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 令后方的迪斯雷利和前方的伍德福德都极为惊讶的是, 他们对形势的估计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战争开打了,在协约三国的共同努力之下,北美和北非这两个战场同时被开辟了起来。</p>

  早已在加拿大枕戈待旦的十几万大英帝国皇家士兵兵分两路,以黑云压顶之势,由北向南猛扑向美利坚联邦。</p>

  而由英、普、西三国组成的联军,则高举着要“从殖民者的血腥铁蹄下彻底解放阿尔及尔和摩洛哥民众”的大旗,与法兰西殖民军大打出手。</p>

  正像迪斯雷利一直所期望的那样,随着这场骤然而起的大战的延续下去,虽然战火从北美和北非的陆地,已经不可避免地要燃烧到海上,但是,交战中杀的你死我活的欧洲敌对双方,却始终还保持着一种只有欧洲人才会真正具备的骑士风度。</p>

  由于协约三国不去触碰法兰西的本土,拿破仑三世尽管和协约三国一样地在自己的边界屯扎重兵,但却果然很识趣,也不来招惹协约三国任何一国的本土。不仅如此,虽然交战双方的舰队要是在远洋中相遇的话,那是肯定要打个昏天黑地,不分雌雄绝就不收手,可是在欧洲的近海,双方却似乎很是默契地尽量避免海军的对决。</p>

  据说在某一天,正当西班牙的一支大型运输船队载运着数万的后续联军官兵以及各种物资,往摩洛哥卸载的时候,就在他们东面几百海里外,法兰西的援兵也乘坐着运输舰船抵达了阿尔及尔和突尼斯的港口。</p>

  有趣的是,在这中间,无论是法兰西的一些小型侦察舰队,还是协约三国的巡航兵舰,都曾经远远地看到了对方的这种大规模的运兵行动。可令人奇怪的是,直到各自担负运送任务的海军编队都已经在完了事之后,拍拍屁股打道回了府,双方不要说是打了,就连对对方哪怕是做出任何一点儿的干扰举动来的情况,居然都没有发生。</p>

  对于迪斯雷利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他相信,只要协约国暂时能顶住自己那时不时总会躁动起来的不合时宜的欲望,法兰西就不会主动乐于把战争真正地扩大到一种无休止的地步。毕竟他迪斯雷利是个很有智慧的政治家,在跟法兰西正式开战不久,他虽然费尽了气力,甚至还通过莱昂内尔的罗氏家族对意大利采取了强大的金钱诱惑,也最终没有能够把意大利拉进他的协约国组织,但他却成功地叫意大利保持了中立。</p>

  在北非,有了法兰西的难得“默契”,大家就可以都闭起眼睛来使劲地去拼消耗,这对于迪斯雷利来说,并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北非的战事结束的太快,或者是进展的太顺利的。</p>

  说来说去,他其实很清楚,他的那两位盟友——西班牙和普鲁士,可都不是什么好鸟。之所以大家能暂时走到一起,不过都是因为各自的私利而已,尤其是那个普鲁士,则更是大有贪心不足蛇吞象之势。</p>

  西班牙这个早已倒了架的曾经的庞大帝国,之所以选择了最终与他的大英帝国绑在一起,不过就是想就此捞到一些大英帝国政府许诺给他们的好处,虽然重振往昔那种海上第一霸主的雄风早已不太可能,但要是能够取代法兰西而能拥有一支在欧洲排名第二的海军力量,同时又能得到摩洛哥和阿尔及尔的部分领地,那他们就心满意足了。</p>

  </p>

  但普鲁士不行,因为他们的那位俾斯麦首相,可不是一个一般的凡人。这个俾斯麦,是要先帮着大英帝国摆平了美利坚联邦之后,再转头请大英帝国帮着他,去完成他的德意志的统一大业。</p>

  所以说,在北非多拖些时日,那是迪斯雷利内阁所需要的,如果北非一安静下来,普鲁士即便可以再忍耐上一年半载的不去折腾奥地利,那也得去找曾经令他们丢尽了颜面的丹麦和波兰的晦气。</p>

  现在,大势是既然是如此的配合,那么,按照迪斯雷利的总体战略构想,他的主要精力就应该全部放在美利坚的问题上了。</p>

  对于美利坚战场,大英帝国政府是给予了相当高度的重视的。</p>

  迪斯雷利上任之后,不仅立即将担负正主持美洲远征军全面工作的,年富力强的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爵士提前晋升为了陆军上将,还将两位颇负盛名的老陆军上将,西顿男爵以及爱德华.布莱克尼爵士,一起派到了美洲远征军,做伍德福德爵士的高参,以加强远征军的最高领导层。</p>

  而在海军方面,迪斯雷利同样也是大刀阔斧地对暮气沉沉的帝国皇家海军的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进行了科学的重组。</p>

  他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三位拥有丰富的现代海军意识,不仅年轻有为,而且还是斗志极其旺盛的海军少将,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杰弗里.霍恩比爵士和约翰.海勋爵,分别执掌了帝国皇家海军大西洋舰队、太平洋舰队及北美舰队的帅印,替下了早已是老态龙钟,很难再能承受得起大风大浪考验的如亨利科德林顿等一班的老将。</p>

  事实证明,迪斯雷利的这一系列果断的决策,是相当富有先见之明的。</p>

  在托马斯.西蒙德斯爵士、杰弗里.霍恩比爵士和约翰.海勋爵等人的率领下,朝气蓬勃的皇家海军开始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战果,回报了他们那位知人善用的首相大人。</p>

  接连几次的海上大溃败,使得林肯政府的联邦海军再难有从前那种对南方同盟国的威武场景,开战之后仅仅几个月的时间,联邦政府对外的海上贸易通道,就已经基本上被大英帝国及协约国的舰队完全封锁。</p>

  而在陆地,林肯政府的日子同样不好过。</p>

  大英帝国的陆军在亚历山大.乔治.伍德福德爵士的指挥下,在陆地的战场上同样打得也是有声有色,令联邦陆军叫苦不迭。</p>

  在东线,陆军上将西蒙男爵襄赞指挥的东线集群,经过了数度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战,已经成功突破了美利坚联邦军队所精心构置的防御线,开始深入纽约、宾夕法尼亚和密执安等州的腹地。</p>

  而在西线,面临伍德福德爵士亲自带领的更加强大的大英帝国西线集群的攻击,联邦军队则就更是苦不堪言。华盛顿、蒙大拿两州大半的土地都已被大英帝国远征军的官兵们踏在了脚下。</p>

  林肯政府所领导的美利坚合众国,终于迎来了一个令他们感到最黑暗、最痛苦,又是前途最渺茫的悲惨关头。</p>

  美利坚联邦的首府华盛顿,虽然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国会议员们的那一派吵闹得翻天覆地的相互指责和谩骂声中,以及惶惶不可终日的市民们的巨大惊恐之中,但在铁汉总统林肯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召下,数十万军民还是聚集在了华盛顿的周围,开始准备着一场事关美利坚合众国生死存亡的华盛顿保卫战。</p>

  说到底,林肯总统那还是一个相当有运气的总统。当华盛顿的诸多上层人物和上流人士,都认为他们的联邦政府这次注定要死得踏踏实实的时候,战局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p>

  大英帝国的东线大军,并没有能够如其所愿地顺利靠近华盛顿。</p>

  说起来,这一切的责任,还都要怪在开战之前迪斯雷利内阁事先就已经周密制定好了的那个总体的战略计划。</p>

  按照迪斯雷利及其智囊团的预计,当帝国东线大军由北向南扫荡敢于抵抗的林肯的联邦政府军队的时候,处在林肯政府背后的美利坚同盟国,则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彻底整翻林肯政府的大好机会。那位曾经因为林肯的出尔反尔而大受其害的罗伯特.李将军,更将会借此大好的时机,充分施展其卓越的军事战略和战术天才,一雪前耻。</p>

  当然,这还只是其一。</p>

  更要的是,大英帝国政府虽然由于墨西哥帝国拥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没有来得及抢上与美利坚同盟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头一把交椅,但大英帝国政府可是第一个公开向全世界宣布,承认杰.戴维斯所领导的美利坚同盟国政府为合法政府的政府。再加上过去大英帝国过去曾经给予美利坚同盟国的种种无私援助,要说大英帝国政府是杰.戴维斯的大恩人,那可是一点儿都不过分。</p>

  正是基于上述的种种考虑,迪斯雷利和他的智囊们才会曾经十分乐观地预计过,只要在大英帝国东线陆军与美利坚同盟国军队的前后夹击下,不出月余的时间,林肯政府就必得倒台无疑。</p>

  于是,为了尽快地将帝国的军队推进到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等西部包含在《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内的诸州,遏制住法兰西对美利坚同盟国的无耻掠夺行径,远征军总司令伍德福德爵士不得不屈从于帝国的战略需要,将远征军主力全部都集中在了西线。</p>

  然而,令后方的迪斯雷利和前方的伍德福德都极为惊讶的是,他们对形势的估计发生了严重的偏差,换句话说,他们意yin的实在是太过分了。</p>

  因为,当他们的东线集团突入纽约、宾夕法尼亚和密执安等州腹地,并遭遇到来自美利坚联邦军队的节节殊死抵抗,急需他们意念中的盟友美利坚同盟国在背后捅上林肯一刀子之际,他们不仅没有得到看到期望中的美利坚同盟国的这种仗义举动,反过来,当他们的大西洋舰队按照过去曾经与戴维斯总统的私人代表在古巴所达成的协议,载着又一批新征募来的帝国官兵想直接登陆美利坚同盟国的土地的时候,那位戴维斯总统居然翻了脸。。.。</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