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救星

  赵祯面色大变,接过金球细看,便见上面雕着“玉宸宫,李妃”的字样。赵祯双手拿住小金球轻轻一拧,那金球便一分为二,里面现出一颗光华灿然的明珠。珠内有繁杂的纹路,细看可知那竟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孔道。

  “果真是先皇所赐的九曲珠,宫中母后那里也有一枚。”赵祯喃喃道,随后抬起头来,双目蕴泪地问李妃:“你便是李妃,是朕的母后?”

  李妃含泪点了点头。

  “母后,儿臣不孝,让母后受苦了。”赵祯抱住李妃大哭起来。先前他一见李妃,心中便没来由地感到心酸,原来是出自母子天性。现在狄妃作证,又有九曲金珠为凭,李妃的身份已经勿庸置疑。

  李妃也抱着赵祯“儿啊儿”地痛哭,狄妃在一旁陪着抹泪,游彩花眼见李妃和赵祯母子相认,自己却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到那个懒散不负责任的老爸,眼圈儿也悄悄地红了。

  正在此时,**王赵德与襄阳王赵钰跟着安公公走进水榭,却见到一屋子抹泪的人。三人大惊,但还是不忘先三呼“万岁”。拜见完毕,赵德才问:“皇上,何事如此哀伤?”

  赵钰也道:“若有为难之事,臣等自当竭力为皇上分忧。”

  安公公更是诚惶诚恐地跑到赵祯身边递上一块黄底绣金龙的手帕。赵祯接过擦了擦脸,这才坐到上首淡淡地道:“没什么,朕只是忽然想起父皇,心中伤感。六皇叔、十二皇叔,坐吧。”

  狄妃向赵德递了个眼神,赵德便知大事已成了一半,于是也不再追问,只道:“难得皇上今日有闲暇,不如到湖上对饮几杯?”

  游彩花不屑地撇了撇嘴,心道:这些男人呀,整天就只知道喝来喝去的,昨晚一个个才喝得大醉,今天又喝上了。

  赵钰心中虽然起疑,但身为臣子,哪能质问皇上,只能顺着赵德的话道:“不错,今日天气晴明,明日又是王嫂生辰,正当庆祝。”

  赵祯依依不舍地看了看李妃,与赵德、赵钰一起离开了水榭,狄妃推说身体不适,便和李妃留在水榭之中。

  “姐姐,你看我说的不错吧?皇上不会不认你这个亲娘。妹子先向姐姐道贺,愿姐姐早日回归正宫。”狄妃转悲为喜,微笑着看向李妃。

  李妃的神情喜中有忧,叹气道:“皇儿虽则认我这个母后,但宫中那人又岂肯善罢甘休?”

  狄妃点头道:“这倒也是,刘太后党羽不少,要想让她认罪,怕不是不那么容易。”

  游彩花忍不住插嘴道:“两位娘娘,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既然宫中那位太后做下这样的坏事,我就不信一点证据也找不着。”

  “你这小丫头知道什么?当年参与此事的,都是刘太后的心腹,只有寇珠不肯同流合污,但最后也被她害死了。如今是死无对证,若无人出来指认她,她又怎么承认当年的事情?”李妃愁眉深锁。没见到赵祯之前,她担心赵祯不肯认她。现在赵祯相信她了,她却又担心赵祯斗不过刘太后。

  游彩花撇嘴道:“那有什么?包大人不是最善于断案的吗?只要把当年参与此事的人抓一两个交给包大人,他肯定能审出个一二三来。”

  狄妃喜道:“对呀,包卿家断案一向最有办法,这事也只有他能办了。”

  李妃紧皱的眉头也展开了些,看了游彩花一眼道:“哀家倒是忘了,还是你这小丫头鬼灵精。”

  “太后娘娘疼小花,小花当然也要尽力为太后娘娘效劳。”游彩花摆出一副肝脑涂地的忠诚样,以博取李妃的信任。在她看来,李妃登上太后之位是迟早的事。但李妃上位后她自己是被灭口还是成为李妃的亲信,关键就要看她这段时间的表现。

  她这左一声“太后”,右一声“太后”,听在李妃耳中极为受用。李妃想起这一路上游彩花的照顾,眼神便柔和了许多,柔声道:“小花,哀家身边并无多少可用之人,你不会负了哀家吧?”

  游彩花一脸委屈地道:“太后娘娘,您这样说真是让小花伤心。其实,不管您是最初的秦婆婆,还是后来的老夫人,或者是现在的太后娘娘,在小花眼里,您都没变。您在小花心中一直是位温柔和善的长辈。如果您认为小花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那您现在便让狄娘娘把小花关起来吧,免得小花误了娘娘的大事。”

  听游彩花这么一说,狄妃便不由得有些触动,便有意无意地看向李妃。李妃本就是个极能隐忍又极聪明的人,自然知道游彩花这番话会让狄妃有所猜忌。如果她真的对游彩花翻脸无情,难免让狄妃心寒,这中间缺了**王爷和狄妃相助,她哪里斗得过刘太后?

  “这丫头真是个人精儿,狡猾透了。”李妃心中有些无奈,只好温柔地拉着游彩花的手道:“小花,你放心,你也算是对哀家有恩,哀家将来得势,绝不会亏待于你。”

  “谢太后娘娘恩典,小花不求什么赏赐,只求将来能自食其力,不必再寄人篱下。”游彩花小声道——当丫鬟的日子她真是受够了。也不知李妃能不能听懂她的弦外之音,将来赏她点银子让她做点小本生意也好。

  李妃微笑道:“小花,等哀家事成,定不会让你再寄人篱下。”

  这时,春香急匆匆地跑到门口禀报:“娘娘,包大人求见。”

  狄妃和李妃喜上眉梢,狄妃忙道:“快请他进来。”

  游彩花心里也自有些雀跃。这个包拯虽然手段阴险了点,但目的总是为了匡扶正义。有他在,自己的小命总要安稳些。看他来得这么快,大概是展昭看懂了自己的求救信了。

  在三人殷切的目光中,包拯带着公孙策和展昭走进水榭来,倒头下拜道:“开封府包拯,叩见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包卿平身,你来得正好,哀家正有事与你相商。”狄妃挥了挥手,春香又识趣地退走了。

  游彩花站在李妃身边,对着展昭挤了挤眼。展昭却只当没看见,将目光转向别处。<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