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瓶颈突破

  她思考了一会儿,拿出电话,犹豫再三,还是拨通了那个只打过一次的号码。

  “喂,……是萧先生吗?我们通过一次电话,你方便现在见面吗?对对,我想我们可以见面当面谈谈。好,我去找你,好,我记住了,一会儿见。”

  张平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拿了一把雨伞,从家里出来,街上依然下着小雨,天快黑了,路上除了车辆,基本没有行人。

  她在路边,打了一辆出租车。

  一条很平常的街道,不繁华,也不偏僻,街上,有三三两两打着雨伞的行人走过。

  在距离十字口不远处,有一间小店,上面写:萧家电子。

  张平把伞收起,推开门走进来,小店,确实就是小店,大概20多平米,柜台里,灯光很亮,但是室内没有开灯,灯光全部依赖柜台里照出来的光。在小店最里面,是一张堆满各种电子产品的大桌子,桌子的间,放着一台显示器,显示器前面坐着一个男人,看上去年纪大概40多岁。

  “是萧先生吗?”张平问道。

  “是我,你刚才打的电话吧。”

  他说着,指了一下地上的一张客户凳说:

  “坐下吧,没有想到你还真的过来了,我以为就是网上胡侃。”

  “意思你网上完全是胡侃的吗?”张平的情绪马上变得失落起来。

  “没有,张女士,你坐下,慢慢说嘛。我意思是,以正常思维,没有人会相信我在网上说的,特别是我都告你我就是一个普通百姓,大学都没有上过,你还执着的过来,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持你来找我呢?”

  萧先生很直接地问道。

  “你想听实话吗?”

  张平看着他问。萧先生点点头。

  “死马当作活马医”张平说完,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

  “我想知道的是,你真的有成熟的生物波转换光信息的思路吗?”

  “这么说吧,我做了50多年电子生意,我一直就吃的是电子的饭。我自认为我的构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近20年中,我不止一次地在网上各种论坛发布过自己有这个成熟的构想,但是,没有一个人相信过,我慢慢的也就懒得在发布了。”萧先生说。

  “50多年?你今年高寿?我看你年龄应该不超过50吧”张平诧异地看着他问。

  “呵呵,小妹妹,我今年75了,需要看身份证吗?”

  萧先生从身边的抽屉里取出身份证,递给张平,张平起身拿在手里,只见上面写在:

  姓名:萧石头,出生:2008年04月28日。

  看完,她用异常惊奇的眼神,看着对方,把身份证还给萧先生。她现在更加感觉到这男人应该很不简单。

  “我不想多浪费你时间,也不想浪费自己时间,我表明我真实年龄,就是诚意,从你的年龄看,你应该是一个最底层的科研员,对科研院的决策,应该完全没有能力左右,而你上面的人,又完全不会相信我,所以,我们的这个生意,我感觉成功的可能性及其微小。”萧先生一本正经的说。

  “你可以给我说一个大概吗?”张平试探性地问。

  “你觉得可能吗?就是一个构思,简单说,中心点也不用一百个字就说完了,你们都是科研人员,估计我说几十个字,你们就完全明白了,我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从社会进入资本体系开始,那些新奇的构想,构思,就已经成了资本家免费的午餐。

  多少人一辈子的构想构思,基本最后都不值几块钱。

  再经历无数次被骗,然后还被嘲笑以后,我自己的决定就是闭嘴。”

  张平听了,默默地点点头,确实,对方说得一点都不假,她无话可说,她沉思了许久,好像做了一个决定,说:

  “你说吧,你的价格。我自己买。”

  “首次一次性付100万,然后填写一份合同,未来你们根据我的构思研发成功,在产品专利的增值中,有我百分之3的股份。”

  萧先生所提出的,让张平无理由反驳。

  “好,就这么定,你把你构思论文写好,明天上午我带钱来。钱是我自己的。我拿我所有积蓄赌一把,也给我的人生和导师赌一把。”

  张平起身和萧石头握手“希望我们真诚合作,”

  然后起身,走出小店,打起伞,消失在夜幕中……

  一个月后,中国华夏生物运算研究中心院的大楼,灯火通明,楼下,人来人往,比过年都热闹,是在庆祝第一台生物波光解码器的诞生,其实不仅仅是这栋大楼,这个信息已经传遍了全球所有曾经研发生物计算机的机构和人群

  生物计算机终于迎来了曙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