  但两人同样为皇帝考虑。</p>

  给于谦封王,不只武将不满意,因为这本是武将专属的福利,大部分文臣也不会满意,因为他们得不到。</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逗了。</p>

  目前朝廷需要办的事情太多,没必要浪费精力。</p>

  朱由检说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若无于忠肃,国祚或已中断。</p>

  即便不为二位阁老,亦该加之尊荣。</p>

  如今江河日下,然想重整社稷,既要朕励精图治,更要诸臣前赴后继。</p>

  于忠肃封王,后代承爵,可以鼓舞人心,示朕之决心,至于区区非议,不值一提。”</p>

  “臣替于忠肃谢陛下恩典。”袁可立没有继续坚持。</p>

  从私讲,追封为王是无上的荣誉,从公讲……皇帝已经讲的清楚了。</p>

  君臣默契既定,当然要商议细则。</p>

  南方暂且不论,北方各省的巡抚、巡按、布政使、总兵、兵备道必须忠心可靠,这个时候,能力已经不是优先项。</p>

  反正只是维持现状,打仗还得等京营训练完成。</p>

  新官上任,旧官如何安置同样是個问题。</p>

  最终,话题到了“阉党”。</p>

  “当时魏忠贤只手遮天,依附者不计其数,既有臣这般应付着施展才华的,也有崔呈秀那般追求权势富贵的,大部分还是为了保证官职。</p>

  臣以为,贤能者留,拙劣者去。</p>

  陛下已经定义了阉党,便不能以附逆为由,当寻找合适的由头。”郭允厚说道。</p>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东厂千户知道不?”</p>

  “臣有所耳闻,史可法,据说今年的应试考生,有幸入得皇帝青眼。”郭允厚表示听过。</p>

  袁可立则毫不在意。</p>

  东厂能有什么好东西?</p>

  不踩一脚已经是看皇帝的面子了,还把正眼去看?给你脸了。</p>

  “上次陈尔翼被弹劾,禁足待查,然东厂察觉,李鲁生居然要杀人灭口,及时救下了陈尔翼。</p>

  经审讯,李鲁生交代同伙十一人,陈尔翼检举贪污、受贿、渎职、弄权、残民等罪百一十二人。</p><div id='gc1' class="gcontent1"><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 catch(ex){}</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