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她的家庭

  小的时候陈静莲就意识到,她家人丁单薄。老奶奶和奶奶辛苦拉扯大伯和父亲长大,大伯学习优秀,考上外省的名牌大学s大,那时全家人都很高兴,村里人也对他们家青眼有加,但大伯在毕业那年为了救落水的同学不幸溺亡,大伯的英年早逝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陈静莲的父亲虽然聪颖,但生性顽劣,不喜欢学习,整天就喜欢舞枪弄棒,他年少时正值《少林寺》风靡全国,父亲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只说是去少林寺拜师学艺,后来没去成少林寺,在河南一家武校待了几年,他在那里帮工打杂,闲暇就跟那里的师傅学习功夫,有个曾在少林寺习武的师傅特别喜欢长相清秀、为人耿直的父亲,不仅将自己的功夫悉数传授给父亲,差点就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父亲,要不是大伯出了事,父亲急着回家,也许真的就做了师傅的女婿。

  陈静莲听奶奶说大伯的葬礼很隆重。他的骨灰是学校派人送回来的,一起来的还有大伯救过的那几个同学,其中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哭得都晕了过去。学校和政府给了奶奶抚恤金,还给大伯颁发了一个见义勇为证书。后来,大伯救过的一位同学每年都会给奶奶寄一笔钱。

  大伯去世后,父亲从河南回到了村里。陈静莲父母的相识源于一次英雄救美。那时父亲在镇上的电影院附近摆摊卖水果、汽水什么的,一天,他看见几个地痞在电影院门口调戏一个身材窈窕的女子,父亲年轻气盛,仗着练了几年硬功夫,与那几个地痞打斗起来,那几个人转眼被父亲打倒在地,其中为首的那个人恼羞成怒,从怀里抽出刀砍了父亲的左腿。后来虽然伤势愈合,但由于治疗条件有限加上没有注意休养,父亲从此便左腿跛了。

  那个被救的女子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父亲。父亲虽然瘸了腿,但捡了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也算因祸得福。陈静莲的母亲不仅长得俊俏,而且能干贤惠,将两位老人伺候得很好。

  结婚一年后母亲生下了陈静莲。虽然是个女孩,两位老人也很高兴,这样母亲还能再生一胎。陈静莲刚过一岁,奶奶就催促母亲赶紧生二胎,努力了两年不见动静,奶奶不知从何处讨来的中药偏方,逼母亲一副副喝下,后来总算怀孕,那时候农村里基本没有做b超的,不知道怀的是双胞胎,只是大家都觉得母亲的肚子格外大,直到生下龙凤胎,全家高兴坏了。

  母亲生产时,老奶奶因为肺气肿住院,没过多久便去世了。老奶奶去世时,四岁的陈静莲就立在她的床前,她记得老奶奶是含笑去的。

  他们姐弟三人像田间的庄家一样茁壮生长。母亲手巧买了台缝纫机替人做衣裳,总是用剩下的布头给他们做出样式新颖的新衣服,那时候他们穿着干净,长得出挑,懂事乖巧,村里人都羡慕他们家的三个璧人一样的娃娃。

  生活的河流看似波澜不惊,在平静的河面上,永远看不到河床底下的暗礁湍流。陈静莲10岁的时候,她家的命运之舟触礁了。

  那时父亲在镇上的焦化厂做装卸工,那年年底,厂里遭了贼,三个贼人打伤了守门的大爷,用一辆卡车拉了整整一车煤。警察为大爷做笔录时,大爷说没太看清贼人的样子,只说好像会点功夫,没几下就将自己打晕在地。厂里人都知道父亲学过武功,警察拿着父亲的相片让大爷指认,大爷老眼昏花、糊里糊涂,一开始只说有点像,最后言之凿凿贼人就是照片上的人。

  父亲带着手铐被警察带走,临上车前对他们姐弟三人只说了一句话:“爸爸没干坏事。”母亲急疯了,到处喊冤,可求告无门,最终案件草草了结,因为父亲不能供出同伙,罪加一等,父亲被判刑8年,含冤入狱。母亲第一次去探监,父亲告诉母亲再苦再难一定要让孩子们上学。

  刚开始,母亲天天以泪洗面,在那次探监父亲回来以后,她抹干了眼泪,将三个孩子叫到跟前说:“爸爸是冤枉的,我们没有钱、没有关系、没有地位,吃了亏也没有说理的地方,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要做人上人。”那时弟妹还小懵懵懂懂,陈静莲牢牢地记在心里,她心里有怨有恨,但不知道该怨谁恨谁,她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学习上、练功夫上。父亲从小就教孩子们功夫,这是他能传给他们的唯一技能。孩子们喜欢练,那时候父亲带着他们姐弟三人在清晨的院子里练功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院子里父亲打的梅花桩、吊着的沙袋还在,但父亲不在了,每天陈静莲还是带着弟妹们练功,她不能让父亲回来后看到他们荒废了武艺。

  奶奶在父亲入狱后没多久因哮喘病发作撒手人寰。老奶奶去世时,陈静莲还小,不能感受到亲人永远离开的痛苦,奶奶的去世,让陈静莲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的残忍,死去的人与活着人从此阴阳两隔,永不会再见,再多的思念也只能成为枉然。所以,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但平静安宁的活着对于他们母女四人来说却是艰难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