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新人来投

  怀安

  休息了三五日,完颜宗弼总算是缓过来了,也有心情跟完颜希尹聊聊这次西京道兵败的事情了。从本心出发,完颜宗弼是想要报仇的,可他眼下手下无兵,即便完颜希尹不跟他争兵权,他也没把握可以用手上的一万金兵打赢能胜他三万金兵的丰州军。

  年轻人争强好胜,但并不代表就没脑子。已经见识过丰州军强悍之处的完颜宗弼不会为了争一时之气就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毕竟败一次还情有可原,可若是屡战屡败,那就只能说是自己能力不足了。

  完颜宗弼可不想被人说成无能之辈,当然他也没有脸在这时候返回上京,更没有去中京面见父亲的打算,除了让人送去一封报平安的信件外,自己就带着随着他回到怀安的一百亲随留在了怀安。

  完颜希尹一开始还真有点担心完颜宗弼养足精神以后要跟自己争夺兵权。他虽然不喜兵事,但也不是没脑子,知道这时候金兵的主力在中京道与耶律定激战,不是与丰州开战的好时机。可完颜宗弼终归是四皇子,他要是真有心要夺自己的兵权,自己还真没办法阻止。

  万幸完颜宗弼似乎比以前要成熟了一些,并没有着急慌忙的要去找丰州军报仇,除了接手金兵的日常训练之外,只字不提出兵去报仇的事情。

  事出反常必为妖!完颜希尹与完颜宗弼平时的关系不错,见完颜宗弼表现反常,完颜希尹在暗松口气的同时又有些开始担心起完颜宗弼,怀疑完颜宗弼是不是因为一次大败把胆气全给打没了。

  “我没有被丰州军吓破胆。”面对关心自己的完颜希尹,完颜宗弼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实话,我是真想去找丰州军报仇,但我同时也明白仅凭咱们手上这一万兵,去了也只是给丰州军再添战绩。丰州军比起我们大金以前所面临过得对手不同,无论是兵员素质还是军心士气,都要比辽国的正规军要强。再加上丰州军装备精良,更有能够克制我大金铁浮图的新兵种,贸然出手只可能让我大金再次面临一场惨败。眼下我大金正与辽帝耶律定激战,不是分心向西的时候,这点大局我还是明白的,谷神你不必为我担心。”

  “那宗弼认为若是想要击败丰州军,需要做哪些准备?”

  “集合我大金所有精锐,方能彻底消灭丰州军。谷神,在此我敢断言,我大金在灭辽之后,最大的敌人有可能就是丰州军。要是由我指挥大军,我会暂时放过耶律定,那不过是冢中枯骨,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我会集中大金精锐,先把羽翼渐丰的丰州军给消灭。”

  “……你为何如此笃定丰州军会成为我大金日后大敌?”完颜希尹沉声问道。

  “谷神,你还记得我大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吗?”完颜宗弼闻言反问道。

  大金怎么来的?起兵的原因说好听点是完颜阿骨打不愿在辽帝的宴席上跳舞助兴,可实际上却是女直人无法继续承担来自辽国的压迫。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女直人被逼到了极限,这才在完颜阿骨打的号召下起兵反辽。

  一开始女直人反辽很困难,缺衣少食,能打败来镇压的辽人凭的就是一股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气势。女直人已经没有什么能输的了,除了自己的一条性命。在这种情况下,辽人被女直人给打得节节败退,但随着金国建立,女直人的日子好过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一种贪图享乐的风气正在金国内部悄悄蔓延。用毛爷爷的话说就是女直人如今已经有不少人被糖衣炮弹给打中了。

  完颜希尹作为一个文化人,自然也清楚这种风气会给大金国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可他有心去管,却不知该如何去管。毕竟那些想要享乐的都是凭着以前拼杀出来的身份地位,完颜希尹不过是一小辈,人微言轻。现在突然听完颜宗弼提到女直人当初的苦难岁月,不由有些纳闷的问道:“这跟丰州军有关系吗?”

  “怎么会没关系呢?谷神你想想,咱们女直人当初起兵反辽时是什么状况,除了一条命跟手里的刀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但就是这样,我们还是打赢了辽人。凭的是什么?”

  “……凭的是自身的悍勇。”

  “没错,是悍勇。可如今的丰州军不仅仅有我们那时的悍勇,更有数不清的精良武器。二者一比较,谁更难对付?而且我大金国内有些人认为日后可以高枕无忧了,只想着日后如何享乐度日。此消彼长,我大金日后又如何能是丰州军的对手。”

  “……可惜如今有太多人看不到这些。”完颜希尹认同了完颜宗弼的观点,略带遗憾的说道。

  “是啊,他们看不到这些,不知道丰州军这个威胁正在逐渐成长,眼里只有辽国的耶律定,认为只要抓住了耶律定,他们就算是大功告成。”

  完颜宗弼说完之后也没心情继续陪完颜希尹唠嗑,继续去训练那一万金兵了。完颜希尹在训练场待了片刻,回到城主府后写了一封信命人尽快送到中京道大金皇帝完颜阿骨打的手中。

  ……

  怀安按兵不动,天成的耶律雅里也没敢轻举妄动,联合军中的卞祥、高宠部已经被李墨召回,此时留在天成的就只有以耶律雅里为首的联合军。虽然这一路上发了不小的财,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没了丰州军的支持,他们干不过金兵。

  而此时的李墨也并不像耶律雅里等人所想的那样在丰州想着下一个算计谁,奉义大败金兵,已经证明了金兵不是不可战胜,只要准备充足,那一切皆有可能。当然李墨也清楚自己的底力不足,想要这时候就灭了初立不久的金国跟痴人说梦没有区别。

  想要彻底灭掉金国,还需要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此时的李墨就正在接见新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里是辽国丰州,不是大周境内,想要招揽到得力的手下并不容易。将领还好点,毕竟李墨眼下不怎么缺,可文官方面就让李墨犯难了。

  读书人里是有斯文败类,可那类人绝对不是李墨想要招揽的人,而那些有气节的读书人也不太可能放着在大周的大好前程不要,跑到辽国来做官。而且李墨也不打算招揽那些有气节的读书人,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在那些读了圣贤书的读书人眼里跟准备造反没多大区别,除非是真心投靠,否则李墨不会轻易让外人知晓此事。耽罗岛已经叫朝廷知道了,那是李墨给自己预留的一条退路,而丰州则是另一条。

  狡兔三窟,明线就是放在朝廷眼皮底下的耽罗岛,可万一日后真有什么事情发生,朝廷又怎么可能会让李墨从容退到耽罗岛。丰州就是李墨在前往耽罗岛无望的时候预留的一条退路。

  这是秘密,轻易不能叫外人知道。感谢当初给此地命名为丰州的辽人。深受汉人文化影响,辽人起名也多是汉名。就拿丰州为例,不仅辽国境内就有两个,大周境内同样也有一个丰州,而且那个丰州就在与西夏相邻的河东路内。至于辽国境内的两个丰州,一个就是李墨所在西京道的丰州,另一个则是在上京道内。

  因为地名有重复,李墨才有机会拿此做文章。大周朝廷直到此时还不知道李墨人在辽国境内,主要原因就是李墨让史文恭率兵在河东路的那个丰州打掩护。朝廷只知道李墨人在丰州,可具体是在哪个丰州,朝廷不特意问起,李墨也不会去主动提醒。

  种种限制,让李墨能够招揽的人手很少。利用自家买卖四处开花的优势,李墨招人只能很有针对性的去招。仕途无望,又或者家境贫寒,这类人才是李墨能够招揽到的人手。被李墨用武力绑来的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前在梁山负责照顾移民的闻焕章。

  这老家伙孤家寡人一个,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他失踪了也顶多是有几个老友会关心过问一下,找不到也就算了,不会有人大张旗鼓的去找。在送走最后一批移民以后,闻焕章也就失业了,这时候李墨派人把闻焕章给“请”到了丰州。

  一开始闻焕章自然是不高兴的,但李墨能说呀,而且交给闻焕章的事情也只是教人读书识字,闻焕章在抱怨了几天以后,也就认命了。只不过闻焕章那里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成效的,想要有能用的文官,还要李墨自己想办法。

  李墨现在很高兴,不仅仅是因为手下又多了三员大将,更因为又来了两个读书人。沈寿、冯喜都是江南人,他二人点背,无意中得罪了当地的学正,虽有才华却报国无门。大周的科举可不是是个人就能参加,那必须要有当地官府所发的凭证,得罪了学正,那份来自官府的凭证就到不了手。可以说得罪了学正,他们就拿不到入仕途的入场卷。

  也就是这个时候,受命为李墨寻找可用之人的情报人员找到了沈寿与冯喜。两个读书人都不是家境富裕的人,此时也知道得罪了学正想要入大周的朝堂必须有特殊的机缘。可机缘这东西哪那么好遇到的,二人心动了,答应了李墨的邀请,不求光宗耀祖,至少也要搏一份富贵荣华不是。

  去辽国做官并不算什么数典忘祖的事情,早在沈寿、冯喜之前,就有不少南方的汉人在北方的辽国国内做官。相比起闻焕章,沈寿与冯喜反倒更加容易接受李墨的任命。

  二人原本都只是读书人,并未任何官场经验,李墨自然不可能上来就委以重任。好在眼下李墨所占之地并不是很多,有时间培养一下二人,便让二人分别去了娄敏中跟祖士远那里。沈寿、冯喜初来乍到,一开始也没抱来了就能做高官的希望,欣然接受了李墨的安排,下去休息几日便准备去赴任。

  安排好读书人沈寿跟冯喜,李墨接下来就要安排新来报到的三员武将。石宝、王寅、贝应夔,这三人在水浒传里都是方腊那边的大将,眼下都被李墨给招收了过来。大周终究不是大宋,摩尼教在江南一带的影响力远不如水浒传里那样深远。那些在水浒传里方腊一方大放异彩的大将自然不可能现在就大放异彩。

  以石宝、王寅的能力,做统兵大将那是绰绰有余的,尤其是王寅,在水浒传里他是方腊一方的兵部尚书,能不知道兵事吗?不过李墨也不会一上来就让他们独领一军,二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墨现在还不清楚,自然不会这时候就放心让他们独当一面。

  石宝去了鲁达那里,王寅去了杜胜那里,李墨美其名曰让他们先熟悉熟悉丰州军,日后再有重用。石宝、王寅对此安排并未怨言。石宝、王寅心里清楚,他二人在来丰州之前也没统领过大军,王寅虽然熟读兵书,可终归只是纸上谈兵,究竟是怎么回事,还是很陌生。李墨的安排恰好符合二人此时的心态,当然他二人也自信假以时日必能得到独领一军的机会,只是眼下时候未到。

  “我原来的亲兵统领被我放下去带兵了,你在我身边做个亲兵统领,负责保护我的安全如何?”安排完了石宝跟王寅,李墨笑着对在场唯一一位外国友人贝应夔说道。

  贝应夔的先祖是来自东罗马帝国的第一名将贝利撒留,先祖被流放以后,后人中一个名叫马克西姆斯的定居在了回鹘,后来这人的儿子裘力斯加入了唐军,取汉姓贝,就一直定居在了西域。

  贝应夔之所以会出现在丰州,那只能说是与李墨有缘。西域很乱,贝应夔虽然学会了先祖贝利撒留所留下的各种兵法,更在西域闯出了一个贝战神的名头,可他依然保护不了自己的家族。在一次出兵咸海归来的时候,他的家乡被人攻破,孤家寡人的他只好独自一人离开了那片伤心地。

  在前往东方的路上,贝战神被李墨的商队所救,这才答应来丰州见见李墨。与石宝、王寅一同到达丰州那只不过是巧合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