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崇祯催款

  这则消息传到皇后耳中,如同一道晴空霹雳,直击心魄。</p>

  原本看到回信时的欣慰,已然荡然无存,她一时之间甚至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内容。</p>

  “什么?你确定国丈借出的是一万三千两?!不是,不是一万八千两?!”</p>

  皇后稳不住情绪,一下子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质问着传讯的小太监。</p>

  小太监当即跪伏在地,吓得瑟瑟发抖。</p>

  皇后这个反应和预期相差可实在太大了,原本以为是来报喜,说不定还能得点赏赐,结果这下看来,分明是触霉头了啊!</p>

  跪伏之后,小太监嘴上不敢有丝毫犹豫,赶紧回答。</p>

  “启禀娘娘,奴才在皇上身边听得清清楚楚,国丈大人运到户部的银两,正是一万三千两。”</p>

  一万三千两!</p>

  周皇后脸色瞬间被气的煞白。</p>

  “国丈,当真是......欺人太甚!”</p>

  她此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好言好语相劝,还送去五千两银子帮自己父亲冲抵数额,结果他竟一分不加,还把自己送去的五千两银子吞了一半!</p>

  这可是国难当头啊!</p>

  闯军已然到了宣府,两路大军逼近,连京城内的商铺都关了泰半。</p>

  人人忧心忡忡担心闯贼杀进京城,结果自己的父亲,却在这个时候还在军款银子上做手脚!</p>

  这件事要是传出去,她、皇上,便全都成了笑话!</p>

  “皇上对此事可有说些什么?”</p>

  “皇上听说国丈大人主动多借了银子之后,相当欣慰,还夸国丈识得大体,知道为国分忧。”</p>

  跪伏在地的小太监不敢抬头,却仍然应答如流。</p>

  皇后拿银子的事儿,崇祯并不知情,那些银子自然都被当成了国丈主动出的。</p>

  国难之际主动多借银两,崇祯自然不会吝啬夸奖。</p>

  听到这些,皇后面容动了动,最后却只是幽幽一叹。</p>

  敛起怒气,又问道:“夸奖国丈的这段话,可有外人知道?”</p>

  若是此事还未传出,她便立刻找人把事情的真相告知皇上,国丈如此行事实在是太过无理,简直就是藐视皇后,藐视皇权。</p>

  不说做多重的惩罚,至少也得让国丈多出万两白银!</p>

  小太监不敢抬头,仍旧跪伏:</p>

  “回禀娘娘,应当是传出去了。正好当时有人来传信,说是勋贵处催借不畅,皇上便让人把国丈慷慨解囊的事情给勋贵们讲讲,让勋贵们向国丈多学习学习。是以,这件事儿应该已经在京城传开了。”</p>

  听见这个答复,周皇后瘫坐回了椅子上,满脸无奈的愁容。</p>

  “你回去向皇上复命吧,就说本宫知道了。”</p>

  ——————————</p>

  不管国丈到底做了什么,主动多捐三千两的事情终究还是在崇祯有意的推波助澜之下,传遍了京城。</p>

  本来犹豫不决,或者迟迟定不下借款数额的勋贵们,在这消息的催促之下,也不得不偏向于多少拿出点银子打发皇帝。</p>

  等到第二天的午时,勋贵的府上全都跑遍,每家勋贵都应许了借款,只不过是金额多少罢了。</p>

  “王伴伴,应下的借款有多少了?”</p>

  御书房内,崇祯冲王承恩问道。</p>

  正在批改的几份奏折,内容除了少许几份是关于内政之外,剩下的大多都与即将开拨的驰援部队有关。</p>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的事情从来都不简单。</p>

  哪怕发到皇上桌案上的一定都只是需要选择或者拍板的工作,但是处理起来一样繁琐复杂,偏偏又事关重大需要慎之又慎,哪怕崇祯十几年来一直勤政,批改起来也是相当疲惫。</p>

  “皇上,勋贵们一共应下了十一万余两银子,加上朝堂上认借的,总共银两有近三十四万两。”</p>

  “呼,总算有点好消息了。”</p>

  崇祯听见这个数额,揉揉眉心,稍稍舒缓了心情。</p>

  筹集到的银两已经超过了三十万两,这样一来,太祖法宝就足以充能一次,届时足以阻挡三次敌军冲击。</p>

  如此以来,至少闯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声势,可以稍稍遏制。</p>

  “不过,终究还是差了些啊。王伴伴,你派人确认一遍,是不是所有朝臣、勋贵都借过钱,如果发现漏网之鱼,一定派人前往督促催借。”</p>

  短暂高兴了一下之后,崇祯又振奋地冲着身旁贴身太监安排。</p>

  算上内库中的十多万两银子,总共能够调用的银两便是接近五十万两,距离充能两次太祖法宝已然不远。</p>

  只是充能一次,崇祯自觉暂时阻挡闯贼没问题,但是真要打退或者说完全抵挡住闯贼的这次进攻,起码也得充能两次,硬抗六次常态下挡不住的攻势。</p>

  甚至要说稳妥,恐怕确保能抗九次才能真正称得上铜墙铁壁。</p>

  距离崇祯提出借款,现在也就一天半,没借款没应允的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全部过一遍,应该多少能够再多借到一些。</p>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www.mimiread.com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崇祯希望能再借到十万两,加上自己剩下的银子,凑够六十万两。</p>

  能有六十万两,他便有信心守住京师,守住宣府!</p>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办!”</p>

  听了吩咐,王承恩立刻便要办事,崇祯又拦住了他。</p>

  “诶,先别急着走,朕还没问实际运到户部的银两现在有多少了?”</p>

  太祖宝物在密库之中封存,银两到位,他便可以激活法宝,故此他对现银相当关注。</p>

  “皇上恕罪,刚才咱家忘汇报了,包括国丈大人那一万三千两在内,已经押解到户部的银子现在约莫九万四千八百两。”</p>

  “才到了三分之一?”</p>

  崇祯皱眉。</p>

  九万多两银子,加上内库的十多万,都不够充能太祖法宝。</p>

  眼见粮草军资都要筹备齐全,这银款跟不上怎么行!</p>

  他当下威严地命令道:</p>

  “记下,明日上午派人挨家催促,让他们马上把银子送到户部。眼见闯贼都要打进宣府,朕可是准备增援的军队整顿好,便直接出发。可别让朕为了等他们的银子延误战机!”</p>

  尽管他是借钱的一方,但是此乃为国征战而借,既然已经许诺借款,那便不可能由着对方慢悠悠准备。</p>

  若是开拨之前还凑不齐激活太祖法宝的银两,那他御驾亲征还有什么用?给闯军送功劳吗?!</p>

  明天的催促若是没用,他少不得带上兵卫,亲自去借了!</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