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节 曹丕兴兵

  公元212年,平静了四年的中原大地,终于耐不住寂寞,战火重燃,登基四载的曹丕在河北得到恢复之后,决议兴兵南下,重夺失地,但是这一决策立即遭到了太尉贾诩、司徒王朗、尚书令程昱的反对。

  “陛下,虽然四载以来,河北民生恢复,粮草充足、将士归心,然江南人心归附,刘弥雄才武略,手下文臣武将无数,此时江南稳定,不可轻易兴兵啊!”司徒王朗劝说道。

  贾诩也谏言道:“此时江南稳定,实无可趁之机,且南军水师犀利,在黄河水道不停骚扰,若是没有一支强劲的水军,一待我大军僵持在黄河南岸,到时南军水师封锁黄河水道,我军南北断绝,将陷入死地矣!”

  曹丕顿时勃然大怒道:“自先皇立业河北之时,我朝就着手筹建水师,已经十载,难道还不能一战吗?如今刘弥占据天下大半壁,若是等下去,只怕朕死了也难以见到大魏一统天下之日,朕意已决,兴兵南下,重夺中原基业!”

  在贾诩、王朗的叹息下,曹丕还是执意兴兵,他们见难以阻止,只好尽量去保证这场战事的成功性。这一夜,曹丕将司马懿、荀攸、贾诩、曹仁等一干心腹之臣单独唤进内殿,他们要商议的事情是该如何出兵,曹丕知道自己的武略比不上曹操,只能依靠这般老臣了。

  “臣以为,当明取中原,实为重夺关陇,雍凉之地,刘弥只有不到七万兵马驻守,而且关陇距离江淮与益州都较远,难以救援,若是能速取雍凉,到时候就断了刘弥骑兵来援,再等三两年关中稳定,先夺益州再从河洛、河北、益州三路出兵,刘弥将可灭也,如此,十年之后,大魏即可一统天下。”大将军曹仁很是热血的说道。

  曹仁所说的乃是最好的结局,但是战场之上变化万千,谁又能说的准呢。

  “太尉,你说说该如何出兵?”曹丕将目光看向了沉默的贾诩,论军机要略贾诩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曹丕对贾诩还是很器重的,从曹丕当太子的时候,贾诩就是曹丕的心腹了,所以对待贾诩,曹丕还是很信任。

  “臣以为,可集中兵力攻击一处,从濮阳进军攻击东郡,断绝青州与兖州的联系,届时可令徐晃攻打济阴、山阳、梁郡,还可以令臧霸前往劝说泰山贼昌欷在内策应,令臧霸重夺泰山,届时刘弥必定会将全部的吸引力都集中到中原地带,到时候我军就坚壁清野、严防死守,实在不行的话就将百姓全部迁入河北,留一个荒芜的兖州给刘弥。待刘弥大军都集中到中原地带之时,暗遣一支劲旅偷袭关中。”贾诩将自己的意见和盘托出,众人闻言都是大呼过瘾。

  听完贾诩的布置,司马懿也上前说道:“臣下以为,陛下可遣使前往联络鲜卑,让他们出兵攻袭凉州,吸引关陇的南军势力,到时候不怕关中不归大魏。”

  “仲达之言甚善,鲜卑自先皇之时就一直朝奉我大魏,此时正是利用他们的好时机。那就这样,令大将军曹仁主持兖州战事,车骑将军夏侯惇率五万并州劲旅从河套偷袭关中,当初夏侯叔父一直对关中失利耿耿于怀,此时正是他一雪前耻的机会。”

  此时的寿春皇城内,刘弥正在考校孩子们的学业,太子刘稷、孙策之子孙绍、蜀王刘茂三人站在刘弥面前,甚是恭敬的回答着刘弥的问题,刘弥如今有四子三女,二子长沙王刘喆已经前往封地了,三子蜀王刘茂来年也将前往封地,四子刘彬才七岁,被封为了梁王,太子刘稷已经十八岁了,已经在帮助刘弥处置政事了。孙绍,字伯卿,这还是刘弥钦赐的表字,年方十五,颇似孙策,备受刘弥喜爱,已经承袭孙策的爵位,被封为越骑校尉。

  当法正火急火燎的跑来之时,刘弥知道肯定是有大事发生了,法正一向沉稳,一般事情不会让他这般失措的。

  “法侍中,您乃是国之柱石,如此匆忙慌张,让人看见岂不是又是风度!”刘稷看着法正说道。

  法正行礼之后才说道:“太子殿下所言正是,臣下记住了,陛下,大事不好了,曹丕兴兵三十万南下,并在黄河水道以铁索横江、内置倒钩,阻挡我水军,眼下曹魏大军已经在濮阳集结了。”

  这下刘弥也坐不住了,连忙法正召集徐庶、庞统、刘晔等人商议。很快诸人到齐,法正将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众人也只得曹丕这是要开战了。

  “我军在泰山、东郡、汝南眼线有十五兵马驻守,曹丕想要收取兖州,不是那么容易的,臣担心的是曹丕的意图不在中原而是关陇,眼下孔明在关陇只有七八万兵马,若是曹丕明攻兖州、实图关陇,那么孔明就危险了。”庞统甚是担忧的说道。

  “世元所言正是,但是曹丕大军到来,不可大意,关陇也不可不防,立即传令吕蒙、陈武二将,率三万荆州兵增援孔明,另外让严希伯也领两万益州兵增援关陇,青州有鲁子敬在,朕无忧,至于东郡、汝南一线,刚刚民心归附,不可让曹魏前来破坏,立即令张文远领三万豫州兵增援东郡,纪灵领三万扬州兵增援泰山郡,同时,令高顺令五万兵马前往听从公瑾调遣,有公瑾在,曹仁讨不到好处的,再让文仲业领三万荆州兵出宛城佯攻河洛,分散曹魏兵力。”刘弥当下将部署说了出来。

  “陛下,臣觉得可遣甘兴霸领三万水师袭扰冀州沿海地区,让曹魏难以安定。”诸葛亮也谏言道。

  刘弥当下也觉得可行,便答应让甘宁领兵三万袭扰曹魏沿海地区。平静四载的兖州再次骚乱起来,四载,兖州百姓已经适应了楚汉的统治,而且刘弥的政策比曹魏的政策还要好一些,他们觉得安定就是最好的,所以并不希望再有战争,可是曹丕兴兵了,他们也开始敢到好日子就快结束了,这里必将沦为战场,所以大战还未开启,就由许多百姓南迁到徐州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