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皇帝大行

  在位二十三年,柴谦虽继位之初忙完整治内务,但励精图治多年,终于在晚年得到收获。朝鲜举国归附,大周对外拓地千里,有了这项功绩,柴谦也总算没有辱没了柴氏列祖列宗。

  若是上天还能再给他数年的寿命,不需要多,哪怕只有三年,柴谦也断然不会轻易饶过李墨。可惜天不与他,考虑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柴谦也只得将希望寄托在一个誓言之上。至于日后李墨究竟会如何行事,他也只能在九泉之下看着。

  人常说回光返照,在见过李墨一面之后,柴谦忽然宣布要行禅让之举,不过因为宣布的仓促,文武百官措手不及,礼仪也只能一切从简。站在百官中观礼的李墨看着身穿皇袍的当今圣上柴谦拉着同样身穿皇袍的四皇子走上帝位,心中感慨良多。

  ……

  三日后,太上皇柴谦与福宁宫寿终正寝,与太上皇同一时代的诸多老臣纷纷上表乞骸骨,新帝柴冲除了有限几人实在年岁太多允许外,余者尽数驳回。

  柴冲成了新皇帝,但这却并不代表他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接受了李墨的建议,胖子对朝中老臣大肆封赏,而对朝中的人员调动也并无太大调整,除了提拔李纲、陈东成为朝中御史外,其余官员胖子一个未动。

  一切照旧的做法让原本还担心一代天子一朝臣的文武百官心中暗送口气。可李墨却不敢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胖子是坐上皇位了,但却还没做稳当,原因就出在胖子的那三个兄长身上。

  那三位都不是省油的灯,为了那个位置处心积虑多年,到最后却眼睁睁看着最小的四弟捡了便宜,搁谁心里都难以接受。原本他们还指望着等太上皇大行之后跳出来闹事,可没想到太上皇也不知听了谁的蛊惑,竟然搞了一出禅让的“闹剧”,以至于他们之前准备的诸多手段此时都用不上了。

  朝中百官之所以会有站队的举动,那是因为一旦站错队就有可能招来灭门之祸,可现在太上皇亲自将继位者扶上马,送一程,这样一来朝臣自然就知道该如何站队了。站在新皇帝身边可以在人身安全的同时保住富贵,而站在其他人身边却还有一定的风险。在无法肯定将来一定能成功的前提下,官员中的人精是不可能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搏一把的。

  一个小小的禅让之举,就让三个皇子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流水,眼看朝中已经尽是那些宣誓效忠新帝的小人,三个皇子若是不想往后终老在京城之内,只能另想他法。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在出现了共同的敌人以后,三个平时见面都懒得打招呼的人此时却秘密聚集在了一起商议对策。

  京城待不下去了,必须趁早脱身,越迟越对自己不利。此时新帝忙着安抚百官,还抽不出精力来对付自己,一旦等百官归心,那接下来即便新帝不说,那些为了表现自己忠心不二的小人也会主动提出要对付自己。

  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其他两个皇子,就没有一个看得起胖子。胖子能继位在他们眼里纯属就是运气好,再加上有那个李墨的暗中相助,这才走了****运。可胖子好对付,胖子身边的第一恶犬李墨却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已经吃过一次亏的大皇子柴英在痛恨李墨的同时也暗自提醒自己小心谨慎,万万不可在这时叫人抓住把柄。

  “大哥,你倒是说话啊。”老三柴慎见老大不言语,忍不住催促道。

  这次见面是三兄弟商议对策,可不是来开见面会,自己跟二哥都已经说了不少,唯独这老大是个闷葫芦怎么行。

  “……既然你我三人今日聚到一起,那就说明咱们三人的心思差不多,所以咱们说话不妨再直接些,那些虚的就不要讲了。我想你们二人与我一样,都对老四能够坐上那个位置感到不满。可眼下木已成舟,京城已经是老四的天下,咱们就算想要在此搅风搅雨,恐怕也没有多大成功的可能。相反的,继续留在京城反倒有被困至终老的危险。我也不瞒你们,我准备走了。”

  “大哥要走?大哥,莫不是忘了李墨此人,那家伙可盯着我们盯得紧。”老三柴慎闻言说道。

  “呵呵……既然我敢说这话,自然就是有了脱身之计。不过老三,我就不信你没给自己安排什么退路。你若是再这样,那我觉得咱们这次的聚会就可以到这了。”

  “大哥莫生气,小弟这不是谨慎嘛。实不相瞒二位哥哥,小弟的目的地是巴蜀之地,就是不知二位哥哥离开京城之后要去哪?”

  “……河北。”

  “……江南。”柴英、柴勇在沉默了片刻后,相继说出了自己要去的地方。

  初步达成互信的三人再说话就显得自然了许多。太上皇生前看得紧,三个人在朝中难以发展自己的人脉,只能将招揽的目标放在了朝外,又因为生母的出身地不同,三人所选择的势力范围也各不相同。

  相比起朝中,三人分别在巴蜀、河北以及江南各有势力,至于孰强孰弱,谁也没问其他二人,但各自的心里却都有一本帐。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对于三个以皇位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来说,当这个人生目标在眼前失去的时候,难免就会有铤而走险的心思。至于什么国家大义,那已经被抛诸脑后。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自然也就存在了精诚合作的可能。

  李墨不是没有提醒过胖子找机会将这三个皇子软禁,随便找点罪名把他们关起来最好,等到朝局稳定之后再放出来也不迟。可偏偏这个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胖子在这件事上显得优柔寡断,迟迟不肯答应。李墨不知道胖子为什么会这样,但估计这与太上皇临终前拉着胖子的手说了半宿的话有关。

  那最后的半宿,太上皇跟胖子说了什么除了胖子自己,没人知道内容。李墨也不好去问。不过既然胖子坚持,那李墨就不再提起。反正等到事情出了以后,有的是胖子后悔的时候。眼下李墨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处理,他需要查清到底是谁将丰州的事情捅到了太上皇的面前。之前太上皇活着,他不好去查。可现在太上皇既然已经没了,那自然就要秋后算账,背后捅自己一刀的仇焉能不报,不将这个躲在背后的小人找出来,李墨寝食难安。

  排除了耶律宁的可能,金国那边应该不知晓自己在大周的身份。而太上皇身边的密探也不可能那么厉害,否则太上皇也不可能坐视自己壮大。既然原因不是来自外部,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内部。

  辽人不可能,他们与李墨属于一根绳上的蚂蚱,李墨若是倒了霉,他们也休想落好,那值得怀疑的范围就又缩小了一些。能被怀疑的对象,只有那些被李墨招揽去大周为官的落魄学子。

  当初四州之地百废待兴,严重缺乏可以治理民生的文官,为此李墨才不得不借重那些大周境内落魄的学子。而这些人的才能虽有,但人品李墨就没时间去一一考校,难免就会出现良萎不齐的现象。想要借告密在大周官场谋得一席之地的可能也就不能排除。

  划出了范围,限定了调查的对象,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许多。就如李墨推测的那样,的确是当初受李墨邀请前往丰州为官的落魄学子中有人向朝廷告的密。当然那也只是个别,大多数落魄学子的品行还是不错的。

  在到了丰州出任官吏之后,各凭本事谋得相应的官职。但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自认为自己才华横溢但却始终得不到展示机会的人,怀才不遇之下为了一展抱负,这心就偏了。他们忘了当初是谁在他们生活无着的时候对他们伸出了援手,为了自己的抱负,良心这东西就当是被狗吃了。

  对于这些人,李墨自然不会心慈手软,虽然不会直接命人将其拿下,但日后这些人再想要寸进已经是不可能,不仅如此,每年丰州的官员考核,这些人也只会成为垫底。之前李墨会用这些人是因为手上文官数量不足,但今时不同往日,随着人手渐足,这些人将会被以各种理由辞退。而失去了在丰州的身份,他们的作用对大周来说也将变得可有可无,而到了那时,李墨可不会傻到再次对其伸出援手。

  原本有个富贵荣华的机会摆在这些人的面前,只是这些人不仅不懂得去珍惜,反倒还想要靠出卖故主上位,这样的人,李墨不会去同情。

  ……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胖子忙着安抚百官,李墨忙着清除自己那个势力集团中的害群之马,这也就给了一心想要离开京城的三个皇子机会。

  当太上皇被送入陵寝,百官也在胖子的安抚下开始处理政务的时候,三个皇子同时失踪,当李墨得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晚了。

  连夜被召进宫,看着面露尴尬的胖子,李墨叹了口气,沉声对胖子说道:“圣上,准备打仗吧。”

  “啊?应该不至于吧?”胖子闻言还抱着一丝希望,可惜李墨却无情的粉碎了他的这个幻想。

  “那三人本来就对你上位感到不满,如今已经脱身,又怎么会安心去做一良民。太上皇在世时他们在朝中难以施展拳脚,所以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发展地方。如今太上皇已经不在,他们只要对外宣称你得位不正,那就有理由起兵反你。朝中百官你虽已经逐渐安抚,可地方上的官员对你却不甚了解,说不定就会有不明真相的地方官听信了那三人的话而一同反你。胖子,这次你真的错了,你当那三人是兄弟,可那三人又何时当你是兄弟。”

  “……朕不信。”

  “……好吧,既然圣上不信,那但愿只是微臣杞人忧天。不过圣上,眼下还有一事需要圣上早做决断。”李墨见胖子坚持不信,他也不再多劝,这大周又不是他李家的,你这个主人都不当回事,那自己又何必上杆子去讨人嫌,转而说起了另一件事。

  “何事?”

  “如今金辽两国使者还在京中,大周到底要与哪家结盟,圣上心里可有了决定?”

  “唔……李卿觉得我大周该与哪家结盟?”胖子想了想后问道。

  “为长远计,微臣觉得当与辽国结盟。辽国在,我大周北方就可保一时太平,对我大周接下来平定内乱会有帮助。可一旦与金国结盟,坐视辽国被灭,微臣很担心在我大周为平定内乱努力的时候,会有不肖子孙为了私利勾结外敌,引金兵南下。”

  “……李卿,朕不信那三位兄长会如此不顾大局。”

  “呵呵……既然圣上不信,那微臣也无话可说。不过微臣始终认为联辽抗金对我大周百利而无一害。”

  ……

  说是不欢而散一点都不过分,若是搁其他人,内心很有可能忐忑,但李墨却不一样。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若是真的跟胖子合不来,那李墨绝对会走的毫不拖泥带水。权势对李墨来讲如浮云,留在大周是臣子,可离开大周去了丰州,却是当家作主。孰轻孰重,李墨分得清。

  回到家中,李墨并没有隐瞒伏婉,将自己在宫中与胖子意见相左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伏婉。伏婉此时身怀六甲,得知可能要打仗了也只能遗憾的轻抚小腹。李墨见状没好气的提醒道:“你消停点啊,不要做出让我为难的决定。”

  “夫君,瞧你说的,妾身是那样不懂事的人吗?”伏婉白了李墨一眼,随后又有些担心的说道:“夫君,今时不同往日,四皇子如今终归已是皇帝,再不是当初那个胖子。”

  “是啊,你说的我明白,只是没想到这人的变化会这么快。算了,不说他了,既然不肯听劝,等到他吃亏了自然就知道好歹。”李墨摇了摇头,对伏婉说道。

  “……夫人,五公主来了。”就在李墨夫妻说话的时候,门外传来丫鬟的通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