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王成:中国的“顾拜旦”

  “中国不应满足于北京办奥、满足于北京办武搏、满足于武术将入奥、满足于取得什么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应该像创建国际奥委会组织的顾拜旦一样,做一个体育创新的战略家!”

  —— 王 成

  王成:中国的“顾拜旦”

  中国已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众多世界级综合性体育组织中,至今没有一个是由中国发起建立的,这是中国在全球体育战略上的一大缺失,与当今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王成作为我国一个草根体育战略家,高瞻远瞩,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创建“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并从1987年开始为止奋斗终身。据了解,“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简称搏联)由中国人王成发起,旨在把国际拳击联合会、国际柔道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等所有国际性搏击运动组织融为一体,形成国际单项搏击运动团体之间的联合组织,以利于世界范围内各流派搏击运动之间的团结、交流、借鉴与提高,并通过该会的活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一

  1967年,王成出生在陕西大荔县一个工人家庭,兄弟四人,唯王成先天体弱,但家境贫寒无钱看病,长期自卑、胆怯,也无心学业,到初二便辍学。不久,进入一家纺织厂当清洁工、搬运工。业余时间,为增强自信,王成开始自学武术和文学。

  1987年,在与人切磋武艺时王成受了重伤。一方面,他靠苦力维持温饱;另一方面,则开始研究拳击、柔道、武术、泰拳等奥运会和非奥运会搏击运动。有一天正处于平静状态的王成,突然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无比。在世界各种流派的搏击运动中,都是以克敌制胜为原始目的,不同流派只是为达到这个原始目的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而在现代社会则是以对抗性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又都具有抗暴自卫、健身、人体美展示和人格修养等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各流派中普遍存在“同行是冤家”的偏见,彼此间缺乏交流,阻碍了世界搏击运动的整体发展。面对这一现实,王成用“物以类聚,优化组合”的发展思路,酝酿出了“搏联”的构想,并计划逐级上报国务院,最终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全球发起和牵头组织创建世界级体育组织——“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

  但遗憾的是当王成把这个伟大构想向国内60多位著名体育专家表述后,竟无一人给予“理睬”,而这种尴尬的局面一直持续了3年之多。一阵气馁后,王成痛定思痛思考专家为什么对自己的构想嗤之以鼻,因为搏联对所有人毕竟都是陌生的。心境平和后的王成,在后来的日子,无心之中看完了一本叫《世界体坛风云人物》的书。脑海中一个个体坛人物,令王成热血沸腾,内心不由而然升腾起一种自信,王成觉得这本书中的人物对世界体育的贡献,一定都不如自己。

  1989年,带着一种执着和眼光,王成利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万余字的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创建搏联科学体系》。一位从事体育研究的朋友看后,兴奋地抱起王成,激动地连声说:“搏联真是大气魄!大智慧!大创新!”为掌握体坛最新动态和有效文献,王成贷款800元,并拿出当时仅有的300元积蓄订阅了《体育报》、《体育文史》等20多种报刊。在后来的几年,王成宁肯饿肚子少吃饭,也要省钱去邮局寄信,不断向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体育界相关组织及专家介绍搏联创见。与前几次不同,王成不断收到来电来信给予的肯定和评价,还首次得到一位姓段朋友30元的捐助,这些增添了王成将搏联转化为现实的信心。

  二

  1995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王成创办了个人内部报纸——《王成搏击导报》,目的是利用这块阵地向外界宣传搏联,争取更大的理解支持。但由于王成先天就体质差,加之操劳过度,接连晕倒多次,还前后住院8次。然而,在信念的支撑下,王成一次次站了起来。到2011年初,搏联的支持者已遍及除西藏外的全国各地和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数达20万余人。在这些支持者中,有怀疑、有担心、有建议,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其中在1995年4月,国家体委(现称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主要负责人伍绍祖、李梦华、魏纪中等人分别就搏联认识成果和实干举措作了重要批示,李梦华、徐才(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张耀庭(中国武协主席)还对搏联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同时,国家体委多次致函王成在政策法规上作了说明与指导。1996年3月,当王成向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介绍搏联情况后,安书记很关注,随后,陕西省体育总会发布的《关于王成同志成立世界性搏联组织的调查情况》一文明确指出:成立世界级搏联组织,可先行宣传后酝酿为好。

  王成经过多年公关宣传,使搏联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单位、专家的支持,《人民网》、《新华网》、香港《凤凰网》、日本《中日导报》、《三秦都市报》、《搏击》杂志社、《武当》杂志社等媒体均以不同形式做了报道。太原市体育学科带头人王金玉、英国拳击家乔治?威尔金森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李紫剑、孙豹隐、谭大江、蒋剑、李诚、安在峰、董子红等等都对搏联表示了首肯和声援,美国旧金山东方搏击功夫中心总教练、柔道教授佐藤四郎来信写道:“王成先生的搏联构想是全方位的科学创见,王成希望美国、日本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慧眼常开,抓住这绝无仅有的机遇,发展搏联,发展自己,因为搏联是全球体坛空前创举,它出生在中国,却属于世界。”

  三

  就在博联即将迈开大步之际,王成因晕眩症、哮喘病及倾囊负债和妻子、亲人的反对,使之梦想终于搁浅。王成没有升官发财的理想,多年来,他无力孝敬父母,也对不起孩子,在家中连一件衣服也没给妻买过,只是一味的四处奔波,为创建搏联而努力。但王成知道,亲人们的反对都是善意的,不得已王成只好将搏联的工作转入“地下”一段时间。

  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王成曾向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去信征询意见,对方回答说:“搏联课题出乎想象,过于宏大,王成没有研究和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不便表态。”王成立即回信称:“研究者的注意力不应都集中在局部的、具体的、甚至细节上,综合性宏观性课题的创新也应该有人涉足……”王成接连去了10多封信,但都石沉大海,王成随之也理解了对方的心理。正如后来王成在一篇文章中所言:“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体育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呢?是传统的守旧的惰性的观念与体制在作崇。”

  劣质的观念与体制存在于社会各界。当王成向县上某位父母官第3次介绍搏联认识成果,并请求逐级上报开发成实践成果时,这位父母官脸色一沉,手一扬厉声训斥道:“小伙子,你再向我讲这疯话,我就叫人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随后王成在骂声中被强推出门。

  起初,在王成的周围,有很多像那位父母官一样嘲笑王成的人,有人说:“工人嘛!不看自己是啥球人,还想办地球大的事。”也有人讲:“王成胡吹哩!是大骗子,谁相信他一个普通工人能干出体育上的大事,还能折腾得叫北京知道。”但也有好心人劝说:“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京城伟大领袖写信,这样没有结果,还是务实干点挣钱的事为好。”后来甚至有人将搏联与邪教联系在一起,着实让王成愤无可愤。

  四

  在坚持与放弃中忐忑挣扎,在梦想与歧视中学会坚强,在生活与生存中涅槃重生。当博联即将山穷水尽之时,不少专家纷纷表示了支持之心。武当武术代表人游玄德道长、著名少林弟子武术著作家释德源、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传播系主任易剑东博士、《少林与太极》杂志主编邱铭楠、《搏击》杂志副总编刘慧文以及《中国青年报》记者陆小娅、《中国体育报》记者杜文杰等都为搏联走出困境出了不少主意。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总监岑传理博士给王成的一封来信令王成颇受启发:“《王成搏击导报》我反复看过,名称和内容均很独特,搏联事业面临如山困难,但前景异常辉煌,贵报本身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应很好的保护和发掘。”陕西省人事厅邓理厅长(后任陕西省人大副主任)知道搏联的成就与困境后,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使王成这位初二便辍学的下岗工人走进了省人才交流中心,并在《西部人才报》以《一握王成手,伟业同拥有》为题介绍搏联,其合作篇如下:

  “作为搏联事业发起人的王成,拥有搏联认识成果和搏联创业至高荣誉等无形资产价值。王成愿以这特有财富与有识之政府、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以下合作:

  1、王成利用世界级搏联无形资产入股,与贵方股份投资合办相关体育产业机构,续创世界级搏联组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互利合作。

  2、出卖名誉。在贵方取得王成搏联冠名权后,其业绩宣传必须在贵方名义下出现在新闻媒体上,使贵方借此树形象扬美名获商机……”

  不久,便有商界、体育界人士表示愿用有形资金与搏联无形资产合作。一位从事体育产业开发的朋友羡慕地对王成说:“搏联买卖可是你在全球的独家专利生意啊!”同时《王成搏击导报》停刊号以全球独家个人(王成)主办,独家个人姓名(王成)命名报名及独家个人(王成)内容形成一报停刊成收藏三大鲜明特色的绝对优势,已被中国集报协会会长、著名收藏家、人民日报记者罗同松、《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主编、著名收藏家戴笠人、中国国家图书馆报纸收藏负责人张克清、国家体育博物馆文物部主任于学岭研究员以及陕西省档案馆等个人和单位鉴定并收藏,现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但妻子的失业,父母的住院,女儿的学费,债主的上门……让王成不得不背起行囊,走上打工之路,并伺机寻找搏联的新出路。

  体育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一分成就百分艰辛,王成认为当代中国的体育,应从过去的经验、现有的结论、原有的学科见解中超脱出来,站到如当年顾拜旦创建国际奥委会组织那样的起点和高度上去研究世界,发展体育,进而突破性的提高中国体育在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

  站在全球体育战略创新发展的高峰上,没有宏观创造精神的体育是没有大前途的。搏联的路还很长,王成也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因为他相信一旦搏联成功,按国际惯例,搏联总部将设在发起国,这对以中国(北京)为中心的世界搏击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创新发展将大有裨益,将大幅度提升中国国家的外在形象。这是王成对中国,也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