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暂离丰州

  丰州,此丰州非彼丰州,不是李墨所经营的丰州,而是大周境内河东路的那个丰州。因为同名,李墨在前往辽境丰州之前,就让史文恭想办法在这座丰州城内找人冒名顶替。史文恭找的人到了丰州就不挪窝了,对外宣称水土不服,需要修养。

  伏婉自然不会去拆穿,还帮着打了点掩护,而负责另一路的秦八郎巴不得李墨就此挂掉,当然也不可能跑来亲自探望。就这样,李墨在“丰州”调养了半年多,眼下总算是有点起色了。

  飞鸽传书是个好东西,要是没有飞鸽,李墨也不知道自己要是再不赶去丰州,史文恭就要兜不住的消息。自得到伏婉用飞鸽传来的急信,李墨立马对自己如今的四州之地做了安排,然后带着杜胜的队伍赶往了河东路的那个丰州。

  之所以带走杜胜,那是因为自己军中就杜胜跟鲁达的名气最大,不带着其中一个难免会引人怀疑。至于德州的防务,李墨倒是不担心,除了杜胜外,李墨就带了高宠跟何元庆,新投的三员大将也只带了贝应夔,其余的人都还留在辽国丰州内各司其职。离开之前李墨对众人都作了安排,以朱武、娄敏中等人的智慧,出不了大的岔子。

  ……

  匆匆赶到了丰州,李墨发现伏婉已经在丰州城内等候了自己多日。李墨不禁感到纳闷,伏婉所率的凤鸣军应该是负责深入西夏的一路,怎么她这个领兵大将会在这里?

  没等李墨开口询问,伏婉已经主动开口替李墨解惑,“收拾一下,咱们马上回京。”

  “回京?……你不会在跟我开玩笑吧?”李墨十分诧异的问道。

  “你看我的样子像是开玩笑吗?”

  “……可究竟是为了什么呀?难道是西夏的战事不顺?”李墨试探的问道。不应该呀,没收到有什么西夏大捷的消息呀,怎么好端端的就要收兵了呢?

  “……圣意难违。”伏婉干巴巴的给了李墨四个字。李墨一看伏婉一副不愿多谈此事的模样,便没有再问,转而问道:“那你在这等我是准备跟我一块回京?那咱们大周已经打下来的西夏地盘怎么办?总不会不要了吧?”

  “旨意上说,此事由常胜军负责。”

  “那凤鸣军呢?”

  “……凤鸣军调往河北东路霸州驻扎。”

  “那我的人马……”

  “……圣旨上未说,你的人马暂且随凤鸣军一起前往霸州。对了,你这半年多在丰州如何?”

  李墨知道伏婉所提的丰州不是他们眼下所在的丰州,而是指在大辽境内的丰州。在场也没有外人,说话倒是不需要藏着掖着。尤其是还有史文恭在场,对他李墨可不想生分了。这次能瞒住朝廷这么久,也是多亏了他。

  “还行,丰州眼下已经在掌握之中,前不久更是带兵跟金兵干了一仗,大获全胜。”

  “哦?那金兵的战力如何?”

  “不可小觑,若将金兵比作猛虎,那辽兵则是土狗。要不是事先准备充分,再有多员大将冲锋陷阵,保不齐还真干不过金兵。而且这次打败的不过是金兵里的一支偏师,金兵的主力眼下正在与辽帝争夺中京道,要不然我也抽不出时间来见你。”

  对于李墨“杞人忧天”的想法,伏婉是持支持态度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谁又能知道别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对大周当今的皇帝,伏婉当然是深信不疑,可当今皇帝快挂了呀,而无论是谁做了新皇帝,那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作为朝堂上的“老臣”,心里难免就会有所顾虑。

  不打算造反,可也不能等到刀架脖子上等死呀。新帝继位以后若是真的有意图谋她们这些人时,自己这些人也要有地方安身立命不是。不光是伏婉有这种寻求退路的想法,就是五公主柴宁,也有着相同的打算,而且把将来要依靠的目标放在了李墨的身上。

  皇帝突然决定罢兵休战,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他忽然来了这么一出,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李墨,他在丰州所定的计划因此而不得不进行调整,所以他让伏婉率领凤鸣军先行,自己则是又赶回了辽境内的丰州。

  丰州、德州、云内州、东胜州,这四州是李墨确实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四州。这四州有丰州军坐镇,不会出什么幺蛾子。但李墨这一走,就必须要留下一个有能力坐镇一方的大员。李墨心目中的人选是许贯忠,这家伙能文能武,而且擅于协调部署之间的关系,有他坐镇,李墨就可以放心的返京。

  可问题是不知道许贯忠愿不愿意?他会跟李墨来丰州,那是为了报恩,并未说过投效之言,能不能留下他,李墨心里没底,总不好强人所难吧?更何况这许贯忠也不是善茬,真与他因为这事交恶,李墨也不会再放心留他在丰州主持大局。对待许贯忠,那只能靠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不知许贯忠上不上道。

  军队方面好安排,当初大周皇帝跟李墨约定李墨能在西夏杀多少人就给他补充多少人。不过李墨到了“丰州”就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别说去上阵杀敌,命能保住就不错,这次回去自然也就扩军无望。

  不过大周朝廷虽然征不到兵,但李墨在辽国境内却是征兵征得不亦说乎。野战军加上守备军,零零碎碎能凑出十万人马,而且这还没算上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手中掌握的一万契丹精骑,所以这回不能在大周境内征兵对李墨来说倒也没什么。反正从建立梁山军开始,朝廷拨下来的粮饷就没有多少,为什么李墨能够在朝廷眼皮底下藏下几千私兵,还不就是因为他给出的待遇好,把士卒的人心给招揽过去了嘛。

  之前李墨少量招兵,那是因为实在负担不起太多的军费,可现在不一样了,手上有了四州之地,治下百姓也有了近百万。百姓之所以会这么多,倒不是原本四州之地就有这么多人,而是李墨后期从各处招募过来的。不愿接受金人统治的契丹人,躲避国中战火的西夏人,再加上愿意接受汉化,学习耕作的草原人,这才有了当前的人口。

  不分汉蛮,一视同仁,李墨很清楚想要促进种族融合,那就必须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唯有一视同仁,才能让各个种族生出归属感。同一件事情,因为种族不同而区别对待,这简直就是在制造种族间的矛盾。

  受到李墨耳提面命的娄敏中、祖士远等执掌一方的地方官确实落实着李墨对各种族的态度。也不怕有人造反,有丰州军在,看谁有那个胆子。当然这样一来,李墨能带回大周的将领就不能太多,杜胜、鲁达、袁虎、马铭这四个梁山军时期的老四猛这回李墨是一个没带,就只带了高宠、何元庆、花逢春以及成为李墨身边新任亲军统领的贝应夔。

  袁虎、唐斌负责云内州,马铭、郝思文负责东胜州,德州有杜胜跟鲁达,至于大本营丰州,李墨交给了孙安与卞祥这二人。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人,王进也是要跟李墨一起走的。李墨是真不想放王进离开,守备军的总教头呀,而且就他一个算是科班出身,其余众将虽然本领也不差,但都是个人的,但对练兵这一块,他们谁也没自信能做得比王进更好。只是王进不是李墨的手下,人家在朝廷是有官职的,李墨不可能把人家强留下来。

  不过好在王进也不是一个喜欢半路撂挑子的人,早在答应帮忙练兵那时起,他就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史进关于练兵这方面的能力,王进走了,史进倒是可以留下接班。至于史进的武艺,老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王进能教史进的基本上都已经交给史进了,剩下的就是要史进自己去融合贯通,说白了就是需要史进多与高手交手,从而悟出属于他自己的套路,关于这点,王进只能给出一点建议,实际上却帮不上大忙。

  有史进顶替了王进的位置,李墨对丰州军的守备军训练倒是也不需要担心了,安排好了武将,剩下的就是去找许贯忠“谈谈心”。当夜,李墨带上食盒去找许贯忠饮酒赏月,总不能一上来就直不愣登的找许贯忠明说呀,他需要迂回。而许贯忠似乎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出,陪着李墨喝酒吃菜聊家常,就是不提丰州的事情。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墨看喝得差不多了,轻咳一声问道:“嗯咳……许兄,算算日子,你随我来此也有半年多了,不知可想念家中老娘?”

  “想啊,实不相瞒,当初要不是老母让许某一定要来,许某说不定还在家中侍奉老母。”许贯忠闻言答道。

  “那等我这次回去就让人护送老娘来丰州与你团聚如何?”李墨试探的问道。

  许贯忠闻言用玩味的眼神看了李墨一眼,没说话,李墨见状连忙露出一个笑脸,“许兄不用客气,望子成龙一向都是上人对子女的希望。要是老娘看到许兄如今的成就,那肯定会很高兴。”

  “呵呵……你还真是有眼光。”许贯忠苦笑一声,有些无奈的对李墨说道。说实话,许贯忠还真有随李墨返回大周的打算,可李墨现在所说的事情许贯忠又不得不认真考虑。就如李墨方才所言,许贯忠是个闲云野鹤的性子,但许母却很大多数父母一样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飞黄腾达。许贯忠是孝子,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因为自己有官不做而不高兴,李墨一句话就抓住了许贯忠的命门。

  “不知大人准备如何安置在下?”许贯忠轻叹一声问道。

  李墨闻言大喜,连忙答道:“许兄有大才,我当然不会大材小用。这次回去以后,丰州的大局就交由你来主持。四州之内,你说的话就是我说的话,谁要是敢不听话,你只管下手整治。”

  “……你就不怕我生出二心?”许贯忠沉默了片刻,问李墨道。

  “不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更何况我始终坚信一句话,忠臣必出孝子之门。许兄侍母至孝,你的人品我信得过。”李墨笑着答道。

  “……不知大人可还有其他交代?”许贯忠又是一阵沉默,这才开口问道。

  听许贯忠这么一问,李墨心中大定,知道许贯忠这是愿意留下继续替自己做事。想了想后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今咱们四州初定,根基未稳,不宜对外动兵。之前虽然胜过金兵一次,但那不代表我丰州军已经成为天下第一的强军。趁着眼下金兵无暇他顾,咱们要抓紧时间把根基打牢,至少要做到能自给自足。在此之前,如无必要,丰州军最好不要去主动挑衅金兵。”

  听到李墨这话,许贯忠的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他还真怕李墨要求自己在他不在丰州期间去攻城拔寨,断送了眼前的大好形势。李墨能如此清醒,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许贯忠不由坚定了留在丰州的想法。终归是自己参与过的事情,半途而废绝对不是许贯忠的个性。

  “大战咱们可以暂时不去打,不过小战还是要经常动动的,要不然等金兵解决了那个耶律定,肯定回来找咱们的麻烦。”许贯忠笑着帮李墨补充道。

  “没错,我也是这个意思。耶律定一日不被干掉,金兵就一日不会来找咱们的麻烦。当然凡事都有个例外,金兵也很狡猾,要小心他使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诡计,对金兵的动向,咱们一刻也不能松懈。”

  酒逢知己千杯少,李墨与许贯忠趁着酒兴这一聊就聊到了日薄东出,不过不管是李墨还是许贯忠,二人都没有一丝的倦意。这一晚,二人为日后丰州的发展确定了目标,稳扎稳打,等待时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