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道音

  黄昏时候,天光明亮,有微风吹来,带着飒飒竹响。

  位正跪在地上,抬头,一个白色的身影站在眼前。她提着一把长剑,身形颤抖,眼露无辜与茫然。

  “刺他心脏!”一声呵斥带着命令之意传来。

  她身子一颤,慢慢提剑。剑尖触到位正胸口,她突又放下,眼泪滚落,大叫一声:“不!”提剑踉跄后退。

  突然,她身边闪过一道灰色身影,出手夺过她手中的剑,叫道:“你不杀他,我来!”说着,身影一闪,持着长剑向位正心口刺下。

  位正大吃一惊,想躲却感觉身子被一股怪力压住,便只能睁大眼睛看着。长剑飞速接近,伴着静远狰狞得意的面容。

  “不!”位正大叫一声。突然,长剑停住,眼前的一切消失,一根大梁和条条长木渐渐出现在眼前。

  位正定住神看看,房梁、桌椅、茶壶都是自己熟悉的,原来在客房内,原来是一场梦。他挣扎着坐起,靠在床架上,想着刚才的梦,心中暗道:“这老东西不死,我连觉都睡不安稳。”

  正在这时,屋外传来脚步声,接着一个人推门进来,却是师父青松。位正连忙滚下床行礼,叫一声:“师父!”

  青松走到他身前,搀扶起他,两人同坐床沿上。

  “感觉如何?”

  位正点头道:“伤已无碍!”说完,吞吞吐吐问:“谁赢了?”

  青松拈须笑道:“很好,你们四人都是平手,都可算是第一。”

  位正霎时露出笑容。青松又道:“明日来三清圣殿,挑选法宝,观悟《道书》。”位正问:“听说《道书》神秘莫测,乃道门诸法之源流,不知师父可曾看过,有没有窍门教我?”青松笑骂道:“你这个小鬼!《道书》我倒看过,窍门却没有。你进去后,随缘就可。”位正尴尬一笑,点了点头。

  两人又闲谈一会儿,青松离去。

  位正待青松走了,起身时发现床上有一条紫色细绳,他拿到眼前,上面有一股淡淡的馨香散出。怔怔地看了看,他将细绳收起,下床看了看窗外,见亥时刚过。遂又坐回床边,检查一番身体,见没什么伤,便开始运转《乾坤玄元功》恢复法力。

  清晨,位正随着魏宗来到三清圣殿,见殿中排列有序坐着近百人。李干、张松、风灵站在殿内。

  碧尘子道:“此次大会,群英相聚,四人都战成平手,经我和五峰、十洞商议,四人并列第一,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齐拱手道:“我等并无异议。”

  碧尘子点了点头,道:“既如此,让四人先去挑选法宝,随后我等打开秘境,让他们观悟《道书》。白长老,你带他们去宝阁。”

  位正四人跟着白寿春到了宝阁。宝阁分内阁和外阁,外阁的架子上多是一些普通法宝,上面散出淡淡的灵光。白寿春领着四人直接进了内阁,内阁中只有一扇小门。白寿春施展法诀,打开门上的禁制,小门顿时发出迷蒙的光彩,像一面水镜出现在四人面前。

  张松率先摇着扇进去,小门上泛起一道涟漪,瞬间没了张松的身影。位正大奇,心道:“内阁竟在一处小天地中。”李干和风灵随后。位正最后一个进去,只觉得眼前一黑,再睁眼,四周已悬浮着许多光团。

  “师弟,可感应到有缘之物?”李干走上前问。

  “感应到一物,不过还要仔细寻找。”位正刚进来,隐隐感应到一物有动静,似与自己修炼的雷道神通有关。

  李干笑道:“恭喜师弟!我也要去寻与我有缘之宝,等会儿再与师弟相聚。”

  位正拱手拜别李干,便沿着微弱的感应,来寻此宝。经过几番尝试,终于确定了此宝的位置。位正伸出手摸进光团,待取回时手中已多了一枚紫色的珠子。珠子十分柔软,上面时时划过一道电光,不过颜色暗沉,看不透澈。

  位正不知此为何物?问了李干,李干也摇头不知。四人选完宝,通过一面水镜,出宝阁,由白寿春领着又来到三清圣殿。

  碧尘子问:“四位师侄选了何宝物?”

  四人将所选之物拿出。碧尘子盯着张松手中的剑,笑道:“碧霄剑出世,乃我道门之福。”众人听了倒吸一口凉气,个个盯着张松手中的剑,看个不停。

  位正也大吃一惊。他初见此剑,见剑鞘生着铜绿,剑柄造得简朴,没有丝毫奇异,以为只是一把时间较远的剑而已。没想到,此剑竟是天下十大名剑之首,道门第二代掌门的佩剑——碧霄。

  碧尘子目光转到李干手中的印,笑道:“人皇印出世,天下合该一统。”众人又吃一惊,将目光挪到李干手上。

  碧尘子看向风灵手中,拍掌笑道:“冷星铃配青月剑,又一名剑出世了。”众人将目光挪到风灵手中,见她的手中拿着一枚精巧的铃铛。风灵将铃铛挂在手中宝剑的剑柄上,那柄剑立时发出一声轻鸣。这剑却是天下十大名剑中的第二把宝剑——青月。

  众人又将目光挪到位正手上,却都不认得那物。碧尘子看了看,抬手拿出一朵巴掌大小的白莲,和一枚紫色圆珠,对青松道:“恭喜师兄,十二品净世雷莲合该出世。”

  青松拿出一个蒲团,笑道:“‘净心菩提蒲’也该师弟所得。”位正见此蒲团熟悉,仔细想想,此蒲团正是他在老师密室闭关时见的那个。

  碧尘子收了蒲团,青松收了白莲,又相视而笑。众人不解其意,但也跟着笑了。

  碧尘子站起身道:“诸位随我去开启秘境。”碧尘子带着众人来到都天峰峰顶。峰顶有一亭,名为听雨亭,亭中挂着一顶大钟,每日钟声就从这里传出。听雨亭的后面,雕琢着一个头戴斗笠,怀抱宝剑,盘膝而坐的道人。道人高百丈,四周无树木遮拦,周天受日月照耀。

  碧尘子喝一声:“开境!”,众人都拿出一枚白色珠子,往道人身上抛去去。这珠子名承星,在各洞天福地中用灵气、星力供养,是开启秘境之物,也是各峰各洞各福地之主身份的凭证。众人将珠子抛到道人身上,八十八颗珠子融入道人周身八十八个大穴,随后,道人身上白光一阵闪烁,竟好似活了一般,慢慢朝众人伸出手掌。

  碧尘子喝道:“道门《道书》,愿君早悟!”

  众人一齐高喝:“早悟!”

  李干第一个跳上道人的手掌,张松、位正、风灵紧随其后。

  道人张开嘴,抬手将四人吞下,后依旧盘膝而坐,恢复了原样。

  位正被道人吞下,瞬间眼前漆黑不见,耳边风雷大作,再睁开眼,已不见风灵三人的踪影。他打量四周,见是一个空旷的草原,只有一株十丈高的大桑树。桑树亭亭如盖,郁郁青青。桑树下,雕琢着一个道人,道人手捧书卷,正在讲读,下首处,雕琢着两个小童,正抱着脑袋聆听。

  位正走上前坐在石凳上,听了一会儿,竟是小时候学过的《百家姓》。他心道:“此地只有这一处透着玄机,定是《道书》所在之处。”便仔细聆听,认真琢磨。

  道人讲完《百家姓》,开始将《礼》。位正又仔细琢磨,仍无头绪,只叹石人讲课,石人听,无法发问。《礼》讲完,道人又开始讲《义》。位正纳闷,此地是道书所在,为何只讲些小儿的知识?心想:“难道是自己与《道书》无缘?”

  《义》讲完,开始讲《乐》。位正来了兴趣,想听听此道人讲《乐》与小时候的先生、段工师兄所讲有何不同?道人开始讲了最常见的六种乐器,为:琴、筝、鼓、箫、琵琶、二胡。接着讲:“乐者,大道之音也。先明道音,以器奏之,为乐。此乃大道之机······”

  位正听了,顿觉耳目一新,好似一间幽闭多年的屋子突然打开了一扇窗,阳光和清风进了屋内。他听道人讲完《乐》,不由得拍手而赞:“乐者,大道之音也。妙!妙!妙!”

  “年轻人,为何打断我讲课?”

  位正闻声,抬头四顾,顿时大吃一惊。只见四周空旷,草色清新;道人坐在大桑树下,下边坐两个小童;道人竟然活了。位正连忙起身施礼,恭敬道:“小子听先生讲《乐》,茅塞顿开,如醍醐灌顶,不由得赞叹。”

  道人将书放在桌上,笑道:“既已知晓其理,可明大道之音?”

  位正摇头,见道人又伸手拿另一,不由心灵福至:若他拿了另一,自己与《道书》无望矣!位正当即跪倒在地,磕头道:“弟子愚钝,请老师教我明大道之音。”

  道人的手停在书上,一只手摩挲着书面,一只手捋着胡须,沉吟不语。

  位正见了,磕头不止,大声道:“弟子求知之心,如旱地而求甘雨,万望老师教我。”

  道人叹口气,站起身道:“也罢,相见即是缘分,随我来。”

  位正大喜,跟着道人走到大桑树前。道人道:“大道之音,即为自然万物之音。万法同源,道法自然,一窍通,自然百窍通。你先随我听此树之音。”

  位正疑惑,不知是何听法?只见道人斜靠在桑树上,闭上眼,好似睡了一般。位正只好也学着样,仔细聆听。

  眨眼之间,太阳坠落。夜里微凉,位正不由缩了缩身子。早晨时候,衣服上结了露水,位正不由抖了抖。正午时候,太阳暖和,位正不由伸了伸身子。

  就这样,秋去冬来,冬去春至,四时轮转。位正渐渐忘了自身,觉着自己就是一棵老桑树。冬天时将树皮长密些,将桑叶盖在地上,不使自己寒冷;夏天时,摇动身子,舒展身体,经狂风暴雨,烈日灼阳。位正也听到了小草之音。春暖花开,它们破土而出;秋去冬来,它们播撒种子,深藏根茎。

  位正睁开眼,树后的道人已经不见了。桑树下,只有一尊石像和两个石童,一个空石椅。位正走上前,跪在地上磕了九个响头。这时,四周忽然阴风大作,电闪雷鸣。位正眼前一黑,待眼前明亮时,已出现在都天峰道人的手掌上。李干、张松和风灵站在他的旁边。

  四人跃下巨掌,碧尘子喝一声:“收功!”众人将手一招,八十八颗白色珠子又回到手中。那百丈高的道人收回手掌,回复了原位。

  碧尘子问:“可观悟《道书》?”

  四人皆摇了摇头。

  碧尘子叹道:“《道书》,有缘者观之。我等六年之后,再在此等候有缘之人。”

  众人跟着碧尘子下了山门,碧尘子似有事商议,让四人先去,只带了五峰、十洞、七十二福地之主,回了三清圣殿。

  路上,李干问:“诸位刚才遇到什么?”

  位正道:“我遇一石像,讲《百家姓》、《礼》、《义》、《乐》等等。”

  张松摇扇道:“我遇一石像,摆了一副残局。”

  风灵道:“我遇一石像,诵一本经书。”

  三人心中一顿,李干问:“风灵师妹,那可是《道书》?”

  “不是,”风灵摇了摇头,问:“李师兄遇到了什么?”

  李干道:“我遇一石像,受百官朝贺。”

  张松抚掌而笑,道:“秘境变化莫测,似与我等丝丝相关,若能再入,不知会有何变化?”

  李干笑道:“说不定让张兄去诵经;风师妹去下棋;位师弟做什么大臣、皇帝,而我去听听儿童、稚子的知识。”

  张松、位正听了,都笑。风灵冷冷清清,目露思索之色。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