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时了了

  师丹,字仲公,西汉琅邪东武人,出仕共历经元、成、哀、平四位汉家帝王,在哀帝年间,曾为了缓解日趋紧张的阶级矛盾,协同孔融祖辈大丞相孔光和当时的大司空何武提出了“限田限奴”的主张,他们在上哀帝的奏疏中建议:“诸侯王列侯皆名田国中,列侯在长安,公主名田县道,及关内侯、吏民名田皆毋过三十顷。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期尽三年,犯者没入官”。

  这一主张刚刚提出后,“时田宅奴婢,贾为减贱”,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以外戚丁、傅和宠臣董贤为代表的勋贵宠臣对此皆以为“不便”,哀帝便下诏“且须后”,意思是以后在谈,其实就是哀帝也不愿意因为这个主张而使朝议混乱所以这个改革方案便被搁置起来,成了一纸空文,也就无疾而终了。??

  师丹与孔融的祖辈孔光同朝为官,更何况师丹入朝为官还是经由孔光的推荐,说起来孔师还有师生之谊,就算荀绲不知道,身为孔家子的孔融还能不知道?

  ?孔融借田地粮食一事引到师丹身上,何尝不是因为荀绲和陈纪先前谈论孔光,孔融的贸然拜访,搞得荀陈二人挺不自在,如今话头到了孔光的友人师丹身上,话题既不像显得僵硬,也好保持清流名士的高谈氛围。

  ?孔融顿了顿首说道,“当年祖辈,孔光曾祖之友师仲公,便曾对豪强大族侵占良田,百姓,提出过限田限奴之策,今融资质愚钝,闻荀公以经学治世,曾任济南相,对百姓疾苦,世之艰难,多有建树,故融特来求教。”

  ?说完,孔融又是拜首,大大的恭敬。

  ?注意孔融说的是豪强大族,泛指类似张让这等以官权,钱粮为支柱的人,而并非荀,孔这等治学名族,话语中,已将荀孔视为一家,毕竟颖阴荀家是战国末年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荀子的后裔,孔家则不必说,两家本就算是从春秋战国开始的世交。

  ?陈纪在一旁,看孔融如此正式,也不好继续打趣,只管自己正襟危坐。

  ?荀绲看孔融如此谦卑,想从主位上下来,但毕竟自己年老色衰,加上久坐棉垫,一时还直不起身子,便叫一旁的荀家族子给孔融,陈纪看水。

  随后荀绲开口到,“西汉,汉哀帝年间,时辅政的师仲公此举却是难成,即便是搬到东汉来,依老朽看来,以如今的宦官乱政的情形,恐怕是举步维艰,更何况文举你才入朝,无论是官职还是人脉...”说道后来,荀绲也说不下,孔融自然也明白这个主张无论是在何时提出都不可能被通过。

  “然也。”

  荀绲见状,忽地一改愁容,“也许老朽眼拙,你们年轻人无论是主意还是才学都远胜老朽。”

  说着便指向给孔,陈两人端水的荀家族子说道,“此子是老朽犬子彧。”

  孔融方才见端水少年,一脸清秀,浑身一股淡淡香气,完全不似寻常荀家族子,听荀绲一说,当下不由多看两眼。

  眉宇间透着股书生意气,炯炯有神的双眼还残留这未褪的些许稚气,即便是端水也是态度恭谦,孔融前世对荀彧也有些了解,全以为荀彧该是一个活脱脱的老年文者的气派,忠心爱汉,怎么也得有张国字脸才好,哪知是一个如此俊朗的少年。

  “便是被南阳何颙赞有王佐之才的荀彧?”

  同样是年少成名的陈纪则比孔融要淡定的多,毕竟士族名士圈就这么大,你有才学,这位大家说说,很快就会传遍整个东汉名士圈。

  孔融忽的有些紧张起来,毕竟这世自己还未见过任何一位大神级别的人物,荀彧,如今荀彧就坐在自己的面前,还十分谦卑的给自己送水喝,叫他怎生平静下来,荀彧那可是,想到这,孔融也是有些无奈,只知道荀彧跟了曹操十分厉害的人物,到底哪里厉害,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彧略微有些薄命,侥幸受了南阳何大家的称赞,实在愧对这王佐之才。”荀彧闻言,连连谦虚,只好放下水后,便直直坐在荀绲身侧。

  荀绲介绍完自己的儿子荀彧,便询问到,“文举,吾观你身后之人,相貌堂堂,可是家中族子?”

  坐在孔融身后的便是一直默默无语的孔藏,孔器携走了杨东,孔藏自然跟在孔融身侧,说起来孔藏随他的父亲孔昱,一脸的俊美相,可惜就是没有遗传到爱读书。

  孔融一进来就找不到空,介绍侄子孔藏,此刻荀绲提了荀彧后再问孔藏,却是少了尴尬,“真是融之侄子,三哥昱兄长子,名孔藏。”

  孔藏虽然不爱读书,但家中规矩森严,礼仪学的甚多,孔融说完后,便立时起身说道,“藏随叔父进京,闻陈公在荀公家做客,便同叔父前来拜访,藏久闻荀济南之名,今日听三位谈话,受益颇多。”

  荀绲人老成精,对这种台面上的夸张之语,早不在意,倒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陈纪,又开口到,“既是孔昱兄的长子,想来文采不错,那你说说,你都得到了哪些受益。”

  孔藏一脸尴尬,孔融看陈纪也是一副无可救药的表情。

  荀彧不仅文采出众,看人的本事也极佳,观孔藏动作,言语表情,就知孔藏并不尚文。

  “昔日,彧闻元方公与弟季方公曾旁听陈寔公与友人高谈,待有人问起同样的问题,二公无不是记之,且懂,二公异于寻常人家,天生在文学一途,颇有造诣,旁人自是万难赶上的,莫说是孔藏贤弟,便是彧也难记全,领悟方才谈话。”

  孔融看荀彧的眼神又多了一丝崇拜,暗暗夸赞到,果然厉害啊,这荀彧不仅夸了陈家三君,为我同孔藏解了难,还又给人留了谦虚的印象,一话三雕。

  荀绲带着沧桑的音调说道,“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孔世元是希望你将来有不弱于他自己的成就啊。”语气中透露着对当年党人所推崇的‘八及’之一的孔昱的敬畏之情。

  孔藏不善这些交际,也看不出荀绲此时的情感,只好孔融说到,“融也希望此子能不负三兄遗志,倒是令郎荀彧才学不浅,将来定是大汉的中流砥柱。”孔融这话说的确实不差。

  荀彧不好接受,毕竟如今党锢为解,荀家在黑名单中,能否出仕还是另一码事,谦虚之后,又借其父荀绲之语赞赞孔藏。

  一旁的陈纪看荀彧谦虚,忍不住引孔融之事打趣道,“确实确实,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在座众人都知晓这是孔融十岁那年拜托当时还在世的党人领袖李膺时,宾客前大夫陈韪对孔融的刁难之词。

  荀彧性情稳重,不敢在话语中对陈纪不敬,坦然受之,荀绲开口则要帮亲,也省地开口,还是孔融在一愣之后,荀彧帮了自己,当然也得帮帮他啊,看着一旁坏笑的陈纪说道,“怪不得你陈元方到如今尚未有任何成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