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李志杰对这里的食物印象不太好。当地人原汁原味,在他的理解里就是盐味都不够的寡淡。

  去年来的两天,就没有一次吃舒服了,还不如方便面呢。

  他这次早有准备,带了一罐酱菜和辣椒,重口味能中和下,把不怎么合口味的饭菜哄下胃。

  不知道是不是心境不同,居然比上次好吃了些。

  至少不会觉得难以下咽,他可以说很惊奇了。

  陆静然笑着说:“这里东西挺好吃的啊。”

  宋玉芳说:“那是啊,这家老店,生意特别好,你看这才六点多就坐了很多人。”

  这边的早茶的品种多样,依然偏向甜口,但吃着口味新鲜,李家的夫妻俩也觉得也不错。

  陆静然和李志杰上次来时间紧迫,只是在路边随便吃了点。

  自然是不同的于本地人领着去的地方。

  李家的夫妻俩开始有些拘束,看这王家来接自己的母子俩热情,也就放松了下来。

  宋玉芳没有忘记乡音,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能说家乡的方言,还是少了很多隔阂感。

  这可苦了王泽华,这里的六个人就是他一个人听不懂,也幸好陆静然没有忘了他,会时不时的用普通话翻译给人。

  普通话已经普及了几十年,很多人说得可能不太标准,但是都听得懂。

  几个人吃完了早茶出来,外面已经是阳光灿烂了。

  宋玉芳见过刘秀萍的,不过那都是三四多年前的事情。

  过了那么多年,这会儿两个人都变了模样。

  谈论起了陆静然的外公,两个人都难免唏嘘几句。

  王泽华说:“我把你们送到车站,有客运去隔壁县城,会经过我们村,你们中途下车就可以了。”

  李志杰说:“那你们呢?坐车走吗?”

  他的视线,停留在旁边的三轮上。

  这车还是挺拉风的。

  王泽华说:“是啊,我怕你们坐这个不习惯,颠簸得厉害。”

  “没什么不习惯的,坐这个车现在能直接走不用等客运车,而且上面不是有位置吗?我们也坐这个吧,还视野开阔空气好。”

  李志杰边说,边看向自己的父母,询问两个人的意见。

  李家的夫妻俩自然是没有意见,非常赞成。

  这个年代的村里也没交警查开罚单,三轮车载人也不要紧。

  电动三轮车里面放了两条长椅,一边可以坐三个人,所以不算拥挤。

  早上八点多的空气是最好的,阳光洒在身上很舒服。

  南市和宁县是完全不同的风情地貌,宁县是山区,出门便可以看到大山,南市是平原地区,哪怕是有山,那也是小山包,很少看到高山。

  路的两边都是地,进入了村里开始变成了茶园,绿油油的一片很漂亮,看起来生机盎然。

  王家的女人早就收拾好了房间供人休息。

  等着让来的客人洗漱休息完,就差不多到了中午。

  大家准备一起吃个午饭,已经张罗的差不多了。

  陆静然很受欢迎,几个小孩还记得人,围着她转。

  刘秀萍看到了这一幕,笑着对自己儿子说:“你看你就不好亲近,静然怎么就这么多人喜欢。”

  李志杰:“……”

  他不太想要回答这个问题。

  明明公司的人,都说他更随和好不好!

  陆静然把带来的糖果发给了小孩子,又和几个女性长辈去打招呼。

  吃饭的气氛倒是其乐融融。

  王家想要承包县城的茶厂,在电话里面和陆静然提了一嘴,然后陆静然想了下,就认真地建议,不如把厂子买下来吧。

  这样还稳妥点,不会等到以后效益好了被收回承包权,白白的为别人做嫁衣。

  王家的男人,自然也有过这么的想法。

  能买下来自然是好,但是这价钱就又不同了,而且要承担的风险也更大,他们动心了,却又拿不定主意。

  一直到陆静然提出合股。

  每家出一半的钱,他们负责这边的管理和产品,陆静然负责销路。

  合作之后又各有分工,相互也有了制衡。

  王家几个管事的人一合计,这样不但是减轻了负担,而且还不用担心成品被压价。

  算是卖了双重的保险,自然是同意。

  这才双方约定好来谈。

  吃完饭后,陆静然看了眼李志杰,然后走了出去。

  李志杰立刻会意,急忙跟了出去。

  陆静然开门见山的说:“这次的合作,你出面去谈,我不插手。”

  李志杰怔了下,用手指指着自己:“我?”

  “对啊,你是经理,当然是你来谈。”

  “可是我不会骗人,我真的……不会啊。”他一脸的苦色,觉得这个行不通的。

  陆静然说:“想什么呢,这又不要骗人,以诚相待就可以了,跟着我看了这么多,你也应该有些建树了吧。”

  李志杰:“……”

  并没有,感觉一头雾水。

  只是陆静然打交道的都是老狐狸和小狐狸,这里的人是要淳朴很多就是。

  陆静然笑了下,“如果周石在这里,他会很乐意的,你是公司的经理,我们也有那么多资金,所有的都是真的,你可以很有底气啊,而且你握着那么多钱,也只有别人迁就你的份了。”

  她有想过总不能让人每次都看着,也要上手处理,边学边做。

  毕竟她也有自己的事情忙,不能时刻的看着人。

  李志杰咬了咬牙:“那行吧,我试一试?”

  “你不要有压力,谈不成还有我兜底。”

  李志杰:“……嗯”

  知道对方不会彻底不管,他这才有感觉脚踩在了地上,不然整个人都是漂的。

  ———

  李志杰再次走进去,所有人都看了过去。

  这些人都认为,他才是能做主的人,陆静然是帮人打工。

  李志杰的父母虽然看着淳朴,但是能一手拿出这么多钱,自然不是普通人,而且还有个很厉害的叔叔不是吗?

  得亏了这个人,去年的茶叶他们能卖上好价钱,也不用和收购的茶商墨迹。

  王泽华说:“李经理,我们电话里说是每边处50%,然后各自占股份一般,你觉得呢?”

  “可以啊,如果出资比例相同,我不会占你们便宜,当然也不愿意吃亏,希望我们都能诚心相待。”李志杰声音淡淡道。

  这半年他倒是真学了不少,看着比上次稳重多了。

  “那成吧,我们是现在和茶厂的老板去谈谈具体价钱然后还有各种手续?还是等明天上午?”

  李志杰想了下说:“都可以的,不过我觉得这个事情宜早不宜迟,现在去更好。”

  李家夫妻俩对视了一眼,刚想说话,陆静然就抢先一步开口了。

  “叔、姨,我们在这里等吧,让他先去了解一下情况好了。”

  “这能行吗?”李福来有些担心。

  “可以的,上次就是他谈下来的。”陆静然说。

  李福来还不知道自己儿子的性格,不过这么多人在,也没有说什么了。

  总不好当面拆人的台,而且这一年来,李志杰是整个人成熟了很多。

  比同龄人能经事情,只是和陆静然放在一起比,才会显得有些稚嫩了些。

  李志杰走出去了,回头又看了眼陆静然。

  他深呼吸了口气,好吧,是应该去试一试,他应该是没问题了。

  王家的女人们下午还得去山上采茶,家里就留了一个和陆静然差不多的姑娘。

  她是王泽华弟弟的大女儿,初中毕业就没读书了,帮着家里做事情。

  王梅每天也是从早忙到晚,五点起床就要喂猪喂鸡鸭,然后还得负责一家人的饭菜,把饭菜送到茶山区。

  下午回来还得洗衣服,然后四点左右又得准备晚餐,晚饭结束还得打扫房子带孩子。

  南市重男轻女的程度,不比宁县程度轻。

  这个时代大环境下,女人生活得总是更加艰难。

  特别是老大,要照顾弟妹身上担子很重。

  王梅才不过十八岁,手上就已经起了很多厚茧,她看陆静然的眼神是不加掩饰的羡慕。

  羡慕她能活得这么洒脱,能力这么强,不要围着锅炉转。

  陆静然心里叹了口气,这是大时代的普遍现象,所有人都觉得这是正常的。

  她不可能说让人不要做,或者伸出援手把对方带走,这都是不现实的。

  她很庆幸一年前,自己睁开眼睛,并不是在这样的坏境里。

  而且不说是现在,再过上二十年,很多行业,女人要想和男人达到一样的高度,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从政|府高官和国企高管中的男女比率就能知道,公平不是在嘴里的。

  陆静然不做任何菟丝花,所以只能更努力。

  她从前也经历过职场,自然清楚这些不被承认却一直存在的潜规则。

  比如最直接的,上司对女性下属总是显得更加宽容,但是如果是有提拔的机会,还是会优先男性下属。

  不过就算是这样,她还是成为了律师所的名气最大的律师,还成为了股东之一。

  人都走完了,李家的两口子有些坐不住。

  陆静然就陪着他们去茶山到处转一转,这里空气湿度大,走一走倒很舒服。

  然后他们看了一个流程的制茶。

  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最为重要的就是炒制的这一道工序。

  200度的高温锅,必须得保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这要是经验丰富的师傅才能做。

  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烫伤。

  陆静然和李志杰在来的路上,就和他们交了个底。

  她第一次和李志杰过来,是借着公司采购的名义,对方才愿意先给一半的定金。

  夫妻俩愣了很久,这两个孩子这主意也太大。

  这怪不得后面要注册公司呢,是为了圆了当初的话。

  不过事情过了这么久,他们也就批评了几句,这还能有什么办法。

  想想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哪里能攒下来钱。或许现在还在为了下岗烦恼,两口子倒是想得开。

  大概是这一年太多事情,让他们接受能力也变得高了起来。

  如果是一年前就知道了,大概就会被人吓得不轻。

  三个人转了一大圈,这才回去休息。

  ————

  李志杰一直到晚上七点才回来,天都黑了。

  这次王家收拾了两件房,这已经是极限了。

  陆静然和刘秀萍一间,李志杰父子一间。

  房间里还给换了新的被子,这算对方能力范围内最高级别的招待了。

  李志杰说:“我们把价钱已经压到最低了,茶厂转让费5万,另外我们谈了45亩茶叶基地的35年承包,每年9万,一次性得付六年,就是54万,然后茶厂的原来的十几个工人我们必须接手过来,给他们妥善的安置,不过那些人都是技术工,这个自然。”

  所以这前后加起来,一共得要59万了,不过和陆静然预料得差不了多少。

  这个年代,这数字绝对是大价钱了。

  59万放在银行,光是一年利息就能有接近六万,完全够一家人的花销。

  对方叫价这么高,是因为那45亩的茶叶基地产出的茶叶质量非常好。

  村里的种植方法,茶树和果树种植在一起,这样茶叶制成后,会有种天然的果香在里面。

  那45亩地的茶叶也都已经长成的树,一亩地的年的生茶年产量在30公斤左右。

  如果经营得好是能够轻易回本的,所以算不上漫天要价。

  李家的夫妻俩,现在还在琢磨这里面的门道,很多东西都不太懂。

  不过他们可以慢慢学,陆静然让他们留在这里,只是起了一个监督的作用,然后离开小镇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陆静然自己也对茶叶生意很感兴趣。

  她喜欢喝茶,从平常自己熟悉的食物入手总是没错的。她从前喝的碧螺春市价要6000多一斤,这还是拜托客户才能定得上。

  夫妻俩虽然是为自己做事业,其实也是成全她。

  陆静然倒是没有急着劝人,只是把账都算了出来。

  茶叶每亩3公斤的特一级成茶,每公斤至少能卖1600块。

  要这么算这一亩就是4800块钱,45亩地就是二十多万,当然是有赚的。

  而且她的产量和价钱都是保守估计。

  而且平时,还有普通级别的茶叶可以采摘,这也是一笔收入。

  这一笔笔的把算出来,收支就清晰地摆出来,能不能赚钱一目了然。

  李家的夫妻俩这还算听得懂,渐渐摸到了门路。

  两家一起合作来收购茶厂,但是现在要59万的成本,王家的人一共只能拿出来十万块左右。

  没想到后面要承包茶园,不过他们也觉得这个可以干,还是同意的。

  所以股份比例上就做了调整。

  一共筹集六十万,李志杰出资五十万,王家出资十万,然后股份各自是75%和25%。

  这是因为王家会出后续的人力,所以才让了一些。

  陆静然和李志杰都要做,夫妻俩商量了下,绝对两个人在兴头上,自己反对的应该不起作用。

  他们也就没话说了。

  关键是他们也被说得有了想法,想试着做下。

  比着一般的人,夫妻俩算是有想法了,不然当初也不会借钱开了餐馆。

  他们虽然不懂茶叶制作,但是做生意还是门清,慢慢的琢磨呗。

  陆静然当然不准备这么甩手,她会在每年采春茶的时候再派人过来考察。

  适当的监督是为了彼此更好的合作。

  四个人商量好,李志杰就出去和王泽华商量了明天的签约事宜。

  还有各种的手续要办。

  王泽华到底是资深的茶农,很多手续办起来就容易多了,不然几个外地人还真一时候摸不清脉门。

  这也是陆静然选择跟他合作的原因。

  签约之前,陆静然提出个附加条件,要在工商局注册备注商标。

  以后茶厂除了自己的基地,也会和当地的茶农合作收购,然后包装完成后走自己的销售渠道。

  商标就至关重要的,打造自己的牌子和口碑才是长远之道,只是现在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一点。

  商标注册不是一天能办下来,陆静然让李志杰出钱,王家的人自然没意见。

  不过这个商标的使用权,也就挂在了他们的贸易公司的名下,王泽华想着是对方出钱去办理,自然答应了。

  这个合同算起来,自己已经占了便宜了。

  李志杰不太明白陆静然一定要坚持这样,不过他去问,对方告诉她虽然好处暂时显现不出来。

  但是‘无形的资产’。

  在李志杰的印象里,‘无形的资产’就等同于不要钱,所以他就马上没有兴趣了。

  李志杰最近非常忙,应酬多。

  请本地负责办理这些事物的人吃饭,还要和各大茶农接触了解。

  每天都喝不少酒,他觉得自己酒量见长了。

  陆静然看着走进来的人,开口说:“幸好有你在,不然我还真没办法。”

  她倒不是恭维人,事实上还真这样。

  她一个姑娘不可能陪着群老爷们去喝酒。

  李志杰说:“茅台可真贵,今天就开了4瓶。”

  一瓶17块,这就花了快七十多了,还得吃饭呢,天啦。

  陆静然说:“贵倒是不算贵,不勉强喝就好了,别到时候喝得胃穿孔。”

  这个年代,喝茅台是一件挺高消费的事,毕竟平均工资百来块,一瓶茅台就得花去个五分之一。

  但是再往后二十年,很多人工资高了,退休工资七八千一个月,最后还买不起一瓶当年的茅台。

  所以陆静然觉得真不贵。

  两桌人才喝了四瓶,这边人都不太能喝,不像是宁县,山区冬天冷而潮湿,很多人都习惯喝两口驱寒。

  所以茶农和李志杰不在一个层次上,陆静然倒是不担心人被灌酒。

  他们在南市停留了十二天,这才办好了前期的手续。

  这边的办事效率都低,还是在走了关系加快速度的前提下。

  李家的夫妻俩本来以为两天就走,就带了两件衣服,没想到失算了,就陷入了困境。

  还是陆静然去市里面买了衣服给他们。

  这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刘秀萍和李福来要回宁县。

  他们得把那边的事情处理一下。

  李春玲这会儿就已经一个人搞不定的,更不要说让她全权处理后续的事情。

  夫妻俩去了十几天,这都打了七八个电话了。

  一家人前脚刚走,二姐李红红就来了,说是帮忙,然后活儿没帮着干多少,但是抢着收钱特别积极。

  这些天的钱,一半都进了对方口袋里。

  李春玲和人说理也不管用,李红红说自己这么累帮着做事,分点怎么呢。

  而且大哥大嫂家现在这么多钱,只怕是看不上。

  两个人吵了几次,但是李家性格敦厚的老四可不是老二的对手。

  李福来和刘秀萍也很生气,所以必须得去看一看。

  他们这次准备把店面盘出去,当然房子是不会卖的,每年收租金就好。

  总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说不定以后还会回去。

  他们走的时候,王家的母子把对方送到了火车站。

  陆静然送了自己没穿过几次的裙子给和她年岁一般大的王梅,还有一支双妹的面霜。

  她在的这段时间,对方照顾了自己很多。

  王梅倒是舍不得陆静然走,对方是唯一和她说得上话的人。

  两个人一样大,算起来她还比陆静然小了两个月。

  来的时候李家的夫妻很是坎坷,但是这会儿处理完事情回去就踏实了很多。

  两天后,他们终于回到了宁县。

  第一次出远门难免感慨,而且想到要背井离乡去创业,就更心情复杂了。

  夫妻俩在路边下车,还没有缓过神就听见餐馆里十分喧哗。

  刘秀萍顿时着急起来,还以为有人在吵架,或是发生了别的事情。

  他们走近才听清楚,原来今天高考成绩出来,镇上的干部和一中的老师都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