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争论

  人群中,张平之所言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众人议论纷纷、窃窃私语。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了说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失职渎职行为,可往大了说就有可能存在徇私舞弊的嫌疑。

  事关个人前途命运,大家不得不慎重对待,不过众人转念一想,剩下的两名士子刘襄、高逸兴,平日里他们本身就是学堂内最优秀的,更别说两人背后的家族本就显赫,大家也就释然了,因为有没有暗箱操作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纷纷默不作声,表示默认。

  张平之见状会心一笑,“上来”

  角落中,两名少年站起身来。

  其中一名少年浓眉大眼、相貌平平,衣着朴素,不过身形高大魁梧,眼神深邃,目光坚定,正是刘襄。

  而在刘襄一旁的少年则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衣着华贵,举止之间尽显阳光和煦之风,给人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但眼神深处时而阴翳,长颈鸟喙,颇有心机深厚之态。正是高逸兴。

  两人缓缓走上台来。

  “既然只剩一卷,公平起见,那就由我亲自打开,你们两人各抒己见”,张平之打开最后一道测题,轻声道,

  “当今天下局势混乱,各地纷争不止的原因是为何?,依你们之见又该当如何解决?”

  “当今天下大势纷争不止,裂土称王称霸者不计其数”,高逸兴抢先回答道,

  “原因有三,一是外戚干政,致使皇族大权旁落。二是部分地方大员拥兵自立,不服朝廷号令。三是边患频发,战事不断”

  “并且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互相攻伐、互相倾轧,致使天下黎民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导致天下纷争不止”,

  “而晚生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所在便是他们没有认同我们的儒家思想,从而没有一个共同认知的秩序来限制他们的不当行为”,

  “所以唯有推行儒学,独尊儒学,用太平代替战争,用谈判代替纠纷,如此天下方可太平,百姓方可休养生息”。

  “说的好”,张平之眼睛一亮,微微点头,随即将目光转向刘襄。

  他来之前就听说过怀荒镇有少年双贤,指的就是就是高逸兴和刘襄两人。

  刚才听高逸兴所言,不管是层面上还是深度上,都是颇有见解。

  看来传闻非虚啊,张平之对同为双贤之一的刘襄顿时也来了兴趣,想看看刘襄的水平究竟如何。

  “以晚生拙见,当今天下纷争不止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在于没有一个共同认知的秩序甚至于思想”,刘襄略微沉吟后说道,

  “而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大一统国家,晚生认为唯有天下一统、四海合一,才能真正做到刀剑入库、马放南山,纷争不止的局面才会得到彻底改变,黎民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太平日子”,刘襄直接否定高逸兴的观点,继续道,

  “眼下我荆国对外诸国林立、对内地方割据,这些内忧外患其实实质上都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所造成的,应当坚持实行郡县制,打击地方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置于朝廷的绝对控制之下,这样在面对这些内忧外患之际,朝廷才有足够的实力解决。”,

  “至于眼下纷争不止是因为各方势力的实力不是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弱肉强食互相吞并,且朝廷没有能力来约束这种局面,所以才会造成如今局势混乱不堪,乱世当用重典,那么相对温和的儒家思想,晚生认为并不适用于当下”,

  “大争之世,以太平求太平则太平亡,以战争求太平则太平存,唯有通过战争消除地方割据、解决外患,实现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方能停止永无休止的纷争”,刘襄眼神冷冽,他从小深受行伍出身的父亲的熏陶,对于儒家学派的一些温和思想其实并不认同。

  “好!好!好啊!,好一个以太平求太平则太平亡,以战争求太平则太平存”,张平之拍手叫好。

  不过很快冷静下来,他脸上浮现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他看着面前还略显稚嫩的刘襄,没想到小小年纪竟然有如此见地,连他也自愧不如。

  “没想到这小小的怀荒镇竟然卧虎藏龙啊”,张平之心中泛起惊涛骇浪,胸口剧烈起伏,他深深为刘襄这个伟大的构想而心潮澎湃、心驰神往。

  “是啊,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天下才能真正停止刀兵之祸,只有车同轨、书同字,将统一的理念深深镶嵌进入人们的内心中,才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分裂割据”,张平之喃喃道。

  一旁的高逸兴气的咬牙切齿,刘襄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驳斥他的看法,让他颜面扫地。

  而且看这中正官的态度,貌似还隐隐有压他一头的趋势,这让心高气傲的高逸兴无法接受,侧身朝人群某处使了个眼色。

  “刘襄,你放肆!,你狗胆包天啊,居然敢在官府察举儒学人才的日子,公然宣扬兵家学说,即便你是刘牧之子也不可如此目中无人,这简直是对官府权威的极大蔑视,敢请中正大人取消刘襄成绩,以显公道”,人群中,有士子拱手道。…

  “对,太过分了!!,这吊毛!!”,

  “把他叉出去!!”,

  随着这名士子的发难,瞬间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学堂内炸开了锅,众多士子跟风叫嚣着,场面一时无比混乱。

  高逸兴低头邪魅一笑,抢风头是吧?那看你刘襄今天如何收场?

  “食不食油饼啊??,我家襄哥的观点有什么问题吗,你们特码别没事找事啊,再说了儒学只是被朝廷定为主流学派,可其他学派也并没有明令禁止,朝廷都是量才使用,你们狗叫什么啊?”,李四平不乐意了,立马站出来反驳道。

  他跟刘襄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他可不准这些人这样欺负他的兄弟。

  “住口!本官自有定断,尔等无需多言”,张平之皱眉。

  “天下之间存在于各种思想流派,除开我们儒家,还有诸如墨家、道家、兵家、法家、阴阳家等诸子百家”,

  “也正是因为有不同思想派系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求同存异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促进各种思想流派不断创新和发展,你们的思想不要过于狭隘”,张平之满脸不悦,他身居官场多年,刚才高逸兴的小动作看在眼中,焉能不知这些人突然发难是何居心。

  大手一挥,缓缓说道:测验继续!

  。。。。。。

  “今天测验到此结束,你们先行回家,三天后将在学堂门口放榜,确定各自品级”,半个时辰后,张平之揉了揉额头,脸上挂满疲倦。

  “诺”,所有人拱手,而后缓缓走出教室。

  望着刘襄和高逸兴的背影,张平之眼神复杂,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他本就是怀荒镇人,深知这两名少年背后的家族势力。

  高逸兴家族的高家,是怀荒镇实力最为强劲的老牌地方豪强,而刘家则是怀荒镇近十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新兴家族。

  高家首任家主因抵御游牧民族柔然有功,朝廷特颁旨赏地赐爵,至今已历百年,而家族盛势未衰。

  传闻高家良田百顷,家财万贯,私兵众多,府中财富堆积如山,

  现任家主高轩瑾,也就是高逸兴的父亲,修为早已凝魄境后期,距离踏入归元境不过一步之遥。

  在怀荒镇周边享有盛誉,威名赫赫能够一呼百应。

  而现任刘家府主刘牧,也就是刘襄的父亲,修为更是深不可测,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归元境修为,并且是朝廷委任的怀荒镇里正大人。

  如果说刘家在怀荒镇代表的是权势,那么高家代表的便是威望。

  由于管理地方的官吏时有变动,而地方豪强通过数代经营巍然不动,势力逐年根深蒂固,

  所以很多百姓对于地方豪强的依附性是常常强于对当地官府的认同感。

  由此地方豪强和本地官府这种无法调和的矛盾,实际是对所辖地区统治权力的争夺,

  正因为有着如此尖锐的矛盾,所以刘高两家形同水火,

  并且高家纵容家族子弟滥用权利对下层百姓的土地兼并愈发猖獗,强迫大量失地百姓迫于生计无奈成为高家的佃农、部曲,世受剥削压迫。

  为人清廉的刘牧对此恶劣行为深恶痛绝,所以多次出面干预,

  这也使得两大家族的矛盾日益尖锐,而这种矛盾也随着近几年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逐渐延续到各自族中晚辈身上。

  “哎,我是两个鸡蛋上跳舞,碰谁哪个都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