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狂士

  周荣与上官青青拉指定约之后,就决定去办离京前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对京城道路不甚熟悉,幸亏有上官青青。于是他对上官青青说道:“既然姑娘决定护送我等离京,只是我尚有一件最为重要的大事,还请姑娘带路。”

  上官青青帮助周荣将布衣整理了一番,说道:“方才青青已经说了,愿意护送你去做这件事。去哪你说吧,青青给你们带路。”

  周荣道:“那既然如此,请姑娘带我们二人去趟闾丘学士府。”

  上官青青问道:“是那个大学士闾丘伟晔吗?”

  周荣道:“正是他。”

  上官青青奇道:“你找他做什么?”

  周荣道:“找他交代我以后回京反攻时候的大事。”

  上官青青问道:“他?他,能行吗?”字里行间对大学士闾丘伟晔颇为不信服。

  周荣见上官青青对闾丘伟晔不甚信服,于是问道:“你对他不太信服?”

  上官青青道:“听家父说过,这个人太狂。而且脾气太古怪,怎么也不像一个能担大事的人。”

  周荣故作神秘的一笑道:“他有旁人不具备之处,更有可取之处。”

  上官青青见周荣成竹在兄,就不便再说什么,且跟到学士府,看看这周荣如何对闾丘伟晔委以重任。

  三人打点一番,上官青青带着周荣和王宝儿出门到了街上。此时街上已经逐渐的军队多于行人,看来城防军大有全城戒严的趋势。上官青青对地理极为熟悉,带着周荣和王宝儿专捡小路,穿街过巷,将城防军全部避了开去。

  又走了片刻,他们终于穿过一条大路,进了一条小巷,抬头看去,只见一处不大的府邸就在巷子的尽头,来到近前,见府门上面挂着一面金漆的匾额,写着“大学士府”。

  周荣向宅子望去,见大门上面的红漆已经暗淡无光,甚至还有几处脱落,大门的木材裸露显得颇为沧桑。几株野草生长在门楼的台阶缝隙中,仿佛诉说着这宅邸的苍凉。

  周荣暗自点头,赞到:“大隐隐于市,好一处僻静的宅邸。”

  上官青青颇为不以为然,道:“我看是宅子的主人太懒了,门前的台阶上都长草了也不拔一拔。”

  周荣呵呵笑道:“腐儒,腐儒么,哈哈。”

  上官青青上了台阶,伸手拿起门上挂着的铜环,敲打大门。

  过了一会,一个胡须斑白的老家人,把门打开。上官青青上前一步道:“老伯,我们想求见闾丘伟晔大人。”

  老家人先是打量上官青青,然后又是打量周荣和王宝儿,打量了一圈,方才说道:“你们是?”

  周荣上了台阶,对老家人道:“你就说我姓周。”

  老人看了看周荣,应了一声,然后关了门,回去通报去了。或许因为老年人走路慢,周荣一干人等了好一会,老家人才又把门打开,说道:“我家大人不见客,你们请回吧。”

  周荣见状不便明说自己的身份,穿成现在这个样子,这个家人也不会信。于是在劲中摘下那枚玉印,交给老家人道:“烦劳老伯,把这个东西拿给你家大人,他看了之后就会知道我是谁了。”

  老家人睁着有些昏花的眼睛,仔细看了看印文,然后道:“那你稍等。”然后又将大门关上,回身通报去了。

  上官青青道:“你把玉印给了他,不怕他不还?或者是手脚不稳掉地上打碎了?一旦这个东西出现问题,这对你今后的行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周荣道:“我既然肯将信物拿出,就说明这个人远重过信物,我相信他见到信物会出来的。”

  上官青青还想再说,果然门中响起脚步声,哗啦一下打开大门,一个人身着儒生装、颌下留着短须、白净面皮的人站在门前。

  周荣见此人正是大学士闾丘伟晔,于是上前拱手,说道:“闾丘大学士,在下有礼了。”

  闾丘伟晔赶紧跪拜行礼,道:“万岁怎么穿成这个样子,来臣的府中?”

  周荣把他扶起来,说道:“此处不是讲话的所在,我们可否进屋一续?”

  闾丘伟晔赶紧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陪着周荣等人,进了自家客厅。

  周荣进了闾丘伟晔的客厅,见客厅不大,主位有两张太师椅,下面只有四张太师椅。主位两张太师椅之间的桌子,上面摆着一对青瓷花瓶,周荣自幼长在宫里,对于好的东西见识过不少,所以经他一过目便知这对花瓶实在是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器物。桌子上面的墙上挂着一幅水墨丹青,用墨极为写意、洒脱,看落款还是他闾丘大人自己所做。

  闾丘伟晔来到客厅,请周荣上座,周荣哪里肯上座,再三推脱,最后闾丘伟晔不客气的坐在主位,周荣、上官青青和王宝儿分别坐在下面的几张太师椅上面。

  老仆人端来茶水,周荣复又将玉印带在劲中,这才端起茶盏品了一口。这茶水入口发涩,实在不是什么好茶,在细看这茶盏也不是什么细腻的瓷器,看着上面几处剥釉和棕眼还有圈足上那没有打磨掉的窑砂,显示着茶盏的粗糙。

  闾丘伟晔仿佛等周荣先开口说话,自己也不开口说话,只在不停的啜着那发涩的茶汤。

  周荣见状,拱手道:“我今天来是想托付给大人一件要事。”

  闾丘伟晔抬眼看了看周荣,道:“满朝那么多大臣,为什么托付我?”

  周荣道:“因为我以为大人最为合适。”

  闾丘伟晔不以为然,问:“理由呢?”

  周荣不答反问:“你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闾丘伟晔问:“你迟早要说。”

  上官青青在旁听得头大,见两人此时说话全是云山雾燥,摸不着头脑,也太为简略了些。上官青青心道:“果然这个闾丘大学士犹如父亲所说,是个十足的怪癖症。”当然这句话自己方才没好意思对周荣说。

  周荣说:“好,那我就先说什么事。”

  上官青青终于按捺不住轻咳了一声,说道:“闾丘大人,皇帝再和你说话,你这成什么样子。”

  闾丘伟晔问:“你是谁?”

  上官青青说道:“我叫上官青青,是皇帝的随从。”

  闾丘伟晔问:“上官博达是你什么人?”

  上官青青道:“正是家父。”

  闾丘伟晔哈哈笑道:“上官老儿的女儿,你来干什么?”

  上官青青道:“我已经说过了,我是皇帝的随从。”

  闾丘伟晔毫不客气的问周荣道:“你和那个权倾朝野,打压群聊的宰相达成同盟了?你们达成同盟来我这里做什么?”

  周荣道:“非也,非但未达成同盟,我还想和后党和宗党决裂!”

  闾丘伟晔看着周荣,道:“你要和他们决裂?你不要命了?”

  周荣心想,这个大学士还真是一针见血,毫不隐晦。周荣道:“我和他们是要决裂,但是前提是先保全自己,然后才能战胜敌人。”

  闾丘伟晔道:“哦?保全自己?战胜敌人?”

  周荣便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告诉了闾丘伟晔。

  闾丘伟晔沉吟半晌,道:“你的计划,太天真,有几分胜算?以后很有可能有几个情况。第一种是你自己饿死的在外面;第二种是你被后党和宗党派人杀了;第三种是最好的结果,你从此湮灭于江湖,变成一个老百姓。而且后党和宗党极有可能,即刻废了你,然后立他们两方的人为皇帝。”

  周荣点头道:“不可否认,这些都有可能,但是还有第四种可能,就是我在外面积蓄力量,回来时夺回皇位,结束党争,使朝政走向正轨。我承认胜算渺茫,但是如果留在京中,那就一点胜算都没有,最后只能引颈受戮。”

  闾丘伟晔自那日朝堂之上,这皇帝周荣说出加大对西蜀的贸易,就已经对皇帝刮目相看,今日听到如此说法,更是赞赏。其实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同周荣可谓是遇到知音。但是他嘴上却说:“胜算太小,我不会同你混到一起的。”

  周荣哈哈笑道:“这无关乎胜算,只关乎道义。”

  闾丘伟晔更是一阵狂笑,道:“道义?什么是道义?能令天下安定才是正理。”

  周荣大吃一惊,在他的印象中,清流都是那个敢于直接指责权臣和太后的翁同龢,而今闾丘伟晔的一席话倒令周荣不好应对了,一时竟然语塞,不知该从何说起。

  上官青青早看闾丘伟晔不顺眼,此时立即插口,道:“人人都说闾丘大学士刚直不阿,不为五斗米折腰,今日怎么却对权贵也忌惮了起来。”

  闾丘伟晔问道:“这,从何说起?”

  上官青青道:“周荣他甘愿为天下舍去皇位,外出经营伺机结束朝廷的党争,而你呢?”

  闾丘伟晔摊牌道:“恕我直言,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能令天下安定才是正理。他回朝无非是夺回他所拥有的一切,到时候政局动荡,恐怕百姓要遭殃。”

  周荣道:“你以为现在两党真的能够天下太平么,党争以来民生凋敝,而以后两党若是大战更是政局动荡血流成河。”

  闾丘伟晔对于此也早已经想到,只是今日见到这个傀儡皇帝,偏偏和他斗嘴。听到周荣如此说,不由点了点头。

  周荣续道:“以我看来,当今后党和宗党,只需要剪除那些该剪除的即可将他们重新整合,剩下的人是可以继续留在朝堂的。”

  闾丘伟晔目光一闪,问道:“哦?两党那些权臣对你如此刻薄,你有分别对待之心?”

  周荣点头道:“打个比方,两党中十王爷性子直爽刚直不阿,上官丞相勤于政务都是栋梁,自然要和端王那样的人区别对待。”

  闾丘伟晔点头道:“少主心地宽厚,难得、难得,你想让我怎么做?”

  周荣道:“很简单,第一若是我离开京城,是否另立新君太后的意见至关重要,不立新君太后当政顺理成章,对太后最为有利。我想,若是太后要想另立新君,你能直陈厉害,让她打消另立的念头。”

  闾丘伟晔点头道:“这个不难。”

  周荣道:“第二,第一步实现了之后,我想让你说服十王爷,到时候支持我们,结束党争的动荡。不过这个你不必着急,等日后有了眉目自然有人告诉你该何时操作。”

  闾丘伟晔道:“我可以试一试。”

  周荣伸手在怀中拿出那三枚玉诀,将两只递给闾丘伟晔,道:“这三只玉诀就是日后的信物,一只给你,一只由你转交给十王爷,另一只我拿着,到时候若有人持玉诀前来,便是信号。”

  闾丘伟晔接过玉诀,道:“我可以为你做事,但我想请你记得今日说过的话,到时候区别对待。如果到时候你翻脸无情,那我即使粉身碎骨,也要骂朝将你的丑恶,告诉所有的人。”

  周荣笑道:“你是在威胁我吗?”

  闾丘伟晔答道:“算是吧。”

  周荣道:“既然如此,若我能结束党争,日后执政做出不利天下的事,你都可以骂朝。”

  闾丘伟晔道:“好,如此,我们一言为定!”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