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另有谋算,早朝开始

  “暂时还是只能稍加压制,不能动得太狠,打草惊蛇啊。”</p>

  御驾之中,崇祯闭着眼睛,细细思量着。</p>

  今日抄家适宜,仅仅止步于此,当然有着他的谋算在其中。</p>

  在他看来,当今朝廷主要的问题便是朝臣皆只顾着为自己谋利,为自己家族谋利,而丝毫不考虑朝廷的死活,百姓的死活。</p>

  那些朝臣是没有能力吗?</p>

  当然不是。</p>

  要知道,能够走到上朝议政,衣冠禽兽的人,那都是从小过五关斩六将,一步步淘汰筛选出来的精英。</p>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www.mimiread.com 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然后,还要经过官场搓揉,上下撕磨,但凡是才情手段心机差的,想走到这个位置都难之又难。</p>

  之所以在这群全国精英面前,朝政却如此败坏,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心思全都不在国家上!</p>

  御驾一点点向着皇宫驶去,崇祯仍然在衡量心中的想法。</p>

  “太祖铠甲......将士......”</p>

  太祖法宝的作用,确实对文官无用,只能够强化武将与士卒,以及让他们变得更加爱国忠君。</p>

  这一点不知多少大明先辈皇帝尝试过。</p>

  毕竟,文臣沆瀣一气,限制皇帝言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p>

  要是法宝真的能够影响文臣,那落到崇祯手上的大明,也就不会是这般残破这般难救。</p>

  但是崇祯这些天思来想去,想到了一个问题。</p>

  文臣,就不能为将吗?</p>

  若是选择一批文臣临时授予将位,安插在军中以助守城,然后,用太祖法宝刷几次忠诚,是不是也可以侧面让臣子们更加忠君爱国?</p>

  平日里自然是没有机会的,毕竟文官一直地位高于武官,没有文官愿意被调为武将。</p>

  否则,说是临时调任,结果自己走了安排个人把位置顶上了怎么办?</p>

  那不就等于被轻描淡写地去职了?</p>

  可是如今,大敌压境,只要崇祯说的话能够让大臣们信服或者敬畏,以群臣一心共抗闯贼的说法,还是能够调动一些臣子临时驻军的。</p>

  而他之前立威而不扩大抄家范围,正是希望树立威信的同时,不让臣子们对他产生太大的抵制情绪。</p>

  ‘太祖铠甲中,还剩两次加持效果。闯贼处抄来的银子加上抄家所得,五次到七次充能所需是足够的,那就是......二十次!’</p>

  京城士卒,加上崇祯带回的精锐,兵卒也该在万人左右,按超过一万需要两次计算,那便是可以加持全军十次。</p>

  十次......</p>

  崇祯看了看周围经过四次加持,威武忠实的将士们,心下大安。</p>

  十次哪怕不用完,他也绝对能在朝廷中拥有一大批属于自己的班底。</p>

  到时候,以此为依凭,他定能掌控朝局,让大明真正中兴!</p>

  于是,就这样思虑着,如何将更多的臣子,更重要的臣子安插到守军之中,御驾便回到了崇祯阔别已久的皇宫。</p>

  “陛下,皇宫到了,现在前往何处?”</p>

  内侍进到御驾,恭顺地征求崇祯的意见。</p>

  崇祯顺着门往外看去,天色已渐昏暗。</p>

  “太子与皇后在何处?朕先去看看他们。”</p>

  尽管若是要说,崇祯其实离开京城没有多久,也就十天半个月而已。</p>

  但是,当初的他可是抱着以身殉国的心态,出发去的昌平。</p>

  当时与皇后太子告别,称得上是以生离死别的心态和他们分开。</p>

  如今不仅劫后余生,而且大胜归来,看着这熟悉的宫墙,崇祯心中一下子涌上了温情。</p>

  于是,御驾当即再次进发。</p>

  ————————————</p>

  “陛下,该上早朝了。”</p>

  呼唤声将崇祯叫醒,揉揉仍然疲倦的额头,崇祯问道:</p>

  “什么时辰了?”</p>

  往窗边一看,天色已经微微亮,确实一夜过去了。</p>

  昨晚,崇祯见过太子朱慈烺与周皇后之后,聚了一会说了说话,顺便也从他们的角度了解了一下那次捷报上专门强调的筹款为何没有动静。</p>

  朱慈烺终究只有十来岁,无论是经验还是能力都太过稚嫩,被默契团结的朝臣糊弄过去也实属正常。</p>

  安慰劝勉太子一番后,崇祯便又去御书房查看这段时间以来的军情战报。</p>

  情报可不像小说,一目十行看过去就行。</p>

  查看军情、分析战况、思虑应对......加上不时参考臣子们奏章上的分析,字句斟酌之下,崇祯这一看,就是好几个时辰。</p>

  昨晚他休憩时,都已经子时(十一点到半夜一点),现在起来,也就睡了两个时辰而已。</p>

  尽管一直以来崇祯都相当勤奋刻苦,但是毕竟舟车劳顿,今天起来的时候明显更加疲惫一些。</p>

  “陛下,要不先休息一日?您刚刚打仗归来,太过辛苦了。”</p>

  见到崇祯皱着眉头,眼睛睁开都费力,前来提醒的太监不由关切问了一句。</p>

  其实自明英宗以后,明朝皇帝就越来越不喜欢上早朝了。</p>

  英宗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上早朝也是干坐,自然也就放羊。</p>

  后来的皇帝有了先例,也都嫌天天上早朝太累,所以就改为通过批阅奏章来处理各类事务,早朝只是偶尔举行一下罢了。</p>

  像嘉靖帝,更是创造了二十多年不上朝的传奇。</p>

  事实上,明朝中后期,也就只有崇祯这一个皇帝是每日早朝都到。</p>

  “军国大事当前,怎么可能休息!为朕着衣。”</p>

  崇祯不愉地瞪了伺候的太监一眼,当即让太监吓得浑身冷汗,赶紧与周边的侍从一起服侍。</p>

  经历过昌平一次次的杀伐,甚至数次闯贼杀入城中,崇祯现在杀伐果断的帝王气明显更重了。</p>

  睡眠不足的起床气,看着都像是要杀人一般。</p>

  洗漱收拾,一套完成之后,崇祯的精神恢复了许多,拿上他昨晚思虑之后大致拟定下来的名单,便往太和殿去了。</p>

  今天早朝商议的主题,毫无疑问将是守卫京城抵御闯贼。</p>

  崇祯不指望朝臣们能够给他出多么好的主意,或者冒出愿意主动请缨作战的将领。事实上,经过了昌平之战后,他也再没有把战场指挥权交给旁人的想法。</p>

  此次朝会,他的目的,便是想办法将他觉得有才能有用处的大臣安插进城防里,然后择机尝试加持洗脑!</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