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反客为主 墨者非墨

  春秋战国,百家兴起,各家的创立者们在开宗立派,传播各自学问,广收门徒时,往往重于口头传授,很少著书立说。在其身后,往往其下弟子收集其身前言论,理解各有不同,同时,其后弟子在其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数派,而且均以为自己是正派亲传,为求正统,往往相互攻讦。

  如儒家在孔子死后,分出八派,有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墨家在墨子死后,分成三派,有相里氏之墨,邓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

  相里氏之墨,即秦墨的相里勤,此派注重科技研究,非常务实。帮助秦国的原因,也是因为看见只有秦国当时的制度,是最接近他们墨家的最终设想的,所以他们愿意帮助秦国完成统一战争。(出于剧情需要,文中会与史上有所出入)

  邓陵氏之墨,即****的相夫子,此派是一个以学者辩论为主的门派,他们游历各国,讲授墨家的兼爱思想,他们反对用暴力去解决问题(甚至包括起义),希望能用柔和的方式去获得和平,也是思想上最幻想的一派。

  邓陵氏之墨,楚墨的邓陵子,此派更多的是以侠客的身份,到处行义。他们反对各国的战争,认为这些战争都是权贵们为了自己利益发动的,不利于百姓,他们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这个世界。

  ……………………………………………………………………………………………………………………………………………………………………………………

  幽暗阴森的邯郸府牢中,白阖坐在牢房内的杂草上,右手拿着一根稻草杆,在身前一块被他清理出来的地上胡乱画着。

  “这边请…………”

  听到外面有声音和脚步声传来,白阖抬头循声看去,看到声音传来的地方出现一团亮光,向自己这边靠近,越来越亮,脚步声也越来越响。过了一会,白阖看到有两个人影走过来,停在他的牢房前,一个人影正面看着自己这边,一个人影侧着身子,向前面的那个人影躬着身子,手里提着一盏灯笼。

  “安平君,人犯就在此间牢房。”

  听到来的人是赵聪,白阖嘴角微微一翘。

  “你先下去吧!”赵聪抬手打发道。带路人领命离开,离开之前,将白阖牢房两边的油灯点亮。

  “白阖,多年未见,此番来了邯郸城,也不通知一下,让本君好好招待一下。”赵聪略显得意说道。

  “赵聪,难道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吗?“白阖笑着反问道。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看到白阖的脸,赵聪可以确认眼前的人就是白阖,顿时放下心来,问:”白阖,对本君的招待可否满意?“

  “不满意,不满意。”白阖笑着摇头道,“这招待宾客,既无酒,也无肉,白阖当然不满意。”

  “大难临头,你居然还笑得出来?”赵聪有些不解地问道。

  “赵聪,我为什么不能笑?”白阖反问道,跟着解释:“在你没来之前,我都想不明白为何会有这无端的牢狱之灾。现在,看到你出现在牢房外,我就明白了。”

  “不瞒你说,我白阖不怕死,就是怕死得不明不白。”白阖补充道。

  “听你如此说来,也知道自己死期将至了?”

  “当然知道。”白阖点了点头道,跟着说:“当年在北境,当着众多将尉的面,被我用剑直接顶着咽喉,交出了兵权;随后,又被我用剑威胁,灰溜溜地离开北境。以你的为人,抓住此次报复的机会,当然是不会这么轻易放过我的。”

  听到白阖提起当年的事,赵聪怒从中来,恨恨地说:“两次受辱之仇,本君怎能不报。现在,你身陷囹圄,插翅难逃。当年你有宝剑在手,现在……”

  说到这,赵聪解下腰间的龙渊剑,向白阖展示,得意地说:“现在,你的龙渊剑在我手中,看你还有何能耐。”

  “呵呵……”冷笑了几声,白阖从地上站起来,向赵聪走去,面带自信地笑容,边走边说:“赵聪,没有龙渊剑在手的白阖,还是白阖。”

  看到白阖走过来,赵聪心中一惊,不禁后退了几步,将龙渊剑横在胸前,右手握着剑柄。

  “赵聪啊,赵聪啊,几年没见,你的胆子倒是越来越小了。”白阖讥讽道,走到离牢门还有一尺的地方停了下来。因为,此时的赵聪已经退得快贴上身后的牢房了。

  “哼!”哼了一声,赵聪勉强恢复了镇定,身子却不自觉地出了一身冷汗,将身前的龙渊剑放下,说:“白阖,你也就只能逞逞口舌之利了,过些时日,你就会知道得罪本君的下场。”

  “好,白阖拭目以待。”白阖微微一笑道。

  也许是出了一身冷汗的缘故,赵聪突然觉得牢房有些阴冷,丢下了句“白阖,你等着瞧”后,就快步离开牢房。

  看到赵聪消失在牢房的拐角处,白阖“吁……”长长地出了口气,转身一屁股坐到地上,身子向后一倾靠在牢房的木栏上,抬头看了昏暗的牢房一眼,心中暗念:这下大意了,居然中了赵聪这混蛋的圈套,把自己送进这不见天日的牢房里。想出去可就难喽,希望大哥他们能快点发现。还有龙渊剑,可得想办法拿回来,不然,师父可不会放过我。

  “年轻人,刚才看你还挺威风的,怎么现在突然垂头丧气起来了?”

  听到右边传来的声音,声音略显苍老,白阖微微一惊,转头循声看去,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脑袋出现在牢房的木栏之间。

  借着昏暗的灯光,白阖辨出脑袋的主人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问:“老人家,你是何人,为何会在这牢房之中?”

  “跟你一样,犯了事,就进来了。”老者回道,抬起双手将自己挡在面前的头发拨开,责备道:“年轻人,你也太不懂礼数了,老人家我问你问题,你不仅没回答,还问起我来了。”

  “老人家教训的是,白阖失礼了。”白阖告罪道,跟着向老者解释:“老人家,敌强我弱,我自当要镇定自若,才能不落了我的气势,免得被那赵聪耻笑。”

  “年轻人,看刚才你们的对话,不是敌强我弱,反倒是你强他弱吧?”老者调侃道。

  “呵呵……”笑了笑,白阖摇了摇头,说:“老人家,你可真会开玩笑啊,小子我现在身陷囹圄,哪能还算强啊!”跟着问:“老人家,刚才我和那赵聪对话,你一直在旁听着?”

  “年轻人,不是老家伙我爱听别人的闲言碎语,只是一觉醒来就听见你和那个叫赵聪的在那聊着,似乎是旧相识,就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两人叙旧了。”

  听完老者的解释,白阖顿时觉得老者十分有趣,便向他那边靠去,坐到离他不到三尺的地方,靠着牢房的木栏,问:“老人家,你是犯了何事,才进来的?”

  “犯了何事?”念了一遍,老者摇了摇头,回:“不记得了,进来得太久,老家伙都不知道自己当初是犯了何事了。”

  “不记得了?”白阖不解地念道,愣了一会,问:“老人家,你不记得自己犯了何事,何时能出去,也就是说你也不记得自己何时能出去了?”

  “出去,为何要出去?”老者反问道,跟着说:“若说这牢房是座囚笼,也只不过是座小点的囚笼,而外面的天下,则是更大的囚笼。既然如此,在里面,还是在外面,又有何区别呢。”

  “老人家,您的这句话,颇有道家的韵味,莫非您是道家的前辈?”话一问完,白阖就看到老者的脸上浮现若有若无的笑意,便问:“前辈,难道小子猜得不对?”

  “哈哈……”大笑了几声,老者控制住自己的笑意,说:“年轻人,老家伙随口胡诌,你也当真,把老家伙当成是道家的人。老家伙只不过是在外面没有容身之处,才不得已到这不见天日的牢房中苟且偷生的。”

  “前辈,说笑了,以前辈的才学,怎么会落魄到在这不见天日的牢房中苟且偷生呢。”白阖不相信地说道。

  “年轻人,你这是埋汰老家伙啊!”老者笑着说道,“你连老家伙是哪一家都不知道,又怎么知道老家伙有才学呢。”“前辈,您是哪一家的前辈?”

  “兼爱非攻,墨家。”

  老者话音一落,白阖猛地向后一倾,下一刻便反应过来,及时收住身子,才没有向后倒去,只是脸上有些阴晴不定。见此,老者不禁有些好奇,问:“年轻人,为何如此反应?”

  “没有,没有。”摆了摆手,白阖也平静下来,看着老者问:“前辈,您刚才说的是墨家还是墨门?”

  “墨门?这世间只有墨家,何来墨门?”老者纳闷道。

  “莫非,墨家又出了什么变故?”老者念道,低头思量了一会,抬头看着白阖,问:“年轻人,快告诉老家伙,这些年来墨家发生了何事?”

  “是,前辈。”白阖应道,接着便把这些年来,墨门的事情讲给老者听,其中,隐去了自己和墨门的那段故事。

  “墨门?怎会如此?”听完白阖讲述的老者失声叫道,脸上满是痛苦之色,嘴里自言自语地念:“兼爱,非攻,乃是我墨家宗旨。以战止战,本已是背离了非攻,现在又变本加厉,成了墨门……错了……错了……”

  “武安君,深夜来访,所为何事?”平成君赵升看着跪坐在面前的李牧问道。

  “平成君,李牧深夜叨扰,乃有事相求,实属无奈,望请见谅。”李牧不好意思地说道。

  “哪里的话,武安君有事相求,赵升自当效劳。”赵升笑着说道,“但说无妨。”

  接着,李牧便把此次登门拜访的缘由,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赵升听。听完,赵升想了一会,问:“武安君,你说这白阖是何人,为何你为他如此费神?”

  “阿阖是我的结拜兄弟,是我在戍卫北境时结识的。”

  听完李牧的解释,赵升明白地点了点头,跟着又问:“武安君,你当真认为这白阖不会犯下这盗童之罪?”

  “平成君,这个李牧可以以性命担保,阿阖他绝不会做此等之事。”

  看到李牧如此信誓旦旦,又想起胞弟赵聪平时的为人,赵升认同了他的看法,觉得白阖是无辜的,是赵聪陷害他的。

  “唉……”突然叹了口气,赵升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随后看着李牧,建议道:“武安君,我看天色已晚,你一番劳顿,还是先行回去歇息。明日一早,我们一同前往邯郸府,见过那白阖,向他了解事情的真相,方能想出救他的法子。”

  “如此甚好,有劳平成君了。”李牧感谢道。

  这时,一阵微风吹来,赵升猛地咳了几下,抬起右手捂在嘴上,又是一阵咳嗽。

  “平成君,有何不适?”李牧关心地问道。

  “无妨,只是有些着凉罢了。”赵升摆了摆左手道,又是咳了几声。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