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皇恩浩荡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老瓦是最后一个上船的。耀明点了点头:够意思嘛,外国人也不是一个像样的都没有。说罢,打开掌心屏,划定了这些船的航线,口中说:走你。就见二十多艘战舰腾空而起,在空中排成方阵,像一片遮天蔽日的乌云,挡住了阳光。一时间,整个港口码头,像是到了夜晚一般。

  哇,真是震撼人心,真是心有余悸啊。即使到了这个洋人滚蛋的时候,岸上的人们心里还是有些后怕。这么多的洋兵,这么多的炮舰,就这么走了?回老家了?

  走了,真的走了。耀明把手一挥:不送。就见悬浮在半空的洋兵舰瞬间消失,回他们的欧罗巴去也。

  送瘟神。直到这时,耀明的心才真的松快下来。他和义和团的兄弟们进了天津城,大吃大喝,再也没了顾虑。痛痛快快地享受了一番战斗的成果。

  不得了,真的不得了。义和团的几十万人,全部换上了洋枪洋炮,威威赫赫的,一下子就把天津卫塞了个满满当当。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支什么样的力量。

  杨天师有点晕,耀明更晕。他们都不是什么政治家军事家。耀明不过是有点超时空的技术,杨天师也缺乏必要的谋略。手里一下子有了这么强大的军队,他们都不知所措了。下一步干什么?酒喝到了痛快处,弟兄们提出了这个问题来。

  是呀,下一步干什么呢?洋鬼子都回老家了,我们也该回家种地了吧。打跑了洋鬼子,回家安生地种地,这是义和团的理想啊,今天,这个理想已经实现了。那还有什么说的,回家呗。

  这时,一向沉默不语的师爷出来说话了:回家容易,保命难啊。

  话不在多,说到了点子上。众头领一下子就醒了酒。师爷进而说:眼下,咱们手里的兵和枪,那可成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老话说得好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山不容二虎。像咱们这般架式,朝廷是断然容不下的。我敢说,从洋人撤走的那一刻,朝廷就开始琢磨着对咱们动手了。

  这是真的,朝廷对义和团的打压,又不是一天两天,朝廷只不过利用义和团打洋人,可是时时处处都在防着他们,根本谈不上信任。这是人人明白的大白天的道理。

  现在的问题是,下一步干什么,朝廷要对我们下手,我们难不成要推翻朝廷?这个话题一提出来,当时就吓傻了好几位。推翻朝廷,这是他们想都没想过的,从杨天师这起,就没有过这种想法。这个话题还不用说去做,就连说也没人积极。也只好放下不谈。

  耀明说,推翻朝廷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如今这个腐败无能的破朝廷,误国误民,早就气数已尽,为什么不能推翻它。耀明说罢,也无人响应。根据从历史书上学到的知识,耀明知道清朝的日子,这就到头了,但要让面前这些人明白什么叫社会发展史,什么叫先进生产力,不是件可以办到的事。

  而且,耀明本人也不具备这方面的天赋。这时耀明就想到了耀星,他的那个有组织能力的哥哥,如果此刻是他在耀明的位置上,一定会把这几十万人统率起来,成就一番大业的。那样,历史就会改写。可是,穿越回来的是我李耀明,我不具备耀星的本事,我只能尽我所能,把洋兵赶走了事,充其量,就是多拯救一些同胞的生命,少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吧。

  想到此,耀明建议杨天师,最好把队伍拉到南方去,那里天高皇帝远,不至于挨了黑手。耀明知道,在不久的将来,那场导致清王朝覆灭的革命,就是从南方开始兴起的,这部分武装力量到了南方,和革命党取得联系,就有了组织和目标。

  杨天师也认为这是条好的建议,表示同意。耀明说那就事不宜迟,马上就动手吧,我先搬移十万人过去。杨天师说也好,就叫手下人去集合弟兄们,赶快走,晚了就麻烦。

  团友们正在庆贺,也和他们的头领一样,喝得烂醉,一时半会儿的也集合不起来。耀明饶是着急,也没有更多的办法,只是催促。正这时,外边一阵骚乱,有值班的弟兄进来报告:朝廷的钦差大臣到。

  钦差大臣,这还得了,赶紧迎接。杨天师等人立时就现出紧张的神情,耀明见此状,更有些失望,也只好陪着起立,出门降阶相迎。

  钦差大臣是庆亲王奕匡。随从一大帮,为首的是正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奕匡派头十足,对迎接出来的杨天师李耀明他们,看也不看一眼,径直走到正坐上,接受众人的朝拜。三跪九叩之后,奕匡站起身,展开一卷黄绫:

  圣旨到。

  就宣读圣旨。哇,这个场面,耀明也只在娱乐节目中见识过,今天见到了活的,端的新鲜。

  圣旨的内容很多。开头的部分,用了一堆相当绕口的词儿们,大意是肯定了义和团驱逐洋人,为国立功。后面的就能听出个大概来,是对有功人员的封赏。其中有关李耀明的是:封护国公正一品领协办大学士赏三眼顶戴花翎赐八人肩舆内廷行走并赐姓钮钴录氏正蓝旗满州总管大内宗人府净事房。

  长长的一大串头衔,把耀明听得似懂非懂,云山雾罩的。

  给杨天师的封赏是:封卫国公正一品领协办大学士赏三眼顶戴花翎八人肩舆内廷行走赐姓哇哩哇啦氏镶黄旗兵部尚书。

  耀明看了身旁的杨天师一眼,就见他面露喜色,强忍着不让自己笑出来。

  奕匡洋洋洒洒地念了好一阵子,封赏的人多达二十几个。好容易,总算念完了。叩首谢恩之后,耀明他们直起身来,松了一口气。接旨后,耀明拿着金光闪闪的圣旨,把师爷叫到一旁,请他给自己解释。

  先说给耀明的好处,师爷解释道:给您老人家的不薄,封号是护国公,就是你的尊称了,以后人们见了您就得叫护国公。正一品,就是最高的官阶,没法再升官了,最大的大官。当然,跟王爷贝勒比,还差那么一点点。协办大学士,也是官职也是职称,怎么讲呢,不光说明您官大,学问也大到边了。三眼顶戴花翎,是您的服饰,就跟洋鬼子的军衔一样,最高的军衔吧。八人肩舆内廷行走,是您老人家的待遇,您可以乘坐八人抬的大轿,在皇宫里边随便走,不必下轿。赐姓钮钴录氏正蓝旗满州,是皇上给您改了姓,从今天起您就不姓李了,您姓钮钴录,老家在满州的正蓝旗。

  耀明越听越来气:谁说我改姓了,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还什么钮钴录氏,狗屁一般,我不姓。师爷赶紧说:这可不是说着玩的,皇上金口玉言。耀明也不同他争辩:你就说吧,他们让我管什么事。师父道:最后这句就是了,总管大内宗人府净事房。大内者,皇宫内院也。宗人府就相当于皇宫的总管,管吃喝拉撒的。耀明一听更来气了:合着让我给他们当管家呀。师爷说这么说也对。耀明说那净事房是干什么的?师爷说:有两样大事,一是给进宫当太监的人去除劣根,就是把男人的**儿弄下去;第二呢,就是把宫中积攒的秽物,移出宫门。

  我呸。

  耀明大怒。他个外祖母的,老子就算是个奴才,也不能受这份侮辱。我把洋兵赶出了中国,你们才能回到皇宫接着享福。到头来,给了我一大串的官衔,最后的工作是给你们倒尿盆呀!

  李耀明出离愤怒,心想这晚清政府确实是不可救药了,这样的混蛋政府不倒台才怪哩。他看了看正在得意洋洋的杨天师等众头领,不由一阵心寒意冷。看来要说服他们也难。

  想到此,耀明决定先下手为强,把那十万弟兄弄走了再说。对,武器装备一并移走。于是,他潜出正在热闹的大堂,来到校军场,集合起弟兄们,简单说了朝廷要收编遣散的事,就说你们到南方躲避吧,我只能做到这一点了。到了南边,你们好自为之,不要祸害百姓,等待革命时机,再举大事。弟兄们齐声呼喊:一切听众大仙调遣。瞬间,就从校军场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办妥了这件事,耀明心里有了底,表面上,他还和这帮王公贵族们推杯换盏,折腾得热闹。

  圣旨给杨天师的封赏,级别待遇与耀明相同,但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实职肥缺:兵部尚书,即国防部长。无怪乎杨天师笑得眯缝了眼哩。就连袁世凯也没有他官大了嘛。奕匡给杨天师和袁世凯之间介绍了认识。袁世凯单刀直入地就谈了整编义和团的事。简言之,精简整编,遣散团众,精编为三个镇,归袁世凯暂时统领,所有装备物资暂存小站。

  杨天师一口应承。他想,随便你了,我是兵部尚书,你小站一哨人马,还不是归我统率么。哈哈哈。随便你。<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