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田土矛盾

  房子现在建到了第三层,也就是最后一层了。

  城建有规划,开发区所有房子,全部限制高度,只能建三层。当然,对林家良来说,三层楼房子足够了,再高太难爬楼梯。

  眼见房子马上就要竣工,多年的夙愿终要实现,阵阵的欣喜在林家良心里不断的涌动。

  他刚刚清算过了,等到房子全部完工,没有超出预算,手里的钱还有一定剩余。这多亏他对材料进购的严密把控,没有浪费一块砖、一粒沙。

  这让他放了心,最怕钱不够还要去借,借钱实在太难了。

  不过很快,又有麻烦来破坏他的心情。

  来找他麻烦的,还是本村某个村民。这个村民的一块田土,就紧靠在林家良房子后面。

  房子没建之前,那块地一直是用来种植蔬菜。现在房子建起来,整块地就被挡住阳光,遮蔽在房子阴影当中。加上以后餐厨污水的浸袭污染,整块地基本就废了,恐怕种什么都种不出来。

  所以村民提出要求,林家良要对这块地进行经济补偿,每年补偿多少钱。

  说起来好象蛮有道理,但林家良怎么可能接受?每年都要补偿,那得补偿多少年?再说我的房子建在我自己的宅地上,又没占你的地。你的地里种不出菜,关我什么事?

  两方就此起了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那村民于是搬来了村干部,要村干部替他做主。

  村干部跟村民大约都是宗亲关系,团结一致来对付林家良这个外姓人。他们说林家良要是不做补偿,就要对林家良在人行通道上建阳台一事进行罚款,因为那条通道是属于村里的,林家良未经村里同意,就占用了人行通道的空间。

  这个真是“强盗逻辑”,但他们振振有辞,真的理直气壮。

  问题是林家良只身对抗的,是人家一整个村子。人家一来就是十几个人围着他理论,他长一百张嘴也说不过人家。

  一连几天,那些人都围着他来吵,他是不胜其烦,苦恼不已。

  大女儿和大儿子都没在家,他孤立无援。没办法了,只好带上十岁的林超凡去和他们谈判。帮不上什么忙,壮壮胆也好。

  没想到,林超凡表现惊人。居然唇枪舌战,面对那么多成年人,他激烈辩论,毫无惧色。

  不管有理没有理,反正他只维护自己的父亲。只要是父亲的利益,错的也是对的。

  “说地里种不出菜,也怪我们家;那你们田里的青蛙叫,吵着我们睡觉,你们赔不赔钱?”这番歪理直说得对方语塞。

  一群成年壮汉和叽叽喳喳的妇人,差点败在一个十岁男孩手里。

  那会儿,林家良对小儿子充满了感动,这个儿子真是太可爱了。

  从那以后,他一直对小儿子非常的依赖,出门尽量把林超凡带在身边,什么事都要和林超凡商量。总觉得林超凡是最会拿主意的人。

  屋后那块土地的事情,最终还是林家良花钱买下来,一次性解决争端。

  那块地他买下来,没多大用处,顶多种几根葱和蒜。虽然他骨子里还有农民情结,怀念种地种田的生活。但他工作太忙,真的没多少时间去侍候蔬菜。

  这笔钱当然是他不乐意花的,但没有办法,他没精神和那些村民整天争吵不休了。

  由于多买了一块地,手里的钱又变得紧张了。而房子还没有完工,他不禁又是整天忧愁不安。

  恰好贺金来和他商量房屋封顶的事,根据图纸,房屋是用水泥平顶封顶的,水泥用量比较多,贺金要和他谈进购水泥材料的事。

  结果他说不用水泥封顶了,就盖瓦算了。贺金说,你临时改图纸设计,又多出好多麻烦。再说现在谁还盖瓦,既不美观又不实用。水泥平台多好啊,可以有很多的用途。

  林家良说,他也想用水泥平台,问题是,现在资金紧张了,没办法。贺金说,到这一步了,还差得了多少,那点钱借也把它借过来,无论如何,按图纸建完整。

  林家良说,就是没地方借啊,一分钱都借不到。贺金说,舅舅你也太古板了,镇上有好几个放高利贷的,建房这么大的事,借高利贷也要渡过难关啊。

  林家良说,你疯了,叫我去借高利贷,是不是想害死我。

  舅甥俩为此也争吵一番,闹得双方一肚子别扭。

  各种各样的烦恼,苍蝇一样不可阻挡的朝着林家良四面八方扑过来,他每天都有心力交瘁的感觉。

  有时候,他会冒出一些十分古怪的念头,索性离家出走,躲到哪里个寺庙里去修行。躲开一切的尘世烦恼,连同房子、妻子、孩子,什么都不要了。

  连李月娥都担心丈夫整天愁眉不开,只怕要愁出病来。她有时候,故意跟丈夫去开玩笑,玩点女人的妩媚,希望逗丈夫开心。

  可她那点不上档次的“幽默”,哪能逗笑林家良。林家良只是朝她白眼直翻,反嫌她样子傻里傻气。

  好在这个时候,又听到一个好消息,让他沉到谷底的心情大大的舒展。

  消息是林书豪高级中学的一位老师传出来的,说林书豪分数上线,考上大学了。而且上了一所名校的分数线。

  这个真是天大的喜讯。咱们林家总算出大学生了,爹爹和娘那里可以去告慰一番。

  他当天就托人带信去县城,叫林书豪赶紧回来,大约想为儿子好好庆祝一番。

  不过林书豪并没有马上回家,拖延了三四天才回。

  他一点没有父亲那样的兴奋,甚至很不理解父亲,干吗把考上大学当成人生最大的成功。

  父亲上学那会儿,考上大学意味着拿到了“金饭碗”。对许多人来说,是“一步登天”的成就。

  可父亲不明白,时代发展这么快,大学生已经满大街都是,一抓一大把,根本不稀罕了。

  现实明明已经改变了,观念仍然那么顽固的印在意识里,还把一张“大学文凭”当作宝贝。

  在林书豪看来,正因为只把“大学文凭”当成追求目标,大学校园里有一半都是呆头呆脑的“知识精英”,他们不善创新和变通,只是盲目顺从和跟随。

  所以林书豪觉得,考上大学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成功,也没有值得“摆酒祝贺”的必要。

  不过姨夫那里又有不同的解释,他对林书豪说,父亲至所以欣喜若狂,不仅仅是觉得考上大学,改变了命运;而是他为儿子的努力和优秀而骄傲,为这份骄傲,他想大醉一场也可以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