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君命不可违 灵宝尸满堆

  河北诸郡被蔡希德和史思明大军镇压下去,不降者,被屠城。

  再来看看唐朝这一边。

  当年李林甫和安禄山陷害王忠嗣,所以哥舒翰非常憎恨此二人。李林甫已死,安禄山叛变,哥舒翰就对安思顺非常不满,因为是李林甫推荐安思顺接替王忠嗣的,而安思顺和安禄山又是堂兄弟。

  哥舒翰设了一计:抓到一人,说此人有安禄山写给安思顺的信,哥舒翰又上书,列举安思顺二十大罪状,要求玄宗以通敌罪杀安思顺。

  玄宗一想:现在,哥舒翰手握大军,掌握朝廷的命运,怎么也得给他几分薄面,就同意了。

  杨国忠听说玄宗要杀安思顺,急忙赶来求情。

  原来安思顺自入朝以来,就和杨国忠走得很近,成了好友,关键时刻,当然要帮忙。谁知玄宗这次根本不买杨国忠的帐,安思顺被杀。

  杨国忠也是一个聪明人,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哥舒翰手握重兵,连皇帝也忌惮他。

  杨国忠举一反三,突然意识到自己很危险:哥舒翰不像安禄山,他可是文武双全,若是他打败安禄山,以他的威望,肯定出将入相,那自己怎么办?安思顺这样的人都被他弄死了,下一个肯定会是自己。杨国忠后背发凉。

  杨国忠向玄宗建议:招募三千人,作为哥舒翰的后殿,保卫京城。实际上是杨国忠想手中有点兵,这样才有安全感。玄宗同意了。

  杨国忠招募了三千青壮年,派自己的心腹杜乾运任总指挥。

  哥舒翰何等精明,他一下子就看出是杨国忠在捣鬼:我二十万人都挡不住叛军,你三千人能管什么用?你是不是要在我背后放冷箭?

  哥舒翰马上向玄宗上表:要打胜仗,必须统一号令,杜乾运的部队必须由自己统一指挥,否则,这仗没法打。玄宗觉得有道理,同意了。

  杜乾运仗着是杨国忠的亲信,对哥舒翰就不大恭敬,他还问:“哥帅,怎么还不出击,是不是你怕安禄山,我可不怕。”

  哥舒翰很生气:“本帅用兵,自有主张,那容你胡言乱语。你干扰本帅,军法不容,拉下去,砍了。”

  杜乾运吓得磕头求饶,但还是没保住脑袋。

  杜乾运被杀,杨国忠更是坐立不安,这时,他的耳目传来一个消息,证实了他的担心:

  王思礼向哥舒翰建议:“杨国忠独断专权,好大喜功。有他在,打胜了,是他的功劳;打败了,就会追究我们的责任。您请陛下把杨国忠杀了吧。”

  哥舒翰说:“现在还不是杀他的时候,而且陛下也不会同意。”

  王思礼又说:“那你给我三十精骑,我悄悄回长安,把杨国忠绑了,押到潼关再杀掉。”

  哥舒翰说:“这样更不行。如果这样做,就是我们造反。”

  杨国忠可不是一个坐以待毙之人,他想到一条妙计:让哥舒翰出兵,借安禄山之手杀掉他;就算哥舒翰不死,也会元气大伤。

  杨国忠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假情报,报告玄宗:“陛下,现在形势大好,安禄山的部队只有四千,而且是老弱病残,而我们有二十万大军。只要我们出击,一定能收复洛阳。错过时机,让安禄山跑了,想抓到他,那就难了。”

  这场祸是玄宗引起的,玄宗对胜利的渴望比谁都强烈,他让哥舒翰出击。

  哥舒翰看到玄宗的信,叫苦不迭,他知道一定是杨国忠在捣鬼,他给玄宗回信,分析敌我态势:

  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远来,利在速战;官军凭借潼关天险,利在坚守。而且叛军一路烧杀抢掠,失去民心,时间一久,内部必乱。所以主张在潼关据险固守,以打破叛军的速决企图,待其兵力削弱,内部发生变乱时,再大举反攻。

  哥舒翰不愧是一代名将,对敌我态势看得一清二楚。

  郭子仪、李光弼也给玄宗写信,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杨国忠不好说什么了。

  但杨国忠是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过了些日子,他又想好了理由,他对玄宗说:“陛下,你想想,安禄山是胡人,哥舒翰也是胡人;安禄山是西平郡王,哥舒翰是东平郡王,臣只怕他们之间私下达成了某种协议。如果再不出兵,安禄山就跑回老家了,到时想消灭他就麻烦了。”

  玄宗起了疑心。

  玄宗派出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关,使者不是一个、两个,而是“相望于道”。

  玄宗终于等不及了,给哥舒翰下了死命令。

  哥舒翰知道如果不执行命令,下场就会和封长清、高仙芝一样。

  哥舒翰痛哭流涕,他预感到安禄山设好口袋,让自己钻,一世英名,付之东流。

  哥舒翰被迫于六月初四领兵出关,果然,防守的叛军都是些老弱病残,见了唐军,一路溃败。

  三日后,即初七,唐军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道。崔乾佑预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战。

  哥舒翰以王思礼等率精兵5万在前,庞忠等率10万大军继后,另派3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见叛军阵势不整,偃旗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企图打开了一条进路,但被叛军用纵火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

  这时,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唐军前后受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不利,也纷纷溃散。高仙芝挖的三道壕沟,成了唐军的墓场,壕沟被唐军的尸体填满。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逃回潼关。

  哥舒翰收拾残兵败将,重新守住关口,想继续与叛军周旋。唐军将近20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8000余人。

  崔乾佑根本不给哥舒翰喘息的机会,向唐军猛扑过来。

  哥舒翰提拔起来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押往东京去。

  这时,叛军将领田乾真赶到,火拔归仁就投降了他,几十名唐军将领被送往洛阳,潼关失陷了,长安岌岌可危。

  此战,是著名伏击战,史称“灵宝之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