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怀荒镇

  怀荒镇,位于大荆王朝北方苍梧山脉一侧的一个边境小镇。

  镇中居民约有二千余户,八千多口人左右,其中多为军户。

  小镇依山傍水位于河流西侧,此河名为梧河,因发源于苍梧山脉之中,故此得名。

  清晨朝阳初升,夕阳缓缓自地平线升起,一缕缕湿润的薄雾从山涧飘落至小镇上,一束束阳光透过薄雾射向大地,沉睡中的万物慢慢苏醒。

  小镇街道上。

  此时此刻,人潮涌动,有拿着农具的农夫,有挑着扁担的商贩,有衣着鲜艳的贵族。

  不过大家步伐匆忙,心照不宣的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其中有些行人的脸上挂满了期待或焦急。

  “走,去看看,也不知道今天会是哪几家的孩子被官府选上”

  “我估摸着有高逸兴少爷,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底蕴深厚、门生众多,而且据说这次官府派下来负责察举推荐的中正官就是高家昔日的门生”

  “哼,我看未必,刘襄少爷才思敏捷又文采斐然,在小镇是人人皆知,我觉得刘襄少爷才是肯定会被官老爷选上的”,人群里,众人议论纷纷,各自表达见解。

  大荆帝国的官僚制度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便是朝廷直接设立地方中正官,再由地方中正官负责在其辖区范围内挑选人才并根据家世背景、才能品行并对其进行九级定品,最后根据所定品级量级赐官,故此得名九品中正制。

  这套行政制度是大荆帝国赖以生存的基础,整个帝国的官员下至底层官吏,上至朝廷重臣,均是出此制度。

  而今天正是苍梧县的中正官前来小镇察举人才的日子,所以小镇居民兴奋异常,大家都想看看究竟是谁能够得到官府青睐。

  不一会,一群人浩浩荡荡走到了小镇乡学学堂门前。

  好家伙,到了这里才发现人更多,只见密密麻麻的百姓早已将乡学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围了个水泄不通,更有甚者另辟蹊径站在树上。

  很快,乡学学堂大门缓缓打开,十数名披坚执锐的甲士走出,他们从拥挤的人群中强行分出一条道来,而后跨刀在腰,并排而立,随即一名长袍中年人出现。

  中年人浓眉大眼,目光如炬,看上去十分正派,身着锦绣官服更是平添几分威严。

  “我是本次苍梧县官府派来怀荒镇挑选人才的中正官,张平之”,中年人对着人群轻声道。

  “按照规定,凡是被官府选中的优秀者可以前往县学深造,并且免除家中三年赋税徭役”

  “话不多说,时间宝贵,凡是报名参加的士子进来,其余闲杂人等一概留在原地,不准大声喧哗,扰乱学堂秩序”,张平之厉声道。

  而后拂袖一挥,转身走进乡学学堂里。

  “士子进场!”,小吏猛的敲响手中的铜锣。

  话音刚落,一群少年从人群中走出,他们大多神情紧张,紧随张平之其后缓缓走进学堂。

  随着最后一名考生走进考场,顿时大门关闭。

  “测试开始!”

  场外,士子们的父母闻声心跳骤然加快,手足无措的站在原地来回踱步,更有甚者紧张的浑身直冒汗,因为他们深知,这是决定他们孩子的前途命运至关重要的一刻。

  如果能够成功被官府选上,仕途之门大开,那就有了逆天改命、鱼跃龙门的契机,相反大概率就只能一辈子呆在小镇上,过着跟他们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平凡日子。

  “一定要加油啊,孩子,能不能走出小镇就看你自己了!”,许多父母攥紧拳头,暗暗为自家孩子打气。

  “张大人,参加本次测试的士子共四十二人,已全部到场”,学堂内,随从拱手禀报道。

  “很好,你们按照之前里正给你们规定的顺序,依次入座,听从安排,我叫到谁的名字就上前来,然后随机从这书扎里挑选一份测题作答,每人有一柱香的时间回答”,高台之上,张平之锐利的眼神扫视台下众人。

  “诺!”,士子们拱手,然后井然有序的走向面前案几,根据各自顺序依次落座,静等筛选开始。

  张平之看见台下众士子准备就绪,眼神瞥向身边随从,随从立马心领神会,当即大声道:“第一位,李四平”

  下方一个约莫十七岁的清秀少年站起身来,少年脸上有些许惊慌,但还是强忍住内心的不安,走上台去。

  看着面前书扎,他思虑片刻,随手选择其中一记书扎,恭恭敬敬递向张平之,“晚生选择这个”。

  “三百年前,前朝翰国在西北河西走廊同当地的西羌族落进行长达百年之久的翰羌之战,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将当时盛极一时的大翰帝国积蓄多年的国力消耗一空。”

  “虽然最终平定叛乱,将西北地区彻底置于朝廷统治之下,但此战之后帝国盛势不复,无可避免的逐渐走向衰败,以至于最终沉沦,那么对于此战的你有何认识?”,张平之接过手札,而后打开询问道。

  “呼!”,场下众士子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这道测题涵盖面极大,需要丰富的知识素养和一定水平的认知能力方能作答。

  众人左顾右望,皆面面相觑。

  “不会刚开局就把强度拉满啊?”

  台下众人拍了拍胸脯,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幸好这道题没被自己抽中,不然大概率当场嘎掉,不过大家也默默祈祷,希望后面的试题不要这样刁钻。

  “这。。,晚生以为。。”,果然,这位名叫李四平的士子顿时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他额头上的冷汗不断的渗出。

  “这位士子请你回答,如果你长时间无法作答的话,那么本官有权终止你的本次测试”,张平之一脸冷漠。

  今天参加测试的士子多达四十余人,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滥竽充数之流,他并不想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这群人身上,早点忙完早点下班岂不快哉?

  李四平闻言心里咯噔一下,这特喵的,别还没开始进入正题就要被缴枪了,这传出去不知要沦为多少人的笑柄。

  “前朝翰国招抚施恩于西羌各部族,将西北水草丰茂之地置予他们放马牧羊,让他们安居乐业,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

  “可他们却背信弃义,公然反叛,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实在是让人唾弃,所以晚生以为前朝翰国发兵平叛实乃正义之战”,李四平弹弹衣衫故作姿态,高高昂起头颅义正言辞的说道。

  “既然是正义之战,那为何战争能够持续长达百年之久?”,张平之反问道。

  “卧槽?这个书上没说啊,不公平重赛重赛!,超纲了啊!”,张平之的灵魂拷问瞬间问到了李四平的知识盲区,他内心疯狂哀嚎。

  “这个。。。,这个。。。。”,李四平紧张的结巴,急得抓耳挠腮,他下意识低头的将余光瞥向一旁角落中的一名少年。

  刚想发出求助的讯号时,他猛然注意到张平之那不怒自威的眼神正死死的锁定着他,吓的他浑身一哆嗦,只得硬着头皮继续胡编乱诌一通,希望能够蒙混过关。

  “晚生猜想应该是那西羌部族久居西北穷乡僻壤之地的缘故,因为此地民风剽悍,私斗成风,多有敢战之士,所以由此组建起来的叛军战斗力极强,一时半会前朝翰国大军也无法剿灭”。

  “加之西北地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诸多因素导致这场战争最终变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嗯,勉强算是略懂皮毛,不过并没有什么亮眼之处,所有的认识看法都是存在于表面上的东西,并未看到实质”,张平之一针见血,给出犀利的点评,然后大笔一挥写下评语,“目光相对短浅,适合看门!,下中品!”

  李四平长舒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顿时松懈下来,看样子算是勉强过关了。

  “接下来是背诵《尚书》中虞书尧典一章”

  。。。。。

  日落栖霞,夕阳红晕,转眼已至黄昏

  学堂内,依旧热火朝天

  张平之坐在台上,看着面前高谈阔论的士子不由的揉了揉干涩的眼角,长达一天的高强度工作,绕是他也有些吃不消,整个人十分疲惫,不过好在就剩最后两名士子了。

  很快,这名士子也已回答完毕,走下台去

  正当张平之挥手准备让下一名士子上台时,一旁的随从见状赶忙俯身过来在张平之耳畔轻声几句,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不太自然,不过微妙的表情变化很快便恢复如初。

  “由于押送测题的官吏粗心大意,导致试题缺少一卷,为了保证本次参加测验的士子们成绩真实有效,所以本官临时决定,接下来的这最后一道测题将由最后两名士子共同作答”,张平之正色道,“刘襄、高逸兴,上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