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入京

  后世唐朝诗人杜牧在其用来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阿房宫赋》中写到:“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句诗虽说是在描写建筑物,但用在人事方面,也是惟妙惟肖。

  京兆在汉时被形容为辇毂,意思是在天子的车轮之下,离天太近,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人际关系盘根错节,治理这一块地方殊为不易,饶是京兆尹杨彪,作为弘农杨家的下一代掌门人,如今年轻人的石柱,也是对此百感交集。

  如今朝堂之上,外官无权,父亲杨赐说话靠得也都是杨家的力量,可是说是有名无实,都是闲官,父亲鲜有处理政务的时候,不是态度散漫,而是内官宦官把持朝政,现如今真正的政务只有清宦,所以作为朝中的三公,杨赐每天可以坐得就是笼络人心,还有积蓄。

  看着杨赐在看书,杨彪不好打搅了父亲大人的雅兴,索性就站在屋外,毕竟京兆尹与外官略有不同,也些类似于地方郡国官员,掌管一地军政,算是有名有权,可惜在天子眼前,要接受天子与内官的掣肘。

  平常少有闲暇,只是如今朝中风气实在不佳,杨彪也早早就像杨彪一样,开始对京兆没了下手之地,京兆多是十常侍的产业,杨彪作为士家大族,动手前不得不思前想后,不能只想着一个人的声名和政绩,不似才兴起的颖阴陈家陈寔那般有破罐子破摔的气势。

  听闻父亲叫唤,杨彪才回过神来,慢慢走进杨赐的房间。

  杨彪坐下,不敢讲话,倒是杨赐开口有些头晕,杨彪才询问老人家是否要点燃香炉,杨赐称善,司徒府内官吏不算多,也没有打下手的仆人,于是杨彪亲自起身忙活起来。

  荀家的香炉不比司徒府的香炉,这是前任司徒袁隗迁另一三公之职,太尉时转赠杨赐的,汝南袁家也是一等一的大家,送给杨赐的,端的不是一般的香炉,是前朝来自西域的贡品,西域有佛,中原有道。

  那座如梅子一般青的西域香炉,其上刻着传说中的蓬莱、博山、瀛洲三座仙山,在被杨彪亲手放入炭火后,袅袅升起的紫烟,伴着那一丝似有似无的神仙精气在房屋内飘荡,这炉中香料是从南海运来的,夹杂这北地特有的人情气味,香气浓郁适中,烟气也不重,并不会呛鼻,让原本静不下心的杨彪也终于有了好心情,没过一会儿,杨彪感觉精神气足了,就开口说到,“父亲,京兆如今被宦官控制,文先在任内,恐怕难伸拳脚,想是左冯翊、右扶风也是同样的情况。”

  杨赐略过这个话题不答,转而说到,“古人有言,伴君如伴虎,自古侍奉帝王左右的聪明人有四种,大聪明人,为父至今没有看见过,党人陈蕃,李膺算是半个,有最上等的辅国格局,可惜难以拾起明哲保身之法,中等的聪明人是例如为父,袁家这种,在朝可为大官,执掌天下之事,这等人最是多,你如今也是,还有下等的聪明人,可以镇守一州执事数郡,用大了扰乱朝纲,用小了又屈才,这等人最是麻烦,也是难找,八及,八顾不能算在此列,故去的泰山都尉孔宙其实算是一个,还有颖阴的陈太丘。”

  杨彪见父亲说完,许久不言语,好奇的出言提醒道,“父亲,您说了上中下,三等的聪明人,还有一种呢?”

  杨赐闻言抬起头,笑笑,说道,“自是那种小聪明,十常侍,是受限于家世的人,却能在在帝王身边吹吹风,动摇天下大事。”

  这么一说,正值壮年的杨彪深以为然,默然不再说话,兴许是香气淡了杨彪起身又添了些炭火。

  忽的,一位司徒府小官吏小跑至房门口,疏于礼,直接开口到,“司徒大人,府外有人求见。”

  杨赐没有怪罪什么,杨彪也不好开口教训司徒府的人。

  杨赐缓慢的放下竹简,望向那小吏,一张老骏的脸,并不显有怒色,也叫那小吏吃了一惊,吓了一跳,哆哆嗦嗦的样子,好不搞笑。

  “是何人来访,你可问清楚了吗?”

  “小人,小人,小人。。。”做吏没有做吏的本事,那在东汉,少不得要直接给人砍去了脑袋,小吏此时也后悔给自家亲戚骗来就为了那月俸高于一般职业的司徒府小吏,恨不得马上被包袱走人,也不想被砍去脑袋的小吏,此刻的小吏实在不敢说出,自己的不称职。

  见那人支支吾吾,杨赐就知道这吏不大用,起身亲自前往府门,只留下那小吏还是一脸惊讶,我的头还在啊,赶紧回家,我草。

  原来来人竟是早些回京的杨东,那小吏措辞不当,到让杨赐觉得来了哪个朝中友人,陪杨赐走到府门的杨彪也是有些惊愕,做小吏做到这种地步,是嫌脑袋太多吗?

  杨氏三子快步入厅,杨东是杨家族子,跟杨赐,杨彪只有非常浅薄的血缘关系,杨氏主家有着物以稀为贵的传统,主家通常之诞一子,杨赐只有杨彪一个儿子,杨彪的独子杨修也是如此,不像别的士族,同常一脉就要生六子。

  杨东说明了孔融在颖阴去拜访荀家,自己先行回来的事,杨赐没有言语,只是吩咐杨东下去。

  杨彪跟随父亲杨赐多年,也知道杨赐为何征召孔融入京,孔融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可以说是士林中新竖起的一杆旗,这些年杨家在为官一途费尽心思,在文学方面略有不足,杨赐安排杨彪与马日磾、蔡邕、卢植等共同续写《东观汉记》,如今招孔融入京有一半是存了这个心思,还有一半则是源于孔融的七世祖孔霸,在汉成帝时历任九卿,封褒成君。孔霸的后代至孔昱这一代,爵位始终传袭不绝,家族中担任九卿、诸侯国相、刺史、太守共计五十三人,列侯七人,这样的家世渊源,如今士家暗地里争夺第一等的士家大位,杨赐也是挖空心思想要稳压弘农袁家一头。

  “这么说,杨东与孔文举只相差了一个晚上,依杨东那小子的脾性也不可能连夜赶路,想来正午时分,孔融便会入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