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秘室议事

  签押房秘室。^^看了又看小说网^看了又看小说网^^去看书

  听雷瑾说起意欲对现在的秘谍格局作出重要调整,刘卫辰、蒙逊这才明白雷瑾雨天也要过来签押房的原因——调整谍报班底肯定需要动用一笔钱粮,这事首先就要获得掌管钱粮出入的幕府首肯,否则怎么调整?

  本来谍报司原先隶属于幕府管辖,后来雷瑾作了一些调整,谍报司便大体转而作了内记室的下属,也即直接掌握在雷瑾手中,由紫绡总理各项事务。

  但为了满足幕府方面对谍探秘报以及各种消息的渴求,虽然雷瑾也创设试行了谍情简报和谍情分抄通报制度以满足幕府方面对线报消息的需求,但实际上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时效上也成问题,所以幕府方面仍然控制着一定数量的眼线秘谍。

  无论是雷瑾,还是幕府的幕僚,都知道这种架构并不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需尽快加以改革。

  只是没有想到,雷瑾这么快就下定决心要对此加以改革。

  “我的想法是这次调整,谍报司方面,把马锦掌握的‘夜枭秘谍’、杨罗、独孤岳两位参军在中原内地分别发展的眼线网,还有白玉虎、魔高在塞外发展的线人网等都整合进来,组成新的秘密谍报部,仍然由紫绡总理全局,马锦则总管谍报司日常事务并兼管新成立的秘谍部‘夜枭堂’,大体上由原来‘夜枭秘谍’的人员组成;杨罗发展的眼线网,再加上我们原先的一些眼线,包括伯颜先生移交过来的部分线人关系,也一起加以整合调整,并入新成立‘雪隼堂’,目前仍然交由杨罗参军总管,主要在帝国北方****京师燕北辽东齐鲁等地活动,这次关中文武官吏因为受上供金珠大劫案牵累,大多已经去职,地方政事多已瘫痪停顿,我已经指令杨罗方面注意强化对关中的全面渗透和监控;独孤岳发展的眼线网,调整后成立‘独孤堂’,由独孤岳指定得力人手接管,逐步向帝国南方江淮、湖广、江南、江东、岭南等地发展线人网,独孤岳调回河西另有重用;白玉虎、魔高在塞外发展的线人网统合后成立‘百灵堂’,主要在边墙以北的塞外蒙古活动;以谍报司原有的人手作为大致班底,调整后组成‘飞鸿堂’、‘雪鸽堂’、‘青鸟堂’,与‘夜枭堂’一起负责河陇、西域、青海、乌斯藏、巴蜀、云贵等地谍报,至于这四个堂的地域划分和职责稍后再细分!

  这是秘谍部的情况,总的设想就是总部外加七堂的架构!

  另外在秘谍部之外,我的想法是在幕府另行设立一个内务安全署,赋予其保密反谍、侦伺奸宄之职责,并且授予其事态紧急时缉捕人犯之权!”

  听着雷瑾的大致想法,刘卫辰皱着眉头,说道:“这好似和鹰扬卫、锦衣府是一个样了,就怕尾大不掉,不好控制啊!国朝之初,就是因为鹰扬卫权力太大,才把鹰扬卫析分为二,后来又不得不设立锦衣府以制衡。去看书而且朝廷又在帝国各总督辖区设刺史部,而兵部更是在天下各处驿站之外,又在各省设提塘官,各府县设塘马,专一打探军情,传送塘报。刺史部和兵部的提塘官且不说他,鹰扬卫和锦衣府的权力太大,凌驾于诸刑司、法司之上,几无人可制,实在是一大弊端!”

  雷瑾点头,严肃地说道:“此中弊端我自然也是清楚的!

  譬如这对外的秘谍部,我设想析分成七堂,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俾使七堂之间互相制衡,总部又和七堂互相制约;另外各堂司职暗杀、猎杀、强袭等行动的杀手,要全部收归到总部整训,另成系统,直隶总部,再由总部分别派驻到各谍报区,各堂主管在总部授权下可以调遣他们。而且这些派驻的猎杀队、强袭队还将定期对调到其他谍报区域,不使久驻一地。去看书这样各堂主管便主要是负责谍报打探,以及一般的暗杀和小规模猎杀了。

  当然,凡事总是利弊互现,我看最根本的是需要订立一整套严密可行的稽核纠察制度以及严格的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制度。

  鹰扬卫、锦衣府的缇骑人人都有随意缉捕官民之特权,又是皇帝亲军或者家奴,所以往往仗势妄为,因此我们在秘谍一事上须尽量防止这一弊端,只是我目前也没有想出什么好的法子。

  这缉捕之权,依我看,一是不能轻予,必须加以严格限制,不能允许人人都有任意缉捕的权力,一般应该是在请示上官,获得允准后,方能采取缉捕行动,如有胡乱任意缉捕之事,先罪其上官,再究下卒;二是缉捕者和讯问者应该尽量分离,尽可能不相隶属,缉捕者不问案,问案者不缉捕,使之互相制约;三是象鹰扬卫、锦衣府这样的皇家缇骑,应该严格限定其侦缉对象,譬如只能针对官吏、豪强等;

  这只是一点不成熟的粗浅看法,至于到底怎么样才能兴利除弊,还是大家商量着确定吧!

  而且秘谍本身行事很特殊,恐怕还不能一概而论,使用暴力也难以避免,甚至是经常使用一些粗暴甚至是血腥的手段,所以对外的秘谍部和对内的内务安全署恐怕在做法上不会一样,。

  内务安全署主要是内部的保密、反奸细、还有监视侦察哪些人可能反叛,所以内务安全署,我看应该以保密和秘密监视为主。在恰当时候,保密这部分还可以再从内务安全署单独分离出来,另外成立一个保密部,现在当然用不着;

  而对外的秘谍部可能会不择手段,使用一些粗暴的、血腥的手段,章程细则上就要和内务安全署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

  因此这些章程细则到底应该怎样订立才合适,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只是这秘谍之事,又事属机密,还不能太多人知道,只好劳烦两位先生辛苦一些,先制订一个草案!”

  刘卫辰和蒙逊更是相对苦笑,雷瑾说这么一通容易,真的要他们俩根据雷瑾的话,制订出详尽可行的章程细则,虽然有旧条例可循,但没个十天半月的,根本拿不出来。去看书

  雷瑾自然也知道这事不可操之过急,因此又笑道:“我已经让紫绡、马锦、杨罗、独孤岳、白玉虎、魔高这几位有关之人,各自依照自己的想法,撰写草案。在正式定案之前,秘谍部仍依照旧例运作,而且有疏漏也不怕嘛,以后再修正就是了!”

  蒙逊思忖一会儿,说道:“任命马锦在秘谍部总管日常事务是否妥当?我以为还是先看看的好。虽然他在总部任事,可以就近监视,但——”

  雷瑾摇摇头,道:“主要还是我们自己的章程制度是否严密有效,马锦还是要重用的,不过多注意点也就是了,要用人不疑!再说,马锦这个人能力非常强,我是不会让他长期做秘谍首脑的,迟早要把他调去独当一面!你们也不用这么当心!

  之前我们运筹了几个月的斥候学院、间谍学院一直没有什么太大的进展,也主要是没有人负责主抓其事,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手啊!现在马锦主抓秘谍部日常事务,这正好又是归他管,先让他把这学院的事情抓一下,督促督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很长远的事情,事务再繁重,也必须重视,我们不能再慢吞吞的乌龟爬了!哦,我不是在说你们!”

  最后这几句话有点重,看刘卫辰、蒙逊不得劲的表情,雷瑾已知道这话说过了,原本这事没有让他们幕府那边主管负责嘛,谁愿意没事找事啊?也怨不得幕府这边不重视。

  “嗯,这斥候学院、间谍学院,怎么非要叫什么什么学院呢?”蒙逊一直听着这标新立异的‘学院’就不顺耳,已经憋了很长时间了,这时顺势转移话题,问道:“叫学堂或者书院不是更好吗?”

  “怎么说呢?叫学堂,让人听起来好象是小孩儿念书的蒙学私塾;叫书院,让人以为这是教授儒家经史的地方。去看书

  但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全是教授怎么玩阴谋诡计和怎么识破阴谋诡计的地方;

  全是教授血腥、暴力、暗杀、绑架、欺骗、偷窃、女色引诱、金钱收买、暴力胁迫、诬陷、诱骗这些勾当的地方,正人君子很难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里还教授怎么从众多的真假莫辨的消息中,寻找到真正最有价值的消息;

  教授怎么判断消息的真伪,怎么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怎么从微小之处窥视大的动向;

  总之,这里教授的可能都是儒家的正人君子们无法接受的东西!

  这里要教授出来的****学生,是子贡,是张仪,是陈平这样的间谍,又或者是西施、貂禅这样的间谍,当然更多的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们在这里学很多东西,但主要的不是研究儒家经史,所以取学堂、书院二者,合而为一,是为学院!或者叫学馆也可以,其实不过是个名字吧!听多了,听习惯了,也就没什么特别了!”

  “原来如此!”

  刘卫辰、蒙逊这才明白。

  “准确及时的消息,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存亡,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十二分的重视。杨罗在关中就做得不错,左、右鹰扬卫,锦衣府,刺史部驻关中的人,通过渗透、收买、胁迫、引诱、暗杀等手段,收拾得七七八八了,这些朝廷的耳目算是被我们弄得差不多又瞎又聋了,给我们争取了很宝贵的时间。

  在京师也有不少太监、朝官、书吏成为了我们的线人,而且通过原陇右总督监军太监梁裕的关系,搭上了司礼监秉笔大太监张保以及锦衣府督监陈准,还有一些皇帝近侍、宫人的关系,这对我们非常有利,可以通过这些人,不但能准确把握皇帝的动向,而且把一些外间对我们不利的消息,在传到皇帝耳里之前,先尽可能的封锁扼杀掉,又或者削弱其对我们的杀伤力,尽量让皇帝忽略我们的存在或者轻视我们。

  所以,有些事情,你们不要太担心!现在也差不多是箭在弦上的态势,就看是哪一天正式开弓放箭了!

  这京师的活动,开销是很大的,虽然我们可以利用‘雷影’和‘雷霆秘谍’的消息,也可以利用顾剑辰的关系,但终究还是我们自己的关系不那么引人注意,也稳妥可靠些!

  所以杨罗在京师活动的开销,幕府这边要优先保证其用度,这次,头一批改铸好的金银,咱们除了通过帝国五大钱庄私下运作外,只要是能在京师兑换出金银的其它钱庄,咱们都一样开出见票即兑的九九足金的金会票,损失大一些也不要紧,这头一批就请先拨给杨罗十五万两金子。下一批再给二十五万两的银会票,京师里面的事情,咱们先拿金子银子砸,这花出去的银子,迟早咱们会连本带利的要回来的!

  独孤岳那边先给他一些不容易脱手的上供宝石、玉石,让他自行在江南、江东找路子稳妥的珠宝行,让巧匠琢磨,改变形制,制成精巧首饰脱手,或者让他想办法卖到朝鲜、日本去,总之全部换成金银就好!”

  这是雷瑾真正要和幕府商议的重要事情之一,因为雷瑾自己‘作法自毙’,将财政大权交到了幕府手里,他自己并不直接管理钱粮出入,以至于很多需要开支钱粮的事情,雷瑾也不得不和幕府商量着办!

  规则既然确定,在规则修改之前,即使是规则制定者也应该遵守规则,不能任意变动或者想法变通!否则,祸乱必生!

  如果雷瑾自己制定的规则,自己都不遵守,不要说无法取信河西雷门的众多支系加上那些归附的家族,恐怕就连河西幕府这些个幕僚都无法取信了!

  威信,不是凭空而来,而是靠平常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这一点,也正是雷瑾让幕府这些幕僚服气的地方之一!

  这次由于劫夺而来的金珠,数额非常可观,财大气粗的刘卫辰、蒙逊没有象往常那样和雷瑾讨价还价半天,而是很快就应允了雷瑾的要求——优先拨付给杨罗巨额金银!

  杨罗在京师活动的成果,其重要性他们如何不清楚,只是既然雷瑾自己要把秘谍部从幕府中分出,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幕府再非常上心的大力支持,实在说不过去,毕竟幕府管的地方、部门多着呢,不能厚此薄彼啊!

  如果秘谍部还归在幕府名下,幕府额外关照多一点,其他要开支钱粮的地方、部门反而不好说什么了,偏向‘自己家孩子’多一点,天经地义不是?只要不太过份,摆摆平也就是了!

  现在就不成,得时不时劳动雷瑾亲自和幕府磨磨嘴皮子,否则安排秘谍部的钱粮就要稍稍拖后一下了!

  事情搞掂,雷瑾哈哈笑着,披上雨衣作别回去不提。

  ***

  注:要钱庄开出见票即兑的金、银会票,是需要预付给出票钱庄一笔‘火耗’,最高达一成,真正的火耗当然没有这么高,这实际上是付给钱庄的手续费。钱庄的会票则以钱庄信用,保证其开出的会票足额兑付,大钱庄的会票甚至比帝国户部的官会票信用还高。但是对于幕府来说,这样损失在火耗上的银子就比较大,开出会票越多,损失越大,幕府再三斟酌是很正常的,所以雷瑾才这样说。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