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章从另一个角度推断出超感知世界的存在

  在我们所处的环境里,一种物质总被另一种物质包裹着。我们会用“无边无际”来形容沙漠特别大,但事实上沙漠存在边缘,沙漠的边缘是陆地,陆地的边缘是海洋,它们连在一起构成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的边缘是空气。整个地球包裹在太阳系里,太阳系包裹在银河系里,银河系包裹在宇宙里,宇宙包裹在……

  问题来了,宇宙包裹在什么事物里?宇宙的边缘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很多科学家会把这个问题抛给“无限大”,但无限大又是一种怎样的概念?

  生活中人们描述沙漠时,会说沙漠是无限大,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理论上在某一个瞬间,沙漠里的沙粒有固定的数量,陆地的土壤也具有固定的质量,海里含有的水分子也有固定的数量……在太阳系以内,我们列举不出任何一种物质是无限大或者无限多,理论上每一种物质在某一个时间点都存在一个固定值,但在面对整个宇宙时,似乎必须引入“无限大”这个连我们自己都不理解的概念!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宇宙的边缘是什么一种怎么样状态,许多年过去后,我依然没有任何结果……

  某一天在一次偶然的思考中,我想到或许可以用另一种思路去解释这个终极难题,准确的说不应该是“解释”,应该是“解决”,这要跟“蚂蚁”有关。

  我开头讲过,小时候周末我基本一直跟蚂蚁一起度过,我不是对蚂蚁爱的不得了,只是在我出生的环境里没山没河没森林,根本没有稍微有趣点的生物,我就只能欺负欺负蚂蚁、蜘蛛、蝴蝶、蜜蜂、蝌蚪这些随处可见的小型生物。

  我几乎把我们当地所有种类的蚂蚁都祸害了不止一遍,好吧,在蚂蚁的世界里我应经犯下罪恶滔天!从体型上分类,我生长的环境里有9种蚂蚁,黑蚁有四种,黄蚁有三种,黄褐色蚂蚁一种(栖息在梧桐树茎里),灰褐色蚂蚁一种。在这所有种类的蚂蚁中,最有趣的是灰褐色的蚂蚁,在我初次发现它的存在时,我对它们的生存模式惊叹到爆炸,想不到我们这“破地方”竟然也存在这种奇妙的生物!

  这种灰褐色的蚂蚁很少见,我当初不知道它的学名叫什么,根据它的习性我把它称之为“强盗蚁”!

  如果不是对蚂蚁的行为特别了解,一般人生活一辈子也不可能意识到这种蚂蚁存在身边。毫不夸张地说,它们的生活模式很像人类的奴隶时代,甚至在生存策略上比奴隶主更高明!

  不同种类、不同群落的蚂蚁碰到一起,不是撕咬个你死我活,就是相互碰一下赶忙逃离,如果是两窝蚂蚁的巢穴挖到了一起,那必然是要发生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这是大家对蚂蚁熟知的特性。

  某一天我在一窝黄蚁的周围发现了一只灰褐色的蚂蚁,它与其它黄蚁相处融洽,我也没有太在意,估计是个可怜货,长期在外面给蚁群找食物晒黑了!

  后来我放学回家会稍微留意一下这窝蚂蚁,经常看到这窝蚂蚁在“搬家”。蚂蚁搬家一般是因为蚂蚁意识周围环境不适宜居住,找到更适合的环境后,带着蚁后和大米一样的蚁卵集体搬迁到新的巢穴,这窝蚂蚁有点奇怪,它们的巢穴位置一直就没动过,隔上一段时间就会把别处的蚁卵搬到它们一直生活的巢穴里。由于这窝蚂蚁就在马路边,过往的人比较多,我也不好意思拿个铲子把这窝蚂蚁翻出来看一看,要是让别人知道我整天欺负蚂蚁玩,总会给周围人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况且一个人经常蹲在地上抓蚂蚁,会让别人感觉我太奇怪,我可不想给别人留下很另类的印象。我经常因为挖蚂蚁窝,把我家院子里挖的坑坑洼洼,虽然我及时进行了回填,但地面总是跟贴了膏药一样难看,对此爸妈不少数落我,但毕竟我当时还小,他们并没有太过责骂过我……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途中看见这窝蚂蚁又在“搬家”,那天恰逢路上没有人,我便蹲在那窝蚂蚁附近看它们搬家。我有了个惊人的发现,搬蚁卵的全是那天我看见的那种灰褐色的蚂蚁,黄蚁不负责搬蚁卵,只负责采集食物!我抓了几只灰褐色蚂蚁回家,在仔细分辨后才发现这是一种新的蚁种,它们跟黄蚁的体型很相近,但在体表颜色、身体硬度、前颚构造上跟黄蚁完全不同,在一个蚂蚁巢穴里竟然生活着两种蚂蚁,打破我对蚂蚁的常规认知。

  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内,我对这种蚂蚁的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们转运蚁卵并不是在“搬家”,而是从别的黄蚁巢穴掠夺的蚁卵!这窝蚂蚁表面上看全是黄蚁,黄蚁负者挖掘巢穴、寻找食物、守卫蚁巢、照顾幼卵等工作,它们忠心耿耿的为壮大蚁群无私奉献,但它们只是“奴隶”,这窝蚂蚁的真正主人是灰褐色的“强盗蚁”。大多数强盗蚁一直处在蚁巢深处养精蓄锐,每隔3到5天它们就会大规模出动一次,这也意味着有一窝黄蚁巢穴要遭殃!

  强盗蚁中会有个别特殊蚂蚁每天在蚁巢1500米的半径内巡查,它们并不是找食物,而是寻找其它的黄蚁巢穴,在确定其位置后返回巢穴,告诉在巢穴深处养精蓄锐的同伴。时机一旦成熟,成千上万只强盗蚁会在下午的1点到2点,或者4点到5点这段时间内浩浩荡荡的向目标前进,到达目标直接强攻进黄蚁巢穴。单只强盗蚁在整体力量上抵不过黄蚁,但它身体构造比黄蚁坚硬,前颚咬合力比黄蚁大,三只黄蚁与单只强盗蚁硬拼,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单只强盗蚁造成致命伤害,况且强盗蚁只要行动,一般在数量上都会比黄蚁的数量多出数倍。黄蚁根本招架不住,七八分钟后强盗蚁冲破黄蚁的防线,就有强盗蚁叼着黄蚁的蚁卵,从洞口络绎不绝的冲出来,直接奔向自己的巢穴。二十多分钟后,你就会看见一大片强盗蚁一个个叼着抢来的战利品在地上急促奔跑,没有蚁卵的成员就在周围或者后面护驾,直至把这些蚁卵安全搬运回巢穴。

  这些强盗蚁一般搬运的都是快要成熟的蚁卵,在送回巢穴后会对这些蚁卵进行改造,可能是用尾部的毒刺刺进蚁卵体内,改变黄蚁蚁卵身体分泌的化学成分,让这些蚁卵接受并服从强盗蚁的管教。经过短暂的培育,当这些黄蚁的幼卵成熟后变成蚂蚁,就成了强盗蚁的“奴隶”,负责最辛苦的工作,维持整个蚁群繁衍,但它们从来都不知道自己“奴隶”的身份,只是兢兢业业的为强盗蚁服务,它们不会成为主人,每次出去“抢劫”黄蚁都不会参与。

  强盗蚁在洗劫黄蚁巢穴时,好像并不会杀死黄蚁的蚁后,而且也不会搬运太小的蚁卵,它们会给被洗劫的黄蚁留下一定的恢复能力,然而你可千万别认为这是强盗蚁仁慈的一面,两三个月之后,那些被洗劫过的黄蚁恢复适量元气,强盗蚁会再次光临,把有用的蚁卵洗劫一空。

  强盗蚁的这种生存模式一方面压制了周围黄蚁的发展,减少了竞争对手,让自己的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另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取大量的俘虏,为蚁群的发展谋取更多免费劳动力,蚁群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很强大的规模。

  后来在上大学期间,休闲时间比较多,想起儿时遇见的强盗蚁,就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在非洲有一种红色蚂蚁叫做“蓄奴蚁”,习性跟我发现的强盗蚁很相近,我看到的灰褐色“强盗蚁”应该属于“蓄奴蚁”的一种。

  蓄奴蚁一般都藏在洞穴深处,它的生存模式也决定了它的分布密度很稀疏,如果不是对蚂蚁特别了解确实很难发现它的存在,我也只在我所生长的村庄里发现过四窝这种蚂蚁,上了初中后也没再关注过蚂蚁,蓄奴蚁的在中国境内的分布情况我不太清楚。(在写这章的前几天,我又寻找了大量网络资料,我发现的这种“强盗蚁”可能叫做“佐村悍蚁”,在此我只能确定山西运城有这种蚂蚁的分布,从我的回忆里看,应该在1999年我上幼儿园那会就遇见过这种蚂蚁,当时并未太在意。)

  蚂蚁的社会结构跟人类社会结构有很多相似之处,在面对许多科学难题时,我时常从蚂蚁身上找到解开谜题的灵感,在考虑“无限大”时也是蚂蚁给了我灵感。

  蓄奴蚁的生存状况与人类的奴隶时代如出一辙,甚至更高明,人类的奴隶还一心想跑,而蚂蚁的奴隶是死心塌地的服从,可见蚂蚁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昆虫,聪明到超乎你的想象。蚂蚁很像人,随着进化,它们能超过人类的智力吗?

  肯定不能!它们的生理机制已经决定了它们的认知程度有一定限度。所有的蚂蚁都可以分辨出白天和黑夜,来决定什么时候外出觅食,什么时候躲进洞穴休息,蚁群的所有行为并非全听从蚁后的命令,在整个蚁群中存在个别特殊的蚂蚁,为蚁巢的构造、洞穴的选择、遇到敌人时该进攻还是该撤退等问题做出判断。显然蚂蚁有思考问题的能力,极少数蚂蚁很有可能会想为什么会有白天和黑夜的区别?这个问题对于人类来说很简单,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阳光能照射到的地方就是白天,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夜,但对于蚂蚁这种机体的生物来说,这个问题已经是一种终极问题!它们感知世界的能力很有限,它们的视觉范围一般不会超过一米,它们终身活动的范围不会超过3公里,即使你把蚂蚁带到太空船上去,它也看不见地球是圆的,也不理解什么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从蚂蚁身上可以预测出,蚂蚁可以想到一些问题,但当物质大到一定程度,由于生理结构的限制,它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与之相对,所有生物的的认知程度都有一定限度。人类会盲目的认为“人无所不能”,只要人能想出问题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科技的进步所有科学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其实不然,当物质大到一定程度,也将超出人的认知范围,我们会想到一些问题,但永远找不出合理的解释,比如说宇宙的边缘是什么?这已经超出了人这种机体所能解决的范围。

  当物质小到一定程度,人类感知系统无法捕捉到此类物质的存在,当物质大到一定程度,人类无法理解此类物质的存在,这两种现象综合在一起构成“超感知世界”。

  如果把物质由小到大分成1到99,其中人类所处的环境是25到40,那么这部分物质构成的世界就是“感知世界”,而“1到24”和“41到99”就属于“超感知世界”的范畴。

  在宇宙物理学方面,如果********地追求完美,非要把一些超感知问题弄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你为此所做的一切都将徒劳无功,白费时间!这就要求各位学者在研究方向上要进行深度筛选,对于超感知问题点到为止。明确这一点很重要!

  每次思考宇宙物理学方面的个别问题,我脑浆都快要炸裂,依然没有丝毫进展,引入“超感知世界”概念,确定问题本身就处于人类不能认知和理解的范畴,我也就不再执迷不悟与它们纠缠不清。

  对于极个别科学问题,不去细究就是对此类问题做出的最合理、最科学的解决办法。这听起来很绕口,但事实就是如此。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