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如此奇才

  张大旺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光明,这个大叔和婶子也不识字,平时用不到这些玩意。你说得纸和笔,月娥那丫头或许有,要不明日你找她要吧。“

  于光明见张大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也暗怪自己这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毛病。怎么无缘无故,半夜问人要起纸笔来,显得自己多有能耐似得。

  于光明搔了搔脑袋,笑道:“大叔,那我明日问问月娥吧。”

  张大旺应了声,让于光明早点休息,就拎着灯笼出门去了。于光明到厨房灶里取了些温水,洗漱一番,就进屋睡了。

  第二天清晨,于光明早早起来,挑着水桶先去村口打了水,灌满水缸后。他才一溜小跑,进厨房去找张月娥了。

  月娥瞪大了一双眼睛,道:“于大哥,你说得铅笔我还是第一次听闻,我只有毛笔。纸我也只有毛边纸,白色的宣纸却是没有。“

  于光明心道,难道明朝还没有铅笔吗?没铅笔,用毛笔画机械图得话,怎么想怎么别扭。纸的问题,应是能解决得,古代的纸于光明还是见过得,很多书画用纸做得非常精美。

  张月娥见于光明在低头沉思,一会摇摇头,一会点点头,月娥笑道:“于大哥,要不今日吃过早饭,我领你到老夫子那去问问,他或许知道铅笔什么的,宣纸他那也是有得。“

  于光明问道:“老夫子是哪位?“

  张月娥介绍道:“老夫子是咱们村的一位老童生,小时候他教过我认书识字,笔墨纸砚之类,他家可多了。“

  ”老童生?是老夫子营生的活计吗?“

  张月娥咯咯笑道:“于大哥,童生指得是参加过县试,府试,道试,而道试未被取中的读书人。“

  于光明道:“这样啊,那月娥,道试如被取中了的话,又叫什么呢?“

  张月娥笑道:“那就是秀才了,咱们村就张老爷考中过秀才,后来又高中举人,十里八乡都知道得,连州县的老爷都要给张老爷几分薄面呢。“

  于光明没听明白,他本不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但现在听到张老爷考中过举人,他以后要在张府讨生活,总不能连这也弄不清楚。所以他只能继续腆着脸道:“月娥,你跟于大哥细细说说,秀才,举人这些,到底是咋回事吧?“

  张月娥往灶里添了些柴火,方才对于光明道:“那些道试被取中,入了府、州、县学的生员,方能被称做秀才。如未中举人,秀才又入了国子监读书,也被称作贡生或监生。“

  于光明点点头道:“原来如此,老夫子还未考中秀才,故年纪大了,也只得被称为童生了。“

  张月娥道:“是啊,秀才也不是好考得,听老夫子的家人说起,每次道试时,和老夫子一般年纪的考生有不少呢,县里都称他们为“童天王”。“

  于光明捧腹大笑,童天王,这外号取得真有水平。笑了好一会,于光明才催张月娥继续说下去。

  张月娥道:“举人可就更了不起啦,举人只有秀才才能考。秀才们聚到省城参加乡试,只要被取中了,就成为了举人。那时州县老爷与他们也只能平辈论交。“

  于光明道:“张老爷家大业大,怕是也多亏了他有举人的功名在身吧。“

  张月娥道:“嗯,张老爷中举后,找他靠身的人不少,听爷爷说,那些人进见一次,具礼少说也得百两银子。甚至有些人把田产都赠于张老爷,委身在张府执事呢。“

  于光明听得不解,道:“这是为何?“

  张月娥道:“因张老爷有功名在身,朝廷优待士绅,征发徭役之类的苦差,都要避开张府得。有的人受不了徭役之苦,自然就想屈身于张府了。“

  于光明这才恍然。

  张月娥继续道:“举人再参加会试,中了叫做进士。进士再参加殿试,得了第一就是状元了。这两个咱蓟州都没几个,据说进士至少也能当个知县老爷,状元更是能选入翰林院呢。”

  于光明道:“举人已如此难得,进士和状元想来更是威风八面,难怪老夫子铁了心,要考个功名。”

  张月娥点点头深以为然,于光明见她白皙的脸蛋在火焰的映照下红扑扑的,十分可爱,笑着道:“月娥,你这么聪明懂事,也去考个进士玩玩,到时当个知县老爷威风一下,那时张大叔估摸着每天笑呵呵得,都不去种地了。”

  张月娥摇摇头道:“女子不让参加科举得,老夫子说只有唐朝武则天当女皇时,才开科让女子参加科举,史上也只这么一遭。”

  于光明点头嗟叹,估计真如张月娥所说,下一次的妇女解放运动都要到民国成立后了。

  吃过早饭,于光明和张大旺说了一声,张月娥方才领着他往老夫子家过去。

  路上张月娥教了些于光明应对之礼,于光明比划着学了一下,两人嘻嘻哈哈得一路小跑,逛到了老夫子的院子。

  老夫子大名叫张亨叙,因在张家屯村里办了间私塾,学童们尊称他为夫子,后来叫惯了,全村人就叫他为老夫子而不名。

  于光明在院子里见到老夫子时,他正捧着本书,摇头晃脑的在院里的葡萄架下诵读。于光明看他带着方言口音的腔调在哼哼的模样,险些笑了起来。还是张月娥眼尖,悄悄拉了拉于光明衣袖,方才没有失礼。

  张月娥上前一个万福道:“夫子,月娥这厢有礼了。“

  老夫子抬起头来,眯着眼睛朝声音的来路看了一会,道:“原来是三来家的小丫头,今日怎么有空来窜门,老夫正在温课,有事的话,去找拙荆便可。“

  “拙荆?”于光明目视张月娥,张月娥莞尔,小声答道:“就是夫子的夫人。”于光明恍然。

  张月娥道:“夫子,是这位于大哥有事来找你。”

  老夫子方才合起书,从藤椅上起来,走前两步,打量了于光明一番,疑惑道:“这位后生是个生面孔,老夫未在村里照过面,他找我有啥事?“

  张月娥道:“于大哥刚来咱们村,夫子或未见过他,于大哥想在夫子这里买些铅笔和宣纸,故我领他来夫子家。“

  于光明拱手为礼道:“夫子,晚辈叨唠了。“

  老夫子点了点头道:“原是如此。“突然他咦了一声道:”宣纸俺这倒是有些,但铅笔是啥,恕老夫孤陋寡闻,未曾听过,莫非是世上新出的笔类?后生可否告知一二。“

  于光明听这连老学究都不知道铅笔,那估计是真找不到了。看老夫子好奇的盯着自己,一副虚心求教的模样,于光明拱了拱手,随口胡谄道:“铅笔是西洋红毛番的东西,用石墨粉和粘土搅合制成,可用来写字和画画。晚辈以前在京城用过几次,觉得非常趁手,故找夫子问问,能否在你这买到。“

  老夫子捋了捋山羊胡道:“原来是西洋的玩意,老夫这确是没有。倒不知后生你是从京城来得,寻找纸笔想是用来读书习字,不知可否考取过功名。“

  于光明上过大学,了解读书人的脾气,知道说得太不堪会被人看不起。老夫子这么问,他如直说大字不识一个的话,估计会被赤裸裸的鄙视,只得违着心道:“夫子见问,晚辈汗颜无地,晚辈虽读过几日诗书,却是连县试都未能过。“

  张月娥听于光明又在胡扯,有些忍俊不禁,转过头去装作四处看看,别给于大哥弄穿帮了。

  老夫子呵呵笑道:“原是同道小友,不才虽已过县试,府试,但道试未过,算得上是你的前辈了。吾观小友,本是聪慧之人,想来只要勤加用功,县试当难不倒你。“

  于光明拱手道:“多谢老前辈吉言,晚辈定然多加努力。“

  老夫子心怀大畅,遂领着于光明和张月娥进了书房,从架子上取出一叠宣纸,道:“既是同道,这些宣纸也算是见面之礼,赠与小友了。不过老夫有个不情之请,还望小友答应。“

  于光明道:“老前辈但说无妨。“

  老夫子道:“老夫僻居穷乡,虽苦读经书,但总缺一个同道来互相砥砺,故学问无大得长进。如今小友既来,正是天助我也,今岁科考前,小友可否来吾家与老夫一起苦读,方不负咱们十年寒窗之功。“

  于光明听后吓了一跳,这忙可帮不上,一来就穿帮,得想个法子推了。

  他还未说话,张月娥已答道:“夫子有所不知,于大哥前些日被张老爷聘为护院武师,后天就要去张府值勤,怕是没有空闲来陪你读书了。“

  于光明朝张月娥投去感激的目光,张月娥微微一笑。

  谁知老夫子听了却是一拍大腿,急道:“真是有辱斯文,小友,汝考虑欠些周到,险些误了终身。“

  于光明见老夫子反应这么剧烈,疑道:“老前辈何出此言。“

  老夫子道:“国朝有制,倡优皂隶及其子孙不得参与科举,汝如今入了张府为隶,不仅自身功名无望,子孙后代也休想再走仕途一路了。“

  “倡优皂隶?指得是什么?“

  老夫子恨铁不成钢道:“青楼卖笑,歌舞吹打,衙门差役,官私奴婢,丐户贱民之流也。“

  于光明听了一愣,其他几个还可,但衙门差役不就是后世的公安干警吗,古代地位竟这么低?

  张月娥忙申辩道:“夫子有所不知,于大哥是张府重金延聘的武师,有契书为凭,并非张府签卖身文书的奴婢,不在倡优皂隶之列。“

  老夫子道:“若如此,还算可说,以后参加科考,就怕有人说些闲话。小友往后如有好的出身,可早早离开张府,莫要留人口实也。“

  于光明浑没放在心上,但老夫子一提这事,于光明倒想起开国元帅之一的刘伯承早年参加科举,因祖父去客串了一把吹鼓手,以致不允许他参加科考的故事,想来古代对科考的出身要求确实比较变态。

  于光明道:“多谢老前辈提点,晚辈知晓了。“

  老夫子方才满意点头,只是他尚且不死心道:“那老夫所提之建议,小友有何看法?”

  于光明仔细一想,他并非大字不识,只是对繁体字认不全而已,如今想在明朝生活下去,这识字一关怕是早晚要迈过。既是早晚的事,那还不如趁此机会跟这老学究学习一下呢。

  于光明遂道:“那就麻烦老前辈了,但晚辈身有执事,只能有空过来,还请老前辈海涵一二。”

  老夫子哈哈笑道:“甚好,甚好。那老夫就在寒舍恭候小友了。”

  于光明拿了宣纸,想要告辞,但一想笔还没有着落,拿了纸回去也没用,总不能找只鹅拔毛去吧。

  老夫子见于光明面有难色,问道:“小友,还有何事?”

  于光明难为情道:“老前辈,晚辈无礼。只是有纸无笔,难为之炊,晚辈还得向你求只笔才好。”

  老夫子笑道:“这简单,老夫猜你拿了宣纸是要作画,琴棋书画正是吾辈之事,有何无礼。画笔俺这有几支,你若要,尽可拿去用。”

  说完,老夫子在书架后面取出一个笔架,从大到小挂了一溜毛笔。于光明一眼看中了最小最细的那支笔,这笔笔尖毫毛只一厘米左右,应该可以当硬笔来用。于是他就向老夫子要了那一支笔,总算要找得都找到了。

  于光明又瞥了一眼书房里一溜书籍,他对五经正义,四书集解之类的书不感冒,但他在书架上看到两本以前曾看过的书,水浒传和西游记,他就动了心思。这两书带回去打发时间也好,顺便可以学学繁体字,就开口向老夫子借了这两本书。

  老夫子今日很高兴,张家屯肯读书向学的人不多,虽然于光明只借了两本小说,但也被他认为是好读书之人了。

  老夫子呵呵道:“今日见到小友,大慰平生,不知小友诗才如何,可否试咏一首昔日之作,老夫评点一番。”

  于光明心道,这倒难到我了,唐诗三百首小时候倒是读过,但那些诗词,明朝读书人八成都知道。只能往清朝以后找,可诗歌他确实记得不多,搔头半天,没憋出一个屁来。

  张月娥今早还听于光明在问关于童生科举的事,只怕于大哥是胸无点墨,如今见他在老夫子面前冒充士子,就暗暗替他担忧。果不其然,老夫子要让他作诗,这不是难为他吗?

  张月娥正要出言替于光明解围,于光明咬了咬牙,只得搬出他老人家的诗词来过这一关了。

  于光明有了底气,笑道:“老前辈,晚辈确实做过一首歪词,还请你不吝指正。“

  老夫子眼看于光明一会搔头,一会咬牙,心底认为面前这小子诗才可能一般,远不及出口成章的自己,心里颇有一番自得之处。

  如今听于光明说要念词,老夫子笑呵呵地点头,暗想等会还要帮这小子修改一番,方能显显前辈的能耐。

  张月娥咬着嘴唇,惊奇地看着于光明,真想听听于大哥能念出一首什么样的词来。

  于光明清了清嗓子,道:“数日前大雪纷飞,我看了有感而发,就写了首词,谓之沁园春.雪,今日将拙作献于老前辈和月娥妹子前,权当一笑。“

  说完,于光明开始背起书来,还别说,他的记忆力一向很好,高中学的课文如今背来还是朗朗上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等于光明念完这首霸气侧漏的词作,老夫子已经听得目瞪口呆,张月娥惊喜的看着于光明,想不到于大哥真能念出首词来,还挺好听得。

  老夫子如坠云里雾里,半响还在回味这首雪,于光明和张月娥笑着告辞,老夫子这才回过神来,送他们出门。

  老夫子站在院门口,看着于光明远去的身影,叹道:“如此奇才,如此奇才…”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