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桃花庄(一)

  一阵铃声而过,三个学生跑来道:“校长,考试完毕,我是六年级学生,有三个老师参加考试,一个大专生,一个中专生,一个高中生。第一个大专生给我们讲三道题,花了二十分钟,学生似懂非懂,第二个中专生花了二十四分钟,学生听不懂。第三个外地高中生用了十六分钟,全部学生听懂。第三个老师讲课欢快,奇巧,新颖,灵活,学生十分满意”。其他二个学生都一一向校长作了汇报。

  校长道:“告诉同学们按制度办事,合格的随时来上课。”三个学生领命而去。

  “老师,你是校长?这么年轻?你校招老师就这么简单?真是个创新。”

  “客人,教学上课,教好学生,把知识传给学生,就必须选最好的老师,把学生放在心中的老师,会施展各种技巧,毫不保留地把知识传给学生,上课也是一种艺术,不但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心与心的沟通,理解,相印,三言两句,使学生一听就懂的老师。我校最大的特点,对差生不放弃,不抛弃,招最好的老师,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学生教好,让他们振作起来,充满自信,赶上和超过好班的学生,作为一个为民办学的老师,如果心里不装着学生,不采取好的教学办法,任其懒散,心灰意冷,没图上进,为师者就是祸国殃民,这就是犯罪。”“校长,有人找,在办公室等你。”一个学生报告道。

  “对不起,就此别过吧!”校长和我握手告别。我漫步操场,一阵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如何。”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敬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须同游也!”原来是一小孩在桃树下来回走读。我快步上前问道:“小朋友,你读书好认真。”

  “叔叔,我在背诵孔子遇圣人的故事。”小孩又接着背诵,小儿答曰:“天下有高山有平地,崎岖不平,自然性,客观性。天下不可平也,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平江湖,鱼鳌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

  “小朋友,你记得这么娴熟,朗朗上口的。”

  “叔叔,我平时没有背书的方法,通篇读,效果不佳。是今天考试老师教了我们背诵的技巧和方法。一段一段地读熟后再背,我们试了几遍后,果然事半功倍”。

  我告别了小孩回到老奶奶的家,两个孙子和奶奶还在讲话。孙子高兴对奶奶说,今天学校招考老师,录取的老师可厉害啦!三道较难的题目人家用了十几分钟就把差班的学生全部教会。放学后,考试的有个同学拿题目要我做,我想了半天做不出来,这个同学反而教会了我,就是六年级任我班的老师也未必在这么短时间里把学生教会,教懂。

  上周听校长给我们开会讲:“不管是校长,老师,必须钻研课程,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好学生。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老奶奶,这个校规好!催发人人上进。”

  “是呀!为民为教育,教育下一代,成为国家社会的有用之才。一个老师都没有一点压力,没有事业心,没有责任心。一天上课走走过场,敷衍了事。这样的老师招来有何用?能教好学生吗?这不是误人子弟吗?这个校规是为我们学生负责,心中装着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今后都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做贡献的人才。不给老师定下教规,就没有合格的老师,没有合格的老师哪有成才的学生?”

  “老奶奶,你讲的很对呀!”

  “是啊,桃花庄学校的教规,我们桃花庄的庄民都十分赞同,焦书记也很赞同很支持的”。

  “老奶奶,那个校长是何许人也?”

  “孙子忙答道:“那个校长可好了,他一有时间就教我们解题的技巧,还教我们唱歌,跳舞,玩游戏。没有一点校长的架子,只有大哥哥的风范,没有做校长的严厉。只有做兄长的责任和教诲,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尊敬他”。

  老奶奶接着说:“这个校长今年二十四岁,已经连任三年了,他的能力,为人师表及各方面都得到全校师生和庄民的认同和贊赏。他上任以来,学校各方面在全县同行里皆年年领先。得到省教委的嘉奖,这个校长把自己的奖金全部分发给全体老师。他上任一年,对老师家属工作和生活极为重视,都得到了妥善安排。按他的话说要想老师全力以赴教好学生,必先稳定老师的心,老师才能全心全意用在教学上。他很善良,谦虚,礼让,他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他只要有时间,时常来我家坐,更惊喜的是,他来我庄才半月时,把我庄各家访了个遍,悉心听取庄民的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请求庄民对学校提建议,对每一个老师提要求,探讨怎样教好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在几年的教学探索中得出一个结论,办教育,教好学生,关键在于老师,必须招考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好老师,为学生所想所急的老师。他精通各年级的教材,他教书方法奇特。不论哪个年纪的课,他上课不用看书一上到底,讲的头头是道。如讲故事一般,学生听得畅快淋漓,如食蜜糖。再难再复杂的题目,他只精确地几句话就能使学生开窍,思路油然开通,这道题难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解好此题,这道题难在哪里,最难的是哪一步,这时候他要求要学生集中一切精力听他,看着他慢慢地解答,最关键的每一步他讲的十分细致,生怕学生没有听懂,要学生提问哪里有疑问后,他又慢慢地一字一句再讲解,保证全体学生听懂,会做为止。他的课你只要专心听讲,即使反应慢的学生都会做题。他虽是校长,他兼课很多,尤其是五、六年纪的课程。他喜欢一天到晚上课,他感到很畅快,没有课反而有点失落,我劝说了他几次,你是一个校长,里外事情你都亲力亲为会累坏的”。

  他回答说:“我趁年轻,有精神把知识传给学生,更因我是校长所以我的责任更重大。我不能离开学生,哪怕是一节课。

  有一年教育局通知他到外地开会学习,参观须半月之久。他接到通知后没有去,把通知丢在一旁不再理会,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向我解释说:“所谓的去外地参观学习只是一种变相的游玩手段,我不会贪图玩乐放弃学校的学生。假如我这样做,我会感到内疚和深深的自责,对学生有一种犯罪感。全校这么多学生等着我上课,如嗷嗷待乳的婴儿,娘离开婴儿娘痛苦,婴儿更受伤,虽有奶粉,有糖水,婴儿在饥渴下只是充饥罢了,哺乳时期没有好好的喂养,哪有健康的孩子。上课传授学生知识,课本的知识如链条一般都是相互衔接的。如果落下一节课,没有给学生讲懂,教了也是白教,听了也是白听。后面的知识就更难弄懂了,你老师彺下教,学生虽然在听,其实根本没有听懂,几节课被拖下后,就渐渐失去了兴趣,就干脆不想听,就这样学生产生了丟科,偏科现象,学生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那个学生不想各门科都优秀?因为学生无法听懂你的课,怪谁?怪我们老师,上课没有把学生教明白。”

  有一次,在我家里和我探讨差生的问题,导致差生的根本原因有二个,主观和客观,最关键是客观,说的是他亲身经历,有一数学老师是全校上课最好的,只要你听了这个老师一节课,使你终身不忘,就是最不爱听数学课的学生也会安静下来听这个老师的课,而且听得津津有味,很快地进入状态,一节课完了,学生还没有听够的感觉,回味无穷,原来不会做的题,经老师一指点,拿起笔就会做了,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他说他就是一位数学最差的学生,只因数学不好,导致总分低下,心里十分焦急,几乎有辍学的念头,正当他失去信心时,遇到了这个老师,太幸运了,这个老师仅仅教了他一年的数学,使他从全班倒数第四上升前三,毕业考试他以全年级数学成绩第一,得了一笔丰厚的奖金,这个老师是他人生的转折点。令他终身不忘,

  他说:这个老师任他班的数学和班主任,全县举行几次数学竞赛。他班以全校的名义参赛,所有获奖的名次他班全囊括。这个老师年年获奖,后来升为校长,那时候他也?正好毕业了。他任校长后,经常这里开会,那里参观,学术交流。一个月下来,没有几天在学校,慢慢地成了脱教的老师,成了到处传经,开会,学术交流的校长。

  ??可惜,这位身怀奇妙教学方法的老师,再也没有时间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可怜的学生年年盼,月月盼,天天盼。希望这位老师再上讲台,哪怕是上一节课,学生也会得到美好的慰藉,终身的回味。从此这个学校的数学成绩风光不再,得来的是传经,送宝,冠冕堂皇,空洞性的荣誉。后来他去拜访了他的恩师,这位校长对他说:说他也有苦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无奈啊!

  所以说,外行不知内行苦,上面那些大人们根本不知道如何教学,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保护好教育资源人才,促使这些教育奇才大放光彩,施展他们的才华。”老奶奶道:“校长讲到这里感慨万分”,他说:“今天教育制度势在改革,不要再开会了,再考察了!让这开会的时间,考察的精力利用到教学上吧,把传经,送宝,这样的美誉送给自己的学生吧,把学习,研讨,这样的精神放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救救学生吧!

  老奶奶道:“他讲这一番话情绪十分激动,显得十分不满。文静,善容的脸上写满了气愤”。

  他在任教期间大胆地定了一套方案:

  第一:若一个老师有了突出的成绩和贡献,无论任何职,坚决不能脱教,必须任课,促使他更好发挥其特长,这是对人才资源的有效的开发利用,激励他更大的潜力,使能量达到极致。

  ??第二:开会学习必须在两假进行,开短会办实事,这个建议得到县教委同意,焦书记大力支持。

  “老奶奶,这个校长是何许人也?”

  “县城的,三年前也是来这里考试的,是焦书记的养子,是焦书记下乡到一家农户收养的,收养时他才二岁,焦书记过年时都带他到他父母家。听焦书记说他当时没有名字,他生父姓谢,他的父亲就给他取名叫谢恩,意思感恩焦书记”。

  焦书记送他读书一直到师范毕业,毕业后来这里考老师,以第一的成绩被学校录取。一个月后才通知他来上课,他自告奋勇要教六年级的数学。期末考试结果以第一名的成绩荣冠全县,二年后又以全校老师考校长的成绩直任校长。他任校长后制定创新一套教育改革方案,显出成效,得到焦书记赞扬。

  我感叹谢恩是教革的急先锋,天下有这样的校长和老师,教育怎能不发达?教育怎能不兴旺?社会怎能不发展?社会的文明,历史的前进,在于教育的进步,文化的繁荣。

  饭后征得老奶奶的同意,我进了老奶奶另一个孙子的房间,书架上,桌子上,枕头边也堆满了书。桌上摆着孔子的《论语》及《孟子》。近代学者梁启超曰:“《论语》如饭,《孟子》如药,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缺少”。

  我翻开《论语》开卷第一篇,第一章孔子曰:“学习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有教无读”。有教无读是孔子办学的方针和原则,是他招收弟子的标准。他相信教育能够改变人,使之趋善远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最称道的是孔子从来不以老师自居,而是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满腔爱心,有着接纳每一个弟子的博大胸怀,我们的谢恩校长不也有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和爱心吗?

  孟子曰:“教育必以正,枉已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孟子成为圣人和孔子并称二圣人,从孟子的言行里思想中重诚信、正气,都是孟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形成的。通过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也是给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诲。这种方法是值得提倡的,多一句赞语,多一份夸奖,对一个学生是一种精神动力;也可能是开发学生人生金库的钥匙。

  我看到《列女传》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纺织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以刀断织。孟子惧,问其故”。其曰:“子之庶学,若我断其织矣。君子学以立名,问以广其知,是以居以安宁,功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旦夕勤学不息。孟子害怕之极”。

  孟子的学习刻苦就从此而奋,在古今孩子放学回来,做父母的只是问一句:“作业是否完成?课都上完没?考试怎样?其他不再追问深究,成绩好坏任其发展,能像孟母以刀断织的天下不会有第二个”。

  断织也好,孟子惧怕发愤好学终成圣人,赞语激励也罢。都有异曲同工的妙用,就要得出最好的结果,理想的目标。教育成功的最好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多听学生的心声,多求学生的意见,综合起来研创一套因人而教的教学方案。我掩卷而思,桃花庄小学招师一天定案。开创教育改革之先河。学生出题,学生为主考官,录取的决策者,这才是天下最公平,公正的招师考试制度。令人料想不到的最好的伟大策略,是官,是民,都无话可说,无刺可挑,是神,是鬼,做不了怪,个个心服口服。不服者只怪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服者,只怪技不如人;不服者,只有振奋起来;不服者,哪怕老爹是皇帝也不管用;不服者,拿来金山银山也不顶事。教育需要的是有真才实学的老师,不是权势,更不是金银财宝。

  外面招考老师及其他公务员考试制造了许多假象,制造了许多人为的悲剧。考一份工作养家,考一个老师分到乡村好照顾爹妈。这都是弱势者最不过分的要求,可当权者对弱者千刁,百难。无为,更是有意乱为,害人,助長民愤,祸国殃民,一件件人造悲剧的故事打开了我回忆的阀门:我村有一户老实巴交的村民,养育一对儿女,女儿李英读初三,儿子李勇读初一,姐弟很乖,学习成绩很好,姐姐初三毕业不上高中,以当年最好的成绩选择了读师范,为的就是早点毕业找份工作支撑贫困的家,李英读师范的学费还是亲朋好友大家凑的,当李英刚读到一年时,不幸的是爹爹得病瘫痪在床。李英提出退学要去打工,弟弟也提出辍学,本来很快乐的一家,刹时充满了凄凉。幸好师范老师得知李英家庭困难,来到李英家做了父母工作,免了李英全部学费,李勇也很懂事,坚决支持姐姐完成学业,自己坚决辍学,等姐姐毕业后再继续上学,这样李英继续读书,弟弟随着村里人打工。李勇当时才十四岁,打工出门时,有感而发唱了一首歌和妈妈告别。歌词大意:

  ?再见了,我的妈妈,惜别的泪水如雨下

  ?爸爸病床半年多,孩儿辍学闯天涯

  ?妈妈呀!激励我的好姐姐

  ?待好我可怜的好爸爸

  ?村口寒风大,妈妈请回吧!

  ?待我挣得更多钱,再来孝敬你两位老人家

  ??年龄虽小,歌声如泣如诉。充满了无奈、凄凉、伤感,当时在场的人都哭了。李英毕业后,又参加了招师考试得笔试第一,面试也是第一,接下来在家等通知。结果以全县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了,但又不知分在那个学校,李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分到自己村里,这样能更好地照顾家里父母,大山深处,许多老师都不愿意来,村里今年刚好缺老师,自己相信还是很有希望的,关于分配的事李英咨询了一些人,教育局具有分配权,但必须要给教育局实权领导意思意思。李英和父母商量把家里的一些积蓄加上借来的二千块钱送给教育局长,局长要她回家等通知,等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到分配通知。李英心想钱是不是钱送少了?接着又把弟弟打工挣的钱又借了点钱凑成三千块,又去找局长,局长很高兴地把钱收下了,假惺惺地请李英去酒店吃饭,局长一番关心的、安慰的,这事包在我身上的话,李英听了很高兴,心里想,局长真是好人,我应该在过年过节时来感恩他,局长看到李英满脸笑容,情绪激动,局长以敬酒的借口扒着李英时肩膀,李英料不到局长会是这样的人,李英脸色大变,退到一旁,眼睁睁地瞪着局长,这时局长突然话锋一转说道:“你想分配你所想的学校,人人都像你这样自私,都为自己着想,离家远的,条件差的谁都不愿意去,我的工作还怎么做?

  李英说道:“局长,我们村就是偏远,条件差,我愿意去,我愿意在哪里教书,以便照顾好我多病的爹娘”。

  “好,你真是一个孝子,我成全你,你今天拿通知回去吧!”

  李英高兴道:“真的啊,局长太谢谢你了。”“既然我成全了你,你也要成全我,局长两手张开向李英走来,搂住了李英,李英极力反抗,农村姑娘很有几分力气,把局长尽力推开,局长往后一退倒在酒桌上,酒水、菜汤泼在局长身上,李英拉开房门狂奔而去。

  开学只有一个星期了,打听了一下录取的老师都得了通知。李英着急,但再也不敢去找局长,听说乡中学辅导站一位老师和局长关系好,李英找到这位老师,这位老师说:“现在这年头没钱办不成事”。李英只好向同学借了三千块钱交给了这位老师,老师答复李英说:“局长还是要你自己亲自去拿通知,如果三天不去等于弃权”。

  李英找到教育局,局长不在,打电话给局长,局长回答,要通知就到上次那个酒店来取。李英知道局长的企图,犹豫半天,今天必须豁出去了,为防万一,在地摊上买了一把刀子藏在身上。来到了酒店,看到一个年轻女子从局长房里出来,李英停了几分钟,敲开了局长的房门。李英装着若无其事,表现出之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很有礼貌地喊了一声局长,局长故显大度,笑容可掬地说了几句客套话,也道歉了上次只因喝酒过量有点失礼,请李英原谅,一边拿饮料给李英喝。

  李英道:“局长,我进城一趟很不容易,家里还在农忙时节,我还要赶回去,你不是说要我来拿通知吗?”局长从自己包里拿出了通知递给了李英,李英一看怎么没有教育局的公章,没有公章是不能生效的,等于一纸空文。李英怒目视着局长道:“局长,你这么耍我,你还讲良心吗?”

  “李英,你看我不是拿着公章马上给你盖章吗?你不要激动。李英只要你依从我,别说盖一个章,盖十个都行。如果对我好了,你想到城里工作,我还可以把你调到城里来。只要你和我友好合作,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不瞒你说,我想得到的必须得到。否则,你可以回去了”。

  李英彻底激怒了,骂道:“你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配当什么教育人的局长,真是天瞎了眼了,我今天不要这个通知,我告你去。你拿什么告我?证据呢?局长请你把章盖了,办好应办的手续,我们算扯平了,否则你会后悔的,快盖吧,”我很忙,没有时间”。

  “你个小丫头,你敢威胁我,从来没有人敢这样对我”。

  “是啊,别人是委曲求全,讨好你,别人没有证据。但我有,这个就是证据”。局长一看李英正拿着手机指责道,局长发怒地扑向李英,和李英抢起了手机,经过一番激励地搏斗。李英毕竟是女孩子,手机被局长抢了去,局长很得意的说:“今天你的手机我要,你的肉体我也要”。把李英紧紧的压在下面,很快把自己衣服脱光,又急忙脱李英的衣服,李英这时想起自己身上有一把刀子,她拼命挣脱了手,摸出刀子朝正在脱自己衣服的局长狠狠的捅了几刀。局长倒了下去,李英翻身而起急忙整理好衣服,跑到派出所自了首。

  ??最后调查结果,这个局长上任以来,强暴了许多女老师,受贿上百万。他的死,死的耻辱,该死。

  ??李英不失贞节,防卫过当,造成死亡,是逼迫的。深的村民和师范师生的求情,才被判有期徒刑三年。消息传出,一个月后李英的父亲,病忧交加而死。母亲思夫成病,思念儿女成疾,双重打击,二个月后也去世了。

  ?姐姐的判刑,没有告诉在远方打工的弟弟。我非常同情李英一家的遭遇,可怜在远方打工的弟弟,根据弟弟打工的心情和处境,按他离开妈妈当时唱歌的大意。在当时我有感而发,给他唱的歌后面加了两段,至今还记得:

  (一)拼命打工十二月,艰辛困苦全尝下

  常遭工友的欺负,又遭老板骂

  妈妈呀!出门在外多忍让,孩儿记住你的话

  只要多挣钱,再苦也不怕

  (二)啸啸北风卷雪花,儿任寒风吹脸颊

  又是一年春节到,孩儿想回家

  妈妈呀!孩儿梦里见到你

  头上添白发,儿子多心疼,儿子多想妈

  唱出了弟弟打工的困苦,唱出了弟弟想家恋母之情。当弟弟回到家,孤苦伶仃,家徒四壁,凄凉至极,令人伤感,悲惨凄凉,村民看着这个还没有成年的弟弟,都同情落泪,原来多么善良,本分的一家人就落到这步田地,村民也只是揺头,只是叹息!弟弟探望牢里的姐姐,姐弟俩抱头痛哭,哭得天昏地暗。狱友哭了,监管哭了,大家都哭了,连牢里的领导也痛哭流泪。

  李英的弟弟精神受到打击,神经错乱,流浪街头,如疯子一般,一家人被这个局长搞得家破人亡。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哭了起来,哭的很伤心,忘记了自己的所在。

  “孩子,你哭什么?怎么这样伤心?”我慢慢地回过神来,才知道是奶奶在叫我,我放下书,走出房间,来到客厅,坐了下来,静了几分钟。奶奶静静地看着我,也不说话,我的眼泪在流,奶奶帮我擦干了眼泪。我把刚才回忆李英一家的故事讲给了奶奶听,讲得很细致,很慢,很可怜,很沉痛。奶奶也很伤感,老泪纵横道:“真是人间悲剧,人造祸大于天,招老师,合格了,下个通知这么简单的事,这是当官者,为民应该办的事,办的良心事,为何要造成这么大的悲剧,这些官员真该死”。?

  奶奶你说得对,昏官一天不清除,百姓一天不得安宁,我们外面招考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的,招收几十个,考试一两天,就要考生苦等几个月,甚至半年之久。人们在猜测,人们在怀疑,为何要这么久时间?为官者在干什么?时间都到那里去了?人们不由得提出许多合理或不合理的指责。是否官员在搞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是否官商又在搞什么“双赢”的勾当?是否为了自己的私欲或某官的压力搞移花接木的阴谋?耍偷梁换柱的手段,是否谁钱多谁成仙?是否有奶就是娘?是否不看广告,只看疗效?是否为官者就该快活成仙,百姓者就该下地狱?还是你的祖先孟子说得好,“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不作为者,******,制造了许多不公,许多阴谋,许多腐败,许多害人害己的“潜规则”。为官者相互得利,相互支持;喜欢营造腐败的温床,喜欢造就权钱交易。交易双方需要的,互相利用,互相合作,攻守同盟,牢不可摧的堡垒。老奶奶同感道:“招收区区几十人要等二三个月,还有什么公平?只有天知道”。

  “老奶奶,天下都能像你们的校长,为民办学,为民招聘有用的教师,这是国家的希望,是教育的希望,也是百姓的希望,国家何以不富强?文化何以不繁荣?”

  老奶奶道:“谢恩的思想,行为准则,都是焦书记从小教育的和影响的结果,都具备和显示了有焦书记为民的风范,有雷厉风行的魄力,深得人们的认同和赞扬”。

  “老奶奶,我明天要走了,我就写首歌献给你们桃花庄,我写曲不行,你看谁可以?”

  奶奶道:“你就找谢恩老师,他很在行,歌唱的好听”,我欣喜前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