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送别

  但上官博通转念又一想:今日将他们化妆成随从的差役带出城去也不是难事,况且已经有太后娘娘调御林军入城的口谕。若是日后皇帝举事失败,又有谁能够追查到当日是我将他们带出城去的呢。嗯……这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干!”想罢便回身向后花园走去。

  到了后花园只见青青正坐在石凳上面发呆,两个跟班站在角落里也不说话。

  上官博通对上官青青道:“正好我有公务出城要办,既然你要出城,那你就化妆成我的差役,我带你出城。”

  说完叫过家人取来三套差役的服装,找房间让他们更衣。

  等三人更衣齐备,上官博通看去见周荣和王宝儿和自己的差役无二,上官青青虽然显得衣服比较肥大,但她平日行走素来女扮男装,站在差役里面俨然就是一个俊俏的少年牙差。上官博通见看不出破绽,点了点头道:“一会出发的时候你们,在差役队伍里随着队伍行动,等出了城再出来。”

  三人点头答应,上官博通这才集合差役队伍向城门进发。

  城门此时已经关闭了近两日,想要出城的百姓站在路边正纷纷议论。门君坐在城门前,正在一边喝酒一边吃猪头肉,几个门兵手持长枪立在城门两侧。

  上官博通来到城门,对门君道:“我是御林军都尉上官博通,金牌在此,奉太后娘娘口谕出城调御林军入城。你等速开城门,免得误了大事。”

  门君见一对差役簇拥着一位盔甲鲜明、跨骑白马的将军,就知道这个人来头不小,放下酒肉,擦了手,抱拳问道:“大人是?”

  上官博通道:“我乃御林军都尉上官博通。”

  门君又问:“大人可有通行金牌?”

  上官博通从怀中拿出一枚光灿灿的金牌,托在掌心。门君一见金牌上面一面铸着一个隶书的令字,另一面铸着饕餮纹,这面金牌真是本朝的通关金牌。

  门君验过金牌,命令手持长枪的门卒去开城门。

  周荣心中激动愈发紧张,就在这一刻就能够出京师,完成他心中谋划的第一步了。

  上官青青见周荣眼睛盯着城门,呼吸有些沉重,怕他一会队伍行进时露出破绽,那样就会功亏一篑。她用手在周荣的手掌上捏了捏,只觉得他的掌中全是沁出的汗水。周荣手掌被一只温润而柔软的手掌捏住,定了定神,向旁望去,见上官青青正关切的望着他。他这才感觉方才有些太过紧张,以至于几乎坏事。

  周荣感激的望了上官青青一眼,然后深呼吸几次,让自己紧张的身体放松下来。

  门君并未对御林军都尉的随从差役起疑,统统放行。众差役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出了城门。周荣终于出了京师。

  上官博通出了城门后并未就此停住,而是沿着道路继续向前,走到足够远,城外的事情不会被城上的军卒看到,这才在一处树林旁停了下来。

  上官博通下了马,将马交给一个差役,道:“本官去树林出工,你们就在树林边休息。”

  众差役唱了歌诺,上官博通径自走入树林。

  周荣和上官青青、王宝儿见上官博通进了树林,便知这是分开行动的时机。上官青青一拉周荣的衣袖,示意他随着自己溜进树林。上官青青等三人便趁着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溜进了树林。

  进了树林见上官博通正背对着外面站在深处,上官青青和周荣、王宝儿急走几步来到上官博通的身后。

  上官博通听到身后有人,转身对着他们。对上官青青道:“青青这回出城了,你这就去吧。”

  上官青青对上官博通拱手道:“那叔叔,我去啦。”

  上官博通意味深长的看了看周荣和王宝儿,也不说话。周荣看到上官博通富有深意的眼神,心中一动,暗道:莫非,他已知道了我的身份?

  上官博通朗声笑道:“前路漫漫,多多保重!”这句话既像是说给上官青青又像是说给周荣,显得深不可测。

  周荣站着望着上官博通的背影远去,咀嚼着他话的含义。上官青青道:“周荣,现在出了京师,你们有社么打算?”

  周荣这才回过神来,道:“现下出了京师,却不利于在京师附近逗留,我打算先奔沈州,沈州是不次于京师的重镇,那里一定机会多。”

  上官青青点头道:“沈州确实是一座重镇,是本朝的经济命脉所在,你去此处,确实机会大于别处。”

  周荣听到经济命脉二字就是一怔,想他本是当朝皇帝,但是由于太后的把持,对朝政却是知之甚少,想出去沈州也是他看地图良久苦思的结果。周荣立即饶有兴致的问道:“沈州哪些方面是本朝的经济命脉呢?”

  上官青青道:“沈州是重要的产粮区,而且还是水运的枢纽。”

  水运枢纽周荣倒是在地图上看得,这粮产区图上却是没标。不由点头,盘算:日后这些倒是可用之处。

  上官青青道:“时候已经不早了,不能再耽搁了,我们这就上路吧。我只能送你们到十里亭,以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周荣抱拳道:“周荣感激不尽,若是日后成事,定不忘姑娘大恩。”

  一行三人边说边行,向十里亭赶去。

  十里亭处于京师南门十里之处,设有驿站和离别亭。人们通常送远行之人上路,就会送到十里处,在离别亭作别,然后各奔东西。所以,离别亭又叫十里长亭。

  走了一程,行约十里,一处尖顶的亭阁出现在远方,这就是离别亭。

  三人缓步行至离别亭前,周荣见这处离别亭底座为青石搭建,公分六角,六根漆着红色尤其的粗大金丝楠木柱子搭建成了亭子的主体骨架,上面木质的梁椽搭建起亭子顶。

  亭子不大,有一个石桌八个石凳,周荣和上官青青、王宝儿坐在石头凳上少歇,上官青青拿出一个青布包袱道:“这个包袱里面有几件换洗的衣服,还有一些碎银子,虽然不多也够你们路上吃住的了。”说完将包袱递给周荣。

  周荣接过包袱,拱手道:“青青小姐想得真是周到,周某谢过了。”

  上官青青悠悠的叹了口气道:“还谢什么。”眼圈有些发红,起身拱手的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年相会,后会有期!”说罢转身向离别亭外走去。

  周荣不会她那般的说辞,心中对这个相识只有两天不到的姑娘有些不舍,叹了口气,道:“姑娘,保重!”

  一曲悠扬的歌声唱起: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这一曲是周荣小学的时候学过的一首歌曲《送别》,此时此地,他感觉很是应景,有感而发,缓缓的唱了出来。

  上官青青突然听到这首从未听过的歌曲,细细品味歌词音律“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呀!好凄婉的歌,他是唱给自己的么。”上官青青想。两行晶莹的泪珠,从她的颊上滚落,落在路上的芳草上,晶莹剔透,好像两颗晶莹的珍珠。

  上官青青,再也忍受不住,向远处跑去……

  周荣一首歌儿唱了一遍又一遍,一面是唱给上官青青听,一面也是唱给他这个来自于异世的快递小哥自己。一时间,如痴如醉,不能自己。

  几声鼓掌的声音传来,周荣顿时大惊,歌声嘎然而止。

  那个鼓掌的人道:“万岁,好歌儿。老臣这厢给万岁见礼了。”

  周荣哎呦一声,就怕和朝上的官员碰到,不想还是遇到了。扭头看去,此人正是大丞相上官博达。周荣大惊发出“啊!”的一声惊呼。

  上官博达上前拱手施礼,道:“没想到在这里能够遇到万岁,万岁还是随老臣回宫吧。”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