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匡扶汉室,只是江湖行骗

  第三节、匡复汉室,只是江湖行骗

  刘备从出道起到蜀中仙逝,一直高喊匡复汉室,汉贼不两立。他是真心实意要匡复汉室吗?不是,他只是借匡复汉室为幌子,以此江湖行骗,来收买天下人心,来笼络人才,来实现自己个人的理想。为什么说匡复汉室只是刘备用来江湖行骗的幌子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一、刘备有匡复汉室的能力吗?没有!

  从他起事之初来看,顶多也就只是个草头王,十几个人马,七八条枪。武将只有关羽、张飞,谋士一个也没有,只是跌跌撞撞到了徐州,才有孙乾、简雍、糜竺这么三个人装点门户。从实力上看,连袁术都瞧不上他,一直把他视作织席编履之夫,没有资格占据大郡、与诸侯同列。被吕布打得落花流水,连老婆都顾不上。被曹操打得无处存身,满天下跑。这是起事之初的状况,就是后来占据了益州,做了汉中王,实力非昔日相比,也没有力量与曹操抗衡。曹操当时三分天下有其二,拿实力相比,刘备也不是曹操的对手。刘备在时,也就是占据了汉中,刘备仙逝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不但无功而返,而且劳民伤财,自己的魂魄也丢在了定军山。由此可以看出刘备根本就没有能力匡复汉室,而且这是天下皆知的一个事实。

  二、刘备有匡复汉室诚意吗?没有!

  为什么说刘备没有诚意匡复汉室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其一,根本不想与抗曹力量为伍。曹操在徐州打败吕布后,挟持刘备到了许都,让刘备见了汉献帝。汉献帝由此也认了刘备这个皇叔,认了皇叔,从内心里找到了依靠,以为有了这个英雄皇叔在身边就可以牵制为所欲为的曹丞相了。如果刘备真心实意的抗曹,匡复汉室正为天时,当时在汉献帝周围也有为数不少的保皇派,如孔融、杨彪为代表的遗老派。特别是孔融,不但多次公开向曹操叫板,曹操出兵征讨袁绍,他反对。出兵征讨后来逃跑到荆州的刘备,他反对。曹操要杀杨彪,他反对。曹操娶了袁绍的儿媳,他也反对。还有遗少派,如耿纪、韦晃、金祎、吉邈、吉穆之流,他们都以“吾素为汉臣,安能从贼,欲扶汉室”为大任,高喊“杀尽曹贼,以扶汉室”,纠集一切力量抗曹。还有皇亲国戚如董承、伏完之流。董承是国舅,封为列侯,是车骑将军,身边还有太医吉平、侍郎王子服、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之流。朝廷之外还有马腾,这些都是铁杆的反曹保皇派。他们都以死来向汉献帝进奉忠义,这是人和。还有地利,刘备身在许都,身在汉献帝身边,如果是真心实意的匡复汉室,可以说此时的刘备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紧密的团结在汉献帝周围,以身在许都的便利条件,聚集这些忠心保皇,誓死抗曹的遗老派、遗少派、皇亲国戚实力派,那么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反曹拥刘的强大力量。到时,是剿灭曹贼,还是被曹贼剿灭难以预料,最少可以拼个鱼死网破。但刘备没有这么做,也许是有贼心没有贼胆。董承拿着衣带诏来找刘皇叔时,刘皇叔开始还推三阻四、支支吾吾,后来又千叮万嘱董承“切宜缓缓施行,不可强泄”。如果说刘备是真心实意地匡复汉室,这是第一个难得的天赐良机。可惜,刘备的心事根本不在匡扶汉室上,他只想千方百计的离开许都,逃离曹操的魔掌。他成天担心害怕的是他已成为曹操的池中鱼,网中鸟,他整天做的事到后院种菜,亲自浇水,以此蒙混曹操。

  其二,不敢与曹操为敌。

  刘备当时在许都的时候,曹操还是十分畏惧朝廷周围的那股势力的。程昱曾对曹操说:“今明公威名日盛,何必趁此时行霸之事?”曹操回答说:“朝廷股肱尚多,未可轻动,吾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朝廷还是惧怕三分的。田猎之后,曹操得出结论,当时的民心是向汉不向曹。曹操终其一生没有取汉献帝而代之,也许与此次田猎有关。为什么说刘备不敢与曹操为敌呢?田猎过程中,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群臣将校“万岁”的高呼声。当时,关羽在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以此制止了关羽。这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就此除掉曹操,不说以后的事态怎么发展,也可以昭示刘备匡复汉室的忠心。但刘备没有做,没有做的原因是惧怕曹操,惧怕拥护曹操周围的心腹。

  其三,忽视孙权的存在。

  后来刘备逃到了荆州,联盟孙权,于赤壁打败了曹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大势。如果这个时候,巩固孙刘联盟,匡复汉室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时机。当时的孙权并没有称帝的野心,赤壁之战胜利后,他十分赏识鲁肃,亲自出营****,见鲁肃至,“权乃下马立待之”。“众将见权如此待肃,皆大惊异。权请肃上马,并辔而行,密谓曰:‘孤下马相迎,足显公否?’肃曰:‘未也。’权曰:‘然公何如而后为显耶?’肃曰:‘愿明公威福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使肃名书竹帛,始为显也。’权抚掌大笑,同至帐中。”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所叙述的内容,与《三国志.鲁肃传》的内容比较一致。尽管鲁肃劝孙权“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对此孙权只是抚掌大笑,不置可否,也许是心领神会,而心照不宣,但终究是不置可否。在此之前,鲁肃刚到东吴,也曾与孙权说过同样的话。“剿除黄祖,讨伐刘表,竟长江之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孙权听后只是说,“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我现在只尽力于一方土地,只希望用来辅佐汉朝罢了,你说的这些话,这不是我能做到的。说明此时的孙权还没有称帝的野心。既然没有称帝的野心,又帮助刘备打败了曹操,刘备就应该正视这股力量。况且经赤壁之战后的孙权看见刘备的力量在壮大,也有意巩固孙刘联盟,并为此做了两件有实际意义的事情。一是借荆州于刘备以养其军马,图其壮大。二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糟老头子刘备,以此巩固孙刘联盟。从这个角度来讲,孙权是刘备匡复汉室的一股强大力量,但刘备却忽视了这股力量的存在。他不但没有为巩固孙刘联盟继续努力,反而过河拆桥,一是赖着荆州不还,一二再,再而三的找借口,拒绝东吴的讨要荆州的合理要求。二是派个刚愎自用,不懂统一战线的关羽守荆州,致使孙刘关系一天天恶化,最后走到刀剑相向的程度。先是逼着刘备让出了三郡,后是吕蒙趁关羽与曹仁相持襄阳之机,一举夺回了荆州。而且使关羽败走麦城,丢了性命。由此孙刘联盟彻底瓦解,从刘备对待孙刘联盟前后的态度可以看出,刘备不是真心实意的匡复汉室。在被曹操打得无处安身的时候,到了孙权那里,希望借孙权的力量抗击曹操。在自己的实力发展壮大后就抛弃了孙权,而且还视孙权为对手,企图彻底剿灭孙权。这种前倨后恭的态度,说穿了,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一切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匡复汉室只是江湖行骗的幌子。

  其四,匡复汉室是假。

  刘备夺取益州之后,又占据了汉中,做起了汉中王。关羽此时乘势进攻襄阳,没有想到后方荆州被吕蒙抄了窝。关羽襄阳兵败,一路败走麦城,最后脑袋也被东吴端走了。又后来,张飞见二哥被东吴端了脑袋,天天嚷着要替二哥报仇。刘备这边又没了动静,脾气更加暴躁,肆无忌惮的鞭笞身边的士卒,最后也被部属范姜、赵达砍了脑袋,送到东吴。由此,刘备再也坐不住了,倾全国之力大举进攻东吴。对此,朝中大小官员无不忧心忡忡。东吴百官也是尽皆失色,先是东吴使者,诸葛丞相之兄诸葛瑾,晓之以义:“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

  对此,先有赵云苦谏:“****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见刘备不听,又谏“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此时的刘备一心只图报关、张之仇,“不报此仇,虽有万里江山也不为贵。”因此,根本听不进赵云的谏言。既而有学士秦宓的伏地死谏:“陛下舍万乘之躯而殉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刘备对秦宓的劝谏不但不听,还要左右武士推出斩之,后因众官告免,改为“暂且囚下,待朕报仇回时发落”

  综合以上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意思。你刘备不是一心一意要匡复汉室吗?你要匡复汉室,那么最大的仇人是曹丕,他今天已篡夺大汉帝位,你应该集中力量征剿曹丕,这是大义,也是大势,更是大事。你却弃大义而不顾,屈万乘之身去报私仇,这是舍大义取小义。赵云说的更明白的是舍公仇,报私仇。秦宓说的更直接“不从臣言,诚恐有失”。刘备于此置若罔闻,已是“朕意已决,无得再谏”。由此,刘备匡复汉室的真实动机昭然若揭,以“匡复汉室”为幌子,江湖行骗是真。

  三、匡复汉室只是江湖行骗

  匡复汉室,只是江湖行骗。我们列举三件事对此作说明。

  第一件事,自称为汉室后裔。

  刘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祭出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招牌。刚出场时《三国演义》就给他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以此说明是皇族血统,根子正,苗子红,有权利继承刘氏汉家的财产。

  去请诸葛亮时,向书童自我介绍:“汉左将军,官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别拜见先生。”一连串的虚衔。什么“汉左将军”,“官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等都是过去式。以致童子听了说“我记不清许多名字”。这刘备的自我介绍,有如我们今天某些名片,虚衔一大堆,是人看了都烦。而刘备为什么这样不厌其烦的说上这么一大堆呢?其良苦用心就是突出这人有来头。突出是皇亲国戚。

  见了诸葛亮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两次都未见到诸葛亮,被诸葛亮的虚名镇住了,这一次变得十分谦虚。但谦虚归谦虚,汉室后裔这一点是不能忘了交代的。

  综合这三处文字,有一点是没有忘的,那就是他刘备姓刘,是高祖刘邦的龙子龙孙。他到底是不是汉高祖的龙子龙孙呢?是有很多人不相信的,诸葛亮在东吴大臣面前神吹乱侃刘备时,陆绩就质疑刘备的身世。“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锡贩履之夫。”曹操对此也予以讥笑过:“沛郡小辈,妄称皇叔”。这“妄称皇叔”也就是质疑刘备皇叔是“无稽可考”。后来《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安排汉献帝认了刘备这个皇叔。还煞有介事地稽考了宗族世谱,还当众宣读,以此昭示天下。似乎这皇叔的身份已铁定下来。但大凡有心人一琢磨,就会觉得这事不大靠谱。说不靠谱是因为质疑这宗族家谱是哪里来的呢?按说当年高祖刘邦建都陕西长安,这陕西长安经王莽篡政之乱后,经过战乱已不复存在了。后来太祖刘秀建都东京,这东京在河南洛阳。这宗族家谱不大可能有转存到东京洛阳,就算这东京洛阳有存放,后来这东京洛阳又经董卓之乱,董卓又火烧洛阳,连传国玉玺都不见了,会有宗族家谱吗?况且董卓姓董,他是不会关心姓刘的宗族家谱。后来董卓又迁都长安,董卓迁都长安,会带上姓刘的宗族家谱吗?也不大可能。就算被带到了长安,后来又经李催、郭汜血洗长安。汉献帝几经逃难,逃到了东京洛阳,他在逃难的过程中,连命都顾不上,他会带上宗族家谱吗?就算他愿意带,又到哪儿去找呢?况且从汉高祖到刘备这里,已经是四百多年的事,这四百多年的事还能当真吗?有人说:“三代以内还可以认亲戚,五代以后什么都乱了。”今天的《婚姻法》都规定五代以后可以结为婚姻,意思是说五代以后就根本不存在血缘关系了。这刘备还把四百多年前的事当真,这也是不靠谱的事。对于这一点,他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皇家根本就不认他刘备是皇子皇孙,远的不说,就说刘备当下。当下刘备为保皇家,征集义兵,讨伐黄巾农民起义军有功,弄了个小官,但后来皇家又要将他们这些因为讨伐农民军而封官的人淘汰掉,这时刘氏皇家认了他刘备是皇子皇孙吗?没有!他还是在淘汰之列,到底是不是刘氏汉家的皇子皇孙,其实他也不在乎。只是此时乱世英雄起四方,他一无所有。他得找个缘由来笼络人心。汪精卫投靠了日本人,他还称曲线救国,组建忠义救国军呢?我看,刘备自称汉家后裔的真实用心就在这里。以此,找个缘由收买天下。

  为什么说他自己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汉家后裔,只是以此为缘由笼络天下呢?

  现在讲第二件事,你看刘备一直高喊匡复汉室,当他占了汉中后,不也自封为汉中王吗?这汉中王虽然不是皇帝,但离皇帝只一步之遥。这与曹操的魏公,魏王有什么区别呢?如果说曹操称魏公,魏王是有预谋的,那么这刘皇叔自封为汉中王难道就没有预谋吗?如果说曹操先魏公,后魏王是预谋夺取刘氏汉家江山,那么他刘皇叔自封汉中王不也是预谋夺取刘氏汉家江山吗?所以说刘皇叔高喊“匡复汉室”是假,预谋称帝是真。况且人家曹操至死都只是止步于魏王,没有称帝,而后刘备却经受不了诱惑,最后还是做了蜀汉皇帝。这不是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吗?

  如果你们以为这汉中王毕竟不是皇帝,而且刘皇叔称帝是被部下被逼无奈,那我们就讨论第三件事情,刘备终于忍不住称帝了!

  有人说刘备称帝是被部下所逼迫,最后被诸葛亮用计逼迫,刘备才做上了皇帝。这刘备被逼无奈,不得已做了皇帝。透示了两个信息,其一是刘备不能做皇帝,做皇帝是不符合道义的。第二,正因为刘备做皇帝是不符合道义的,所以不肯做皇帝。因为被逼,无奈才做了皇帝。对于第一点,我们无需质疑,因为刘备本人都认为不符合道义,刘备一直说:“孤岂效逆贼所为?”“孤虽是景帝之孙,并未有德泽以布于民,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所以他不敢做皇帝,他不敢做这些与逆贼一样篡位之事。再说第二点,他登上蜀汉皇帝宝座,难道真的是被逼无奈之举吗?不是。其一,他是在作秀,这是他一贯的套路。在徐州时,他不是也认为占徐州时“陷我于不义”吗?不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吗?后来怎样呢?为了徐州两次丢了老婆,关羽也被曹操掳走了,自己也几乎丧命。荆州不也是如此吗?孔明劝刘备取荆州安身,他说刘表对他太好了。他不能做对不起兄弟的不义之事。后来怎样呢?为了荆州打得头破血流!占领益州时不是也说刘璋是我的皇亲国戚吗?我不能做有损于皇亲国戚的事吗?后来不但占了益州,还占了益州牧刘璋的兄嫂做自己的老婆。现在不想做皇帝,不也是如以前一样作秀吗?他为什么要作秀呢?他有三个目的,第一,表明做皇帝不是我刘备要做的,我才不会做这些不义的篡窃之事,我是被逼无奈。把篡窃不义的罪名推到部下。他为什么敢这样做呢?他心里清楚,他不做皇帝,他的部下才不干呢?因为他做了皇帝,他的部下就随着水涨船高了。部下跟着他干什么啊!不都是为了图取功名吗?所以这才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第二是他不是不想做皇帝,只是他此时还不敢做皇帝,他自己就曾对孔明说过“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一语道破天机!第三,他不但不想做皇帝是假,而且他比谁都急着做皇帝。谁反对他做皇帝,他就和谁过不去。有人会说没有谁会反对他做皇帝,连诸葛亮这样的忠臣都用计逼着他做皇帝,谁都巴不得他快点做皇帝。翻遍《三国演义》都找不到这样的人。《三国演义》是找不到这样的人,但蜀汉政权的确是有这样的人,而且与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的理由一样。君子爱人以德,这人就是费诗。这事陈寿就记载在《三国志。费诗》传里,众人都劝刘皇叔做皇帝,费诗怎么说的呢?《三国志。费诗》传有这样的记载:“后群臣议欲推汉中王称帝,诗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逼主篡位,故乃羁旅万里,纠合士众,将以讨贼。今大敌未克,而先自立,恐人心疑惑。昔高祖与楚约,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阳,获子婴,犹怀推让,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愚臣诚不为殿下取也。”对于费诗的反对,刘备的态度是怎样的呢?“由是忤旨左迁永昌从事”。因此违逆了刘备的旨意,被贬职为永昌从事。比他更惨的是雍茂,因反对刘备称帝,刘备找了一个借口将其杀了。和他一起上书进谏的刘巴也从此不敢乱讲话了。这件事记载在《三国志。刘巴传》。由此,真相大白。匡复汉室是假,不想做皇帝也是假。匡复汉室只是用来江湖行骗,以此笼络人心,收买天下。不想做皇帝只是作秀,其实是别有心思,嫁祸于人!还有一个证据,证明刘备不想做皇帝是假,企图做皇帝是真,而且是梦寐以求,蓄谋已久。这个证据是什么呢?这个证据就是大家都知道,没有人为往这方面想的证据。这就是他把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暗藏在他两个儿子的名字里。大儿子叫刘封,另一个儿子叫刘禅。合起来就是“封禅”。“封禅”干什么?就是要封他为继承人。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做皇帝的美梦由来已久。有人认为,刘封是义子,取名为封,与封禅不大靠谱,但你知道他当时为什么要收养刘封?他收养刘封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儿子,没有权利继承人,想收养刘封为继承人。这样的心态更能说明刘备想当皇帝由来已久。匡复汉室仅是江湖行骗。

  我们尽管说刘备匡复汉室是假,是用来江湖行骗的。刘备是虚伪的,是奸雄。但换一个角度讲,刘备也不失英雄本色,是高明的策划师。人家说一流的企业卖技术,二流的企业卖产品,他有技术可卖吗?他没有超常智慧,做不了军师。他也没有带兵打仗的本领,做了不将军,从军事领域里来看,刘备确实无技术可卖。做不了一流企业,也做不了二流企业。他没有官帽子给人,他自己也只是个左将军,领豫州牧。连刘璋都说他刘备只是个左将军,有资质表我官做吗?到他那里发财就更不指望了。有时他自己都混到没有饭吃的地步。从这点看,他做不了二流企业。但是他这人会因地制宜,我刘备既然什么都没有,我就卖没有。这没有是什么呢?这没有就是愿景!这愿景就是匡复汉室。尽管我既然什么都没有,但是你跟我一起匡复汉室。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这样还真的有人跟他一起去为憧憬愿景而奋斗。尽管不多,只有那么几个。最初只有关羽、张飞两人相信他的愿景。到了徐州,又多了几个人,孙乾、糜竺、糜芳、简雍四人。后来又来了赵云、诸葛亮、黄忠、马超。再后来居然占了汉中,做了汉中王,又做了蜀汉皇帝。后来这些跟着他的人,真的像威虎山里的座山雕所说的弄了个旅长、团长干干。站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这个角度来看,刘备是成功的,是英雄。他既不卖技术,他也无产品可卖。他就不卖产品,也不卖技术,他什么都没有就卖愿景!他卖愿景,获得成功。所以他经营的企业应该是超一流企业。尽管成功了,他经营的企业成了超一流企业。但一路走来,由于智术短浅,终因是跌跌撞撞。为什么说刘备智术短浅?如有兴趣,请看下一节“智术短浅,并非托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