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阅读莎士比亚、赛万提斯、歌德的原文著作。对学生来说,听他的历史课就像过节日一样。凡是从法尔图什尼亚克所在的学校里毕业的学生,都能终生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像这样的农村教师,能够用认识的欢乐和一种充实的精神生活的幸福去感染别人。</p>

  如果我们说,教师是用知识来教育人的,那么,在我看来,这一复杂的、至今尚未研究清楚的过程的实质,就在于知识能够使一个人在自己的眼光里变得高尚起来,树立他的自豪感,发展他的不可熄灭的钻研精神,教给他为合理的思想的胜利而斗争。</p>

  农村现在迫切需要精神丰富的、在智力上多方面发展的、能够驾驭青年的思想的教师。像上面所说的法尔图什尼亚克这样的教师,毕竟是不多的。令人痛心的是,我们还有许许多多学校,在那里还没有点燃起探索性的智慧的火把,为青年们照亮道路,使他们体验到认识的幸福,形成一种永远不知满足的求知的需要。我们还有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在那里的学习一步也没有跨出教科书的框框。农村需要千千万万个精神丰富的教师。</p>

  怎样才能吸引他们到农村来呢这一点,是需要另外讨论的一个课题。</p>

  86、致未来的教师</p>

  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p>

  未来的教师,我亲爱的朋友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p>

  儿童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中的成功和失败,这是他的精神生活,是他的内心世界,无视这一点就会带来可悲的后果。请记住:促使儿童学习,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刻苦顽强地用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是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感。当儿童心里有这股力量的时候,你就是教育的能手,你就会受到儿童的敬重。而一旦这种不能以任何东西相比拟的精神力量的火花熄灭之时,你就变得无能为力了,即使有影响儿童心灵的最英明、最精细的手段,它们都会成为死的东西。</p>

  不久前,在一所学校里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无论怎么也弄不懂,植物是怎样吸收营养、怎样呼吸的,怎样从幼芽里发育出叶子,怎样从花里结出果子的。生物教师经常提问他和刺激他:“难道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弄不明白吗你究竟能干点什么呢”在这个男孩子的心里,渐渐地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最基本的知识对他来说也变得复杂了,因为缺乏自信心像一堵墙一样挡住了他通向认识的道路。有一次上课时,生物教师说:“再过几天,幼芽就要长出来了,我们全班都到长着栗树的林荫道去观察。在那里,要是阿辽沙还说不出别人都明白的东西,那时候事情就毫无希望了。”</p>

  生物教师很喜欢自己栽种的东西,他从种子培育出栗树的幼苗,再把这些小栗树排成一条林荫道。当全班学生来到栗树林荫道的时候,教师惊呆了:树上的幼芽全被剥掉了学生们也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而在阿辽沙的眼光里,一刹那之间露出幸灾乐祸的火花。</p>

  这个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是内心的深深的痛苦,屈辱,精神力量的突然燃烧和暴发。阿辽沙以此表示抗议。他感到,教师的话里含有恶意。而孩子是要以怨报怨的,有时候甚至做出奇怪的、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事来。</p>

  但比较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学生,接连不断地吃“两分”,他就跟自己的命运妥协了,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想法,就是“自己什么都不行”。每当我看到这种态度冷淡,毫无怨言,准备好耐心地倾听教师的讥刺和训斥而无动于衷的学生时,我的心里就充满了不平和愤慨。我的年轻的朋友,请你像怕火一样避免这样的事情吧要为这种毫无怨言,默不做声,准备接受任何训斥的学生而感到可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怕的事。当你看到学生性格执拗、爱发脾气的时候应当感到高兴,应当容许学生对你的思想似乎抱着不信任的态度,而让他去检验,去研究吧。“执拗性格万岁”我真想用最鲜明的字体写下这句话,并把它张贴在教员休息室里</p>

  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p>

  教师对学生力量的信心表现在哪里呢我们的工作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教师永远也不会遇到这样的时刻的到来,使他有权利说:由于我尽了自己的努力和操劳,这个学生已经达到极限,从他身上再也得不到更多的东西了。学校教育里的许多失误,其根源正是在于有些人抱有这种思想。请你记住: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一个学生可能在一整年里都没有把某种东西弄懂弄会,可是终于有那么一天,他懂了,会了。这种“恍然大悟”我想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思维的觉醒”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在儿童的意识里逐渐积累起来的,而且我们,做教师的人,是在用自己的信心帮助它的积累。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灰心失望。学生今天不会的,过三年才能会,那么我在这三年里始终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穷尽的。</p>

  结合这一点,我想向你,年轻的朋友,提出如下的建议:正像外科医生把一些非常锐利的手术工具放在清洁的金属盒子里以备使用一样,你也有一些最精细、最有灵性、最锐利而不十分安全的工具评分,最好让它多在盒子里放着,而不轻易使用。我认为,那种几乎学生说了每句话都要给他打个分数的习惯,是一种教育修养处于蒙昧状态的标志。以这种态度对待事情,这种最精细的工具就一会儿变成蜜糖,一会儿变成棍棒:它使这一个人陶醉,使那一个人受伤。我希望,学校里不要搞那种所谓“积累分数”的追求评分数量的事。在一个学季里,一个学生该有几个分数,让教师去掌握就可以了。</p>

  请记住,即使是成年人,白费的、毫无结果的劳动,也会使他感到羞愧难当和头脑糊涂的,何况我们接触的是些孩子。如果学生从他的学习里期待不到什么成绩,他就会失去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就会变得要么粗暴,要么灰心。</p>

  学生如何看待自己,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道德面貌。在学校里,目前还存在许多手工业方式的东西:学生认识周围世界,却不认识自己,更不了解自己。我坚定地相信,儿童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应当认识自己,应当充满一种深刻的自我肯定的感情。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当你走上教育工作这个创造性的岗位时,请记住:你必须教会儿童进行脑力劳动,教会他们思考、观察、理解,从脑力劳动的成果中感觉出自己的精神力量。</p>

  当跨进校门的时候,你不仅成为本门学科的教师,而且首先是一个教育者。你应当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不是所有的儿童都一样思考,一样感知,一样识记的。一个学生已经弄懂了你想教会他的东西,而另一个学生还没有弄懂,但这并不说明他不愿意学习。要让他有时间再想一想,不要把他那一点渴求知识的微弱的火花吹灭。只有在学生的脑力劳动取得成绩,哪怕是微小的成绩时,再来给他做评定。你要善于从每一个学生身上,看到和感觉出,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有一次,听到某位教师说:“这个学生毫无希望,他的命运就是这样永远当差生。”这时我想起了亨利海涅说过的话:“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p>

  阿尔玛阿塔师范学院的女大学生塔玛拉很关心教学方法的问题。她写道:“我看到不断涌现出大量的教学方法就使我感到害怕。几乎每天在报刊上都能看到:这是一种新方法,那是一种新教学方式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么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呢其中的哪一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呢”塔玛拉和别的大学生都关心“有些教学方法产生了,而其生命又不长久”伏尔加格勒的一个大学生也这么写道。你们应当懂得: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方法。譬如说,有一套很精致的钳工工具。它们都放在那里,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用途。可是,当人的手还没有接触它们的时候,所有这些工具是什么呢是一堆金属如此而已。这其中的每一块金属,只有到了匠师的手里,才能变成工具。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有了匠师才会有方法。这个方法能对儿童起什么作用,这一点取决于你们,而且仅仅取决于你们。在学校里的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首先是生动的、探究性的思考和研究。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能是有效的。这里不由得想起波兰的著名教育家亚努什科尔恰克的话:“指望别人给你拿出现成的思想,无异于让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有些思想是要你自己在阵痛中去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思想才最宝贵。”如果你们想成为真正的能工巧匠,那就不要等待“别的女人替你生产你怀胎的孩子”。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p>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p>

  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学校里教的是科学基础学科,他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如果你教的是物理,那么你就应当对基本粒子有所了解,懂得一点场论,能够哪怕是粗略地设想出将来的能源发展的前景。教生物的教师则需要懂得遗传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熟悉生命起源的各种理论,知道细胞内部发生的生化过程。教育素养就是由此开始并在此建立起来的。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习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p>

  我认识几十位这样的教育能手。他们的教育素养从备课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仔细地思索过教学大纲以后,就把教科书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因此他不需要在课时计划里把要讲的新教材都写出来。他的课时计划里并不写叙述演讲、讲解的内容,而只写一些为了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所必要的关于课堂教育过程的细节的简短的纪事。教育工作的能手对于课堂上所学的自己那门科学的起码知识了解得如此透彻,以致在课堂上,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所学的东西的内容本身,而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请你留意观察一下那些只知道必须教给学生的那点东西的教师的工作情形吧。他认真地按照教科书把要讲述的东西准备好,甚至把讲述的内容和逻辑顺序都记住。你将会发现:那些在讲述新教材时应当使用的直观教具和说明性的材料如在历史、地理、生物课上要用的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好像是人为地附加在课的内容上的,所有这些都从学生思想的表面上滑过去了有时候教师甚至忘记了使用他所挑选和准备好的东西。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处于教师注意中心的只是教材内容,而不是教育过程的各种细节。教师使足力气去回想讲述的过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思考和教材内容上。学生要领会这样的讲述是困难的,在这种课堂上没有不随意识记,因为在教师的讲述和语言里没有情感。如果教师不得不使足自己的全部力气去回想教材内容,他的讲述缺乏情感,那么儿童就会不感兴趣,而在没有兴趣的地方也就没有不随意识记。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那种对教材的知识很肤浅的教师,往往在课堂上造成一种虚张的声势,人为地夸夸其谈,企图借此来加强对学生意识的影响,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可悲的:虚张声势会使人空话连篇,爱说漂亮词句,所有这些都会腐化学生的灵魂,使他们内心空虚。</p>

  当人们谈到形成信念的问题时,常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对教材的知识这还不是信念,有知识并不意味着有信念。这样把两者对立起来是毫无道理的。所谓真正地有知识,这就是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思考过;而如果对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并且反复地思考过,如果知识变成了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变成了他自己的观点,那就意味着知识已经成为信念。那么,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的地方,也就没有信念。由此我们还是得出那个同样的结论: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知识这是教育素养的基本方面之一。</p>

  教育素养的这一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在拥有这一真正宝贵财富的教师那里,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他提出问题,邀请大家一起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分析这种课的时候,大家会感觉到:在教师跟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密切的交往关系。你,作为校长,也会被教师的思想的潮流所带走,你会忘记你是来检查教师的工作的,你会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你跟一群15岁的少年们一起为发现真理而欢欣鼓舞,你在心里回答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我们州的一所学校里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年轻的校长在听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上几何课,他的思想完全给教师的讲解迷住了,以至当教师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校长竟举起手说:“我”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技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直接诉诸儿童的理智和心灵的境界,这种境界只能是教师具备深刻的知识的结果。他的知识要如此深刻,以至处于他的注意中心的并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儿童们的脑力劳动。</p>

  而在另外一种课堂上,当你看到教师跟学生之间并没有交往,教师一头钻进他的课时计划里,而孩子们在看着天花板或者天空中飘浮的云朵时,你会作何感想呢你会在学生面前觉得不自在,你会替教师,替自己,也替教育学觉得难为情。你后悔不该来听课。在课后,你不想当时就跟教师进行谈话,你会想:是不是把谈话推迟到明天,是不是应当再来听他一节课呢</p>

  可见,教师在他所教的科学基础学科方面,如果没有深刻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那么怎样才能使每一位教师不仅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深知本门学科的渊源呢</p>

  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p>

  怎样才能使读书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需要呢这里很难确定地说有些什么特殊的方法。读书的需要是靠教师集体的全部精神生活培养起来的。</p>

  但是,把读书变成教师的精神需要,毕竟还是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容易捉摸的、易于检查的条件和前提的。这首先是时间供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的空闲时间越少,他被各种计划、总结之类的东西弄得越忙,那么他对学生将要无物可教的那一天就来得越快。我们的教师集体遵循着一条规则:教师不写任何总结和汇报。除了教育工作计划和课时计划外,教师不写任何别的计划。课时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文献,它能反映出教师个人的创造性实验室的情况。对课时计划不规定什么固定的格式。当然,也对它提出一定的要求。这首先就是要对学生将要学习的理论性教材进行教学论的加工。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所做的课时计划,就是对课堂上应当发生的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最大限度的预见。</p>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年比一年丰富起来,这是教育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指的是教师劳动的工艺学。例如,数学教师们一年年地积累教学资料几种不同难度不同变式的应用题,教师和学生制作的直观教具等。教师为每一节课积累的资料每年都在增加,因此他也就没有必要再写课时计划了。地理教师每年在充实他的各个专题的直观教具册。语文教师在逐年编辑用于语法教学大纲的每一章节的个别作业卡片集,编写和修订应当让学生牢记的最低</p>

  ...</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