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书阁文昌塔

  初秋,潮家富庶子弟丁朝海跟着经济的走势搬到了南通

  本想在这实业起步之地缔造自己的一片商业王朝

  怎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也只是命中的十年烟云。

  好在20出头的小儿子丁平涛也从红色苏联读书归来,大女儿嫁人,二女儿出国不知下落,也就指望着儿子能有所作为,为老丁家光宗耀祖了。

  丁平涛大包小包,大箱小箱足足找了十几人搬回了近百个箱子。

  对丁朝海喊道:“爸,我回了趟老宅,把咱书楼里的书都给捎回来了,在南通咱们也建个书楼”

  丁朝海那个心里呀近百箱这哪是稍啊,说得到好听,那个不平衡啊,就像一杆不平的秤一边是气起这个儿子怎么就不争气要那么多书顶啥用。另一边是气自个太没用,原来在潮州凡是有钱的名门家族都有个自己家的书楼,他自己也是在书楼中长大的。来了南通十年却没个自家的书楼,净顾着打点那些不成大器的生意了。

  “好吧,咱就建个书阁吧,2层就行,这毕竟不是咱潮州在这不是大户也就算名户。”丁朝海平静的答应下来,也算了却了心中的一个愿。

  两月后丁家门前挂起一串串落宅大吉的鞭炮,响彻连天,请来南通的名户们吃了个饭,按照潮州的习俗算是弄了个程式。就这样丁家书阁也就建好了。

  可就在这天本该喝个大醉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丁朝海却在半夜爬了起来,唤起了儿子,一同到了书阁。

  这深更半夜丁平涛看见丁朝海把自己叫来刚建好的书阁,手里还拿着个箱子便问父亲何意?

  只见丁朝海边打开箱子恭恭敬敬拿出一个铜质塔边回到丁平涛:“涛,这九层文昌塔是咱们老丁家祖上传下来的,

  我放在这书阁之中,用以镇阁,你要好生看管。”

  “嗨,我说爸这事你明天起床跟我说一声不就完了,用得着吗,这大半夜的”丁平涛一脸不满的抱怨着

  “这可不是外边那普通玩意儿,你可知,日本侵华时、内战时战火四散,这文昌塔镇宅使我丁氏满门无一丝一毫损失。这可是当年道家名士的法器哩,里面充满灵气,祖上说只能摆在书库之中。”

  丁平涛不以为然:“这都穿西装打领带的年代了,您还在这搞这套封建迷信的东西,传出去让人笑掉牙。”

  “你这不争气的家伙,都说这东西不一般,这可是明代玄阳道长.....”这丁朝海不依不饶讲起文昌塔起来

  “行了,我知道了,我答应您好好给您看管着,您早点去歇息吧。”丁平涛打断了丁朝海的说教,和丁朝海一起把文昌塔安放起来。便回去休息了。这丁平涛也是一股子年轻劲。

  自从这文昌塔安放在这书阁之中,虫蛇鼠蚁等从未在这书阁中出现过,书阁也变得异常宁静,只要一走进这藏书阁中一切躁动和心烦就会立马平息下来。书阁中好似另一个天地,就连空气都显得与众不同。当然这一切丁朝海和丁平涛哪里发觉过,这日子也就是一天一天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直到第二年的五月份,如火如荼的大革命开始了。丁朝海因为做生意被打上资本家的称号拉去改造。丁平涛本来在市里师范当老师,但因他去过苏联,成为“苏修主义”也被这场无产阶级运动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认识了这里农村宣传队与自己同龄的赵木兰。赵木兰的父母都是教育局干部,但也因为这场运动而使得她来到这里,又因为她多才多艺被选到了宣传队。两个青年在这个农场里住得近没有任何家人,和农民又搭不上话,更是惺惺相惜。就这样一场因为这个年代革命运动的爱情开始了。两个人在艰苦的日子里携手克服了许多困难,度过了许多难关......

  终于在这场革命运动终于有所缓和的时候,两人在农场经过组织的批准结婚了。这么说来起码组织基本认可他们了,在几个月后他们被批准回家,这时丁平涛和赵木兰才终于有机会回家,将他们结婚的事带回家庆祝。虽然双方家人都在信中知道,却碍于时代的种种原因,使一个没见着儿媳,一个没见过女婿。

  回到城里后丁平涛和赵木兰先去了丁家,可谁知令他们意想不到的事,丁家俨然像个公社革委会一样,没被贴大字报,而且显得神圣庄严不可侵犯。一进门就看见丁朝海在院子里摆起一张桌子,拿着笔和纸在那写东西。

  “爸,这是怎么回事?”丁平涛问道,丁朝海一五一十的全告诉了丁平涛。原来呀,丁朝海被打成资本主义早已成定局,批斗一整天后。革命分子来家里本来要四处搜刮,丁朝海心想完了,家里和书阁里尽是一些古代小说和许多被打倒的书籍。可是谁想红卫兵来了之后却怎么也找不着,但是又不敢随便乱翻因为书架不知什么时候放上了那些丁朝海印刷厂里当时搬回家准备批发的毛诗词和毛语录,还有许多大幅的领袖画像,剩的也就古籍就好比《道德经》《论语》《庄子》《本草》等这写书了。那当时一夜之间丁朝海虽然是个资本家,但也已然成为红色资本家,被反遣回家反省,因为并且为革委会和红卫兵等服务,誊抄大字报,为公社成员写信念信,这不就在帮人写信吗!

  不过丁朝海当时也纳了闷,这好端端的书都上哪去了,回到家后,丁平涛赶紧的去书阁里面找,这一上书阁2楼看见文昌塔下几个大红箱子被堆起来当床,一打开里面全是自个担心的那些书。赶紧的把书都拿去藏起来了。

  这丁朝海说道:“多亏文昌塔保佑啊,丁家又躲过了一劫”

  丁平涛话道:“这什么跟什么呢,别乱说,现在外面到处是卫兵呢,对了你儿媳来看你了“丁平涛也觉得蹊跷,这父亲被批斗到抄家也就半天时间谁能把这半层楼的书放好呢,不过也罢,这是以后再去求证。今天是家人团聚嘛。

  丁朝海也顾不得这些事了,看见儿媳来了,脸上乐开了花:“你小子,还算长进”说着,把赵木兰和丁平涛领进家里准备好好的庆贺一下......

  就这样两年后生下了儿子——丁洋。丁洋百日的这一天,隔壁搬来了一个道士屈道书,这外人都传屈老别看一把年纪却是一位大师,他过来拜门,却赶上丁洋百日,丁朝海见来者都是客,便把屈道长请进屋堂,一起给孙子过百日宴。老道也没客气便进去了,这不进还好,一进去丁洋便对老道直笑。老道见与丁洋有缘便上前给丁洋相面,道了一段话:“金星红泽润,天中红彤彤,日月角明亮,鼻正财星莹若隆,福禄天苍地阁圆,五星光照福绵绵。”丁家人听不懂,反正觉得都是好话权当祝福客套,便拉着老道入席了。

  这老道可没客气,不过老道心里明白,这时代变迁方术淡漠,奇门这个江湖也就要没了,哪有人还理他这些话啊。

  随着运动好转,丁平涛和赵木兰恢复了工作,丁平涛还是回师范里教书,赵木兰则是和组织进行了申请也调到丁平涛的师范做一对模范同事和模范夫妻。小丁洋也渐渐长大。

  3年后的一天丁朝海心脏病突发寿终正寝了,丁家上下哀悼,大姐来了,二姐还是了无声息。但谁又能知道丁洋一个小毛孩只在那书阁中文昌塔旁和爷爷告别,听着爷爷的嘱咐。当个好孩子,看好文昌塔,还有爷爷藏的一本宝书......此时没人会注意到有什么,全部沉浸在哀痛之中,只有屈老道感知到了这一点。老道心想:“这丁洋前途难测,世间风云将重新布局。”

  这丁朝海去世后丁洋没人照顾丁平涛和木兰因为教书时间并不多且离家较远,有时候晚上还得在师范宿舍过夜,赵木兰的父亲母亲也照顾了几个孙子,没有办法只好托着老道照顾了,老道也不推脱。也就揽下这活了。

  这丁洋呢也就不跟老道客气了,还没拜师,也就把老道当自己家人一般,一口一个师父的叫着了。一个月后丁朝海的后事都处理完了,丁洋和老道便在丁宅里开始了学习,这老道进了书阁便一眼认出了九层文昌塔,嘴里念叨道:“别离80年,如今又相逢。”其实老道早在80年前在潮州就与丁家有过接触,当时他还年轻丁朝海还小他也就没提,他也是机缘巧合住到这边,又感知到这文昌塔,随后才了解这潮州丁家早已迁移过来了。所以他在丁家才不怎么拘束,什么事都是不客气的。如今这老道要和丁家第四代开始了生活。他决定先教丁洋做人,修好德才是最重要的,况且在这有这文昌塔镇宅的书阁之中,要想让丁洋静心学习并不是多大难事。

  丁洋便是这奇门未来的先驱,他可以说是屈老道第五个弟子,也是最后一个。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